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际钦飧鲆馑迹迫缋床匾彩钦飧鲆馑肌H绻颐蔷驼饩浠埃阉痘暇飞鲜雷鹚驳亩哉掌鹄矗钗痪秃苋菀锥7鹪凇痘暇飞细嫠呶颐牵耙磺兄谏纠词欠稹保炙怠耙磺兄谏杂腥缋粗腔鄣孪唷保饩浠袄锿贰白孕浴本褪侨缋矗扒寰弧本褪堑拢霸病本褪窍啵猜懊鳌本褪侵腔郏憧从兄腔邸⒌孪唷U馐且磺型蚍ǖ谋咎澹磺型蚍ǘ际谴铀抢锷隼吹模婺艽笫λ档摹昂纹谧孕裕苌蚍ā保褪钦飧鲆馑肌K馄吒鲎郑菽艽笫擦硕鲎郑湾饶材岱鸾驳酶宄晗杆得骶褪且徊俊洞蠓焦惴鸹暇罚褪墙驳恼饩洹O褪状笫Ω嫠呶颐牵饩渚褪恰叭缋床刂蟹ㄐ灾濉薄K晕颐钦饬教旌煤玫睦次孪耙幌拢裁唇腥缋床兀缋床亍?br />
如来藏,文也有三段,第一段讲藏有三个意思,藏有“所摄”的意思、有“隐覆”的意思、有“能摄”的意思。什么叫摄?摄是摄受。这是现在最容易懂的,现在手机和小型的照相机太普遍,我们走出去几乎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有,摄相,摄的时候把这个相藏到里面去,照相机就是藏,把外面所有的现象都收藏在里面。摄有摄受的意思、有摄持的意思。前面所摄的我们学过,我们继续学“隐覆之义”。什么叫隐覆?真如,就是佛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在烦恼的时候,谁有烦恼?六道众生有烦恼。有烦恼的时候如来的性德就不见,烦恼把它隐覆,我们一般也讲得更白一点,盖覆,好像你把它盖起来,盖覆,如来的性德就不能现前,这个时候叫如来藏。如来就藏在烦恼的里面,这个意思就好懂!不是没有如来,如来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有,这个东西永远存在的,它不是生灭法,后面会讲得很清楚。这叫如来藏。所以说“众生之烦恼藏如来”,这就是众生的烦恼把如来藏起来,叫如来藏。《胜鬘经》上说,“无量烦恼藏所缠如来藏”,这都是这个意思。六道众生无量的烦恼,藏所缠的如来藏,如来被烦恼缠缚、障碍住,如来的智慧、德相不能现前。
智慧是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德也不是从外来,所以叫性德。性德是什么?性德,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爱。佛家说爱,怕一般人误会,因为爱里面有情,有情执,那是烦恼,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是理性的,所以他没有烦恼,佛用另外一个名词来说它,叫慈悲,诸位要知道,慈悲就是爱,爱就是慈悲。为什么说慈悲?慈悲里面没有情执,也就是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那就叫做慈悲。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的爱叫慈悲,有妄想分别执着的慈悲就叫做爱,这两个字要辨别清楚,不要产生误会。所以佛法讲大慈大悲,我们世间人讲大爱,大爱跟大慈大悲是有差别的,大爱它还是有分别、有执着。有分别、有执着,再大的爱都出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六道轮回是执着变现出来的,只要有执着就有轮回,哪一天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断掉,轮回就没有了。轮回没有了,出现什么?出现四圣法界,就是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我们称为四圣法界,这个境界出现。这个境界好,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它是净土。六道是秽土,是染污的,四圣法界是清净的,六道里面有善恶、有苦乐,四圣法界里头没有善恶,换句话说也没有苦乐,称为净土。但是它还不是真的清净,相似的,跟佛的净土很接近,差别在哪里?他还有起心动念,就是还有妄想,他没有分别执着。什么时候他妄想断了,不起心、不动念,那是真净土现前,四圣法界也没有了。所以十法界不是真的,不起心、不动念它全都不见了,真的像作梦一样,起心动念是在作梦,不起心、不动念就从梦中醒过来了。醒过来之后,十法界不见了,出现一个什么?出现真正的净土。我们净宗说常寂光净土,常寂光现前,那是真的,永恒不灭。常寂光虽然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它能生物质现象、能生精神现象,所以也可以称为如来藏。如来藏是什么?它藏着有十法界依正庄严,遇到缘它就起现行,没有缘它不起现行。所以如来藏这个名词的意思就很深很广,有种种说法。
“又曰,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觉悟就称为法身,没有觉悟就称为如来藏,我们现在迷而不觉,在佛法里称我们的人身是如来藏。像惠能大师觉悟了,对他来讲就不称如来藏,称什么?称法身,确确实实。怎么是法身?他真的认识、真的肯定尽虚空遍法界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那就叫法身。我们现在没有这个认识,虽然佛在经上横说竖说,我们也读了几十年、听了几十年,依旧不承认,我是我,你是你,山河大地是山河大地,怎么山河大地也是我?我们不承认!不承认就是我们有严重的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不承认。惠能大师为什么承认?他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放下就是,才知道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不是二,那叫法身。那个身就大了,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的身,所以法身没有生灭。我们这个身有生灭,法身没有生灭,法身是真正的自己,这个慢慢的去求证。证得法身,你就不叫凡夫,人家称你什么?称你成佛,比菩萨还高一级。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没有证得法身,十法界里面的佛也没有证得法身,证得法身,十法界就没有了,从十法界醒过来。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里面,那些人各个都是证得法身的,《华严经》里面称他为法身菩萨、法身大士,《金刚般若经》里面,释迦牟尼佛称他们为“诸佛”,诸佛如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现在对这些事相、对这些道理,逐渐我们明白了,现在所欠的是功夫,修行的功夫不到家,功夫是什么?功夫就是放下。真的搞清楚之后,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就一定要认真学习放下、看破。看破是什么?了解事实真相,再不执着这些事,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都不要执着,认真在经典里面学习,看看诸佛菩萨他们是怎么样的生活、怎样工作。我们能契入他的境界就完全正确,如果都放下,佛每天所做的事情,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为什么要做?我们这个世间人工作是为什么?为报酬。没有报酬你肯不肯去做?你不肯去做,总是为名为利,总有个原因。诸佛菩萨在十法界里面教化一切众生,他不要报酬,他也不要名闻利养,他凭什么?给诸位说,就是那个慈悲。他知道整个宇宙一切诸法跟自己是一体,他自自然然很用心的来做,做得尽善尽美不要报酬。为什么?一体,还谈什么报酬!我左手这里有痛痒,右手去摸摸它、安慰它,右手要不要报酬?为什么它不要报酬?一体!我们现在只知道身体四肢、五官是一体,不知道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不晓得这个。所以真正觉悟契入佛境界,他知道整个宇宙跟我们是一体。
他怎么会有这个认知?这篇文章你看先讲体,一体,然后讲二用。二用是什么?二用是产生变化。就像中国道家所讲的太极,一体是太极,二用就有阴阳,就起变卦,太极生二仪,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这是中国道家讲的。这篇文章也差不多,但是讲得非常的精彩,从一体起二用,二用里面有三种周遍,它的特性,这是其他地方没讲到的,这是佛法讲的,讲得太好了,把我们许许多多的疑惑都断掉了。所以我们肯定大乘佛法是高等哲学、是高等科学,今天哲学跟科学上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全在佛经里头。可是佛经真的是难信之法,不容易相信,信的条件是有善根福德因缘,没有深厚的善根你没办法理解。佛是科学,科学的特色是讲证据,你要把它证实,佛法是样样都教你证实。清凉给我们讲《华严》,他就立四分:信、解、行、证,那怎么不科学!可是第一个能信,这个信心你怎么生起来?生了信心之后,不是说信了就完了,不是的,不像其他宗教信了就得救,佛法不是的,信之后你要理解,那你就要学习,理解就是看破,解了之后你要行,行实在讲就是放下,行之后你要证。证什么?你所信的、所解的、所行的全是“自性清净圆明体”,那就是一体了。我们中国人也讲,但是没有佛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显。中国人讲人性本善,本善有“自性清净圆明体”的意思,中国人讲本性,把清净圆明用一个字代表,善。所以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那个善是大圆满,智慧圆满、德相圆满那叫善。所以东方圣人,跟西方这些科学家、哲学家不一样!有相似,不是完全相同,我们都要清楚、明了,要认真努力学习。所以生为东方人,尤其是生为中国人,这个缘分是无比的稀有,能有修成正果的缘分在其中。
《理趣般若经》说的这句话,跟前面意思完全相同,“一切有情皆如来藏”,《华严经》里面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意思都相同。有情是凡夫、六道众生,六道众生有如来,有如来智慧德相,但是被烦恼盖住,被烦恼所缠缚,虽有,它不起作用。实在讲这话很难讲,你说不起作用也讲不通,它还是起作用,起什么作用?起烦恼的作用。悟了起作用是起智慧作用,迷的时候智慧没有,隐藏,智慧没有,烦恼起来。其实烦恼就是智慧,智慧变了形,智慧扭曲就变成烦恼。所以烦恼跟智慧是一桩事情,觉悟的时候称它为智慧,迷惑颠倒的时候叫它做烦恼。所以烦恼能不能断?不能断,烦恼断,智慧就没有,怎么能断得了!所以大乘教里面讲“转烦恼为菩提”,这个转字用得好,它不是断,它是转变,转什么?转迷为悟,烦恼就变成菩提。再给诸位说,生死没有了,生死就变成涅槃,涅槃是印度话,意思是不生不灭。真的,人是不生不灭的。迷的时候好像有生死,悟了的时候没有,悟了叫大般涅槃。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他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不生灭就是大般涅槃。所以大乘教里我们常常看到这个说法,“烦恼即般若,生死即涅槃”,是一不是二,总在迷悟不同。所以佛用的许许多多这些名相来形容,来帮助我们觉悟,用许许多多名相用意很深,用一个怕我们执着,用很多就叫你不要执著名字相。你懂得名字相的意思就好,可不能执著名字相,所以说了好多名字相。这是佛陀讲经教学的善巧,是方便法。
下面又说,而且说得清楚,“此真性正实如来藏在缠中”,这个真性正实如来藏在缠中,缠是烦恼缠缚,被烦恼所缠缚,“名如来藏”。“一切众生皆有真理故”,真理就是如来,真理就是自性,真理就是真如,一切众生皆有,所以从真理上来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胜鬘经》里面也有这么一句话,“如来性住在道前,为烦恼隐覆,众生不见,故名为藏,是众生藏如来也”。这段话很好,如来性就是自性,就是这个地方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世尊在《华严》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住在道前,道前是你还没有成道、没有证道,你现在在修行,你还没有证得自性。或者用禅宗的话说,你还没见性,虽然天天在修,你还没见性。在没有见性之前,你自性里头的智慧德相现不出来,被烦恼隐覆,众生不见,这叫藏,藏是这个意思。我们不是没有,是藏在里面,藏在烦恼的下面,所以众生藏如来也,六道凡夫就是这个情形。什么时候烦恼没有,把烦恼放下,如来藏就现前,这一现前就叫做法身,你就证得法身。为什么?这个智慧一现前,你就肯定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禅宗语录里头有这么一句话,这个人参禅开悟了,悟了是什么个境界?他说“遍法界虚空界是沙门一只眼”。你想这是什么意思?一体,肯定、承认遍法界虚空界就像我一只眼睛一样,一体。一体,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现前,无量的德能现前,无量的相好现前,那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是智慧不是知识。有德行,圆满的德行,自自然然与十法界依正庄严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现在不讲有情众生,我们讲依正庄严,这个范围很大,为什么?他跟山河大地、树木花草统统有感应。这是什么?这是德,圆满的性德。他有圆满的智慧,起作用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是智慧,表现在哪里?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在《华严经》末后看到五十三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无论是善财,无论是他参访的善知识,他们的言语造作都是圆满智慧的表现,连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所表现的都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