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论自释+法尊法师译





  如于梦中根境识等皆是虚妄,如是当知觉时亦尔。是故经云:「犹如所见幻有情,虽现而非真实有,如是佛说一切法,如同幻事亦如梦」。又云:「三有众生皆如梦,此中不生亦不死,有情人命不可得,诸法如沬如芭蕉」。此等皆成善说。已说观待觉时识等三皆不生,若于梦中观待梦识。颂曰:
  此中犹如已觉位  乃至未觉三皆有
  如虽有无知睡眠,就离通常睡眠之觉者,诸法虽自性不生,然由无明睡眠故,如梦所见,三法皆有。如是末离睡眠梦未醒者,如是自性之三法亦皆是有。颂曰:
  如已觉后三非有  痴睡尽后亦如是
  如梦尽醒后,则梦中所见三法皆非是有。如是尽拔无明睡眠,亲证法界,则彼三法亦皆非有,故离外境非有内识。
  如有翳眼,发等非有而可见故,虽无外境亦有内识。此亦非理。颂曰:
  由有翳根所生识  由翳力故见毛等  观待彼识二俱实  待明见境二俱妄
  当知唯如梦说,观待有翳之所见,毛发之相亦有。观待无翳之所见,二俱不生。若离外境,识难知故,定应许此。若不尔者,颂曰:
  若无所知而有心  则于发处眼相随  无翳亦应起发心  然不如是故非有
  若有翳人,虽无毛发而生带毛发行相之识者,则有翳人随于何处见有毛发,余无翳人审视彼处,亦应生见毛发之心与彼相同,无境同故。故说无境而有识生,不应道理。
  设救此云:若以有境为生识之因,实应如是。然是以前识所熏习气成末成熟,为生不生内识之因,故唯有前带发相识,所熏习气成熟者,始有彼相识生,余则不生。此亦不然。颂曰:
  若谓净见识功能  未成熟故识不生  非是由离所知法  彼能非有此不成
  离所知法者,义谓所知非有。若许有功能者,乃可说成不成熟,生不生识。然我不许有彼功能。云何功能非有?颂曰:
  已生功能则非有  未生体中亦无能
  此中若计有功能者,为属现在识耶?为属过去与未来识耶?且已生识中功能非有,若作六啭名功能之识,则识果性,因中亦有不应道理。若许尔者,果应无因生。芽已生时种子未坏故。故已生识中功能非有。若作五啭名从功能识则已生识从功能生,不应道理。识已有故,前已广说,故已生中功能非有。  
  未生体性之识中,亦无功能。颂曰:
  非离能别有所别  或石女儿亦有彼
  若无能别,所别非有。如云:「识之功能」。识是功能之能别,功能是所别之事其未生法。以破立性曰此是识或曰非识,俱不可说。既俱不可说,如何可简别其功能。云:「此是彼之功能」。若时无有能别,则全不能说彼从此生也。若许未生中有功能者,则石女儿中亦应许尔。故末生中功能非有。设作是念:若识当从此功能生,心想彼当生之识,而云:「此是彼识之功能」。及云:「彼当从此生」。如是能别与所别事,皆可成立。如世间云:「煮饭」及云「此线织布」。论中亦云:「前三种入胎,谓轮王二佛」。此亦全无心要。颂曰:
  若想当生而说者  既无功能无当生
  且若有生者,乃可说当生。其常不生者,如石女儿等或虚空等则决定不生。是故此中若有功能,乃可说识当来生,若未来识非有,则无彼功能。既无功能,则识之当生非有,如石女儿等。此亦解释煮饭等喻。
  复次识与功能,应互相待。如是亦无依他起性。颂曰:
  若互相依而成者  诸善士说即不成
  要已有识乃有彼功能,要有功能,乃从彼生识。如是即成互相依待。若许此者,则识非有自性。喻如有长乃戍短,有短乃成长,有彼乃成此。如四百论云:「若法因待成,是法还成待,今则无因待,亦无所成法」。此义是说若识等法,因待功能差别而戍,其所待法功能差别,还因观待此识乃得成立。是则当说此二谁是所待,谁是所成。又云:「若法因待成,未成云何待,若成已有待,成已何用待」。此义是说,若识因待功能而成者,为识已成而待功能?为识未成而待功能?若未成者,未成故如兔角,应不待功能:若谓已成而待者,彼已成故复何用待。故诸善士说,互相依待而成,即不得成。故未来识中功能亦非有。
  今更当说过去识中亦无功能。颂曰:
  若灭功能成熟生  从他功能亦生他
  若谓已生正灭识,为生果故,于阿赖耶识熏成功能差别,从彼已灭识之功能成熟,而生当生之识者,则应从他功能而生他果。何以故?颂曰:
  诸有相续互异故
  如云:「达努谓增广」。以展转义名曰相续,犹如河流相续不断。因果相续转时,由于生死展转无间,次第不断,是三世诸行刹那之能取。由此遍于相续支分刹那中有,故相续支分之诸刹那,名有相续。彼等互异各别为他,是敌宗所许,故果刹那后时生者,离因刹那习气而是他性,是则从他功能应有他生。若谓许故无此过者,是亦不然。应一切法从一切法生。
  颂曰:
  一切应从一切生
  此于破他生时已说,故不更述。设救,颂曰:
  彼诸刹那虽互异  相续无异各无过
  若作是念:彼是有相续诸刹那性,更互为他,此相续唯一,故非一切法从一切法生,若如是者可容无过。然彼不成。颂曰:
  此待成立仍不成  相续不异非理故
  自性互异诸法,是不异相续之所依,不应道理,是他性故,如他。颂曰:
  如依慈氏近密法  由是他故非一续  所有自相各异法  是一相续不应理
  如是说此是一相续亦不应理。此中前说由识功能成未成熟,生不生识,非由所知有无。今说功能非有即破其执,故无所知,识定非有。
  如是说已,诸唯识师复欲申述自宗,成所乐义。颂曰:
  能生眼识自功能  从此无间有识生  即此内识依功能  妄执名为色根眼
  眼识习气,是由余识正灭时于阿赖耶识熏习而成,由此成熟,便于后时生彼行相相同之识。彼识所从生之无间功能刹那,即彼所依。世间愚人妄执彼为有色眼根,实离内识,眼根非有。所余诸根亦如是知。
  已说无有离识之眼等根,当说色等亦不离识。颂曰:
  此中从根所生识  无外所取由自种  变似青等愚不了  凡夫执为外所取
  如汾都唧缚迦,及甄叔迦等生为红相者,非如摩尼要待外色渲染。是彼芽等相续,从自种子功能而有差别相生。如是虽无青等外色亦有识生变似青等,世间于此变似青等,即执为识外境自性。譬如湖中净水充满,湖岸树枝系以红宝,水中影像似宝相现,故觉湖中似有真宝。然此湖中彼宝非有,当知识亦如是,故离内识别无外境。复有异门。颂曰:
  如梦实无余外色  由功能熟生彼心  如是于是醒觉位  虽无外境意得有
  此皆不然。颂曰:
  如于梦中无眼根  有似青等意心生  无眼唯由自种熟  此间盲人何不生
  如醒觉位眼观众色能生明了眼识。如是梦中,若无眼根唯由自内习气成熟,能生意识如眼识者,则醒觉位之盲人,由自习气成熟,何故不生如是行相之意识如不盲者?二位无眼相同故。
  若谓如是行相意识之因,非是无眼,是由彼形相意识功能成熟,若有彼功能成熟者,乃生如是形相意识。此复要仗睡眼为缘,故唯梦中乃有,醒时非有。此不应理。颂曰:
  若如汝说梦乃有  第六能熟醒非有  如此无第六能熟  说梦亦无何非理
  第六谓意识,若汝仅凭口说,梦中乃有如是行相意识功能成熟,非是醒时。吾等亦说,如醒时无有如是行相意识功能成熟,如是梦中亦非有。颂曰:
  如说无眼非此因  亦说梦中睡非因
  梦中见境,应无眼识行相相顺意识功能变异成熟所起意识,识所依根无作用故,如醒时之盲人。是故如无眼,非醒时盲人生识之因,如是睡眠亦非梦中彼识习气成熟之因。于是颂曰:
  是故梦中亦应许  彼法眼为妄识因
  是故梦中亦应许有如是行相之境,如是行相之识,及如是行相眼识之所依。颂曰:
  随此如如而答辩  即见彼彼等同宗  如是能除此妄诤
  自宗说云:醒位三法皆自性空,是所缘故,如梦。他便说云:醒时内识由外境空,是识性故,如梦中识。又云:醒时所缘境,是虚妄性,以是境故,如梦中境。如是又云:若无依他起性,染净非有,无所依故,如龟毛衣。翳喻亦如是说。此唯识师由如是等门随作如何答辩,中观智者,见彼彼答辩,同所立宗,即能除遗此妄诤也。
  如是说亦不违圣教。颂曰:
  诸佛未说有实法
  如经云:「三有唯假立,全无自性法,于假立分别,执为法自性。无体无了别,无赖耶无事,凡愚恶分别,如尸妄计度」。若谓于此一法无彼一法之空性,是无事者,亦不应理。经说:「大慧!于一法无一法之空性,是一切空性之最下者」。由牛非马故说牛非有,不应道理,自体有故。如是经云:「世尊入诸根时,即是入法界。言诸根者,所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欲知根、已知根、俱知根。其中眼根于三世中俱不可得。若于三世不可得者,即非眼根。若非眼根,云何当知彼眼根名?譬如空掌,虚诳无物但有假名,于胜义中空不可得,拳亦无得。如是眼根亦如空拳,虚妄无实,而现虚相,诳惑愚夫。但有假名,于胜义中,眼及眼根俱不可得。如是世尊得一切智已,为度颠倒众生故,说名眼根,非胜义中有,彼等诸根自性离故。根自性空,彼眼眼性不可得,眼根性不可得,何以故?是眼离眼自性故。
  若法无自性,彼即非物,以非物故即非成就,非成就者即不生不灭,不可说言彼是过去未来」。如是广说。又云:「世尊!譬如有人于其梦中受乐喜笑游戏。寤后忆念,然不可得,何以故?彼人梦中受乐等事尚不可得,何况寤时,若见若得无有是处,如是诸根犹如梦事。如是一切诸法,自性亦不可得,不可得故。彼等亦不可说」。如是蕴、界、处、缘起等,皆如根广说。以是彼等宁有自性,故唯识师执识实有即被所破。
  若离外境,非有内识,云何诸瑜伽师,依师长教授,见此大地骨锁充满耶?颂曰:
  诸瑜伽师依师教  所见大地骨充满  见彼三法亦无生
  谓根境识三,何以故?颂曰:
  说是颠倒作意故
  说此三摩地是非真实性作意故,定当如是许。若不尔者,颂曰:
  如汝根识所见境  如是不净心见境  余观彼境亦应见  彼定亦应不虚妄
  如汝观戏剧等时,众人共视彼境。如一人所生眼识带彼行相,余人亦尔。如是非修定者,审观骨锁等处,应如瑜伽师,亦生带彼行相之识,如缘青等之识。即此三摩地亦应不是非真实性作意也。如是当知。颂曰:
  如同有翳诸眼根  鬼见浓河心亦尔
  如同前说,由翳力故见毛等,如是等类皆当了知。颂曰:
  总如所知非有故  应知内识亦非有
  如所知无自性,如是带所知行相之内心,当知亦自性不生。如云「不知非所知,彼无知亦无,是故佛宣说,知所知无性」。又云:「诸识同幻化,是释尊所说,彼所缘亦尔,决定同幻事」。故执内识实有及谤外境定无,将堕险处。唯诸善士修大悲行,以教理密咒为挽持,使不颠堕。
  如是已说若离外境定无内识。今当更破唯事有性。颂曰:
  若离所取无能取  而有二空依他事  此有由何能证知,未知云有亦非理
  若谓由能取所取二取空之依他起有者,此有汝以何识证知耶?若谓彼自证知不应道理。自之作用于自体转,成相违故。如剑不自割,指不自触,轻捷技人不能自乘己肩,火不自烧,眼不自见,此识亦非由他识证知违自宗故。汝说若有余识为此识境,即失唯识宗故。故此有之能知毕竟非有,若谓不知而有,亦非道理。
  他曰:虽非他识能知,然有自证。唯由自证证知此识,故此得有。此亦非有。颂曰:
  彼自领受不得成
  若谓由彼自证证知自识,亦不成立。
  此中有许经部义。为成立自证故,谓如火生时,非渐照自体及瓶等,是顿时俱照。音声亦是,顿显自体及义。如是内识生时亦非渐知,是顿了自体及境故定有自证也。即不许者亦必许有自证,不尔后时忆念其境谓先已见,忆念能领受境者谓我先见,皆不应理。以念唯缘曾领受境,识未领受,念则非有,由无自证故,且彼自识不自领受,余识领受亦不应理。以由余识领受,犯无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