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私自利在里头那就是恶业,善恶混杂,将来果报也是如此。果报很殊胜有富有贵,但是里头有烦恼,为什么?因为我们修善里头夹杂着不善。在世间哪能不夹杂,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都必须要知道、要清楚,要有智慧。

  ‘悲智双融,性相俱泯’,后头这一句就是智慧现前,不着相,不但所现、所生、所变的一切万相不执着,心地里连痕迹都不沾。能变、能现、能生的性、理,也没有丝毫分别,这个心才叫清净心。在自己悲愿智慧双融,外面境界,整个宇宙和睦、和谐,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处事待人接物,就能够像诸佛菩萨、像法身大士一样,经上形容说得大自在!这个大自在,就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讲的四无碍的法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诸位要记住,本来无碍!谁障碍你?我们今天处处都有碍,只要接触就有碍,从哪来的?从分别执着来。分别执着从哪里来?从起心动念。所以第一个错就是起心动念,你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是佛,你本来是佛。起心动念能生万法,虚幻的事相就发生;这个时候你能保持正觉,决定不起分别执着,这是佛法界。大乘教里面所讲的一真法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就在这个时候它就现前,没分别。如果在这里面起了一念分别,实报土就不见,可见得实报土也不是真的,变了,变成什么?变成十法界,一分别就变成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还不错。如果从分别里面又起了执着,那就麻烦,这一切执着什么?四圣法界不见,四圣法界变质,变成六道轮回。所以要知道六道从哪里来?执着,不执着没六道。

  十法界六道里面,这些众生、山河大地、万事万物,哪里来的?我们自己心里变现出来。我们心有善念,现的善法;心有不善念,现那些不善法。法没有善恶,就跟江本博士水实验,水没有善恶,水示现的善恶是人心。所以大乘教里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现在世界上灾难这么多,原因从哪里来的?外面是境界不好,灾难很多,佛告诉我们,心不善,外面境界反应的也不善,不善就有灾难。《楞严经》上告诉我们,水灾是什么东西反应的?贪婪。我们有没有贪心?学了佛,学了佛贪佛法,还是没有把贪心放下,他还要遭水灾。火灾怎么发生的?现在地球温度上升这是属于火,火山爆发是瞋恨、瞋恚、嫉妒,从这里生的、反应的。风灾,台湾一年台风很多,风灾是愚痴生的,什么叫愚痴?真妄、邪正、是非、利害没有能力辨别,往往搞颠倒,这是愚痴,愚痴感应的是风灾。地震,地震是心不平,贡高我慢轻视别人,这带来地震。如果我们能够把贪瞋痴息灭掉,佛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贪瞋痴慢没有了,咱们地球上这些灾难就没有。我们现在这样讲,一般人相不相信?不相信!这个没有科学根据,我们心里面想的,身体做的这些行为,会影响山河大地,哪有这种道理?他不相信,那就没法子。江本博士虽然做了很好的实验,这个实验还有很人不知道,少数人接触到他这个实验,想想是有道理,这佛经上讲的真有道理,他这个信息没有办法广泛的推广。我们明了,我们清楚,我们相信佛菩萨的话,所以要有大菩提心,要有大爱心,《弟子规》上讲“凡是人,皆须爱”,大乘教里面给我们讲的,遍法界虚空界要用我们的爱心把它充满,“爱心遍法界,善意满娑婆”。全心全力为这些苦难众生服务,服务里面最重要的,释迦牟尼佛做出来给我们看,教导他这个最重要。其他的是次要的,最重要是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最重要的不但言教,而且身教,做出榜样给大家看,好样子!更要注意培养年轻人,不能佛法到我们这一代就完了,培养继承人,世世代代相传,这个功德无量无边,这是世间第一等的好事,如果有这个能力要很认真的去做。今天我们这一段就讲到此地,“理事玄通非相止”,知道性相都不可得,你的心自然就不动,不再起心动念。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五集)  2009/8/27  台湾  档名:12…47…8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七面,倒数第四行:

  【自下依止起观。】

  大师假设个问答来教学。

  【问。准上义理。】

  ‘准’就是根据,依据前面所讲的‘义理’。

  【依之修行。足为圆满。云何更要入止观两门耶。】

  问,问得很好,大乘教里,尤其是《华严》,处处为我们发明不二的道理,止观不二,即观之止,即止之观,一门成就,一切都成就了。既然前面五止已经相当圆满,何必还要修观?这个问题主要就是问这个,意思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国师给我们的解答:

  【答。起信云。】

  《大乘起信论》上说。

  【若修止者。对治凡夫住着世间。能舍二乘怯弱之见。】

  这是讲单修止,止是放下,单修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个话里面功夫浅深差别很大,完全放下,干净了,丝毫都没有了,那就成佛,究竟圆满佛。如果放下没有完全、没有究竟,还残留一点余习,那叫等觉菩萨,所谓是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放下。什么叫生相无明?实际上讲,生相无明他也放下了,不起心、不动念了,他还有什么?还有起心动念的习气没有放下,这就是等觉菩萨。习气里面残余着生相,生什么相?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极其微弱的那一念,而且是习气,不是真的有一念,那一念是讲习气,它也有现相,现实报庄严土。分别执着放下了,分别执着习气没放下,在方便有余土。如果说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有,那就是六道轮回;如果是严重的执着,那就是阿鼻地狱。你放下一分就提升一分,很现实。佛在大乘教里把这桩事理讲得透彻、讲得清楚,我们要明了,我们要觉悟。放下,对自己有真实的利益,这一点不假,你要是不放下,那你就永远搞生死轮回。

  这几天,我是想用一个月的时间,带着我们几位同参道友,每天把美国的魏斯他的著作,我把它节要节录做成一个光碟,大概四个半小时。我带着这几个同学每天看一遍,看一个月,也就是说把它看三十遍。这里面虽然境界不高,没有脱离六道轮回,自始至终处处教人断恶修善。他是用催眠,从催眠里面得到启示,知道什么?知道确实有轮回。所以他肯定,人生到这个世间来,灵魂进入这个肉体来干什么?来学习的,生生世世都在学习。就像学生上学学习一样,你能把你的功课都学习完毕,都及格,你就毕业了,离开这个世间;如果要是学得不好,下次再来,留级。魏斯博士大概没有学过佛经,学过佛经会对他有更大的启示。这个说法跟佛法里面讲的没有两样,他说学习的功课,佛法叫什么?叫见思烦恼。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就是来断见思烦恼的,把这个东西放下,统统放下了,六道就没有了。他告诉人一桩很重要的一个信息,肉身有生死,灵魂没有生死,所以你不要怕生死,身体不是自己,特别强调这桩事情。那个书要是看了之后,对于生死的看法你就不一样,你完全不在乎了,知道什么?知道人从来没有死过,换个身体而已。而且灵魂是永远不灭的,灵魂是自己。他所讲的灵魂,在佛法里面讲阿赖耶识,可是阿赖耶识比它高,它是什么?阿赖耶迷在见思烦恼里面就叫灵魂。如果阿赖耶识觉悟了,把见思烦恼放下,六道没有了,这时候就不叫灵魂,叫什么?灵性。诸位要晓得,魂是在迷的状态之下。所以他怎么样说,说得再好,没有离开六道,没有讲到禅定的功夫。我们这里讲止观,止观是禅定,比它高。没有这一层功夫,他生生世世转世,纵然在天道,在欲界天,色界、无色界他还见不到。二十八层天他只是最下面的六层,而且六层,实在讲,六层上三层很不容易,只有下三层,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绝大多数是在四王天跟忉利天这个境界。我们学佛的人拿着经教一对比就晓得,可是那是很好修学的基础。

  现在人相信科学,他是个科学家,有科学的数据做他的依据。譬如这个人受了催眠,知道过去生中是在哪个国家,投胎在那个地方,这个地方他从来没去过,可是他对那里就很熟悉,机缘成熟了,他到那个地方去找,真找到了。有一位妇女,前生在爱尔兰乡下,是个农民,过着很辛苦的生活,生了八个小孩,最后一个小孩出世,她并发症不幸死亡了,所以这八个小孩都变成孤儿。她在催眠当中知道得很清楚。以后到她三、四十岁,经济环境好一点,她就到爱尔兰去找,真的找到了,还有五个小孩,分居在各个地方。把他们找来,这些小孩年岁都大了,都七十五岁了,她自己才四十岁,前世的儿子、女儿,女儿六十九岁,找到了。跟他讲她在世的时候的状况,儿子、女儿听了之后想想是真的,真的是他母亲再来。这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做证明,真有其事。所以他这几本书看了,你就真正相信有轮回,真正知道有过去世、有未来世,也晓得人在这一生目的是什么,这个可不能迷了,但是大多数的人到这个世间来都被染污,不知道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在佛法里面讲,到这个世间来就是断见思烦恼的。见惑,头一个就是身见,真正知道身体不是自己,身体是个工具,假的,佛门讲借假修真,那就对了,一点都没错。借这个假身体提升自己的灵性,消自己的业障,修自己的功德,我们将来不就提升、升级了吗?这就对了。如果自己这些不好的习气还是保留,不愿意放下,那你就没法子,来生如果再到人间,学得不错,留级,还是要学。什么时候你能够把见思烦恼统统丢掉,升级了。佛法讲得细,太微细有的时候我们记不住,特别是年岁大的人,中年以上的人,愈简单愈好。佛法有简单的,它的东西真的是适合一切众生的根性,这叫圆满,这叫殊胜,佛法里面叫胜义,能适合一切众生根性。我们东方人,中国人不喜欢麻烦,可是印度人很喜欢繁琐,确实很适合西方人的口味。

  知道身体不是我,我要好好利用这个工具,成就自己的道业,头一个把身放下。身不是讲舍掉,不是的,它是工具,我需要这个工具。千万不要把工具看错了,认为是自己,那就大错特错。他也举个比喻很有意思,他说你要记住,身体就像汽车一样,不是你,你是什么?你是驾驶汽车的人,你不要把自己驾驶汽车的人也当作工具,那你就错了。汽车不好用,坏掉了,换一部,换个身体一样。汽车寿命短,你看到它有生灭,人的寿命长,你就没有看到生灭;这就是说身体是工具,驾驶这个工具的是什么?是我们的灵魂,他说你要知道灵魂是自己。他只到这个阶层,把灵魂看作自己,认为灵魂不生灭。人死离开身体,漂浮在空中,他很清楚,灵魂很清楚,他也没有痛苦。他看到自己的身体,离开他的身体,也看到周边的人,亲戚朋友在照顾他,甚至于医生在照顾他,他看得很清楚。他很想跟这些人谈话,但是他说话人听不见,他去摸摸他,人没有感觉,他可以从他身体这样穿过,他也没有感觉。濒死经验,这个案例很多,提出许多证据来说明。

  我们一定要知道,到这个世间来这一生,我们是有哪些功课必须要做的,这佛家讲得透彻。你要把身见放下,不要再执着身是我,身是我的工具,要不要爱惜它?需要,要照顾它。放下身见,放下边见,我们讲对立,记住不跟任何人对立,人缘关系就好了。无论什么人,跟你家人和睦相处,陌生人也能和睦相处,不同族群的人、不同信仰的人、异族人,甚至于修到最后这个境界好,毁谤你的人、侮辱你的人、羞辱你的人、伤害你的人,冤亲债主统统可以和睦相处,那是佛菩萨的境界。你知道那些冤亲债主是什么回事情?他们在迷惑,他没有觉悟,他要觉悟就跟我一样。修行在哪里修?顺境里面修、逆境里面修,顺逆都是修行最好的场所,最殊胜的缘分。顺境里面学什么?学没有贪恋。逆境里面修,修没有瞋恚、没有怨恨,无论受什么样的灾难、病苦,不怨天不尤人,修这个。所以,灾难、病苦、折磨不是坏事,好事!你在这里面通过了,确实没有一点怨恨,你毕业了,成功了。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做忍辱仙人,修忍辱波罗蜜,遇到歌利王,暴君,碰到他,歌利王把他杀了,凌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