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神





)这就像那一天,病了的孩子终于可以离开医院,看见爸爸和全家人在外面等他——如果世上真有一件全家的事的话,这就是了。本仁(Bunyan)的《天路历程》一书中的“固立先生”(Mr。Stand-fast),行到约但河一半的时候说:“我已来到旅程的终点,烦劳的日子已结束了。一想到我要到那里,及在那边等着我的生活,我内心就十分火热……我从前听别人这样说,如今我亲历其境了,而且可以与主同在一处,其乐真无穷。”使天堂成为天堂的,是耶稣的同在,以及一位已和好、神圣的父亲,他为耶稣的缘故爱我们,不少于他爱耶稣自己。看见、认识、爱天父和圣子,并被他们所爱,以及与神的大家庭其他的人在一起,这是基督徒盼望全部的精髓。正如巴克斯特(RichardBaxter)和神所立的约,而后来他的未婚妻在一六六0年四月十日“欢喜地签署这约”,他用诗的手法表达如下:

    我对来生,认识何其渺小;

    信心的眼睛昏暗:

    基督知道一切,这已够了;

    我将与他同在。

    如果你是信徒,因而是儿子,这前景可完全满足你;如果你不感觉得它能满足你,恐怕你既非信徒,亦非儿子。

    第三,得名分给我们一把明白圣灵工作的钥匙。

    今天在基督徒当中,有很多关于圣灵工作的陷阱和困惑。问题不是找出正确的语言符号,而是从经验中认识什么是和这些符号吻合的神的工作。这样,我们才知道,圣灵是藉着圣经启示神的心意,并荣耀神的儿子;另外,他是重生的媒介,给我们智慧得以认识神,给我们新的心得以顺服他;另外,他住在基督徒里面,使我们成圣,每天给我们力量走天路;另外,他特别的赏赐是确据、喜乐、平安、和能力。但很多人迷惘的抱怨说,这些话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方程式,完今不符合他们生活所体验的。向然,这样的基督徒觉得他们错失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东西,就焦急的问:新约圣经所描述在圣灵里的生活,和每天所经验所感觉到贫乏的生活,两者之间的鸿沟如何能缝合?然后,在绝望中他们或许就开始寻找一种会改变人的灵界经验,以为藉此可妥善而彻底的冲破自己“不属灵的藩篱”。这经验或许是所谓“奇士域经验”(Keswickexperience),或“完全降服”,或“圣灵的洗”,或“完全成圣”,或“受圣灵印记”,或讲方言的恩赐,或(如果照天主教而不照更正教的术语的话)“第二次重生”,或“默祷”,或“心契”。即使发生了一些他们所要追求的事情,不久他们又发现“不属灵的藩篱”一点也没有冲破,因此继续不安的追求另些新的。今天很多人都这样劳碌。需要什么帮助呢?得名分的真理所散发有关圣灵工作的亮光,就提供了答案。

    上述的纷扰,其起因是一种虚假的、魔术般的超自然主义,使人渴望一种“点金术”,好象是来自非人性的、像电一般的能力,这能力会使他们感觉到完全脱离对自已和对别人生活的重压和枷锁。他们相信,这才是真正属灵经验的精华。他们以为,圣灵的工作是给予他们好象吃迷幻药后一样的经验。(布道家们真正答应人可获得这种经验,又常服药的人把他们的幻想当作宗教经验时,真是害人不浅!我们这世代,难道永学不会分辨这么不同的事物吗?)事实上,追求内在的爆炸,而不追求内在的相交,这显然是深深的误解了圣灵的工作,因为,这里要读者把握住的真理,是圣灵是给基督徒做“使人成为嗣子的灵”(释注:此乃新译本译法,参下引经文),他对基督徒一切的工作,都是扮演使人成为嗣子的灵。既然如此,圣灵自始至终的工作和目的,是使基督徒越来越清楚的认识:他们在基督里和神之间忠孝的关系,带领他们在这关系上向神有更深入的反应。保罗写下面经文的时候,正指着这真理而言:“你们接受的,是使人成为嗣子的灵,使我们呼叫‘阿爸,父’。”(罗八15——新译本)“神就差他儿子的灵,进入你们的心,呼叫”——即激发你们的呼叫——“阿爸、父”(加四6)。得名分如何成为开启新约基督徒生活观的钥匙,并将其统一的中心思想,同样,认识圣灵是使人成为嗣子的灵,也是开启新约所有关于圣灵对基督徒工作的教训的钥匙,以及统一这些教训的中心思想。

    以此中心思想为立足点,我们可以看见圣灵的工作有三方面:第一,他促使并保持我们认识到——有时很生动地认识,经常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即使我们的败坏使我们否定这认识——我们藉着耶稣基督白白的恩典,成为神的儿女。这是他赐下信心,确据和喜乐的工作。第二,他使我们仰望神好象仰望父亲一样,向他表示含有尊敬的坦然无惧和无止境的信靠,正如那些在受尊敬的父的爱中安然的孩子,自然会表示的一样。这是他使我们呼叫“阿爸、父”的工作——这呼叫表达什么,这态度就是什么。第三,他催逼我们行为与皇室子弟的身分相配,彰显家庭的形像(即效法基督),促进家庭的幸福(即爱弟兄),维护家庭的尊严(即寻求神的荣耀)。这是他成圣的工作。藉着这孝顺意识和个性渐进的加深,以及表现出追求神所爱、避免他所恨,“我们……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下18)。因此,这并不是我们勉强追求任何种类的感觉和经验,而是当我们寻求神自己,仰望他是我们的父,珍惜和他相交,并在我们里面越来越有要认识他和取悦他的心,圣灵工作的实在,才能在我们的生命中浮现。我们需要这个真理,把我们从今人很多人陷溺其中的、对圣灵不属灵的观点的泥沼中救拔出来。

    第四,继续刚才所说,得名分给我们看见“福音的圣洁”的意义和动机。

    所谓“福音的圣洁”(gospelholiness),一些人对它无疑并不熟识。它是清教徒用的术语,用来简称真正的基督徒生活,这生活乃根源于对神的爱和感恩,而相对于伪造的、徒具形式的、例行公事和表面化的、由自私的动机所维系的“律法的圣洁”(legalholiness)。有关“福音的圣洁”,只有两点要说明。第一,上面所说的已显出其主要的本质。它只是恒久的活出由福晋带我们进入和神之间忠孝的关系。它是神的儿女表现其真我,对父、对救主、对自己真挚赤诚。它是在生命中表现得名分的地位。它不过是好儿女的表现,而不是皇室中浪子或败家子的表现。第二,这种真正圣洁生活的动因,就是那清楚彰显了神的恩典的认养关系。基督徒知道神“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这也包括在他永恒的计划中,“使我们因着爱,存他面前成为圣洁,没有瑕疵”(弗一4等节——一新译本)。他们知道他们正移近那日子——这目标圆满地、最后地成就的那日子。“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留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约壹三2)

    这样的认识产生些什么?还有别的吗?就是“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3节)。儿女都知道,圣洁是父为他们所定的旨意,是他们今生和来生快乐的方法、条件、和成份;又因为他们爱父,就积极的履行他这慈仁的目的。父亲藉外界的压力和试炼施行的管教,会一直帮助这过程的进行:在陷入患难中的信徒,如果知道在神慈爱的计划中,这一切患难都有正面的目的,为要使他更成圣,就可得安慰了。世上皇室的儿女,都要接受别的儿女所没有的、额外的训练和管教,使他们配负崇高的使命。万王之上的儿女,也要如此。明白神一切工作的线索,是要记着神是为了将来,才在人的一生中训练他们,雕琢他们成为基督的形像。有时雕琢的过程是痛苦的,管教是讨厌的;但圣经却提醒我们:“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十二6等节,11)只有能把握这真理的人,才能明白罗马书八章28节:“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同样,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逆境中维持儿子名分的确据,抵挡撒旦的攻击。但能够把握得名分的真理的人,不但能保持这确据,也在患难的日子蒙福:这是信心胜过世界的一方面,同时,基督徒圣洁生活的主要动机,并不是反面的希望(空想!)从此可避免管教,而是正面的,有着愿意顺服父的旨意的冲动,藉此向认养他的神表示爱和感恩。

    这立刻就照亮了关于神的律法在基督徒生活中的地位的问题。很多人觉得很难明白,律法对基督徒还有何话可说。他们说,我们已脱离律法了;我们得救并不靠守律法;我们因耶稣的血和义得称为义。今后守不守律法有何关系,有何分别?既然称义是指赦免一切过去、现在、将来的罪,是神对人永远完全的接纳,我们又何必操心犯不犯罪呢?又何必以为神会关心这个呢?基督徒若为每日的罪起争论,花时间为罪哀伤求赦免,岂不表示完全没有掌握称义的真理吗?称义的信心真正的勇气的一部份,岂不是拒绝怜律法的指导,或拒绝为每日的缺点操心吗?

    从前的清教徒必须你对这些“非律”(antinomian)的论调,有时因驳斥这些论调,也造成不少风波。如果我们以为称义是成为一切和解决一切的救恩的赏赐,驳斥上述论调就难免产生风波。事实上述论调必须用得名分的真理,而不是称义的真理去驳斥;清教徒不大强调得名分的真理。一旦分辨清楚救恩的赏赐中这两个原素,正确的答案就昭然若揭了。

    答案是什么?称义的确使人永远免于用谨守或尝试谨守律法去得生命;同样,得名分却使人永远有责任守律法去取悦新的父亲。守律法是神儿子的家庭形像;耶稣成就一切的义,神也召我们如此做。得名分把守律法放在一个新的立足点上:作为神的儿女,我们承认律法有权柄作找们生活的准则,因为知道这是父的要求。如果犯了罪,就承认过错,求父基于家庭关系赦免我们,正如耶稣教我们做的——“我们在天上的父……赦免我们的罪」”(路十一2,4)。神儿女的罪,并不破坏称义,或推翻名分,却损毁儿女和父的相交。“你们要圣洁,像我圣洁一样”是父向我们说的话;称义的信心,一定不会忽略这事实:即神——天上的王——要他皇室的儿女活出与他们的根源和位分相配的生活。

    第五:得名分给我们一条需要用来想通确据的问题的线索。

    罗马天主教徒在这方面得不着什么:答辩改教者们的时候,他们仍然重申中世纪思想的标准,说虽然信心是盼望天堂,却不能肯定真能到达天堂,任何肯定的说法都是假想而已。

    一个世纪后清教徒的教训强调说,信心的重点不在乎救恩的确据是属现今或将来,而是与生命有关的悔改和委身于耶稣基督。他们所说的确据,往往好象是一些和信心不一样的东西,除非信徒确实去寻找,一般是不会经验到的。

    到了十八世纪,卫斯理(Wesley)响应路德所坚持的,说圣灵的见证,和因这见证而产生的确据,是信心的精髓,虽然后来他有所解释,而分辨了没有确据的仆人的信心和有确据的儿子的信心。似乎他是想到他在“爱达士门街”(AlderseateStreet)的重生经验之前所具有的仆人的信心——临到完全的基督徒经验的边缘,在寻找救恩,继续要认识主,但却仍未肯定他在恩典中的地位。正如后来所有路德宗的人一样——虽然不像路德本人!——卫斯理认为确据只和神现在的接纳有关,但对于信心的持续,现在却无确据。

    这辩论在福音派信徒当中继续下去,也继续困扰人。确据是什么?神保证谁?——所有信徒?部份信徒?抑或谁都不保?他保证的时候,确保些什么?怎样保证?这堆乱麻是惊人的,但得名分的真理,有助于斩开这堆乱麻。

    如果神在爱中使基督徒做他的儿女,又如果他是完美的父亲,按照事情的本质,就可推论出以下两点:

    第—,这家庭的关系必然是恒久、持续到永远的。完美的父母不会丢弃儿女。基督徒或会做浪子,神却不会停止做浪子的慈父。

    第二,神会倾力使它的儿女感受到他的慈爱,认识他们作为神家庭的分子的权利和安全。完美的家长,不会不给认养的儿女所需要的归属感的确据。

    保罗在新约论确据的不朽经文——罗马书第八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