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娴模涫挡皇堑摹S趾慰龇鸶嫠呶颐牵裉旄泄偈澜缋锩妫蚴峦蛭锸且磺Ф侔耸追种幻耄庋乃俣瓤焖俚脑谕ü梦颐强椿艘晕钦媸怠U馐墙灿钪嫱蛭锏脑灯稹⒄嫦啵颐橇私庵笠⑿钠跞耄忝髁苏饨薪馕颍馕虻貌坏绞苡茫の颍颐且跞胝飧鼍辰纾檬裁捶椒ㄆ跞耄糠畔隆7畔轮醋牛憔褪前⒙藓海恢醋欧畔拢烂挥辛恕A烂挥辛耍秃孟衲慊黄档溃慊话⒙藓旱钠档馈⒒黄腥钠档馈⒒环鸬钠档溃悴欢贤咸嵘L嵘涣耍畔滤灯鹄慈菀祝銎鹄茨眩∧阏婵戏畔侣穑靠稀J裁慈丝希空婷靼椎娜丝稀N颐俏裁捶挪幌拢慷哉飧鍪率嫡嫦嗷姑挥型赋沽私狻K淙惶鹌腥饷此档模皇俏易约旱木辰纾姨嗽趺囱堪胄虐胍伞;蛘呶蚁嘈牛乙∫⊥罚易霾坏健?br />
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知难行易”。我当时听这个话很难懂,知难行易,你看惠能大师二十四岁他就入境界,真的容易,放下就契入。多少人学一辈子,学到八十岁、九十岁还是放不下,还是没有办法脱离六道,什么原因?放不下!学佛没有别的,就是学放下。佛对六道凡夫情执太重,他有方便法,知道你放不下,你迷恋在这里面,佛教什么?佛教你伦理,佛教你道德。为什么这么教你?因为六道里面有善恶,善恶的果报不一样,作恶,三恶道苦!佛很慈悲,希望你不要堕三恶道,那一定教你,你只要明伦理、修道德,你就会在三善道,人间天上,你不会堕落到三恶道,这好比是佛教的小学。如果你真的有志愿、有志气,六道不究竟,这里面还是不圆满,我想提升,佛会帮助你,佛就教你放下执着,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执着的念头没有了,六道就不见了,假的,不是真的,就像我们看电视一样换频道,不看这个,这不喜欢看,看清净的世界。六道是秽土,染污;四圣法界是清净,这里头有四个阶级,就好像有四个频道,一个比一个殊胜。第一个阿罗汉,第二个辟支佛,第三个菩萨,第四个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一个比一个殊胜。在这里面学着什么?学着放下分别,于一切法不再分别,那就到佛的法界。可是这个佛法界还是不究竟,十法界!没有到一真法界,为什么?他还会起心动念,就是他还有妄想。妄想放下,十法界没有了,诸佛的实报土现前,极乐世界的实报土现前,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土现前。诸佛如来的报土是纯净没有染污,为什么?他连起心动念都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为什么还有境界?习气没断,所以这个境界现前;习气要是断掉的话,这个境界就没有,就回到常寂光,真正回归到自性。
真如还有很多名字,我们在这本书里面看到,“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真如,一般大小乘经里面讲,自性清净心或者说佛性、法身。唯识里面讲的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名词很多,至少也有个几十种,都是讲的一桩事情。一桩事情佛为什么说这么多名相?这是佛教学的一种艺术、一种技巧,叫你不要执著名相,名相也是假的。所以听经要会听,看经要会看,怎么叫会?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告诉我们,第一个,听经不要执着言说相,文字是言说的符号;换句话说,看经不要执着文字相,这第一个。第二个,不要执著名字相,就是名词术语,名词术语是引导你契入真实,你执着它就错了。所以一桩事情,佛会讲很多个名词,叫你不要执着,怎么说都可以,没有定法可说。第三个,叫你不要起心缘相,就是不要想它的意思,听懂很好,听不懂没关系,不要去想,你想就错了。为什么?你想,你用的是分别心、执着心,你怎么能了解如来所说真实义?如来所说真实义是从自性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里面流露出来的,你要是用分别执着去体会,那全都错了,道理在此地。
不想,能明白吗?能,你天天去念。中国古人有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为什么?书读一千遍,心定下来,这个定就是清净心,就是真如。清净心起作用,照见,不就明白了吗?叫你念一千遍,这是方法,方法是戒、是规矩,你就守着这规矩去做,你就好好去念、恭恭敬敬的念。依照马鸣菩萨所说的,不着文字相,不著名词术语相,不起心动念去想它,你守着这个规矩,这叫持戒。因戒得定,一千遍念下来心定了,定能开慧。因定智慧就开,智慧开了,明白了,这一明白不要紧,一切都明白了。为什么?因为一切法不离自性,你见性了,一切法全明白了。所以说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明了所有法门全都明了,妙,真妙!最明显的两个代表,释迦牟尼佛在早年,这是代表一个知识分子聪明好学,他来演这个角色给我们看,十九岁出去求学,学了十二年。我们晓得,释迦牟尼是王子的身分,贵族出身,聪明好学,哪一个大德不喜欢这样的学生!所以在当时印度,可以说是学术、宗教都是全世界最发达的一个地区。他访问学术界的大德,访问宗教里面的大师,十二年学遍了,所有应当接近的人统统都见过,都跟他们学过。这里面有一桩事情我们必须要晓得,那就是印度无论是学术、无论是宗教,他们非常重视禅定,当然释迦牟尼佛不例外,佛经上讲的四禅八定不是佛讲的,是当时印度普遍都学习四禅八定。四禅八定如果说从历史上来讲,最早是婆罗门,婆罗门有一万多年历史,比佛教早得太多!
禅定能够突破空间维次,入定的时候整个六道轮回他统统能看见,他能够契入。所以对于六道里面的状况一清二楚,一丝毫障碍都没有。像释迦这样好学的人,这么一个年轻人,我们以自己做例子,能够想像得到,他还有一些问题不能解决。六道虽然看清楚、看明白,六道从哪里来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六道?第三个问题,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这三个问题没有人能解答,所以他放弃。这都做样子给我们看的,在恒河边上大树底下,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入更深层次的禅定。这个更深的禅定突破四禅八定的范围,他问题全部解答了。宇宙人生怎么来的?《华严还源观》里面就讲这个问题,统统得到解答,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彻悟之后他就开始教学,教了一辈子!教了四十九年,七十九岁那年释迦牟尼佛圆寂。所以经上常讲“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从事教学工作四十九年,用现代人的看法来看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位道道地地的职业老师,职业教师!他没有创立宗教,现在把佛教贬成宗教这是冤枉。所以我们从他一生的行谊来看,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因为他教学不收学费。多元文化,他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只要你来学,他都认真教你。以身作则,他真做到再教人,所以人相信他。
释迦佛的身分我们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我们学他什么?这里头一丝毫迷信都没有。可是现前在全世界,佛教出现我概略的想法至少有六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种传统,那就是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的,真正在学习他留下来的这些经论,依教奉行,走释迦牟尼佛这条道路,教学!这是教育,我们可以称它为传统的佛陀教育。第二种,它真的变成宗教,它不是宗教,但是现在变成宗教,你不能不承认它,宗教有许许多多宗教的仪规;而传统宗教教学里面,它并不重视仪规。所以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以后一九九九年我住在新加坡,新加坡的总统纳丹是印度人、印度教,有一天我们在一起吃饭,我们两个坐在一起。他告诉我,“他一生最佩服的是佛教,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我听了这句话,我都感觉到寒毛直竖,他内行他不是外行。这个话从来没有听人讲过,我最初就是章嘉大师告诉我,以后从来没有听到别人给我说过这句话,没想到纳丹讲的跟章嘉大师完全相同。所以现在佛教又变成宗教,变成宗教的历史应该不算太久,不会超过三百年。在清朝早年,像康熙、雍正、乾隆,还没有变成宗教,变成宗教应该是嘉庆以后,所以应该顶多三百年的样子。第三种,佛教变成学术,现在国内外大学里面都以佛经做为研究的对象,佛经哲学,它变成学术。我是从学术里头入门的,跟方先生学哲学,方先生把佛经哲学介绍给我,我才有这缘分跟经典接触。这是第三种,变成学术。第四种,变成观光旅游,这是近代的,很多寺庙它的宗旨目标就是观光旅游,观光旅游的佛教。还有一种,变成企业的佛教,佛教搞企业,还听说上市,好像连锁店一样。第六种,邪教的佛教,那是拿着佛教的幌子欺骗善良的信徒,至少有这六种。我们要学佛,自己得搞清楚,你学哪一样?你希望得到什么?这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了。《华严经》跟《大智度论》,我们称为大经大论,这里面都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什么人能说?得过来人说,为什么?经典里面所说的话,意在言外,这就比较不好懂。所以你不能执着文字,道理在此地,意在言外。你必须以真诚的心,不分别、不执着,你能够体会;你用分别执着,用意识心去研究,那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如来真实义。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用分别执着心去看它,你就没有办法了解如来真实义;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自然就得到,你就明了。
下面说‘真如者,自体有常乐我净义故’,常乐我净在佛法叫四净德,四种清净之德,这是性德,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这四个字太殊胜!什么叫常?“常”就是不生不灭、就是永恒。我们人都想求长生不老,自性确实是常,惠能大师讲的“本不生灭”,这是常的意思。乐是什么?“乐”是里面决定没有苦,没有苦是真乐。有苦有乐那个乐也是苦,为什么?它是相对的,相对就不是究竟的。所以它不是相对的,这种乐我们体会不到,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我们心里面想像那种乐,那就错了,我们今天乐是跟苦两个对立的。苦乐二边都没有,这叫真乐。“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主宰,我们希望年年十八,能做到吗?做不到。所以我们今天讲这个我是假的,有名无实,我们不自在,我们自己做不了主,岁月催人,逐渐逐渐老了。老了就有病,病了就无常,哪来的主宰?可是自性清净心,是真的有主、有真我,佛家讲的八大自在。“净”,这讲得多,自性清净心,能大师第一句话说“本自清净”,一丝毫的染污都没有。常乐我净,清净心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这个小道场最近流通有一个光碟,从大陆传过来的“刘善人说病”,这个光碟我给大家介绍,讲得非常好。人的疾病从哪里来的?都是从心不清净来的。不清净的事情太多,所以你得的病不一样,外面有头上的病、有身上的病、有手脚的病,里面有五脏六腑,都有原因的。你要能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修清净心,百病不生,纵然有病不需要用药你也能治好。刘善人,我在马来西亚听丹斯里李金友告诉我,他邀请他到马来西亚去讲课,讲得好,非常受欢迎,他也很喜欢那个地方。他也看到我的光碟,我也看他的光碟,将来有机缘请他到台湾到处讲讲,非常值得一看。大致他所讲的病有病毒,什么是毒?烦、恼、怨、恨、怒,叫五毒,你有没有?如果你有烦、有恼、有怨、有恨、有怒,你的病就多!你就麻烦大了。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烦、没有恼、没有怨、没有恨,你也不会发脾气,你的身体就健康,你很不容易得病。讲得挺有道理的,希望大家多看看、多听听。
下面一句说‘清凉不变自在义故’,“自在”就是前面常乐我净的我。我们常讲随心所欲,这个欲里头没有欲望、没有不善。怎样才能得自在?自在就是我们的本能恢复了,本能在一般世俗里面讲叫神通,诸位要知道,这是本能,所以讲天眼,我们一般人的眼隔一张纸就看不到背面。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眼睛本能是可以看透的,这个话我们能相信,为什么?我们看是具足很多条件的。我们这个眼睛现在所看的,能看到东西是光波,比现在所看的光波长的我们看不到,比这个短的也看不到。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眼睛能力恢复,各种不同的光波我们统统都能看到,这世界不就不一样了吗?我们藉X光能看透、能够透视看到一个人的内脏;我们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