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蘖渴伲娴奈蘖浚皇羌俚奈蘖俊N颐俏蘼墼谀囊环矫娑疾荒芨思冶龋庠蚴鞘裁矗吭蚴俏ㄊ端洹K苑鸶颐墙玻思夷抢锏木用瘛敖允侵钌仙迫司慊嵋淮Α保颐蔷兔靼琢耍颐墙裉斓厍蛏系木用裨熳鞑簧啤O衷谡飧鍪贝梢运凳牵颐瞧鹦亩睢⒀杂镌熳鞫际鞘褚担现氐氖褚担颐鞘鞘裰谏慊嵋淮ΑN颐堑男男胁簧疲胶哟蟮兀飧鲋钗恢溃采材巧材窃诒洌皇怯篮愕摹H擞猩喜∷溃参镉猩∫烀穑澜缬谐勺』悼眨蔡焯煸诒洹K谋淇渴裁矗靠课颐蔷用竦哪钔罚颐堑哪钔飞疲捅涞梅浅C篮茫颐悄钔凡簧疲捅涞煤懿缓谩U庾虑椋静┦孔龅乃笛椋钗豢吹搅恕U娴模梦颐堑哪钔罚颐且桓錾颇睿涓龊苊赖耐及父颐强矗颐瞧鸶龆衲睿值南嗑头浅3舐U庵っ魇裁矗恐っ髡鲇钪妫孟衷诘幕袄此担歉鲇谢澹鲇钪媸腔畹模皇撬赖摹K裕煸秩嘶鲈趺蠢吹模课颐堑男牟簧疲颐堑哪钔凡簧疲颐堑难杂铩⑿形簧疲杏吹摹7鹪凇独阊暇飞细嫠呶颐牵质翘靶母杏Φ摹;鹪郑裣衷诘厍蛭露壬仙舛际粲诨鹨焕嗟模_恚感得的。你看人一瞋恨心,发脾气,火就上来,脸就红了,就发烧了,这么来的。风灾,愚痴,愚痴感得风灾。不平、怨天尤人,感来的是地震。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自然灾害怎么样把它断掉?不贪、不痴、不瞋恨、不傲慢,傲慢就是不平,灾难就没有了。

  所以外面的境界,要知道境随心转,大环境如是,小环境更如是。小环境,现在的人为什么多病?病为什么那么多?病,佛经上常讲四大不调,四大就是地水火风。我们傲慢心生起来,高下心生起来,地就不平,地出了问题;发脾气,瞋恨心生起来,火大起来了;贪婪,水大起来了;愚痴,风大起来了,四大不调你身就生病。如果你真正能够听佛的话,“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你百病不生。我自己身调好了,你怎么会害病?哪有这种道理?我们自己本身不会害病,我们居住的环境也不会异常,这个异常就是我们讲自然灾害,决定没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佛法这么好的东西,但是现在人说它是迷信,说它不合科学,那麻烦大了,那就看到我们众生的病苦。病苦今天最严重的是瘟疫,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最近这个时期很可能会发生严重的瘟疫,禽流感、新流感。我相信你们同学这些资讯比我知道得多,我平常不看电视、不看报纸,很多这些信息我都没有。可是佛法把这些道理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只要自身身心调和,你看这里讲的“心境圆融”,我们这个世界就变成极乐世界、就变成华藏世界,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个个都成法身菩萨。

  文里面讲到无碍,我们也特地把有关的经文,那讲得太多了,我们略举一、二种。首先,清凉大师在《华严经》里面讲的“二无碍”,两种无碍。第一是“智慧于境无碍”,智慧是心,心境,用智慧我们就更容易体会,于境无碍。“境即法界之理也,谓菩萨以平等智,证于法界之理,理事融通,无有障碍,故名智慧于境无碍。”这里面所说的,智慧跟知识不一样,智慧跟知识怎么样区别?智慧是自性清净心起的作用,你看《心经》里面讲的,这大家常念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般若波罗蜜多是智慧,“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是境界。智慧一照,五蕴有没有?有,有没有障碍?没有障碍,为什么没障碍?它没有自性。它的自性,这个地方讲的理,理就是自性,我们《还源观》里面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是事法界的理。没有理哪来的事?事是依理而立的,所成立的。理一定有事才能显示出来,要不然理显不出来,理不是事它不现相。自性清净圆明体从什么地方显示出来?从事上显出来。什么人能看见?我们一般人没看到,一般人不知道。什么人知道?我们浅而言之,有功夫的人他知道。什么叫功夫?有修行的人。什么叫修行?有清净心的人。我们的心不清净,有自私自利,有是非人我,有五欲六尘,有贪瞋痴慢,心不清净。修行人修什么?就是把这些不清净的东西放下,把它排除掉,恢复自己的清净心,这叫修行,真修行。

  诸位要知道,修行不在形式在实质,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是什么?戒是教你放下,放下种种不善,恢复到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定,定久了就生智慧,智慧就能够在事相上看到理性,从相上看到性,从事上看到理,那叫什么?那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修行真功夫,这是修行真的收获,所以没有智慧不行。我们要问,现在世界上这些科学家、哲学家,能不能达到佛菩萨的境界,你想想他能不能?你摇头,那就不能。为什么不能?他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他不能。如果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他就能,个个都能,哪个不能?只要你肯放下。大乘教上不是讲得很清楚吗?六道怎么来的?执着来的。你能把执着放下,六道就没有了,六道的问题马上解决;你能够把分别放下,四圣法界就没有了;你能够把起心动念的习气都放下,诸佛如来的实报土没有了,真还源了,妄尽还源。还到哪里去?还到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就是这篇论文的第一段,自性清净圆明体,你回到自性清净圆明体,这叫究竟圆满的佛果。

  我们要问,回到这里头去,精神、物质现象都没有了,这人还有什么意思?我想很多人会产生这个疑问。你不知道,你要是知道,那里头的乐趣就太多了,虽然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它能现。什么时候现?处处在现,时时在现,从来没有间断过。为什么?众生有感。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应道交里面,像这篇文章第四大段所说的随缘妙用,它怎么会不起作用?随缘就是恒顺众生,妙用就是随喜功德,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帮助十法界还没有觉悟的众生。那个妙,妙用,妙在哪里?妙在虽然起作用,虽然现相,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住世八十年,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妙在哪里?妙在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从来没有分别执着,妙在这里。

  我们今天有随缘,没有妙用,我们随缘随着造业,他随缘不造业。他入了不二法门,那就是妙,不二就妙,我们二就不妙了。诸位从这里想你就能想到,不二!我们今天,众生跟佛二,我跟你二,只要有二就不妙,二是什么?二是分别执着。诸佛如来应化在十法界,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完全没有。示现在我们人间很多,有佛、有菩萨、有阿罗汉,我们跟他接触,他也讲你我他,那是恒顺众生,顺着众生说,自己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叫妙。恒顺众生,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有没有造作?没有,无作而作、作而无作。我们有造作,作跟不作是二,他作跟不作是一,他不是二。他为什么要作?那个作是感跟应,众生有感,自然反应,就好像我们看水实验一样。这一杯水我们给它贴上个爱字,贴了一个小时,放到冰箱里面去让它结冰,在显微镜底下来观察,它就现非常美的图案。它为什么?它有起心动念吗?没有,自然的反应。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亦复如是,没起心动念,这叫圆满,这叫自在。

  这文里面说,“菩萨以平等智,证于法界之理”。平等智重要,我们念佛,修净土,净土宗里面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净土第一经,把净土的道理讲清楚了,净土的方法、境界都说得很详细。经题里头,“清净平等觉”,这是佛对我们修行要求的目标,“大乘无量寿庄严”,那是净土的果报,从哪里来的?从清净平等觉来的。修净土的人,标准就这五个字,你想想看你的心,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清净?一年比一年平等?一年比一年觉悟?那你的功夫好!你有进步。如果想一想,这三桩事情今年跟去年差不多,没长进,甚至于还堕落,今年的心没去年清净,今年的心没去年平等,那你退步了。平等是没有是非人我、没有高下,我们要学佛陀那样的谦卑,佛陀出去托钵,遇到一个乞丐都很恭敬。乞丐在外面讨一点吃的东西,遇到佛陀的时候,他也会供养,把他讨的那一点饭菜供养佛陀,佛陀欢欢喜喜的接受,并不嫌弃。平等心、清净心,他才能证得法界之理,证得法界之理是在法界事相上见性。

  那我们今天,我们今天就是不平等、不清净,我们看到外面不清净,其实是什么?是我们自己心不清净。我们心要清净,外面境界没有一样不清净;我们的心要平等,外面境界没有一样不平等。所以,佛菩萨能得大自在,我们得不到。其实大自在就在面前,你为什么得不到?就是因为你自己的心不清净、不平等,迷惑颠倒,不觉,不觉就是迷惑,问题都出在这个地方。由此可知,无碍的境界,关键就在平等智。你有平等智,障碍就没有了,换句话说,所有一切的障碍都是出在不平等。所以佛教我们,遇到事不要向外求,向外决定解决不了问题,向内。为什么?事本来没有障碍,理本来也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事实真相,你为什么碰到那么多障碍?如果我们通达这个道理,世间所有一切的障碍全能够化解。现在这个世界叫什么?叫冲突。矛盾、冲突统统能化解,你要有清净平等觉就全化解了,无论什么困难事情,到你这就摆平了。这是佛法的好处,佛法无比殊胜之处。理事融通,圆融贯通,哪来的障碍!故名智慧于境无碍。

  再看第二条,“神通作用无碍”。神这个字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中国的文字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种,找不到,它是智慧的符号。如果把它写成篆字,那你一看就晓得,你就能体会到这个意思。你看这个字,它的右面是个“示”字,指示的示,右面是个示,左面是个“申”。要是从我们这边讲,我们看它,我们的右手是申字,左手这边是个示字。示用篆字写,它前面是两横,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这个符号在古时候是“上”字,上下的上。上字是上面短下面长,下字是上面长下面短,上下,这是上。上字下面它有三条垂下来,画了三条,这个意思是代表什么?我们用现在话说自然现象,古人讲的是上天的垂象,我们现在叫自然现象。这边申,申要从篆文写下来你就很清楚,就像三个关口,当中它完全贯通。这个意思你就晓得,什么叫神?对于大自然的现象你完全通达明了,一点障碍都没有,这叫神。神跟圣的意思是相通的,圣是个明白人,对于宇宙一切事理他明了,所以神圣常常合在一起称呼。哪个人对于大自然这些现象都能通达明了,他就称为神、称为圣,是这个意思。通是通达,没有障碍。神通作用无碍。

  “谓菩萨由内心证于法界之理,故能以种种神通,应现十方世界,随机化度,皆无障碍,故名神通作用无碍。”佛法里面,大乘教里面常讲六种神通。六种第一种叫天眼,你看得比别人清楚,你看得比别人透彻,像看一个人,你能够知道他过去未来,一般人看不到的你能看出来;看一桩事,这桩事的前因后果他都通达。我们今天产生的麻烦、障碍,我们只看这一段,前头不晓得,后头也不晓得,所以我们的认知有很多误会、很多错误,还自以为聪明。佛门叫天眼通、天耳通,也就是说一般凡夫见不到的,一般凡夫听不到的,他没有障碍。另外有他心通、宿命通,别人起心动念他知道,叫他心通,宿命通是知道过去、知道未来。看你能力的作用,通从哪里来的?统统从清净心来的,从禅定来的;换句话说,这个作用是每个人统统有的,我们为什么失掉?那是因为我们心里起了分别执着,这个能力失掉了。如果我们恢复我们的清净平等觉,我们这个能力自然就恢复,这是暂时有障碍把它障碍住。佛说这个说得好,不是说哪些人他是特地有的,别人做不到的,佛不是这个说法。六种神通是我们的本能,人人都是圆满的,它是自性里的性德。第五种叫神足通,神足是变化,诸位看小说《西游记》孙悟空七十二变,那叫神足通,飞行自在,能够分身。最后一种叫漏尽通,漏是烦恼的代名词,在小乘讲,见思烦恼统统断尽,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大乘佛果上,三明六通,还是这六种,他的能力、作用阿罗汉不能跟他比,差太远了。

  要知道,这是我们的本能。学佛呢?学佛要恢复我们的本能。所以佛法真的是重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