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天天想他们,他们不一定想你。纵然居住在一起,不孝顺,嫌弃你,你说你多难过。好不容易把他养大,养大之后不孝顺,爱别离。怨憎会,讨厌的人偏偏搞到一家来,偏偏搞到邻居天天碰头;不愿意看的人,不愿意看到的事,天天见面,你说你多难过。另外一个五阴炽盛,五阴炽盛是里面的烦恼妄想杂念太多了,八苦交煎,这日子能好过吗?这是我们欲界的人统统要受。

  另外还有一种叫“坏苦”,你的福报纵然很大,最后享完了,享完就变坏了;不坏的时候你没有感觉到,到要坏的时候、败的时候,苦就来了。譬如作官,台湾选举选上你觉得很乐,任期满下台你就很难过,那叫坏苦。做生意、搞企业发财了,你很快乐,到哪天遇到金融风暴,倒闭了,苦就来了,这就说明万法无常。行苦,行苦是你的福报很大,过去生生世世积的德行很厚,但是你不能永远保持,时候到了,什么都带不去,“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叫行苦。行是刹那刹那在变化,譬如我们人从小到老,这身体天天变化,这叫行苦。谁不愿意年年十八,你能做得到吗?如果你年年都能十八的话,那行苦就没有了。做不到!

  所以佛说三界统苦。欲界什么苦全都受,这可怜;色界天就高明,色界天他把欲望断掉,欲望是财色名食睡,这个东西断掉,断掉的时候他没有八苦。我们前面讲的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他都没有,他无求,真的,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所以他没有八苦,他有坏苦。他寿命很长,但是总有命尽的一天,寿命到了,他还是再去轮回,他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到坏的时候他就苦了。无色界天,这是我们讲的高级凡夫,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长,佛跟我们讲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底多长?那我们想一想,佛说这个世界,世界有成住坏空,一次成住坏空是一个大劫,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他的寿命才到,真长,真不是短时间。可是它还是有量的,不是无量的,八万大劫到的那一天他苦了,他保不住了,还是从无色界里,就是没有身体,他那个灵魂要堕落,还是要堕到下面来投胎。所以佛说三界统苦。那怎么办?最好是超越三界,超越三界证阿罗汉果,六道轮回的苦永远没有了,这是真的。我们现在想超越六道轮回谈何容易,要修四禅八定,纵然修到四禅八定,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必须再向上提升,修九次第定才能超越轮回。

  这是释迦牟尼佛把我们现前生活状况的真相说出来,生天难,生色界天难,生无色界天更难,难又不能解决问题。现在世尊告诉我们有一个方法比那个容易多了,成功了,比生无色界天高明太多,那是什么方法?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不在我们娑婆世界之内,它不在我们六道,它也不在我们十法界,无比的殊胜,只要你真干,你这一生决定成就。善导大师讲的没错,我们要相信。传闻当中,这个传闻也不是随便的,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应化身到中国来的。韩国、日本人相信,我到那边去访问,问他们:你们知不知道善导大师、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他们相信。他们世世代代传说,相信是真的,不是假的。善导大师讲的话,不就是阿弥陀佛亲自告诉我们的吗?所以我们要相信,要认真的依教奉行。怎样才能去?放下才能去。这个世间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放不下,想去,那去不了的,必须彻底放下。我在这一生当中,什么是我这一生第一桩大事?求生净土,亲近弥陀。我要立这个志,要发这个愿,我一定要做到。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事情是附带的,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有缘不能不做,不做是你人道没有尽,你有父母你得孝顺,你有儿女你要好好教他,这是尽人道。虽尽人道,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心,我心就是阿弥陀佛,这样的人没有一个不往生。你看人道你也做好了,佛道也修成功了,这就对了。

  所以虚空身,实实在在讲就是常寂光土,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它跟我们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念自性,念自性佛,我们念法身佛,他就会有感应。感应也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现什么身,他“亦作众生身”,这就是三十二应。“乃至法身也”,他也能够现法身。你看法身跟虚空身它是交换的,法身里面乃至虚空身也,虚空身乃至法身也,我们就晓得法身跟虚空身是一不是二。法身是法相,虚空身是法性,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就讲到究竟圆满。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六集)  2009/6/14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今天我们从第六面最后一句看起,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当知一尘即理即事。即人即法。即彼即此。即依即正。即染即净。即因即果。即同即异。即一即多。即广即狭。即情即非情。即三身即十身。】

  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讲了不少的时间。今天我们接着看:

  【何以故。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如是故。十身互作自在用故。唯普眼之境界也。】

  ‘何以故’是个疑问,为什么?这就讲到四种无碍法界,这《华严》对于法界的看法,叫华严法界观。什么是法界?法界就是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由此可知,我们前面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或者讲自性清净心,或说真如,或者讲法性、法界,都是一个意思。一个意思,世尊在经教里面讲了很多的名词,总有几十种名相讲一桩事情。我们要问,何以故?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这样讲法?一桩事情用一个名词不就行了吗?这是他老人家教学的善巧方便,因为要是用一个名词,大家就执着,执着这一个,这一执着可就麻烦大了。你看佛法,总的目标是教我们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那就是了,最怕分别执着。所以佛用很多名词说一桩事情,叫大家不要执著名字相。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听教(听经)不要执着言说相,读经看经不要执着文字相、不要执著名词术语,那都是为教学方便起见而假立的,并不是真的。你真正要懂得意思,怎么说都是对的;不懂这个意思,你怎么说都是错的。所以要知道,大乘教里面讲法界,就是讲宇宙人生的本体。

  《华严》里面讲的是四种法界,法界有四种,怎么有四种?它有事有理。“法”是轨则的意思,轨是轨道,像火车行的轨道,则是原则,也就是说它有秩序,它一丝毫都不乱。宇宙之间,我们从天空里面看这些星星,大概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一般都是银河,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所有的星星都是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在旋转,它有秩序,它一点都不乱。像太阳系,太阳带着九大行星,还有许多的小行星围绕着银河转。银河的中心,我们中国人称为黄极,太阳的九大行星轨道我们称为黄道,它不乱,它很有秩序。地球绕太阳绕一周三百六十五天,因为它自转、公转运动也相当的频繁,虽频繁它有规则,它不会乱动,它乱动地球上的居民就受不了,它很有规则在那里运动,从来没有静止过。所有物质现象它都在动,它有规则,这是法性的性德。“界”,界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性的意思,就是自性,从体上讲;一个是分,分是分别、是界限,从事上讲。从事上讲,界就是分的意思,分别的意思,随事分别。譬如我们一个人,人头上眼睛有眼睛的界限,它跟耳朵不一样,眼只管见,耳只管听,各有各的界限,鼻能嗅香,舌能尝味。从一切事法上来说,就是事相上来讲,各有各的界限,这个界就是分别的意思。另外一个意思,界是性义,是从它体上讲的。现象从哪来的?现象没有离开自性,现象是虚幻的,不是真的,虽然是虚幻,它一定是依真而起的,它没有离开真;离开真,这个现象不能够生起。

  这是我们常常在一起学习,我们都用电视屏幕来做比喻,这个诸位好懂。我们大家在一起学习,主要是用卫星电视、用网际网路,所以我们学习几乎都离不开屏幕。我们把屏幕比喻作性,它是体、它是性,屏幕里面的现象这是事,这有界限、有分别。无论什么样的画面现前,都离不开屏幕;如果没有屏幕,这个画面就不能够显现。所以画面不是真的,它是刹那生灭的,屏幕好像它没有生灭现象,我们用这比喻大家就好懂,从比喻里面去体会。可是我们的性,无论是有情众生、还是无情众生,我们前面讲的三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器世间就是我们讲的山河大地、树木花草,这属于我们的器世间;还有智正觉世间,智正觉世间包括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还包括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因为它有相,这些都属于智正觉世间。三种世间都是属于事,都是属于事法,所以它有界限,称之为法界。但是界另外一个意思,它是从体上讲,体永恒不变。体,这就难讲了,为什么?我们六根接触不到。屏幕,我们做这个比喻,我们能见得到,可是我们眼前万事万法的真如本体那就见不到。为什么?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所以我们也想不到。大乘教里面佛常常说一句话,“不可思议”,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你不能够去想,你不能够说,为什么?你一想就错,一说也错。所谓“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动念你想,你想不到,你说不出,这就是自性,这就是理法界。这是讲法界有这么两个意思。为什么会变成事法界?性跟分别互相交络,它就变成‘理事无碍’的法界;以理来融事,样样都融通,那就变成‘事事无碍’的法界。说实在的话,法界本来是无障碍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障碍从哪里发生?障碍从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里发生。

  如《华严经》上讲的,譬如先讲“事法界”,我们就事论事,一一众生,这个包括众生的范围非常广大,众生两个字的意思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我们人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从物质上来说四大,从精神上来讲,佛用归纳的方法用受想行识,所以叫五蕴身,色受想行识和合成这一个现象产生,色是物质,色里面就是讲四大。四大,佛法用地水火风四个字来代表。地,代表它是物质,它有形状,你能看得见,你也能摸得着,它有形相;水,用我们现在话说,它有湿度;火,它有温度,它有湿度、它有温度;风,它是动的,它不是静的,现在我们知道刹那生灭,它真的是动的,不是个静的。用科学的名词来讲,我们讲湿度,科学里面讲带电,带阴电,火大带阳电,它是带电体,无论这个物质大小,统统都带的有电,它统统是动的。所以地水火风是讲物质现象它的性质,它有这四种特性。精神现象就用受想行识,它有感受,也就是说它有分别、它有执着、它有起心动念,这是属于心理上的现象。无论是色法或者是心法,各个不相同,它有差别,所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分齐,我们讲就事论事,这是事法界。六道凡夫统统有,我们是在这个境界里面。第二种是讲“理法界”,理法界也是讲众生色心等法,虽有差别,同一个自性,同一个(我们前面读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所以说性相不二,相是事法界,性是理法界。到什么时候才能够由事融通到理法界?四圣法界里面他们就做到,四圣法界就做到,像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

  这里给我们讲的“理事无碍法界”,这是说理就是性,如果没有事,这个性显不出来;事,事一定是依理而成就的,没有理哪来的事!理事是分不开家,理融事,事融理,理在事中,事在理中。所以,中国佛教禅宗里面大彻大悟,他开悟了,真的明心见性了,要求老师印证,求老师给他证明,老师出个题目,像什么样子?你不是见性了吗?性像什么样子?那个明心见性的人随拈一法,甚至竖一个手指,老师点点头就给他认可,为什么?任何一法。没有悟的时候,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找不到,到底性是什么样子?悟了以后,原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没有一法不是。为什么?性在相中,哪个相不是的!所有一切相都是的;不过你没有融会贯通,你不得受用。这个事情不能够去模仿,禅宗里面有个小故事,禅宗叫公案,就讲一指禅,小和尚学会了,人家一说的时候马上就手指头伸出来。有一天老和尚在旁边,看到一伸指头,拿着刀就把指头砍掉,他真开悟,他才真的明白了。这是法身大士,我们讲的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