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神





卮游铱谥邪涯阃鲁鋈ァ阅阋刃模惨诟摹!保ㄆ羧?5,19)今天多少教会是稳妥,可敬——却如温水?基督的话对它们又当如何?我们又能希冀什么?——除非靠着在忿怒中发怜悯的神的怜悯,我们那有悔改的热忱?主啊,审判临到之前,求你复兴我们!

    问题讨论

    1.我们怎样知道神是嫉妒的?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中,神在什么时候特别显明这一点?

    2.作者分辨哪两种嫉妒?为什么第二种才是正面的美德?

    3.神的嫉妒如何成为他盟约的爱的一部分?

    4.神对那些被他所爱并救赎的人,有什么要求?

    5.神盟约的爱的目的是什么?

    6.神对信世界的三重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说:“最后,他是为达到这目的才嫉妒的”?

    7.神对自称是神子民的人的嫉妒,有哪两种实际的结果?

    8.热心是什么?为什么为神嫉妒会产生热心?

    9.神对老底嘉教会说些什么?他会这样对我们的(你的)教会说吗?

第三部 神若为我们 第十九章 神的儿子

    一。

    巴黎王子(PrinceParis)把海伦公主(PrincessHelen)掳到特罗亚(Troy)去了。希腊军队派船远征,要把公主救回来,半路却遇逆风阻碍航程。希腊将军亚加敏能(Agamemnon)派人回家把他的女儿带来,宰了献祭,安抚诸神的怒气。此举果如愿以偿;西风再起,船队一帆风顺,到达特罗亚。

    这一段发生于约主前一千年的传说,反映出一种代赎意识,是全世界异教信仰历代以来作为信仰基础的。这意识是这样的:宇宙间有很多神,却没有一位有绝对的主权,每一位都有某种力量,使人生易过一点,或难过一点。他们的脾气都像难测的风云;鸡毛蒜皮般大的事也会触怒他们,或因为觉得你过份注意其他神或人,不够注意他们而醋性大发,就利用环境伤害你,使你更注意他们。这时候,唯一应付的方法是献祭去取悦安抚他们。献祭的规矩,是献得越大越好,因为假神对有份量的东西比较有兴趣。在这方面,他们是残忍无道的,但现在势成骑虎,你能怎么样?好汉不吃眼前亏,务必献些尚好的祭以达预期的目的。尤其是献人为祭,代价虽大,却易奏效。因此,异教宗教就变成无情的商业交易、一种狡侩的贿赂、玩弄诸神的勾当;在异教的代赎意识中,抚顺诸神的坏脾气已成为生活惯常的部份,是很多不能不做的讨厌事情之一。

    圣经却和异教信仰的世界大相迳庭。它干脆谴责异教大大歪曲了真理。圣经申述了一位全能的创造者、唯一的真神,是一切思慈和真理的源头,他憎恶所有道德的邪恶,而以此代替异教那一大堆的假神,这些显然是按照人的形像造的、行动举止倒像一群荷里活的电影明星。神没有坏脾气,不会反覆无常,没有虚荣浮夸,没有恶意。因此,可以想像到:异教的代赎意识在圣经中是毫无地位的。

    但事实却非如此;刚好相反。代赡的意识——即用献祭挪开神的忿怒——却贯串圣经的始终。

    在旧约,它是神所颁布赎罪祭、赎愆祭、和赎罪日(利四1一六7;十六章)等仪式的基本用意;另外像民数记十六章41等节的记载,也有清楚的说明;在其中,神警告要因百姓埋怨他审判可拉、人坍、和亚比兰而灭绝他们:“摩西对亚伦说,拿你的香炉,把坛上的火盛在其中,又加上香,快快带到会众那里,为他们赎罪,因为有忿怒从耶和华那里出来,瘟疫已经发作了。亚伦……为百姓赎罪……瘟疫就止住了。”(46等节)

    在新约,“赎罪”这一组字在四段经文中出现,这些经文重要到值得在此停下来详细申说一下:

    第一是保罗所说有关神称罪人为义的理由的不朽宣言。

    “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罗三21一26)

    第二是希伯来书中对神子道成肉身的理由部份的解释。

    “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挽回祭。”(来二17)

    第三是约翰为我们的主在天上的事奉所作的见证。

    “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约壹二1等节)

    第四是约翰对神的爱所下的定义。

    “神就是爱。神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藉着他得生,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约壹四8一1)

    在你的基督教信仰中,“挽回祭”这个字有地位吗?在新约圣经的信仰中,它是信仰的中心。从上引的经文显示,神的爱、他儿子降世为人、十字架的意义、基督在天上的代求、和救恩的方法,都可以用挽回祭去诠释;根据新约的标准,任何解释若不包括挽回祭,就会不完全,且其实是误导人的。这种说法,其实和现今很多的教训逆流而游,而且也一竹竿打倒了今天很多教会杰出的领袖;这是没有办法的。保罗说:“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更别提传道人、主教、大专讲师、大学教授、或著名作家了——“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加一8)一个没有以挽回祭为中心的福音,就不是保罗所传的福音。个中涵义,是不容规避的。

    二。

    然则,如果翻查英文圣经修订标准本(RevisedStandardVersion)和新英文圣经(NewEngl…ishBible),在上引经文中竟找不到“挽回祭”这名词,在约翰壹书那两段经文,新英文圣经都把挽回祭译作“补救我们罪恶的染污”。在其他经文,两种版本都用“补偿”(expiation)来代替“赎罪”(proptiation)的意思。有何分别?分别是:“补偿”只表达了“赎罪”一半的意义。补偿是一种以罪为对象的行动,意指把罪遮盖、收藏、或洗净,使罪不再成为神和人之间友善的团契的拦阻。但圣经所说的赎罪,除含有补偿的一切意义外,还加上藉此平息神的忿怒的意义。无论如何,自改教以来,这些真理开始被人精细的研究,因此基督徒学者们也一直支持这论点,到今天仍可以提出很有说服力的理由(其中一例,可参李昂莫瑞士“LeonMorris”所著《使徒所传的十架》(TheApos…tolicPreachingoftheCross)一书第一二五至一八五页)。但这世纪的一些学者,尤其是杜德博士(Dr。C。H。Dodd),却复兴了十六世纪属于一元神论的苏西尼(UnitafianSocinus)的思想,这思想已经在十九世纪末被德国自由主义的一位创始人立敕尔(AlbrechtRitschI)评论过,主要是说,在神里面没有因人的罪而产生忿怒这回事,因此赎罪就不需要,也不可能。杜德博士曾下苦功去证明:新约圣经中“挽同祭”这一组字眼,没有平息神忿怒的含义,单指除掉罪恶,因此“补偿”是较好的译法;上述两种英文圣经译本,也反映出这观点。

    他言之成理吗?在此不能深入讨论,差不多只有学者才能讨论的专门性问题,但我们总要自下结论,因这结论有它的价值。表面看,杜德博士证明了如果上下文没有要求过多的解释时,这一组字就只需要解作“补偿”而已。可是,他没有证明,当上下文需要如此解释时,这一组字不可解释作“挽回祭”。关键就在这里:在罗马书中(这是四段经文中清楚最明显的一段),上下文实在要求三章25节中的这个字解作“挽回祭”。

    因为在罗马书一章18节,保罗肯定“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来为他要宣讲的福音铺路。麦锐(JohnMurray)说:“神的忿怨在人的世界中是活泼、有效的运作,它如此活泼,是因为它来自天上,神的宝座。”(参麦氏著《罗马书注释》(TheEpistletotheRomans)第一卷第卅四只页)在罗马书第一章其余的篇幅中,保罗重复了三次的“神任凭他们”(24,26,28节)的话,描绘出神目前如何使背道的人心素刚硬,而显出他的忿怒。然后,在罗马书二章1至16节,保罗要我们面对“神震怒,显他公民审判的日子来到”的确实性,而说“……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就在神藉耶稣基督审判人隐秘的事的日子,照着我的福音所言。”(5等节,8,16节)在罗马书第三草的前部,保罗继续辩论,证明每一个人,犹太人或外邦人,都在“罪恶之下”(9节),要面对现今和将来神忿怒的临到。每一个人都在他本性的境况中,没有福音;无论他知道与否,他生命最后决定性的事实,是神活泼的忿怒。但保罗说,从前是“罪人”(四5)和做神“仇敌”(五10)的人,如今苦相信基督耶稣,是“神设立……作挽回祭……凭着耶稣的血”,神就白白接受、赦免我们,赐下平安。信徒就知道,“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就更要藉着他免去神的忿怒”(五9)。

    发生什么事?神对我们的忿怒,现在的和将来的,都扑熄了。如何的呢?藉基督的死。“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五10)。耶稣基督的“血”——就是他牺牲的死——除去神对我们的忿怒,保证神今后将永远用恩慈和好意对待我们。从此,他不但不与我们为仇,且会在我们的生命和经历中显出是袒护我们。这样,“藉他的血……作挽回祭”这句话有什么意思呢?从保罗宏论的上下文可见,它意思正是:藉着只为我们的罪牺牲的死,基督平息了神的忿怒。

    不错,一世代之前杜德博士想回避这结论,狭辩说罗马书中的神的忿怒,只是宇宙间一种非人性的赏罚原则,在其中是找不到神对人真正的心思意念。换言之,神的忿怒是神旨意以外的一种过程吧。现在却越来越多人承认,杜德博士的尝试,可算是很勇敢的失败。戴斯卡(R。V。G。Tasker)说:“把‘忿怒’这字只解作‘道德世界中不可避免的因果过程’,或当作是罪的结果的另一种说法,都是不适当的。它其实是相当有位格的质素,没有它,神就不是完全公义了,他的爱也就贬值为伤感而已。”(参新圣经词典〔NewBibleDictionary〕中“忿怒”(Wrath)一项)神的忿怒,和他的爱一样,多么有位格,也多么有能力。主耶稣的流血,如何直接彰显他的父对我们的爱,也同样直接的抵消他的父对我们的忿怒。

    三。

    在加略山挽回了神的忿怒,究竟是何物?

    那并不是异教徒赋与他们的假神那种反覆无常、肆意妄为、暴躁、自大的怒气,也不是见诸人身上的,充满罪、怨恨、恶毒、幼稚的愤怒。它是神圣洁属性的一种功能,是神道德律必然的表现(“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彼前一16〕),也是神的公义在审判和赏罚中的表现。“因为我们知道谁说,‘伸冤八我,我必报应’”(来十30)。神的忿怒“是神对违反他的圣洁的事物圣洁的激变”;“它是神的小悦积极的表露”(参麦锐(JohnMurray)著前引书)。这也是公义的忿怒——是创造者的道德完美性,对被造者的道德败坏正确的反应。神在惩罚罪恶中所表现的忿怒,不但不会有道德的问题;相反,如果神不这样彰显忿怒,他的道德就大有问题。除非神对所有罪恶和败坏施行应有的惩罚,否则神就不是公正的——他不按正确的方法行事,他没有做审判者应做的事。稍后将看看保罗根据这一点而行的辩论。

    四。

    请注意保罗所描述关于挽回祭的三点事实:

    —、挽回是神自己的工作。

    在异教信仰中,人向假神赎罪,宗教因而沦为买卖,其实是贿赂。在基督教,神用他自己的行动挽回他的忿怒。保罗说,神设立耶稣基督作挽回祭。约翰说,神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敌挡神的人主动与神做朋友,也不是耶稣基督,神永生的儿子主动的使他父亲对人的忿怒变成慈爱。仁慈的圣子,藉献上自己代替罪人,去改变不仁慈的圣父的心意;这样的想法,在福音的信息中毫无立足之地——它是“次等的基督教”(sub…Christian),其实是反基督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