略谈佛法悟证心要
锪恕?br /> 把佛性无生道理悟明白之后,再以无生法理观照这个心,起心动念就是无念,不起心动念也是无念。这样观照,不起贪、嗔、痴就是无念了,不着相就是无念了。每个念头起来,每个念头不起贪、嗔、痴,每个念头都是妙明真心。
一七第二天
顶礼和尚三拜,
问讯,坐下,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 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历代祖师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请放掌。
诸位尊敬的同仁、同学、善知识:
今天是2009年11月10号,星期二,农历九月二十四日,是第一个七的第二天。大众能够精进地禅修,心情也平静了很多,今天有人打开本来了。大家修法过程当中的进步较为显著,昨天禅堂里出现诸多不如法的状况已改正,今天整个气场较为平稳了。这里有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大菩萨、大善知识、龙天护法在护持大家,故各位进步较大,有位同修因悲喜交集而失声痛哭,这是悲智的显露,属正常情况。有些人,尤其是女孩子,若是每天哭,那就不行。每天哭会产生哭魔,《楞严经》上讲有个哭魔,会影响修行的。
这次打七法会,护法菩萨能够积极地负责管理、监督,使得整个坛场比较有秩序。在时间安排上,根据不同的情况会有些改变。大家都要服从板声的指挥,按照板声作息。昨晚、今晚提前了半个小时讲经,有些人不知道,所以就迟迟不来,以后听到板声要赶紧集合。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护法内护的工作比较有序,能够心生欢喜,任劳任怨地为大家服务,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斋堂、伙房的护法居士们,为了让大家吃到可口的饭菜,他们不辞辛劳。常住考虑到大家打坐需要体能支撑,又考虑到各位下午四点多钟吃晚饭,到第二天早上四点钟后才吃早饭,中间相隔十多个小时,每晚给大家准备了各类糕点与汤羹,今晚给大家准备得是莲子羹,听完师父讲法后,大家可到斋堂去喝。师父对护法居士们付出地辛勤劳动非常赞叹!师父在此代表各位打七的同修向护法居士们表示深深地感谢!我们要有感恩的心,感恩诸佛菩萨地加持!感恩常住地护持!感恩诸位护法居士地护持!正是因为在诸佛菩萨地加持下,有了常住地护持,有了诸位护法居士们地辛勤付出,才使得整个打七的行程能够有条不紊、安然有序地进行。
下面师父讲四件事情,希望大家一一做到。
第一,过堂要有过堂的秩序,跑香要有跑香的秩序,听法要有听法的秩序,出入禅堂也要按时有序。
第二,禅堂打坐时,有人发生打嗝现象,那是此人肠胃有问题,通过打坐把病气翻出来,虽说打嗝很难控制,也请打嗝者尽量控制,不至于影响旁边的人,旁边的人若受到影响而出定,切勿心生嗔恨,要心生欢喜,这是因缘。打嗝无法控制,严重影响到了周围人的,请到寮房打坐!
第三,打坐的姿势要端正。此问题昨天师父指出后,已基本改正,师父今天又发现了个问题,有几人打坐时皱眉苦脸,看上去好似很痛苦的样子,此习惯要改正。打坐时皱着眉、撅着嘴,身心紧张,心口是相连的,这样心口就打不开,进不了四禅,入不了定,打坐时要身心放松,面带微笑,要象弥勒佛那样。有人会说,皱眉是因为手、脚很痛,痛也要面带微笑,心念耳闻,将注意力集中在咒上,渐渐就不痛了,这样人的心慢慢地松开,就容易打开,进入四禅而入定。
第四,要严持止语戒。对某些人来讲,此戒好似很难持,这张嘴很难管得住啊!才持昨天一天,今天就控制不住了,找人喋喋不休地悄悄讲话。虽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众生都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都是佛,然而众生习气尚在,习气不除,观照不住啊。所以说一定要修行啊!希望大家将自己的优点用显微镜看,缺点用放大镜看,时时观照住自己的心,勤除习气,发精进勇猛心,在修行的菩提路上,大踏步前进!
接下来要讲的是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上的开示,也就是这本《楞严八十分义》的第三十四分,释迦牟尼佛宣说胜义中的真胜义性这一段。
在讲之前,师父先把昨天讲的内容复习一下,然后就此提问来考察你们是否听明白了,若听明白了,就完全彻底地明心见性了,就能回答师父的提问。
我们凡夫有自体分、证自体分、见分和相分。昨天讲每个人都有九个识。第九识有自体分、证自体分。第九识的证自体分缘自体分,中间产生这个相分是空相,亦称寿者相,这个相分很多法师都没讲。第八识有自体分、证自体分、见分和相分,第八识的见分缘证自体分,中间产生第八识的相分,叫人相。第七识也有自体分、证自体分、见分和相分,第七识的见分缘第八识的见分,中间产生第七识的相分,叫我相。第六识也有自体分、证自体分、见分和相分,第六识的见分缘第九识的相分、第八识的相分和第七识的相分而产生第六识的相分,叫众生相。前五识也有自体分、证自体分、见分和相分,前五识的见分缘第六识的相分和第九识、第八识、第七识的相分而产生前五识的相分,叫世界相。
《金刚经》上讲这些相都是假的,凡是有相都是虚妄。所以说:无寿者相、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世界相;佛说寿者相即非寿者相,是名寿者相;佛说人相即非人相,是名人相;佛说我相即非我相,是名我相;佛说众生相即非众生相,是名众生相;佛说世界相即非世界相,是名世界相。
根据以上所讲的,我今天就两个问题对大家进行提问。
第一点,凡夫的自体分起一念明觉,为一念无明,就是证自体分。证自体分就是起的一念无明,头上安头啊。我们的自体分本来是性觉妙明、本觉明妙。但是众生认为性觉不明妙、不妙明,所以要观照它,要明觉它,本觉才能够妙明,这就是头上安头。所起这一念观照之心叫做证自体分,亦称无始无明、根本无明、一念无明。再起第二念为第八识的见分,以至第七识的见分、第六识的见分,以及前五识的见分,这些见分都是枝末无明。
凡夫是这样。那么成佛了,还起念吗?若起念,起的念叫什么?若不起念,是怎么一种状态?
法明师答:证到佛果以后,他在做事的时候,如同没有做事。这个心不会起念,以了了分明的灵知去做事。若是起念也与凡夫的念不同。
弟子甲回答:不起念是佛,起念是众生。
师问:佛不起念,不起念怎么做事情?
弟子甲答:起念就是证体启用。
师问:那到底起不起念?
弟子甲答:起念头的时候就是用,是妙用。起念起念,起用起用,于第一义而不动。
师喝:这是书上的话,你坐下。
弟子乙回答:佛会起念,就像金出于矿,他已经是黄金了,已不是那种带杂质的矿了,而众生则如同还有杂质的那种矿石。故说佛起的念不是无明,他是为度化众生才起的那种妙用;当他不起念的时候,他是安住于空性当中的。
师问:难道佛起念不安住于空性吗?
弟子乙答:起念亦安住空性中。
师曰:哦,请坐下。
弟子丙回答:起念是妙用,不起念是体性。体性是湛然空寂。
师问:体和用有什么区别呢?起用湛然空寂吗?
弟子丙答:也是。
师曰:好,你坐下。请女众弟子也大胆回答。
女众弟子甲回答:佛起念是妙用,是体、相、用一如。佛要起念的,做事情要起念的,要不怎么做事情。
师问:佛起的念与众生起的念有什么不同?
另一位弟子回答:佛是妙观察智、大圆镜智,众生是起一念无明了。
师曰:刚才大家回答得不尽一致。
第二点,凡夫的自体分因一念无明故而产生相分,即寿者相、人相、我相、众生相、世界相。那么成佛的人,这个自体分还会不会产生寿者相、人相、我相、众生相、世界相?如果产生这五相,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不产生五相,又是什么样子的?
弟子答:佛不会产生这五相。
师曰:请坐下。
另一弟子答:佛也会产生五相,差别是佛产生的是无我相。
师问:众生会产生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佛会不会产生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
弟子答:佛也会产生。佛也会产生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啊。只是他已经没有分别和无我了,所以不一样。
师问:佛既然产生了相,为什么《金刚经》上讲,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自己都生相呢,怎么还说无相呢?
弟子无言以答。
师曰:?那你坐下。
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跟你们讲,这个问题搞不清楚,怎么悟,怎么开悟?开者,打开本来面目;悟者,悟明心地啊。打开来,不悟也没有用。就此问题有谁已悟清楚、明了的,请举手!没人举手。
我给你们再讲一讲:众生和佛的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这个问题实际牵扯到真心和妄心的问题。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凡夫是妄心,佛是真心、妙明真心。大家都有心,区别在于真心、妄心也!
自体分,佛与众生都一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众生都有自体分。自体分是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自体分就是自性法身,心、佛、众生与有情、无情同一个法身。你如果证见自体分,就知道自体分是尽虚空遍法界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个自体分不需要你再去观照才光明无量,本身就是光明无量,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妙就是变化的意思,明就是光明空间无量。所以,大众努力啊!光明无量的圣景在前途等着你们呢!
证自体分,佛与众生不一样。佛没有无明,所以没有证自体分。佛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故,所以转第九识为法界体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佛对一切事情的看法都是透过现象见到本质,性、相、用一如。佛每个念头起来都是事物的真理实相,所以叫妙明真心。
凡夫因为不明白实相道理故,认为这个本觉不是空明的,要观照它才空明,头上安头无明本。这就是一念无明,亦称证自体分。众生对本觉不了解,对法身不了解,对自体分不了解。“啪”一起念就是一念无明,这一念无明接下去就是一个一个的枝末无明产生。因为有一念无明之故,下面产生无量的枝末无明。
见分,佛与众生都有见分,但知见作用不相同。佛是正知正见起念用。凡夫众生因无明故,非正知正见起念用。
什么是见分?自体起念用叫见分,自体不起念用就没有见分。佛也起念用,起念用就有见分。而佛起念用,因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故,每个心念起用都是妙明真心的正知正见。凡夫众生因有无明故,每个心念起来都是妄念妄心的不正知见。
什么是心?起念就是心。当你起念的时候就形成了心念,不起念的时候,一念不生的时候,就是自体。自体是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而动念的时候就产生心念,所以我们众生动第一念就产生一念无明,叫做证自体分。
什么是无明妄念?因为有无明之故起妄念。如果没有无明,就不起妄念。没有无明则没有迷惑,就是真心自然显露,叫妙明真心。
佛也起念。佛的自体如果不起念,那就是不动不摇,没法说话,没法做事情。佛如果不起念怎么讲法,三藏十二部经典怎么能讲出来呢?佛起的第一念叫妙明真心,佛起的每个心念都是妙明真心,所以叫作本觉妙明、觉性明妙、妙明真心。
为什么佛的心就不起无明了呢?同样是起心,为何凡夫起心“啪一念起来”就是一念无明,而佛的每个心念起来都是妙明真心呢?那是因为佛已破除无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