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纠词欠稹>铣=踩婪穑ブ罘稹⑾衷谥罘稹⑽蠢粗罘穑シ鹉鞘侨思倚扌谐删土耍餍募裕猿煞穑彩敲餍募缘亩际欠穑幌衷谛蕹傻氖窍衷诜穑晃蠢捶穑课蠢捶鹗且磺兄谏磺兄谏俏蠢捶稹U馐欠鹪诮萄Ю锏姆奖闼担嫡娴哪兀空娴乃纠淳褪欠穑挥泄ァ⑾衷凇⑽蠢础6乙亲。磺兄谏驳氖侵谏谏裁匆馑迹恐谠岛秃隙鸬南窒螅兄谏N颐侨耸侵谠岛秃隙模鹁锩媸跤锝兴拇笪逶蹋颐钦飧錾怼K拇笫俏镏剩馍硎俏镏剩逶汤锩媸蔷瘢逶掏芬桓鍪巧竺嫠母鍪芟胄惺妒鞘粲诰瘛J俏镏矢窈秃险飧鱿窒螅恕P笊遣皇侵谠岛秃隙模渴牵⌒笊彩堑摹N颐窃倏椿ú菔髂荆遣皇侵谠岛秃系模恳彩堑模簧胶哟蟮厥遣皇牵炕故堑模ㄋ凶匀幌窒螅侵谠岛秃隙侵谏姆段Э删痛罅耍罅恕T偻饫┐螅ú煌慰占涞闹谏谖颐欠鸱ń彩ń纾蒲Ъ医膊煌慰占洹?br />
  我们前面三段就说了很多,遍法界虚空界,我们明白这个意思,所有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什么关系?一体。这个体是自性,真如、本性是一个,所以佛法常常用大海做比喻,性海,本性像大海一样,这一切众生比作什么?比作海里面的浪花,浪花水泡很多,太多了,无量无数。从哪来的?都从海水来的,它本身,本身就是海水,浪花破了就没有了,它体在,它海水成的。所以是一个自性。谁知道?觉悟的人知道,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知道;我们六道众生不知道,完全不知道,迷失了。四圣法界里面的人知道,像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们知道。他知道怎么?他没有证得,听说,没证得。必须破一品无明,也就是无始无明破了,明心见性,那你就是证得了,你完全明了、肯定了。证得你得受用,没有证得不得受用。证得得什么受用?得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就像《华严经》上佛给我们介绍的,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说得好,跟现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些人一丝毫差别都没有。为什么现在不能现前?诸佛如来他能现前,我们不能现前,什么原因?他说出来了,“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你看一句话交代明白,我们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这三种是三大类的烦恼,烦恼障碍了你的自性,自性并没有消失,自性还在,就是你迷了。

  迷了的时候自性还是起作用,它那个作用是负面的,不是正面的;我们中国古人讲阴阳,讲道,道就是阴阳,阳面是正面,阴面是负面。我们迷了,迷了之后我们的智慧变成烦恼,所以佛家讲烦恼即菩提。体是一个,你觉悟了,烦恼就变成菩提,转变了,迷了的时候,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变成烦恼。德能呢?德能迷了的时候就变成造业;相好呢?相好迷了之后就变成六道三途,变质了。所以生死即涅槃,涅槃是阳性的、正面的,生死是负面的。佛家常讲断烦恼,那是什么?那是个教学的方便说,不是真的。真的如果烦恼断了,智慧也就断掉,哪有这种道理?转烦恼成菩提,这就对了。断的意思你要懂,不是真的断,是转变,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为涅槃,转恶业为善业,转染业为净业,佛家讲转变。怎么转?在你心里转,在你念头上转,念头一转外面统统都转了。所以佛法的教学,讲到最后只有一个原则、一个方向、一条路,就是转变,你得会转。

  众生成佛要怎么修法?现在我们很清楚、很明了了。要多长时间?给你讲老实话,是一念之间。佛不是讲得很清楚吗?“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如果我们现在把妄想分别执着一下放下,不就马上成佛了吗?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给我们做这个表演,在菩提树下入定,就是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立刻就成就。顿舍(放下是舍)顿证,同时的,真叫一刹那。唐朝时代,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这诸位都知道,他也给我们表演,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一听到这个道理他就能够一下放下,一下放下立刻就证得。释迦佛距离我们太远,那是外国人,能大师是中国人,他的弟子把他一生的行谊写成一本书,叫《六祖坛经》,在台湾很容易看到,流通量很广。你看看就晓得。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年轻,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面,半夜三更,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明心见性。说出他体会得的境界,说了二十个字,说完之后,五祖给他印证,一点没错误,完全正确,后面就不讲了,衣钵就传给他,他为第六代祖。所以,你说成佛需要多少时间?一念!哪要这么辛苦?我们天天都在这里学习,修八万四千法门,修了一辈子,门在哪里也没找到。这什么原因?没放下。所以佛法的修学,放下就是。

  我很感谢我的老师章嘉大师,这是五十八年前了,我第一次跟他老人家见面,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方老师告诉我佛法无比的殊胜,我明白了,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的就能契入境界?我很着急。我提出这么个问题,他老人家看着我,我也看着他,我们这样看了半个小时,一句话都没说。在他的小客厅里面,磁场非常好,都静下来了。半个小时之后,他才给我说,有!我耳朵就竖起来了,有,我问的问题有答案,不是没有答案,有。我的精神就振奋起来,他又不说话了,这次差不多等了有六、七分钟,给我说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听了似懂非懂,好像这不是难事,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从布施。布施就是舍!我那时候刚刚入门,方老师给我介绍不到两个月,真是什么都不懂,问也不会问,从哪里下手,布施。他老人家就告诉我,讲的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对我们这个初学的人,也是真的,说高深的我们不懂。实在讲布施要布施什么?要把妄想布施掉、分别布施掉、执着布施掉,就成功了。讲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还没有离开人世间,那是教初学,我能懂,我也能做。他要讲像现在《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着,我就听不懂,我也不会做。学了五十八年,我也讲了五十一年,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诲,一定要懂得。

  现在我们在大乘教里面完全明了了,六道是怎么来的?执着来的。你有坚固的执着,就有坚固的六道,你把六道看淡,六道就不能拘束你;你把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的执着统统放下,不再执着,连执着的念头都没有,六道就没有了。这是假的不是真的,就好像作梦一样,你这一放下,梦醒了。《永嘉证道歌》上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晚上睡觉作梦,梦中有境界,醒过来就没有了,六道是如此。什么时候你放下执着,我对于世出世间法一切人事物不再执着,你就醒过来,六道没有了。六道没有是什么境界?四圣法界,也就是说你入了另外一个空间维次。六道空间维次没有了,不见了,好像我们看电视一样,换了频道,前面这个频道没有了,后面显现出来。四圣法界是怎么造成的?是分别造成的,你没有执着,你还有分别。有分别就有阿罗汉、有辟支佛、有菩萨、有佛,这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讲相似即佛,不是真的,他没有明心见性,在十法界里最高的。但是四圣法界里面的人,刚才讲了,他对于佛所证得的这一切法的真相,他们知道,为什么?他们都是学习经教的,他都懂,没有证得。为什么没有证得?没放下。这个悟叫解悟,不是证悟,证悟才管用,解悟不行,解悟没有办法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所以要证,证就是真放下,放下就证得了。四圣法界里面的人比我们自在,我们这里有苦,他那里没有苦,三苦、八苦他们都没有。他们在那边就是不断要提升自己境界,也就是不断的练习把分别放下,分别是尘沙烦恼。

  果然真放下,最后还要把起心动念放下,起心动念是什么?叫根本无明,无始无明。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就没有了,所以六道是梦境,十法界还是个梦境。这个放下之后出现什么?一真法界出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如果我们这么说法,六道是染污,四圣法界是清净,这有染净,到一真法界里头,染净都没有了,那是真实的报土,它还是有相,极乐世界就是的,《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就是的。你到那个境界里面,普贤菩萨的十愿你就全看到,他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出来的,他自自然然的,绝对没有一点做作。我们现在要学,那是有做作的,他们做作的痕迹你都看不到。你看到所有的人,他们见面那么样的谦虚、那么样的恭敬、那么样的真诚、那么样的关怀,互助合作,你全看到,那个世界多美好!一丝毫缺陷都看不到。在那个世界里面没有男女之分,但是他还是有形相,为什么?无始无明是没有了,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

  佛经里面讲菩萨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不是讲从我们现在修行起要修行那么长,不是的,三大阿僧祇劫是成佛之后习气统统断掉要那么长的时间。习气用什么方法断?没方法,一有方法就坏了,你不又起心动念,又有分别执着?他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起心动念,你说他用什么方法?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没有了。需要多长时间?三大阿僧祇劫,这个没法子缩短的,就随其自然。在那个地方修行,佛经里讲无功用道,不像我们这里,十法界里面用道是你有功用的,他那是无功用道;古大德讲此处用不着力,一切顺其自然这就对了。古人有个比喻,比喻得很好,从比喻当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叫习气,习气难断。古人用酒瓶,酒瓶是盛酒的,把酒倒干净,擦得干干净净,确实没有了,一滴都没有,可是闻闻还有味道,那叫习气。那个味道你就没法子断,你洗也洗不掉。瓶盖打开,放在那里,放个三个月、放个半年,再去闻闻,没有了,那就断掉了,那叫无功用道;我们去倒它、去擦它,那是有功用的。所以,最后无明习气不好断,不理它,没事,那个习气不碍事。

  习气完全没有了,我们现在明白,极乐世界也没有了,华藏世界也没有了,最后变成什么?常寂光土,常寂光是永恒存在。常寂光就是自性,所以自性里面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那是常寂光净土。身土不二,身土是一不是二,虽然没有,他能生、他能现、他能变,怎么变法?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个感应,我们可以从日本江本博士水实验里面看到,他做这桩事情消息传到我这里来,我很欢喜,跟《华严经》讲的可以做印证。水是矿物,水有没有执着?有没有分别?有没有妄想?肯定没有。可是我们以善意对它,它有好的反应,以恶意对它,它有坏的反应,这就叫我们有心去感,它无心而应。诸佛如来在十法界里面现身、说法就是这个道理。你看释迦牟尼佛早成佛了,不是这一世成佛的,《梵网经》里面讲,他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表演成佛是第八千次。他常常来,他是来演戏的,表演给我们看的,不是真的这一生当中修行证果的。这种表演就像江本博士水实验一样,我们有心对他,他是无心的反应。他反应能现身,虽现身,虽然是住世八十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决定没有。他要起心动念不就退转了吗?他没有,他确实从常寂光里面来的,他不是从实报土里头来的。起心动念都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他给我们讲经、为我们示现,他要有分别,那是随顺你们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你们的执着而执着;就像水里面现的结晶一样,它是随你们的意念所现的,不是它自己,它自己要现的话,应该都是相同的。

  江本博士这十几年的实验,他告诉我,没有两个是相同的,这什么原因?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楞严经》上讲的。我们同是一个人,我自己一个人,我前一个念头跟后一个念头不一样。虽然我对水说我很喜欢你,我爱你,它现的、回应的结晶不相同,前念跟后念不相同,因为我们前念跟后念有差别,所以它不会有相同的结晶出来。如果是常寂光里,那一定完全相同,肯定相同,为什么?他没有起心动念,肯定相同。常寂光跟常寂光没有感应,它不起这个作用,实报土跟常寂光有感应,常寂光跟常寂光没有感应。我们现在了解这些东西,这是解悟,不是证悟。证悟,那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