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庖欢磕歉雒挥幸颍谝桓雒挥幸颍庖欢拖窒唷R溃孕郧寰恍睦锿肥裁炊济挥校鸱ń沧孕裕孕运皇俏镏室膊皇蔷瘢墒蔷窀镏识际谴铀抢锉涑隼吹摹T趺幢涞模恐灰欢拖窒啵欢筒幌窒唷K苑鸺页30研谋扔髯魉颐浅3?吹剑欢氖焙蚓褪亲孕郧寰恍模扔髯孕郧寰恍模苷眨褚幻婢底右谎酝饷媸虑檎盏们迩宄姓占?墒且欢推鸩ɡ耍煤芪ⅲ形⒉āK裁椿岫磕鞘欠绱邓模缡蔷辰纾辰绶缍7缬笏姆染陀螅±恕⒅欣恕⒋罄恕⒕蘩耍统鱿终庑┫窒蟆?br />
  宇宙怎么形成的?宇宙是波动形成的。这微微一动现的相,这个相还不错,这个相是什么?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要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看到了。这个世界叫极乐世界,叫净土,里面一丝毫染污都没有,居住在那里面的人都是善人,那里头的居民绝对不会有一个恶念。恶念是什么?分别执着,决定没有,连妄想都没有,这是真的。如果要起了妄想、起了分别,这个境界就没有了,就变了,实报庄严土就没有了,变成什么?变成十法界,十法界里头有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就变了。如果从分别里头又起了执着,四圣法界就没有了,又变了,变成什么?变成六道,变成六道轮回。六道里面有善恶,如果你有善念、善行,四圣法界变成人天法界;如果你是恶念、恶行,就变成畜生、饿鬼、地狱,这是大风大浪,这三恶道。这是佛告诉我们,宇宙起源、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来的?不离自性,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个叫秘密,从理上讲,它是哲学,从事上讲,它是科学。

  佛与大菩萨,华严会上法身菩萨,他们都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人。破无明是什么意思?无明就是起心动念,破无明是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了。诸位要知道,起心动念都没有,当然就没有分别执着,这个时候他不在六道了。诸位要晓得,六道是执着变现的,不是真的,是假的,执着变现的。我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一点不执着了,给诸位说,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没有了,什么境界现前?就是四圣法界现前,六道是凡圣同居土,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升级了,那里面的人肯定没有执着,但他有分别。如果把分别断掉,不再分别,他在四圣法界里面就提升,从声闻缘觉提升到佛菩萨。他再把起心动念也放下,他就超越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那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土,他到那里去了。他还没有还源,到还源的边缘上,还没还源,为什么?他还有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这个诸位一定要很清楚、很明了,你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就不会偏差,不会走错方向。这是学佛人不能不知道的,虽然我们做不到,可是要知道有这么回事情。

  这些话要常常点醒,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很善忘,境界一现前,马上就动了,起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是非人我,全起来了。这个东西起来之后麻烦,这是六道里面不善的念头,不善的念头你将来感得的果报是三恶道,连人天都没分。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来干什么的?这个总得要清楚。佛告诉我们,我们来到世间只有一个目的,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妄尽还源,那我们就没有白来。像上学读书一样,我们上学读书为的是什么?升级,年年向上提升,小学升到中学,中学升到大学,大学升到研究所,把最高的学位拿到。最高的学位是博士,在佛法里面就是佛陀,佛陀是最高的学位,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所以世间这些比喻只能比喻个仿佛,没有办法比得恰到好处,做不到的。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拿到学位有什么好处?拿到学位是离究竟苦,得究竟乐。我们在这个世间,佛法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佛教导一切众生最高的一个目标。不是教你升官发财,是教你离苦得乐,离一切苦,得圆满的乐。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悟来的。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的,破迷开悟是从因上说的。不迷,苦就没有了,觉悟,乐就圆满了,这是跟释迦牟尼佛学习的终极目标,不能不知道。迷悟、苦乐说到究竟,都是极其深奥,深密,可是它毕竟是一体,一体就是圆融的。所以在这段里面,要给我们说明‘心境秘密圆融’,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

  下面贤首大师给我们解释,‘言心者,谓无碍心’,就讲了一个心,讲了一个境。心,我们现在人讲精神,境,我们讲物质,宇宙之间万事万法把它分为这两大类,佛法叫心法、叫色法,境就是色法;现在的学术把它分为精神、物质,心法是精神,境界就是物质。阿赖耶的见分跟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见分是心法,相分就是境界。心是无碍心,‘诸佛证之以成法身’,这个地方的“诸佛”,是《华严经》里面从初住菩萨到妙觉位,诸佛是指这些,不是讲很多很多的,不是这个意思。总共是四十二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位,上面有等觉、有妙觉。等觉是等于妙觉,等于当然不完全是,很像,还不是,为什么?他还有一品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只有一点点,那一点点断掉之后他就称为妙觉。妙觉是佛的果位,妙觉以前都还称菩萨,称为法身菩萨,他们是证得法身的菩萨。既然是证得法身的菩萨,我们也可以称他为佛,所以称诸佛。

  天台宗智者大师他给我们讲六种佛,叫“六即”,他说佛有六种。第一种叫“理即佛”,从道理上讲,从理上讲,我们大家全是佛。释迦牟尼佛常常说,《华严经》上也说很多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从理上讲的。从佛性上讲的,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既有佛性,那就都可以称之为佛,所以这是理,从理上讲的。事上呢?事上我们现在是迷了自性,我们没觉悟,迷了,迷得很深,迷的时间很长。迷了才出现十法界、出现六道,出现四圣法界迷得轻,出现六道迷得重,出现三途那是迷得最重的,是这么回事情,要搞清楚。所以从理上讲,一切众生都是佛,畜生也是佛,饿鬼、地狱也是佛,没有一样不是佛。这是第一个。第二种叫“名字即佛”,我们凡夫初学佛,皈依了,初学佛,虽初学佛,实际上还是凡情没了,业障深重。名字是有名无实,名字即佛,这个不管用的,从前李老师常常教给我们,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为什么?你还造业,不知道忏悔,虽然学佛,功夫不得力。这是名字位,第二种。第三种叫“观行即佛”,观行,你看我们这里讲“妄尽还源观”。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用这些名词诸位不好懂,观行就是功夫得力,来生决定向上提升,不会往下堕落,功夫得力叫观行。你真修行,真干。可是观行位中,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也就是说你能够提升到天道,色界天、无色界天,你没办法出去。如果再往上提升,从观行提升上去叫“相似即佛”,你看看他很像,很像佛,你从外表上看你就看不出来,他真像个佛。可是内心呢?内心还是用阿赖耶,还是用妄心,他不是用真心。所以他相似,相似即佛。相似即佛在哪里?相似即佛在四圣法界,出不了十法界。观行即佛出不了六道轮回,观行位,相似位出不了十法界。

  什么时候出了十法界,那真的佛,不是假的,叫“分证即佛”,他真的是证得佛果,但是他没有圆满,证得一部分。大师用月亮做比喻,他说观行即就像水中的月亮,我们晚上看到池塘里面水中月亮,那是观行位,得不到受用。他说,相似位呢?相似位叫捏目所见,《楞严经》上佛举的例子,我们用手指把眼睛按住,你看月亮,你这样子按一下,就看到两个月亮。那是焦点变了,两个眼睛各见到一个月亮,到底哪个真哪个假?两个都是真的,都不假,这个叫相似。真的看到月亮呢?真的看到月亮那就是分证即佛,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分证即佛,有人看到是初三、初四的月亮,有人看到是十四、十五的月亮,不一样。分证即佛就是满月之前,你看从初一没有月亮,初二是个月牙,那月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就想《华严经》初住菩萨,他看到是个月牙,那是真的,不能说他是假的,到“究竟即佛”那是十五的满月。所以这是真佛,告诉你《华严经》上圆教初住以上都是真佛,诸佛就是说这个,分证即佛。他有四十二个阶级,每一个阶级圆满程度不一样。大师很有智慧,用这个比喻让我们在这里体会,能有清晰的体会。但是这个地方我们不要产生误会,我们在学习这部经,讲席里头常常跟大家做报告,必须要晓得。分证即佛,你要晓得他起心动念断掉了,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初住菩萨。他跟究竟果位上的佛,那个佛也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差别在哪里?所以,智者大师的比喻让我们会产生误会。你想想看,初二、初三的月牙跟十四、十五,十四是等觉,十五是妙觉,有很大的差别,光度差别太大。而初住菩萨跟等觉、妙觉实在讲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所以,就以初住菩萨来讲,经上讲得很清楚,他有能力跟究竟果位上的佛,能力是相同的,在法界虚空界里面,众生有感他就有应,跟果觉没有两样。唯一不同的是他带的无始无明的习气有厚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无始无明习气不碍事,不像月亮,初二、初三跟十五它真的不一样,它真碍事,它光度不一样。所以你要晓得,破无明证法身之后跟果觉没有两样。

  无始无明习气要怎么样才能把它断掉?没有办法,这个境界里叫无功用道,随它去,时间久了慢慢就断掉。你不能用什么方法,你要一用方法你不又起心动念了吗?一起心动念马上就堕落。所以他根本就不起心、不动念,随它去,时间久自然就断了。要多久?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三大阿僧祇劫。所以三大阿僧祗劫不是对我们讲的,对什么人讲的?对明心见性人讲的,也就是说对那些不起心、不动念了,破无明证法身那一天算起,三大阿僧祗劫之后,无始无明习气统统没有了,断尽了。这桩事情我也曾经做比喻说过,这是古人老的比喻,我把它重新说一遍。古人讲习气,习气不好懂,古人用酒瓶做比喻。酒瓶是盛酒的,把酒倒干净,把瓶子洗干净,里面确实没有酒了,干干净净的,一滴酒也没有。你闻闻酒瓶有味道,这个味道怎么样把它除掉?除不掉,没有法子除,只有把瓶盖子拿起来,不要盖上,把它打开。你放在那个地方,你放个半年、放个一年,再去闻,没有了,它自然没有了。这叫无功用道。所以初住以上菩萨,他们自己修行没有了,自己修行那就是随它去,决定没有为自己的念头。《金刚经》上说的境界就是圆教初住菩萨,不但是四相没有,四见也没有了,决定没有“我”的念头,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决定没有。决定不会起心动念,圆教初住以上,不起心不动念。他跟常寂光净土有什么差别?实在讲,常寂光土没有相,实报庄严土有相,因为他有无明习气没断,他有相,无明习气断了之后,相也没有了,那就变成常寂光土。常寂光身土一如,也就是说那个境界里面是圆满的自性,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在什么地方?遍法界虚空界,离开常寂光一法不可得。为什么?所有一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常寂光变现出来的。唯心能现,唯识能变,心就是常寂光,识就是阿赖耶。阿赖耶里头,妄想分别执着这三样东西能变,能把常寂光变成实报土,能把实报土变成十法界,能把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变成三途地狱,它会变。

  这个道理你要是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灾难很多,我们在学习经教的时候也读到,释迦牟尼佛对我们介绍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也为我们介绍过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这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可以讲是纯善纯净,没有丝毫不善。那个世界跟我们今天的地球有没有两样?给诸位说,没有两样,都是心现识变的。为什么我们苦乐程度差这么大?这么大的差别?最明显的,我们这个世间都有生老病死,人家那里没有,那个地方的人全是无量寿,真的无量,不是假的无量。我们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能跟人家比,这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唯识所变。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