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倜帐卑⒚滞臃鹄唇右悖轿鞣郊质澜缇龆ㄒ簧猜K运プ≌飧鲎芨倭臁⒆茉颉O旅娼灿谥种稚品ǔ至畈皇В奚疲ㄐ蘧灰担恢种侄穹ǔ至畈簧N颐悄罘鹑耍笞艹志褪橇趾槊颐钦饩浞鸷挪欢希褪侵种稚品ǔ至畈皇АN裁凑饩涿攀侵种稚品ǎ磕忝窍胂肟矗饩浞鸷爬┱咕褪撬氖嗽福痪浞鸷潘氖嗽付荚诶锿罚氖嗽冈倮┱咕褪恰段蘖渴倬罚段蘖渴倬芬焕┱咕褪恰洞蠓焦惴鸹暇罚洞蠓焦惴鸹暇吩僖焕┱咕褪鞘湾饶材岱鹚氖拍晁档囊磺芯D憧纯矗槟善鹄词且痪涿拧澳衔薨⒚滞臃稹保箍词鞘湾饶材岱鹚氖拍晁档囊磺芯D隳钫饩浞鸷牛遣皇怯谥种稚品ǔ至畈皇В咳荚诶锩妫惶跎频亩疾宦D钫饩浞鸷诺敝校睦锸裁茨钔凡簧磺卸窬投暇。庋悴胖滥罘鸸Φ轮馐ぃ罘鸸Φ虏豢伤家椤D隳罹昧耍憔偷媚罘鹑粒罘鹑潦侨攵ǎ罹昧耍睦镆桓鐾钜裁挥校驼庖痪浞鸷拧D罘鹑恋玫街螅嘶峥颉N蛄酥螅憧此饨部颍室磺醒杂镏罘ǚ直鹣ぶ挥幸谎幌茫圆煌В匏野坏阏习济挥小0送蛩那Х牛幻磐耍磺卸纪āJ饺乐罘鹚档木蹋灰阋痪ǎ踩纪ā2坏ù铮医圆煌АU馐欠鸱ㄐ扪У拿鼐鳌?br />
我们现在要想学经教,世尊讲的这一大藏经教,你这一生能学得完吗?不可能。世间法,过去李老师也常提醒我们,世间法,不说别的,就说那一部《四库全书》,你这一生当中能读得了吗?过去有一年,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跟我讲到《四库全书》,他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会念,就能够读书,一天念八个小时,到一百岁,这部《四库全书》还没有念完。你就晓得世出世间法的修学不容易。可是佛法里头有秘诀,那就是一经通一切经通。为什么?你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通了。因为它全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只要见性就通。佛法没有到我们中国来的时候,我们中国人有没有这个相似的秘诀?有,在哪里看见?在《四书》里看见,你看“大学”里头讲“明明德”,明德是什么?明德就是自性。我们现在是迷了自性,迷了自性不明。明明德,你把明德恢复,就是佛家讲的明心见性,你就能一切通达。明德、自性是每个众生都有,而且是平等,这个东西就是这部论里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真正的自己,找到之后什么都通。世尊在《华严》里面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讲得圆满。如来是讲自性,自性里头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有圆满的相好,一样都不欠缺,样样圆满。显现出来的极乐世界、华藏世界,自性显现出来的。我们读净土经论,读《华严经》,你就明白了。一部《华严》讲的是什么?全讲的是自己,没有一句是自己之外的,与自己不相干的,一句都找不到。真正到明心见性,才算是把自己找到。禅宗有一句话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自性,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就是见性,就是此地讲的妄尽还源。
底下第二个讲“辩才无碍。谓菩萨获大辩才,于大小乘种种诸法,随众生机,纵辩宣扬,悉使通达,皆无疑碍,是为辩才无碍”,这个意思好懂。怎样才能获得辩才无碍?《华严经》里面讲四无碍辩,说得非常好。辩才无碍的因是开悟,所谓大彻大悟,彻悟也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完全透出来,障碍没有了。我们晓得,自性本具智慧起作用叫辩才,不起作用叫智慧,般若智慧,一切众生个个都具足,释迦牟尼佛有,阿弥陀佛有,毗卢遮那佛有,一切诸佛有,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我们自己要肯定,佛不打妄语,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统统都有,平等平等,无有高下。现在我们的智慧辩才没有了,什么原因?佛给我们说出来,“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句话把我们的障碍原因找出来,而是什么?我们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这三样东西把我们自性的智慧障碍住。只要我们把障碍除掉,把障碍放下,要知道这个障碍是假的,不是真的。障碍真正的因就是起心动念,从起心动念生分别,从分别里面起执着,这都叫烦恼;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执着叫见思烦恼。我们能把这些烦恼认识清楚,它对我们是有害无益,不但障碍我们开悟,障碍我们证果,对现前来讲,它障碍我们的幸福;你有这些烦恼,你的生活就没有幸福,你的身体就会生病。障碍要是断掉,你绝对不会生病,你没有生病的理由。
所以佛常常教我们断烦恼,实际上就是放下。这么多年来,我们在一起学习,我常常劝导大家,首先放下我执。我执,不懂得什么叫我执。我们从作用上讲,首先放下自私自利,怎么放下法?起心动念常常想到利益众生、利益社会,不要想到利益我、利益我家、利益我的小道场,那错了,那你完全是烦恼在当家做主。我们念头一动就想到什么?正法久住,要想到苦难众生,众生苦,比我还苦。为什么?他们迷而不觉,我现在因为长年受佛法的薰习,有一点点觉悟,比他们幸运多了。如果我起心动念还是为了我,为了我的家,这心量太小,不行。心量太小,出不了六道,要把心量放大,比六道还大,那你非出去不可。我帮助苦难众生的对象是六道?不止,我还帮助十法界,那就超越六道。尽量把心量放大,佛告诉我们,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在这个论本,三种周遍里面,第三就是心量拓开,“含容空有”,这一句就是大乘教里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要有这么大的心量。心包太虚是含空,量周沙界是容有,包容万有,这是我们原本的心量,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讲突破障碍的方法,都在一念之间。这个东西要不得。所以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这是世间的东西,根本就是烦恼,对自己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怎么能搞这个!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放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示现,日中一食,三衣一钵,做出很好的榜样给我们看,我们的肉体活在这个世间,只要维持一个最低限度的标准,身心健康就很好,佛菩萨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最后放下贪瞋痴慢,为什么?它障碍我们的智慧,它障碍我们的德行,障碍我们的相好,障碍我们的智慧辩才。智慧辩才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决定能恢复;这些障碍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决定可以放下。道理搞清楚,你就容易放下,你愿意放下;没搞清楚,不肯放下,不敢放下。
放下之后,真的智慧现前,起作用的时候就是辩才,于大小乘种种诸法,随众生机,纵辩宣扬,悉使通达,皆无疑碍,这是真的,一点不假。与学习、不学习没有关系。释迦牟尼佛辩才无碍,他给我们示现,他求学,他学了十二年。可是在中国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有学过经教,没有念过书,你看他放下,他真的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明心见性,他什么都懂。你看开悟之后,我们佛门里宗门教下各个宗派的学者去访问六祖,向他老人家请教,没有一个问题把他难倒。提出问题问他,他不能回答,没有,一生从来没有,这是智慧辩才,我们看到了。他不认识字,你拿着佛的经教向他请教,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而且他真厉害,那一部经你从头念给他听,他只要听上几段,后头不要念,他全知道。我们从法达禅师捧着《法华经》向他请教,我们看清楚了。六祖说,《法华经》我没有听人念过,你念给我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念完之后,祖师跟他说,行了,不必念了,我全知道了。给他讲解《法华经》的大意,他开悟了。不必听完,听个一段、二段,几句,就全明白。这叫无碍智、无碍辩,通达明了是无碍智,能给你讲清楚、讲明白,讲得叫你开悟,无碍辩。
第三是“道法无碍。谓菩萨获大智慧,于大小乘一切道法及世间种种语言文字,悉能通达,照了无碍,是为道法无碍”。这个我们相信,没有问题。这是什么?自性般若智慧现前。在佛法讲,大小乘一切道法;在世间法讲,世间种种语言文字,没有学过,没有学过他全通达,性德,不要学的,照了无碍。我们从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实验,你跟这一段所说的对照一下,就全明白了。水从哪里现的?也是自性变现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它是物质,虽是物质,它有见闻觉知,它有受想行识。为什么?识变的,就有受想行识;性现的,它就有见闻觉知。它会看,真的它会看,各种文字它都会看,那水没学过,它比我们聪明;它能听,每个国家的语言它都懂,它都会听;它懂得人的意思,我们起心动念它都知道,这是性德。所以这八个字重要,“悉能通达,照了无碍”。学佛的同修大多会念《心经》,你看《心经》开头,“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是什么?就是自性般若起作用,“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用现代话说,物质的现象、精神的现象合起来就是五蕴。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都是幻相,了不可得,所以世出世间一切苦他没有了。苦从哪里来?苦从迷来,迷了有碍,照了无碍,就这么回事情,般若智慧一照了就无碍。我们现在凡夫是迷了有碍,我们是悉不通达,迷了有碍。如果你能够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那你就跟观世音菩萨一样,你就悉能通达、照了无碍,真的不是假的。叫道法无碍,世出世间法统统没有障碍。
《法界次第》讲的四无碍智,我们对照前面就很容易明了,就很好懂。《法界次第》讲的四无碍智,“谓菩萨于此四法,智慧明了,通达无滞”,无滞就是无碍的意思,“故名四无碍智”。下面说的这四种法,这在前面讲过很多次,第一个是“义无碍智。谓菩萨了知一切诸法义理,通达无滞,故名义无碍智”。义是义理,法是事相,从相上你能够通达它的义理,这是真实智慧。一切法的义理是什么?相有理无。佛法把整个宇宙归纳为六项来说明,这六个字就是:“性相”,性是能现之体,相是所现的幻相,这是性相一对,是从心现来讲的。“事理”,事理是从能变来讲,就是阿赖耶来讲的,事是差别现象,千变万化,这是事;理是阿赖耶,阿赖耶里面什么东西?心心所,还有二十四个不相应,这是什么?这是义理,这是能变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所以说性相,还要讲事理,我们就懂得,性相是从性,就是讲心现,事理是讲识变。最后两个字,“因果”,识变决定离不开因果。这六个字把一切法统统包括尽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一个都不漏。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了因果重要,为什么佛在大乘里面,那也是大总持法门,“净业三福”是总持法门,说到“深信因果”。深信因果,你会断恶修善,在六道里面你决定不堕三途,在人天你继续修善,永远保持人天福报。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善恶果报丝毫不爽,这不是人为的,没有人在那里管理掌控,没有,而是什么?而是自然的法则。大乘教里面讲“法尔如是”,就是一切法的,我们就用这六个字说,性相、理事、因果,它本来就是这样,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则。你能够遵守,样样不违背,随顺自然,这就是道德,我们讲积功累德,就是随顺自然。违背自然那就有麻烦,我们现在讲的灾难。灾难从哪里来的?违背自然的法则。
在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之前,我们的老祖宗懂得。所以我学了佛之后,我觉得我们的老祖宗都是佛菩萨应化来的,在我们这个神州大地,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中国人尊重圣贤,诸佛菩萨应化是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印度人尊重佛陀就以佛身示现,中国人尊重圣贤就以圣贤身应现。我那时候初学佛就有这个感触,我向李老师请教,这个看法可不可以?李老师跟我说,理上讲得通,说我们圣贤都是佛菩萨应化的,理上讲得通,事上没证据。说得很好,他身分没暴露,他没有说我是什么菩萨再来的,他没有说破。理上是决定讲得通,应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实际上诸佛菩萨慈悲,特别怜悯造业的众生。造业他有苦难,这灾难太多,这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能不来吗?他来到我们这个世间,示现跟我们普通人一样,看不出来。可是你细心去观察,他真有智慧,他真慈悲,真能够舍己为人,这就不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