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个腿会发麻,脚底会发凉,就是你脚底是冷的,你这个腿是麻的,会有这种现象出现。结果他三个月之后打电话给彭医生,他说“你讲的征兆我现在已经有了,怎么办?”没有法子,没救了,好像三十几岁就过世。这在佛法里面讲“禄尽人亡”,他有寿命,应该是七、八十岁的寿命,七、八十岁那种福报,正常去享受那个福报,他三十年就把它用光,不知道惜福。中国人讲惜福是太大的教诲,真实的教诲,在饮食方面要节俭。

  我们读古人的这些典籍,我们看到范仲淹,他是一个贫穷出身,做到宰相、做到元帅,出将入相。我们印光大师最佩服的,历史上两个人物,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是范仲淹。做那么大的官,国家给他的俸禄多,他养了三百多家贫寒的人,养三百多家,办义学。自己的生活一生都过着穷秀才的生活,尽量节省,帮助社会,真不容易!真的善有善报,他的儿孙里面有三个宰相,有一个御史大夫。要是台湾的职称来讲,宰相就是行政院长,御史大夫就是监察院长,好像还有一个做到省长,世世代代一直到现在,范家代代都出人才。我在大陆上,他们这个家族代表来找我,我非常赞叹。正好他们家里印家谱,送了一本给我看,太好了,我说你们印了多少本?一百本。我说一本多少钱?人民币一百块钱。我说太少了,我拿了十万块钱给他去印一千本,海内外流通。范先生是孔子之后我们最敬仰的榜样,没有为自己想,死的时候葬礼都成了问题。一生为社会、为国家,办义学为国家培养人才,没有想到自己。可是从因果上来讲,那个果报太殊胜,在中国历史、在全世界,范家确实仅次于孔家,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晚近还出现一个曾国藩,曾家也是节俭。你看曾国藩对他的儿孙晚辈的教训,非常严格,法严。官做得很大,家里佣人很多,可是儿女自己生活都要自理,不能让别人代做,他限制很严。着重于礼节、规矩,要求很严格,对人,就是对晚辈、对家里佣人都有礼貌,都表现得谦卑,尊重别人。传统文化在他家里落实,那是社会大众的好样子,所以那个家道不衰。我们在台湾,好像过去曾宝荪教授是他的后裔,这值得人尊敬。所以我们对于欲望要降低,对于牺牲奉献要提升,要培养自己大愿、大行、大志、大德,你这一生没有白过。

  这是什么?在佛法讲这是能带得走的,五欲六尘享受带不走的。所以学佛的人要常常意识到,哪些是我可以能带得走的,哪些是我带不走的,带不走的全是假的,绝不放在心上。有能力、有缘分,多帮助别人,特别帮助有德行、有大志,为国家、为民族,传宗接代的这些人。中国古人说“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这样的人,我全心全力护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成全他。他的成就就是你自己成就,他有多大的功德就是你的功德。就像六祖能大师一生能成就,谁帮助他的?印宗。印宗真了不起,那个时候他是岭南就是广东这一带佛教领袖,有德行、有道德、有学问,岭南一代的佛教没有不尊重他的。遇到惠能大师,知道从黄梅得法隐居这么多年,遇到,惠能大师拜他为师,他给他剃度,剃头,剃头完了之后,他倒过来拜惠能为老师。所以印宗是惠能的剃度师,惠能是印宗的和尚,传法的老师。这个人心量多大!惠能之所以成就,就是印宗的成就,没有印宗,惠能成就不了。所以水涨船高,惠能的声望是被印宗一手捧起来的,这抬举,那个功德多大。没有印宗,可以说就没有惠能大师,能大师是印宗成就的,这个我们要知道。

  现在人的心量很小,不能包容,因此就没办法发展。你说台湾的寺庙多少,我出家的时候在圆山临济寺,我志趣在学习经教、在讲经,如果临济寺能够包容我,我不会离开,我这个人很守旧。我能在临济寺讲五十年的经,临济寺今天是世界第一道场。他逼着我要去做经忏佛事、做法会,我对这个没兴趣,我不是为这个出家。所以没有法子只好离开,到处流浪,流浪了五十年,这诸位晓得。我的运气没有惠能好,他遇到印宗,我遇不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九集)  2009/8/21  台湾  档名:12…47…7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六面,我们还得从第二行看起,我们把这段文念一遍:

  【二者。观人寂泊绝欲止。谓五蕴无主名曰寂泊。空寂无求名为绝欲。故云观人寂泊绝欲止也。】

  ‘五蕴无主’、‘空寂无求’这是佛语,我们中国老祖宗也曾经说过,“于人无所争,于世无所求”,跟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接近。为什么于人无争?老祖宗是从事上讲的,佛法是从理上讲的,理、事结合就不难。事行要明理就很容易做到,行事要不明理,那的确是非常艰难。怎样能把欲望克服住?谁都想克服,几个人真正能克服?原因是什么?理没有搞清楚,理要搞清楚他自然放下,明白了,很容易做到。佛法给我们说明一个道理,首先给你说明白“五蕴无主”,缘生之法。《中观》里面讲,凡是缘生之法都是事有实无,好像是有,其实是空寂的。在《还源观》里面,贤首国师根据大经说明宇宙的源起、人生的源起。能现、能变是自性清净圆明体,简单的说,说自性、或者说本性、或者说真性,都可以。自性它是永恒存在,实际上它就是近代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它是能生、能现、能变;宇宙,包括空间、时间、万物,佛法讲万法,那是所生、所现、所变。自性里面,不但所现、所变这些东西没有,就是能现、能生的自体也找不到,也没有这个迹象。虽然迹象都没有,你不能说它是无,为什么?它能生。就如同我们电视的屏幕一样,屏幕干干净净什么东西都没有,你不能说它不能现相,一按频道资讯就现前,就现在荧幕上,它能生、能现、能变,屏幕上的色相音声就是它所生、所现、所变。所以,没有频道资讯你不能说它没有,按了频道,资讯现出来,现出来你不能说它有,为什么?幻相。要知道屏幕丝毫也没有受影响,丝毫也不沾染,干干净净,正在现相的时候也没有污染,真性。森罗万象就像屏幕上所现的相一样,不同的频道现出不同的画面,这些画面佛说了一句总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要知道全都没有。

  五蕴里面的“色”就是讲物质现象,所有一切物质现象就用这一个名词统摄,全包括了。精神现象用了四个字,“受想行识”,也不是真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后头一句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你就很容易做到,一场空!觉悟的人没有不慈悲的,为什么?他知道不觉悟的那种人痛苦,为什么?自己是过来人,自己没觉悟的时候多苦,在六道里搞生死轮回,迷惑、造业、受报,苦不堪言。“止”是讲中止、停住,他止不住。经上这些术语,‘寂泊’,“寂”是事实真相,“泊”是止住,停止住。

  下面一句,‘空寂无求名为绝欲’,“绝”是止的意思,跟前面泊的意思是一样。止什么?欲望。《华严经·贤首菩萨品》里面告诉我们,“不求五欲”,这就是绝欲。五欲是什么?财色名食睡。大乘经里面佛常说,这是地狱五条根,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有一条麻烦就大了,你就离不开地狱,如果五条都具足,这还得了!佛教弟子,这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那些弟子都是阿罗汉、都是菩萨,第一个就是教他不求五欲,把它摆在第一条。第二个“不求王位”,王位是广义的,用现在的话来说,政务官,这都叫王位,总统、省长、县市长、乡镇长,这都是的,这都叫王位。中国古时候,帝王、公、侯、伯,后面还有子、男,那就很小了,不求权位。第三个要特别提出来,“不求富饶”,今天讲的财富,也是属于五欲里头的,特别提出来。佛菩萨知道,欲界众生贪心最重的是财,财与色这两个是地狱根之根,这个东西不能放下就非常容易堕地狱。第四个再教我们放下“自乐”,清凉大师特别给我们注解出来,这一条讲小乘,小乘求自了汉,自乐,不管别人,生不起慈悲心,能证阿罗汉果,他不是大乘。不是大乘就不能见性,见性成佛,他就不能见性,换句话说,他成不了佛。

  事上如是,理上能讲得通吗?理上是平等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是从理上讲的。小乘阿罗汉是不是本来是佛?是的。有没有佛性?有。那怎么办?世尊给我们说,阿罗汉对于求自乐,就是求自了不管别人这个执着非常严重。执着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化解?佛说要两万大劫,自然他就淡薄,他还会回小向大,这么回事。那就是说,小乘要耽误两万大劫,不能提升,这是他的苦处。辟支佛比阿罗汉聪明,也是小乘,同样的执着,不过比阿罗汉轻一点,佛说辟支佛回小向大要一万劫,阿罗汉要两万劫,时间用劫做单位。一个大劫是怎么回事情?这个世界,我们不讲大世界,讲小世界,单位世界,这大家容易懂。单位世界,黄念祖居士讲是这一个银河系,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银河系有没有成住坏空?有,现在天文学家给我们做出证明,宇宙之间确实有星系,就是指银河,星系,爆炸了,消失掉,那就是毁灭。这叫天翻地覆,这个话不是形容词,是真的,古人不造谣生事。整个宇宙爆炸不就天翻了吗?星球毁灭不就地覆了吗?这样的灾难一次,一个成住坏空,一个大劫。这样子银河系的成住坏空一万次,这么长的时间,辟支佛觉悟了,回小向大,阿罗汉要两万次,你说这时间多长!所以佛不愿意叫人学小乘,道理在此地。小乘虽然学成功,向上提升要耽误两万大劫,这么长的时间他不能提升,没有进步。

  菩萨聪明,菩萨有慈悲心,能够舍己为人,实际上菩萨来到世间没有别的,就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众生的同时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灵性,天天在干,不疲不厌,真正用心在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无论是个人、是家庭、是事业、公司行号,都可以做为社会大众的好榜样。前天有个同修介绍我,这次在唐山办的讲座,有个企业家姓刘,刘总,他的报告非常精彩。唐山这次论坛的报告,光碟还没出来,可是同修们很热心,烧了两片先送给我看,我昨天才看到。其中有一片是刘总的,另外一片是胡小林跟蔡老师的,这两片先送来看,讲得真好!确实这个刘总能够承当得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家庭的祖父、企业的老板都能像他这样,国家没有不兴旺的道理,世界肯定和平,天灾人祸都可以消除。这个世间还有这样的人,真想不到!从这地方看我们就真正能够理解,众生在有大苦难的时候,佛菩萨示现在人间,应以什么身示现就用什么身,应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世人他就用什么方法,活活泼泼。这两片光碟我们希望能够把它烧成一片,多多的流通,把它当作课程来学习。学习,一定要记住老祖宗的话,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才真的学到;看个一遍、两遍、三遍,这个东西我学过了,没用处。我们每个人自己可以想想,你从小,从上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你也学了二十几年,今天在生活上、在工作上,你能用上几分之几?百分之九十九所学非所用,我们的时间、我们的精力浪费了,白费了。为什么古大德他学了就管用?没有别的,他学得少,一个科目,同时不准学两个科目,这是我们中国老祖宗几千年的教学方法,一门学会了再学第二门。一门要怎样才叫学会?务必要学到变成你自己的思想、见解,变成你自己的言论、行为,这叫学会了,你全用上了,你才可以学第二门。有些同学要跟我学,我说我没有别的方法,我也没有法子教你,但是古圣先贤、我的老师教导我的方法我可以传给你,你可以如法炮制,会有成就,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学一样东西,我的标准是三十遍,认真学三十遍我得利益,得什么利益?我在生活上用上了。

  基本的课程不多,按照印光法师的顺序,《感应篇》、《了凡四训》摆在第一,德行教育。有这个基础,你再学《弟子规》、再学四维八德,非常有受用。这些年来,我们深深的检讨、观察,现代人苦难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