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茏拥氖姑俏颐堑脑鹑巍U嬲判愕拇淌Γ蛘呤欠ㄊΑ⒒蛘呤蔷邮慷家谎颐遣灰谡飧龅胤椒直稹>邮康敝薪簿驳煤玫挠校嫘扌械娜擞校皇敲挥校颐且鹬厮颐且こ炙盟芄话簿永忠担氖乱稻褪切扌校褪呛敕āT谏罘矫嫖颐侨险娴娜フ展说剑嬲扌腥耍蘼凼窃诩摇⒊黾遥钜欢ê芗虻ァ⒑艿ゴ浚换崂朔眩凰睬笊钗镏实南硎埽筒皇钦嫘扌腥恕N颐窃谔ㄖ校罾鲜Ω颐亲隽俗詈玫陌裱坏窃诩胰说陌裱彩浅黾胰说暮冒裱N业蹦昵笱У氖焙颍歉鍪焙蚴撬氖甏窆氖甏畋认衷谄邮担乙桓鲈碌纳罘延镁攀榍绻ㄆ渌械牧阌们怀话傥迨榍@鲜芟不叮鲜Ω嫠呶遥鞘焙蛭页黾遥黾抑笤倩氐教ㄖ校嫠呶遥阋桓鲈碌纳罘延茫幸磺卸及ǎ话傥迨榍罾鲜πψ潘担耗悄憔筒皇浅黾胰耍∈翟诮玻罾鲜ψ约阂桓鲈碌纳罘延茫钗凰担怀话傥迨R撤矫妫先思乙桓鲈碌纳罘延茫褪浅苑沟姆延昧椋乙桓鲈鲁苑挂攀椋乙惶煨枰榍惶炝娇榍妥龅健R簿褪撬邓缘帽任疑伲夷鞘焙蚰昵岵湃杆辏攵唷V钗灰溃呈悄芰康牟钩洌硖迨歉龌鳎飧龌飨哪芰浚呈悄芰康牟钩洹H绻钩洳蛔悖愕奶辶筒还挥茫憔突嵘 5敲扛鋈颂逯什幌嗤悦扛鋈嗣刻煨枰哪芰恳膊灰谎S械娜苏飧錾硖迨呛芙谑∧茉吹模窭罾鲜褪堑模灰坏愕阋乘凸涣耍晃颐敲话旆ǎ颐潜匦胍人喑砸恍┎拍芪帧N颐嵌际且惶斐砸徊偷模罾鲜σ惶斐砸徊停乙彩且惶斐砸徊停俏业囊徊托枰榍徊土娇榍凸涣恕D芰肯牡侥睦锶ィ渴翟诮玻托睦土ο哪芰慷疾欢啵芰坑Ω檬前俜种耸骄攀脑谕肷稀H绻惶斓酵砗悸蚁耄歉瞿芰肯拇螅∷孕牡赜寰唬哪芰坑伲览碓诖说亍?br />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僧团日中一食,吃得少,僧团每个人心地都清净,没有妄念,每天用功办道,办道就是修禅定,念佛也是修禅定,修清净心,清净心就是禅定,每天听佛讲经说法。世尊一生都是讲经,从他开悟,三十岁开悟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中断,跟大众在一起上课。我们在经典上常常看到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人,这说整数,实际上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常随弟子,不是常随弟子经上就不记载,更多!大众在一起,佛讲经教学,一个人向世尊请教,他也跟你讲。《阿含经》里面这个例子就很多,来问个一桩事情,佛给他解答,以后结集成经藏就一部小经。最小的,分量最少的不超过一百字,二、三百字的这种经典太多太多了,那是对一个人讲、对两个人讲,对五、六个人讲;换句话说,只要佛开口,佛没有废话,你记录下来就是经教。所以我们肯定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中断过。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对什么人,随机施教,这是他老人家给我们做的榜样。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远离五欲六尘,没有贪瞋痴慢,这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示范。我们后世仰慕佛陀、皈依佛陀,愿意做佛陀的学生,承传如来正法,就得要认真干,要真学!
请佛住世,到哪里去请?现在佛不住世,这条我们就要用引申的意思,当前真正有修有学的善知识就是佛的化身,我们要请他住世。他不住世怎么办?《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又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说得好,我们知道我们自己本来是佛,这话是真的吗?真的。我们学了半个世纪,对佛这些教诲,我们可以肯定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是我们现在在自性清净心上有着妄想、分别、执着,有了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放下就是,没放下也是。放下你是究竟圆满佛,没有放下你是个迷惑糊涂佛,怎么不是佛!只要我们自己肯放下,妄尽还源,就成功了。今天我们请佛住世,请谁?要请自己住世,这做得到,请别的佛住世难!我们会失望,要请自性佛住世。菩萨成佛了,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不一定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要随机,应机说法。像惠能大师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佛,他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完全是平等的境界。释迦牟尼佛的缘是佛的缘,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现佛身而为说法。惠能大师在一千三、四百年以前那个时代,差不多是一千四百年以前出现在中国,中国的缘分是什么?比丘身分。应以比丘身而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这三十二应里头的。
应现不同,绝不是自己的意思,自己要有意思,他是凡夫,他就不是佛。佛没有起心动念,更没有分别执着,而是什么?众生有感,他自然起应,这么回事情。应以宰官身得度者,他就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为商主身得度者,即现商主身而为说法,商主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企业家;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你看多活泼!佛是什么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他就是佛!展开世尊的经教,他一看就懂,他没有障碍。我们今天翻开经本为什么看不懂?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着这些障碍,这些障碍障住你,你看不懂;没有这些障碍,一接触就明了,哪需要那么多!这是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放下,放下就是。放下是什么?无我。我都没有,哪来的自私自利、哪来的是非人我、哪里有贪瞋痴慢!全都没有了,都放下了。所以要懂得,请佛住世,在今天是请自己,不能请别人,请别人你会大失所望,得请自己。遇到有缘,有几个同参道友在一起好好修行,在末法时期建立一个正法道场,需要多大?菩提别院这栋房子够大了,是娑婆世界的大道场,这里面真的有三尊佛、五尊佛还得了,活佛。古人常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有庙无道不能兴教。这个话是李老师当年常常提醒我们,得有道,庙不怕小,有道就灵,就叫大道场。所以无论你是出家或者是在家,没有不能成就的。
我们依靠佛陀的经教,成功的秘诀第一个是真信,对世尊有信心,真信不是假信,对经典真信。但是经典也怕有伪造的,怕假的,这个在末法时期,在现代必须有智慧去拣别,什么经是真的、什么经是假的。早年老师都很细心的教导我们,《大藏经》里面有的,那就可靠;《大藏经》里头没有,这经不可靠。为什么?《大藏经》是经过世世代代出家、在家的大德他们肯定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编在《大藏经》里面。现在印的《大藏经》,不像从前那么严格,有许多人的著作也被印进去。所以我们要小心、要谨慎,必须以古代《大藏经》的目录为标准,古代最晚的在中国是《乾隆大藏经》,那是经过严格审查的。民国年间也有印一些《大藏经》,他们选入《藏经》里面就不像从前那么严格。所以老师教给我一定要依古时候的版本,宋朝的版本、明朝的版本、清朝《龙藏》的版本,这个可靠,决定没问题。
经教,实实在在讲,学经教的秘诀、修行的秘诀,净宗提出三个字“信、愿、行”,这叫修净土的三资粮。对释迦牟尼佛相信,决定不怀疑,对阿弥陀佛相信,对净土三经相信,现在是五经一论,没有问题。为什么?五经的第四部经是“普贤行愿品”,《华严经》的;第五部经是《大佛顶首楞严经》里面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没问题;天亲菩萨的《往生论》,也没有问题。净宗五经一论是真经,这决定不是假的。经没有问题,经看不懂,我们业障深重看不懂,还得找老师帮忙。老师到哪里找?过去李老师也教我去找古人,我们学《弥陀经》,李老师给我介绍两个帮手,两个助教,一个是莲池大师的《弥陀经疏钞》,一个是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好!你就得两个帮手。我们现在这些年来学《华严经》,也找了两个帮手,第一个帮手清凉大师《华严经疏钞》,另外一个帮手李通玄长者《华严经合论》,有这两个指导,我们学《华严经》就没问题。
《无量寿经》最新的本子,这个本子没有入藏,是民国初年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我们对于夏老有信心,这个本子前面有一篇很长的序文,梅光羲居士写的,梅老居士是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师。这两位大德的成就不是泛泛,从佛法理论上来讲可能是佛菩萨再来,在这个时代示现,以居士身出现,讲得通不是讲不通。黄念祖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外甥,是夏莲居老居士传法的学生,我们也算是在晚年才遇到,见过多少次面。他在中国弘扬《无量寿经》会集本,只有他一个人,那个时候我在国外也是弘扬这个本子,我们两个碰头,志同道合。会集本是李老师传给我的,他老人家早年在台中讲过一遍,那个时候他才六十多岁,李老师六十多岁。我在台中求学,他把这个本子给我,就是他讲经用的底本,他做了眉注,是以毛笔写的,写得很规矩,写得很好。我当时看到这个本子我就欢喜,因为他注得很清楚,段落勾得也很明晰,我能看得懂,我能讲得出来。可是那个时候他不让我讲,我也不懂什么原因,以后明白了,这个本子有争议。所以李老师讲过一遍,他就没有讲第二遍,很多人不服。真好!这不是假的,我们可以仔细的去做比较,跟过去的版本,五种原译本,两种会集本,一种节校本。所以《无量寿经》现在是九种版本,你跟其他的八种比,真好。
所以老师交给我,我什么时候才拿出来?李老师圆寂之后,我想了一想,老师交给我这样东西,再打开来一看,真好,我就开讲,第一次讲的在美国,听的人都欢喜。所以我们把它印了一万册,第一版印了一万册,李老师的眉注本。这一流通,大家看到了,没有一个不欢喜,《无量寿经》的缘成熟了。虽然在这些年当中有不少人有争议,现在平息了,在中国,中国国家宗教局肯定,他们提倡的净土五经,《无量寿经》就是选夏老的会集本,这肯定了。所以它有时节因缘,时节因缘没成熟,不能够勉强,那个时候我们年轻不懂,现在明白了。当年老师交给我的时候,我那个时候才四十多岁,四十出头,老师不准我讲,告诉我“要有耐心等待,等缘成熟”。没想到我们的缘是先在国外成熟,然后才国内。前后我讲了十一遍,第十一遍是细讲没讲完,讲了一半,我记得讲到第二十四品“三辈往生”,刚刚好讲到一半。等什么时候再有时间,再去接着讲不太好讲,重头重新把它讲一遍,现在讲,那跟过去境界不相同。经有无量义,一定要认真去学习,就是依教奉行。修净土,真正发往生西方亲近阿弥陀佛的心,这个心要是真,我们这一生决定成就。真正发心往生极乐世界,我们现在住在这个世间,你觉得什么?暂时的,像住旅馆一样,这不是我的老家,这旅馆。
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确确实实可以做到随缘妙用。妙用是什么?不执着,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你们说好,都好,只要没有严重的问题,没有严重违反性德,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严重违反性德的时候提醒你一下,你接受、你明白,好,你不接受、不明白也好,没有一样不好。能接受,依教奉行,好,你这一生成就,永远脱离六道;不能接受也好,你还在六道里头再轮回几次,下一次再遇缘的时候再得度。这事情怎么能勉强?所以菩萨住世,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常生欢喜心,道理就在此地。我们常生烦恼不生欢喜心,为什么生烦恼?斤斤计较,成见很深,这就造业,所以就很辛苦,道理在这个地方。所以今天帮助别人成就,不如帮助自己成就;请别人作佛住世,不如请自己作佛住世,诸位冷静想想就晓得。
我们再回到现实环境,就是培养人才比什么都重要。早年,我还没出家,出家之后方东美先生我也常常去看他老人家,也每次提醒我,所以我这印象就很深刻,这个话至少他说过十几次,“中国佛教要复兴,一定要恢复丛林制度。”这个话我听到耳熟,什么叫丛林制度?丛林是大学;换句话说,今后佛教要复兴一定要办佛教大学。丛林的主席是方丈或者称住持,就是校长,首座和尚就是教务长,维那就是训导长,监院就是总务长,名称虽然不一样,他们的执事完全相同。所以中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