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滦小⒂醒醮募业溃募已В募乙怠O衷诿挥辛恕N颐窍胂胫泄募遥谥泄盖昀返敝校飧龉摇⒄飧鲎迦夯竦昧顺ぶ尉冒玻衅绞⑹溃渴裁戳α浚靠考彝サ牧α俊K灾泄私玻爰叶蠊危味筇煜缕健<以谥泄飞习缪葜饕慕巧=裉旒颐挥辛耍缁岫遥淮忧坝姓飧黾遥缁崾前捕ǖ摹⑹呛湍赖摹K哉飧鼍瘛⒐δ芴昧耍趺囱阉坛邢氯ィ课蚁衷诔3O氲狡笠导遥M闫笠嫡庑┤耍阎泄庋篮玫拇逞有氯ァD潜匦胍涯阏飧龉舅械脑惫ぃ衷谝话闫笠翟惫ど锨说木秃芏啵颜庑┰惫た闯勺约旱那仔值堋⑶捉忝茫颜飧鐾盘逡嬲闯梢惶濉⒁患摇?br />
我们今天讲这段经文,这宇宙是一体、是一家。我这些年在国际上搞的世界宗教是一家,一切众生是一体,世界就太平了,冲突不会再有,才能够恢复到安定和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敬爱、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你说这个世界多美好,那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华藏世界。华藏跟极乐是人为的,不是天生的。就是因为他们那个世界的居民了解诸法实相,他们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关系是一体,整个宇宙跟自己的关系是一家,所以世界叫极乐、世界叫华藏。这些都要学习圣贤的教诲,启发我们,我们才能够觉悟。觉悟之后我们就肯定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不是理想,是事实,这就叫行证。从信解要契入到行证,我们得受用。我们现在是明白了、觉悟了,我把一切众生看作一体,把这个世界看成一家,可是他把我看成外人,那怎么办?不要紧,毫不相关,我承认了,我提升了,我超越了。现在跟你们在一起,你们不承认,我死了以后,到极乐世界去了,大家承认,到华藏世界去了,大家承认。你们暂时不承认,还继续搞轮回,还继续搞冤冤相报,到哪一天报得太累,不想再干了,佛菩萨来教你。你什么时候相信,你什么时候就解脱。所以千万不要,我承认他跟我是一体,他不承认我,那就算了,我也暂时就不理他了,错了。就好像小孩,你亲生的儿女,从小离开了,离开几十年,长大不认识了,小孩不知道你是他的父母,你知道他是你的子女,你爱不爱他?他纵然反对你,你会不会原谅他?你会不会帮助他?会,为什么?你知道。就是这么个道理。要知道,我们地球上这些众生迷失自性太久了。
在中国,这个环境好,世世代代老人都教你。但是,我们传统的教学至少也丢掉五代了。换句话说,你自己不知道,完全迷失了,连自己家庭历史不知道,国家历史不知道。家庭历史不知道,你的亲情,亲情是天性,但是发不出来,被蒙蔽了;国家历史不知道,你没有爱国的心理;乡土的地理不知道,你不会爱这块土地。中国古人教学,科目没有像现在这么多,最重要的科目两门,一个是经,一个是史。经就是学问,史就是历史,代代承传,你知道你才能产生爱国的心、爱家的心。人如果不读史地,你对这个国家没有感情,你对你这块土地也没有感情。这是什么?这是社会动乱的根源,大乱之道!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特别重视家庭历史。所以中国人有祠堂,中国人有家谱。家谱是家庭历史,你要是很清楚、很明了,你怎么会不爱家?你怎么会不爱你的乡里?那是你出生的地方。
经是学问,那你晓得,佛教这个教学的教科书统统称作经,大学问!讲什么东西?我们很简单、很扼要的可以说,经典里面所讲的伦理,伦理讲关系;道德,道德是讲这个关系怎么样相处;讲因果,讲科学、讲哲学,科学、哲学包括前面讲的三门,都讲到究竟圆满,大学问。可是现在社会很多人把它看作宗教,把它看成迷信,不愿意去碰它,不愿意去接触它,太可惜了!这个不能怪古人,不能怪经教,只有怪自己愚痴,这一生没有遇到好人,愚痴,空过了这一生。我们年轻也愚痴,但是很幸运遇到好人,遇到方东美先生把这个事情给我讲清楚。我明白了,回过头来去读佛经,才发现这里头有这么好的东西,在世间法里面找不到。那些宇宙的缘起、生命的起源,今天科学跟哲学在全世界都还没有定论,有许多种说法,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没有想到在《华严经》里面我们读起来真的是心服口服,努力依照它的理论方法来学习,逐渐的契入境界。虽然还没有入,我们的方向目标是正确的,所以是愈学愈欢喜,确实体会到的是烦恼轻、智慧长。你说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遇到别人冤枉我、侮辱我、毁谤我、陷害我,我能不生气吗?我能不报复吗?生气、报复是人之常情,为什么现在就没有这个念头?这是佛法里把这个事实真相说明白了,化掉了,知道什么?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我常常比喻,因为我们自己也好多次有这种经验,不小心牙齿咬了舌头,把舌头咬破流血了。舌头跟牙齿是一体,舌头跟牙齿当中没有矛盾过,没有说怨恨,没有说报复。为什么?一体。现在我们念头转到这上面来了,无论怎么样陷害,甚至杀害,也没有怨恨心,也没有报复心。为什么连杀害都没有?知道杀害是假的,不是真的。我,我会死吗?不会死,我不生不灭。生死是什么?生死是肉体,肉体不是我。所以佛法里,头一个就叫我们要学绝不能承认身体是我。身体是什么?是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是我所有,不是我。衣服坏掉的时候换一件,身体不好使用了换一个。灵性不灭,不生不灭。
最初这一念,这一念不觉,我们晓得这一念非常微细,这一念,给诸位说,像自性一样,这一念也不是生因之所生,它没有原因。可是第二念就有原因,第一念是它的因,它就有第二念,但是最初的那一念是没有因的。这个话不好懂,但是你细心去体会,逐渐也能够意识到这个事实真相。我常常跟人谈到这个地方,我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我们发生在自己身上,别人身上也有,我看见的,但是自己身上也有。我们年轻做学生的时候是在抗战时期,跟日本人打了八年仗。那时候我们做学生,小学生,跟日本人打仗那一年,我记得我三年级,小学三年级。可是当时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小学就有军训,就有军训教官出现在学校里,教军训。军训里面,也是不定期的,常常有紧急集合,教官一吹哨子,马上服装整齐就到操场去排队。会有这些事情发生,服装穿得很整齐,忽然想到帽子不见了,到处去找找不到,去问问别的同学,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那个同学指着你的头,你头上戴的不是帽子吗?摸摸,果然不错。跟释迦牟尼佛讲的例子相同,《楞严经》里面讲的,这最初一念无明,他就举这个例子,“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跟我们这个例子意思完全相同。有没有原因?没有原因。你能找原因吗?帽子戴在头上忘掉了,一紧张的时候就慌乱。第一念是这种意思,没有原因。第二念就有原因,就有生因。我们这第一念起来之后,念念相续,二念、三念、四念,念念相续,这就有生因。佛对这个事情讲得微细,所以经典你是愈看愈欢喜,欲罢不能。这里头启发我们自己真实智慧,我们自性里有圆满的智慧,但是没有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我们真实智慧显不出来。所以经典是缘,在三因佛性里面是缘因,善知识也是缘因,有善知识、有经典,把我们自性里面真实智慧带动起来,好!让我们对这些事情逐渐,佛在经上讲的我们能接受,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渐渐我们也能悟入这个境界。虽然不是真实境界,但是接近边缘,一天比一天近了,他怎么不欢喜!对于六道三途,我们跟它距离是愈来愈远,快乐无比。所以能生万法,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的缘起,不是什么大爆炸,大爆炸讲不通,那里头问题很多。佛给我们讲一念顿现,它没有先后。真的就像我们看电影的银幕一样,镜头一打开,这一张幻灯片打到银幕上是一时顿现,决定没有说这个现相在先,那个在后,没有,一时顿现。而且大乘教里面说得很清楚,这些形相“各各不相到”,这句话你看讲得多好,就跟讲电影的底片一样,一张是一张,前一张不是后一张,后一张不是前一张。所以这个相续不是真的相续,叫相似相续;真的相续,那前面跟后面是一样的,不会有两样。念念不一样。
所以底下一段这就讲依正的现象,它讲了三个周遍,第二个讲出生无尽,那个就是变化无穷,真的就像万花筒,用万花筒来比喻我们能体会。万花筒我们看到很简单,它是动,我们佛法也讲动,你只要动,心动,它就起变化。心动是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着,这是归纳起来了;要细说的话,说不尽!这波动的现象很复杂,不是那么简单的。这粗的现象,整个宇宙。地球以外的我们不谈,太遥远了,我们就细心观察这个地球,观察我们眼前,你对于佛在经典所讲的奥义,宇宙真相,你就能体会得到。念头里面有染有净、有善有恶,染净善恶差别很大,既然有动,它就有形,它就有识,形识的变化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这些事实真相什么时候你能看破,看破之后出现一个非常微妙的境界,那就是不二,染净不二、善恶不二、天堂地狱不二、生佛不二(就是众生跟佛不二),不二就是一体,说明整个宇宙依正庄严是一体。如果能入这个境界,好!这个境界叫什么?证法身,三因佛性里面正因佛性现前。肯定了因跟缘因具足,你真正肯定,一点疑惑都没有,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这个时候你的性德圆满现前,性德里面最重要的大慈大悲、真实智慧都现前了。现前之后,你准备怎么干?肯定像过去一切诸佛如来一样,教化众生。用我们现在人间的话来讲,你在这个人间扮演什么角色,他一定扮演老师。你看释迦牟尼佛,老师的身分出现,历代这些祖师大德全是老师身分。你肯定是这样的,你会把一切世间这些荣耀、这些权位、这些利害得失统统舍得干干净净。你要教人放下,自己先放下;你要教别人回归自性,那你自己真的回归了。回归与我们现前的示现一点冲突都没有,这叫隐现不二,于是我们才得到真实受用,不再有疑惑,贪瞋痴慢疑统统断掉了。大乘经里面讲的法身、般若、解脱,确实得到了,就是得到受用,无论是什么环境,你的享受是诸佛菩萨的境界。我们中国古时候读书人常说的“孔颜之乐”,孔子、颜回之乐,他乐的是什么?乐的是对于诸法实相真正明了。这个乐是真的,不受任何影响,不是外面的刺激,是从内心的喜悦,内心里面往外流露。所以这是学习大乘经教真实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摄受力。为什么它有这么强的摄受力量?我们在此地透这么一点信息。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五集) 2009/3/27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1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四面第五行,我们还是从第二,从头念起,二、“自下依体起二用者”:
【一者海印森罗常住用。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象齐现。】
我们就念到此地,这里面有很重要的名词术语,我们也不能不简单的介绍一下。什么叫海印?这一段里面给我们讲到海印三昧。在《丁福保大辞典》里面告诉我们说,“佛所得之三昧名”,海印三昧是佛所证得的。这个地方的佛,我们学《华严》的同学都知道,只要妄想、分别、执着,这三种烦恼习气断了,就是大乘教里面所讲的成佛。妄想分别执着离开,海印三昧就现前,所以他说佛所得的三昧。三昧也是佛学名词,从梵语音译过来,意思是正受,你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翻作正,昧翻作受,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佛给我们讲,六道里面的凡夫,所享受的不外乎五种,也可以说五大类,叫五受,这个五受是不正常的,不是正受。这五大类,它说身,我们这个身体有苦乐的感受,这两大类里头全都包括了,不是苦受就是乐受。精神上是讲心,心有忧喜,有欢喜、有忧愁,无论你是有多少的境界现前,归纳起来总不外乎苦乐忧喜。也有在短时间苦乐忧喜都没有,身也没有苦乐,无所谓苦乐,心也没有什么忧喜,这种受叫舍受。舍受是很好,可是它不是真的舍,它又会起来,舍的时间很短,六根跟六尘境界一接触,苦乐忧喜就又出现,所以有这么短暂的舍受。如果永远保持舍受,身没有苦乐,心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