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论自释+法尊法师译
问:以无胜义生故,虽破自他生,然色受等法,是现比二量所得,应许彼等之自性是从他生。若不许尔,如何说有二谛,应唯一谛,故定有他生。答:此实如是,于胜义中非有二谛。经云:“诸菽刍,胜谛唯一,谓涅槃不欺诳法。一切诸行皆是虚妄欺诳之法”。以世俗谛,是悟入胜义谛之方便故,不应观察自生他生,应如世间规律而许。颂曰:
设若观察此诸法 离真实性不可得 是故不应妄观察 世间所有名言谛
谓若观察此色受等法,为从自生?为从他生?离胜义不生不灭之性外,别无其余生等可得,故当不观自他生等。唯如世人所见,由此有故被法生等,是令世人悟人之门,故当受许。如圣天云:“如于蔑戾车,余言不能化,如是世未知,不能教世间”。中论亦云:“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若妄观察世间名言皆当失坏。如经云”喻如依木弦,及合手动作,便从瑟琵等,而发妙音声。若有聪智者,观声何来去,遍观诸方隅,来去不可得。如是从因缘,出生一切行,正见修行者,见行空不动,蕴处及诸界,内空外亦空,有性空无住,法相虚空性”。如是广说。
若见如是断除一切实执之法,其贪著名言谛者,惊惶失措,谓诸法实体染净之因,定当有生。虽如是说,唯存空言。何以故?颂曰:
于真性时以何理 观自他生皆非理 彼观名言亦非理 汝所计生由何成
如以观胜义时所说正理,观自生他生皆不应理。如是于名言中由自性生亦不应理。汝所计之诸法生,由何成立?故自相生于二谛中俱非是有。汝虽不欲,亦定当受许也。
有作是说:龙猛菩萨说不自生等,唯是破遍计执自性,非破依他起自性。彼等之意,无因不成,故彼说者,唯应诘难。
若二谛中俱无自性生,云何世间见有有性耶?颂曰:
如影像等法本空 观待缘合非不有 于彼本空影像等 亦起见彼行相识
如是一切法虽空 从空性中亦得生
一切法谓不异因果而住,若知影像无自性之因果建立,谁有智者,由见有色受等不异因果诸法,而定执为有自性耶?故虽见为有,亦无自性生。如经云:“如于明镜中,现无性影像,大树汝当知,诸法亦如是”。以是之故,颂曰
二谛俱无自性故 彼等非断亦非常
由一切法如同影像自性空故,于胜义世俗二谛之中俱无自性,非断非常。
如中论云:“若法有定性,非无则是常,先有而今无,是则为断灭”。又云:“若有所受法,即堕于断常,当知所受法,为常为无常”。又云:“如世尊神通,所作变化人,如是变化人,复变作化人。如初变化人,是名为作者,变化人所化,是则名为业。烦恼业及身,作者与果报,皆如寻香城,如阳焰及梦。”以如幻喻,明从无自性生无自性。
如是二谛中俱无自性,非但远离常断二见,即业灭已经极久时,与诸业果报仍相系属,虽不别计阿赖耶识,内心相续,不失坏法,及以得等,亦极应理。所以者何?颂曰:
由业非以自性减 故无赖耶亦能生 有业虽灭经久时 当知犹能生自果
从已灭业如何生果,为答此问。如有一类欲安立已灭业之功能故,或计阿赖耶识,或计余不失法如同债券,或计得法,或计业习气所熏内识相续。若如中观,业自性不生,故亦无灭。从不灭生果非不可有,故诸业不坏,业果关系,极为应理。如中论云:“诸法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诸业亦不失,以其不生故”。如经亦云:“人寿量百年,说活尔许时,然年无可集,此行亦如是。我或说无尽,或时说有尽,依空说无尽,名言说有尽”。
当以譬喻重明彼义。颂曰:
如见梦中所缘境 愚夫觉后犹生贪 如是业灭无自性 从彼亦能有果生
如转有经云:“大王当知,譬如男子于睡梦中见与美女共为稠密,既睡觉已忆彼美女。大王!于意云何?若此男子梦与美女共为稠密,既睡觉已忆彼美女,可说此人为有智否?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由彼梦中美女非有,不可得故,况能与彼共行稠密,唯由彼人徒自劳苦。佛言:大王!如是愚痴寡闻凡夫,眼见色时,心生喜乐,便起执着谓色实有,起执着已随生染爱;起染爱故随贪嗔痴,发身语意造作诸业。然此诸业作已即灭,灭已不依东方而住,乃至不依四维上下”。又云:“后临终时,同分业尽,意识将灭,所作之业皆悉现前。譬如男子从睡觉已,忆念梦中所见美女影像现前。大王!如是最后识灭,生分所摄最初识生,或生天上,乃至,或生饿鬼”。又云:“大王!其最初识灭已无间,彼同类心相续生起分明领受所感异熟。大王!曾无有法能从此世转至后世,然有死生业果可得。大王当知,最后识灭名之为死,最初识起名之为生。大王!最后识灭无有去处,生分所摄最初识,生无所从来,所以者何?本性离故。大王!最后识有最后识空,死由死空,业由业空,最初识由最初识空,生由生空,而彼诸业不曾散失」。
设作是念,若由自性不生不灭,能感异熟者。如不灭故能感异熟,如是已感异熟者,应更感异熟。以业不灭故。若已感异熟者更感异熟,应成无穷?曰:不而。颂曰:
如境难俱非有性 有翳唯见毛发相 而非见为余物相 当知已熟不更熟
譬如境俱非有,然有翳者,唯见非有之毛发等相,而不见为兔角石女儿等余物相。业亦如是,虽俱不自性灭,然异熟决定。
又此譬非但明诸业决定,且能成立异熟决定,颂曰:
故见苦果由黑业 乐果唯从善业生 无善恶慧得解脱 亦遮思惟诸业果
善不善业虽皆无自性,然如有翳,唯见毛发等。故可爱异熟,非不善生,不可爱者非从善生,善不善业俱不可得者,当得解脱。是故世尊,恐诸凡夫以理观察,毁谤业果坏世俗谛。故云:「诸业异熟果不可思议」遮止思维业果。
若能如是建立诸业果,则楞伽经等说有阿赖耶识,为无边诸法功能差别所依。名一切种,如大海水起诸波浪,是一切法生起之因,岂彼一切都无生耶?曰:不而,须如彼说乃得调伏者,始说彼有故。虽一切法体性转故,当知唯说空性名阿赖耶识,亦曾说有补特伽罗,与须说彼乃调伏之众生,即说有彼而摄受故。如经云:「诸苾芻!五蕴即重担,荷重担者谓补特伽罗。」又对一类说唯有诸蕴。如经云:「唯心意识,长夜薰修信戒等德,后生天趣。」此等一切皆是密意增上而说。问:此中为谁密意而说?颂曰:
说有赖耶数取趣 及说唯有此诸蕴 此是为彼不能了 如上甚深义者说
若诸众生,由长夜习外道见,不能悟入甚深法性,闻说法性,深生怖畏,谓我全无,我当断灭,便于佛教起险处想,背弃正法失大义利,最初谓说阿赖耶识等,令其先除外道邪见,导入大义,后由无倒了达经义,自能放舍阿赖耶等故唯功德,全无过失。如圣天云:「若乐何何事,先观彼彼法,倘令已退失,便非正法器」。
为令入故,非但先说阿赖耶识等。颂曰:
如佛虽离萨迦见 亦尝说我及我所 如是诸法无自性 不了义经亦说有
如佛已断一切萨迦耶见,我我所执虽已断讫,然由说我我所是令世人了解之方便,故薄伽梵亦曾说言我及我所。如是诸法虽无自性,然说有性是令世人了悟之方便,故亦说有。如东山住部,随顺颂云:「若世间导师,不顺世间转,佛及佛法性,谁亦不能知。虽许蕴处界,同属一体性,然说有三界,是顺世间转。无名诸法性,以不思议名,为诸有情说,是顺世间转。由入佛本性,无事此亦无,然佛说无事,是顺世间转。不见义无义,然说法中尊,说灭及胜义,是顺世间转。不灭亦不生,与法界平等,然说有烧劫,是顺世间转。虽于三世中,不得有情性,然说有情界,是顺世间转」。如是广说。
入中论卷三
如是诸唯识师,于上述中观宗心不忍可,欲明随自分别所立宗义。颂曰:
不见能取离所取 通达三有唯是识 故此菩萨住般若 通达唯识真实性
住谓安住。言住般若,谓安住于慧。由彼慧是此所有,故云住慧,即修行般若也。言此菩萨,住现前地,由何而能不妄增益无倒通达证真实义,谓由通达无外色故。诸心心所唯缘起性,名通达唯识真实性。又此如何通达唯识真实性耶?故曰:「不见能取离所取,通达三有唯是识」。谓此菩萨,以此所说正理,观察内心,由无所取,亦不见有能取,长时修习三有唯识。由是修习,乃能内证不可说之唯事,以此渐次,能通达唯识真实性。
若唯有识,都无外境,云何得生带彼行相之唯识耶?颂曰:
犹如因风鼓大海 便有无量波涛生 从一切种阿赖耶 以自功能生唯识
譬如波涛所依大海,因风鼓荡为缘,如睡眠之波涛,即便竞起奔驰不息。如是此中诸识无始展转传来,由二取执著习气成熟时所得自体。此正灭时于阿赖耶识中熏成习气差别,为生将来顺自行相余识之因,此因渐遇成熟之缘,即得成熟,从此生起不净依他起性。凡夫于此分别执为能取所取,实无离识少分所取。如计以大自在天等为因者云:「蛛为蛛网因,水晶水亦尔,根为枝末本,此是众生因」。说大自在天等为众生之作者,如是说有阿赖耶识者,亦说阿赖耶识为一切法之种子依,名一切种。唯大自在是常,阿赖耶识无常,是其差别。又谓圣教建立有如是义。颂曰:
是故依他起自性 是假有法所依因 无外所取而生起 实有及非戏论境
定应许此依他起性,以是一切分别网所依故。如依于绳,误以为蛇,不观待绳则不应理。以地等为缘误以为瓶,不观待地等,于虚空中不生彼心。此中既无外境,以何为缘而生青等分别,故定当许依他起性为生分别之因。以是一切染净因故,如是即名善取空性。谓由于此彼无所有,即由彼故正观为空。复由于此余实是有,即由余故如实知有,是为无倒悟入空性。此复非以一切戏论之境而为自性,以诸言说唯取假相故。凡有言说,即不能诠实事也。总此依他起性三相安立,谓无所知,唯从自内习气而生,是有自性,非戏论境。其为假有法之因义,以是有自性即能成立,故不异彼三也。今当问彼。颂曰:
无外境心有何喻 若答如梦当思择
于此当正观察,若谓如人眠于极小房中,梦见房中有狂象群,此必非有,故虽无外境,定当许有此识。
为显此答,全无心要,责当思择,如何思择?颂曰:
若时我说梦无心 尔时汝喻即非有
其见狂象群行相之心,吾等亦说如境非有,以不生故。若无心者,则无二宗极成之喻,故无离外境之内识也。
设作是念:若无彼错乱识,则醒觉后不应忆念梦所领受。此亦非理。颂曰:
若以觉时忆念梦 证有意者境亦尔
何以故?颂曰:
如汝忆念是我见 如是外境亦应有
如以忆念梦所领受证意是有,由亦忆念境界领受,则境亦有,或识亦非有。设曰:若梦中有象等色者,彼是所取故,亦应有眼识,然此实非有。由睡眠扰乱,前五识身定非有故。颂曰:
设曰睡中无眼识 故色非有唯意识 执彼行相以为外 如于梦中此亦尔
梦中眼识毕竟非有,由彼无故,则象等色眼处所取亦非是有,唯有意识,是故定无外境,是执识之行相以为外境,如于梦中全无外境唯有识生,如是此应亦尔。破曰:不然!梦中意识亦不生故。颂曰:
如汝外境梦不生 如是意识亦不生 眼与眼境生眼识 三法一切皆虚妄
如见色时必有眼色及意,三法和合。如是梦中了别境时亦有三法和合可得。又如梦中眼色非有,眼识亦非是有。如此三法,如是颂曰:
余耳等三亦不生
言耳等者,等字等取声及耳识,乃至意根法界意识。是故梦中此等三法一切皆虚妄,故说梦中定有意识不应道理。
有清辨论师作是思:意识所取法处所摄色,梦中亦有,故无内识能离外境。此亦非理,梦中三法毕竟非有故。若谓为破他宗故如是许者,是则梦喻应全无用,以梦非虚妄,不能显示所喻之法为虚妄故。
由梦中三法皆非实有,故以已极成者成立余未极成故,醒时一切法亦能成立皆无自性。颂曰:
如于梦中觉亦尔 诸法皆妄心非有 行境无故根亦无
如于梦中根境识等皆是虚妄,如是当知觉时亦尔。是故经云:「犹如所见幻有情,虽现而非真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