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读心经+弘一法师+着
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
依上所云不异即是二者观之。五蕴乃根本空,彻底空。
断灭空
偏空
—非
离有之空
又由此应知前云之空 与有对立之空
即有即空
不空而空之空 是
离空有二边之空
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弘一法师)(7)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14 8:22:23 本章字数:693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诸法”,前言五蕴,此言诸法,无有异也。
“空相”,此相字宜注意,上段说诸法空性,此处说诸法空相。所谓空者,非是但空,是诸法之有上所显之空,是离空有二边之空。最宜注意。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菩萨依般若之妙用,既世间诸法,由凡夫观之。
出生 体照见五蕴皆空,则无生灭诸相。故云不生等也。
消灭
有 垢染 相生灭等相←起分别心←执著我见←五蕴不空。
(五蕴不空) 清净
增加 用五蕴空→不执著我见→不起分别心→诸法空相,
减少 不生不灭等。
由此可知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众生即佛,而不厌离生死,不畏烦恼,舍弃众生。乃能证不生等境界。如此乃是菩萨,乃是般若,乃是自在。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以下广说五蕴皆空之义分为三段:
(一)空凡夫法:经文“是故空中无色”至“无意识界”。
(二)空二乘法:经文“无无明”至“无苦集灭道”。
(三)空大乘法:经文“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五蕴,如上所明,为迷心重者说五蕴。
眼处 眼界
耳处 耳界
鼻处 鼻界
舌处 六根界 舌界
十二处,(六根六尘名 身处 身界
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弘一法师)(8)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14 8:22:25 本章字数:681
十二处)亦云十二入。 意处 意界
入者根尘互相涉入之义, 色界
为迷色重者说十二处。 色处 声界
声处 香界
香处 味界
味处 触界
触处 法界
法处 眼识界
十八界,界者区分为义。十八 耳识界
种作用不同故。为色心俱迷 鼻识界
者说十八界。 舌识界
身识界
意识界
虽分三科,皆总括一切法而说。因学者根器不同,而开合有异耳。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蕴处界三科经文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此乃空二乘法,上四句约缘觉言,下一句约声闻言。
缘觉者,常观十二因缘而悟道。
声闻者,(闻佛声教)观四谛而悟道。
无明
行 过去所作之因
识
名色
六入 现在所受之果
十二因缘 触
受
爱
取 现在所作之因
有
生 未来所受之果
老死
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弘一法师)(9)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14 8:22:27 本章字数:760
此十二因缘,乃说人生之生死苦果之起源及次序。借流转还灭二门以显示世间及出世间法。流转者,无明乃至老死之世间法。还灭者,无明尽乃至老死尽之出世间法。
若行般若者,世间法空。故经云:“无无明,乃至无老死。”出世间法亦空。故经云:“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尽。”
苦谛:生死报——世间苦果
集谛:烦恼业——世间苦因
四谛(谛者真)—
灭谛:涅槃果——出世间乐果
道谛:菩提道——出世间乐因
亦分二门,前二流转,后二还灭。若行般若者,世间及出世间法皆空。故经云:“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此乃空大乘法。
大乘菩萨求种种智,以期证得佛果。故超出声闻缘觉之境界。
但所谓“智”,所谓“得”,皆不应执著。
所谓“智”者,用以破迷。迷时说有智,悟时即不待言,故云“无智”。
所谓“得”者,乃对未得而言。既得之后,便知此事本来具足、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亦无所谓得,故云“无得”。
以无所得故一句,证其空之所以。
以上经文中,无字甚多,亦应与前空字解释相同。乃即有之无,非寻常有无之无也。若常人观之,以为无所得,则实有一无所得在,即有一无所得可得。非真无所得也。若真无所得或亦即是有所得。观下文所云佛与菩萨所得可知。
菩提萨埵等——说菩萨乘依般若而得之益。
三世诸佛等——说佛乘依般若而得之益。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菩提萨埵”,即菩萨之具文。
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弘一法师)(10)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14 8:22:29 本章字数:561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者,无上也。
“三藐三菩提”者,正等正觉也。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咒”者,秘密不可思议,功能殊胜。此经是经,而今又称为咒者,极言其神效之速也。
是“大神咒”者,称其能破烦恼,神妙难测。
是“大明咒”者,称其能破无明,照灭痴暗。
是“无上咒”者,称其令因行满,至理无加。
是“无等等咒”者,称其令果德圆,妙觉无等。
“真实不虚”者,约般若体。
“能除一切苦”者,约般若用。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以上说显了般若竟,此说秘密般若。
般若之妙义妙用,前已说竟。尚有难于言说思想者,故续说之。
咒文依例不释,但当诵持,自获利益。
戊寅三月讲于温陵大开元寺
【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1880~1942),法名演音,别号晚晴老人,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俗名李叔同,号息霜。
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弘一法师)(1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14 8:22:31 本章字数:880
李叔同出生于一个进士盐商家庭,幼名文涛,又名广侯。小时候的他知识面就很宽,少年时已擅长吟诗作画、写字刻印。1901年,李叔同来到上海,在南洋公学读书,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学生。读书期间,李叔同文才超群,在沪学堂的征文比赛中曾三次获首奖,深得人们的称赞。
1905年至1910年间,李叔同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画和音乐,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出国学习音乐绘画的进步知识分子,同时也是我国最早学习西洋音乐的人。他除了学习作曲理论之外,还学习钢琴。李叔同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曲方面造诣甚深,曾创“春柳社”于东京,并曾主演茶花女。
1906年,李叔同在日本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并且在国内发行。他创办刊物的目的是要用音乐唤起民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音乐小杂志》中,还刊登了他创作的三首歌曲:《我的国》、《春郊赛跑》和《隋堤柳》。
1910年3月,李叔同回到祖国,先后任教于天津、上海,同时在《太平洋报》任音乐编辑。
1913年,李叔同任浙江第一师范音乐美术教员,并兼管南京高等师范的音乐美术教学工作。其间,李叔同还曾加入过南社,为享有盛名的艺术家。
1918年,李叔同到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后常居厦门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天元等寺,以戒行著称,立志复兴南山律宗,整理律宗著述,曾创设“南山律学院”。李叔同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要略》等佛学著述及《护生画集》、《三宝歌》、《清凉歌》等传世。尤多以书法赠人,弘扬佛法。
1942年,李叔同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卒后被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祖。
李叔同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书法家、画家、僧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从事各种艺术活动,在音乐、戏剧、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文化领域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丰子恺、刘质平等皆出自其门下。
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净空法师)(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14 8:22:33 本章字数:974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民国'净空法师
净空法师讲过非常多的大经大论,除了净土经典之外,也常讲般若经及其他大乘经典。净空法师对各种大乘经典中所说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洞悉空明,他说:“佛法,就是给我们讲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此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是净空法师在美国净宗学会上的演讲。文中净空法师从净土宗的修行立场告诉我们“般若经所说五蕴皆空的总纲领与念佛求生净土有重要关系”,并告诫我们:“我们现在虽然对于般若经论有相当理解,切莫自满,理虽顿悟,事须渐修,自己的毛病习气能否断除,在日常生活中,财色名食睡,见色闻声,能否不动心,幻相现前,如有一丝毫爱恶之心,就不能出离三界。任何法门必须断烦恼才能超越轮回,唯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只要伏著烦恼,即可出离三界,伏比断容易。文殊普贤在华严会上教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采用这个法门,可知选此法门乃真有智慧,是上上乘顶尖人物的选择。修净土法门,不但自己能成就,而且还要劝有缘的同参道友,在一生中圆满完成佛道。”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净空法师讲述
刘承符居士记
净空法师于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日在加州哥波廷诺市净宗学会讲《心经》,为期一周。承张德声居士惠赐录音带七卷,恭听之后,摘要笔记,汇成斯篇,供养读者。
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有这么好的机缘,在美国净宗学会与大家研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殊为庆幸。古大德常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世尊一代传教,说法四十九年,讲般若的时间最长,占了二十二年,《般若经》的分量也最重,可见佛法教学是以般若智能为主。有些人误会,认为修净土者往往疏忽了般若智慧,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在《阿弥陀经》中可以看出,世尊为宣扬这个法门,于诸大弟子中,特别拣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在菩萨众中特选大智文殊大士为对象。如非真有大智慧很难接受这个法门。因此智为能度,对净宗说非常恰当。
历代翻译《心经》共有十四种,常见的有七种,此次采取流通最广的玄奘大师翻译本。在中国,各家各派皆选《心经》列入朝暮课诵,可见其在整个佛教中其所占的地位。兹以时间关系,虽不能详细解说,但一定会把精要之处提出来向大家作一个简报。
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净空法师)(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14 8:22:34 本章字数:1008
经题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八个字;可分四个段落:一般若,二波罗蜜多,三心,四经。般若是梵语,古印度的言语,翻成中国话,意思是智慧。在翻经规别方面有五不翻:
一为秘密,如咒语,皆音译;
二为含多义,在中国找不到适当的词汇,如婆伽梵,此名相含多义;
三为中国无,如阎浮提,树名,中国无此树;
四为顺古,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五为尊重,如般若。
通常说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