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鼎
大雨倾盆而落,天地之间拉起了一道广龋乃唬晁憔鄢闪鳎孛嫔系牟兄Π芤督允遄撸北枷露ァ?br />
第一集 天命多舛 第十章 携手同行
山岗下一块巨石缓缓晃动,横移一旁,从中钻出两个人。
两人对视一眼,见对方满脸乌黑,只有两只眼珠骨碌碌转动,十分滑稽,不禁大笑起来。
随后,一只小兽飞也似的跃出,打了几个喷嚏,抖抖身躯。这两人一兽,正是段逸鸣、孩童和小金。
原来,段逸鸣和孩童隐没在那面木牌散发出的漫天雾气之中,飞快地向山岗下逃去,哪知怪物引发雷鸣电闪,竟将整个山岗化作一片火海,就在火势近身之际,两人找的一处凹坑跳下,孩童急念咒语,移来一块巨石挡在上面。
烈火熊熊,将地面所有草木烧成灰烬、寸草不留,一直等到雨势停歇之后,两人这才移开巨石,重返地面。
孩童看着满地狼藉,心有余悸,经过一阵迅猛的大雨冲刷,满山岗火势早已熄灭,剩余些未燃尽的树木依旧挺立着,淡淡的烟气飘荡摇曳,随风而散。
放眼四顾,但见群山南北对峙,东西峡谷绵延不断,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深谷幽洞,飞瀑流泉,树木遮天,绵延数百里,只有两人立身之处的山岗附近光秃秃一片,长坡峻险漠漠,枯林败落,景象荒凉萧瑟。
这一场大火,竟将周围数十里方圆烧得干干净净!
段逸鸣心中惊骇,问道:“这究竟是什么怪物,如此凶残嗜杀?”想想方才差点丧生狼吻,双股惊颤不已。
小金来回奔跑一阵,仰天长嗅,警惕的体毛缓缓放松伏倒,“嗖”的飞上段逸鸣肩头。
孩童默算片刻,已知怪物远离,暗吁口气,说道:“此物修炼经年,怕不有上千年的修为,道行高深莫测,我们还是避开为好,再说此处荒无人烟,野兽出没,实在不宜久留。”说罢当先走下山岗。
段逸鸣随后跟上,说道:“你方才救了我一命,真是多谢了。对了,你道法如此精通,想必是名门大派门下弟子了?”
孩童笑道:“不必客气,我也是凑巧而已,不足言谢。”两人年纪相若,很快就热络起来,互以兄弟相称。
言谈之间,段逸鸣知道了孩童的来历。
原来孩童姓韦名叔季,本是崂山太清观弟子,此次前来西南,却是奉了师命前往三峡巫山拜访一位老友。返程之时,一路游山玩水,准备前往庐山和鄱阳湖游历,没有想到恰好遇到段逸鸣。
韦叔季问道:“段大哥,你孤身一人行走在深山老林之间,所为何事?”
段逸鸣心中黯然,将身世一一道来,末了说道:“我被舅娘赶出家门,准备前往庐山紫烟镇。听说那里再八月十八有一场选秀盛会,我想去那里拜师学艺。”
韦叔季想了片刻,说道:“我想起来了。听师父说那庐山之中有个仙瑶门,名列正派前列,八百年前为修道之首,威名远震。不知怎的,此后数百年却一直蛰伏不出,逐渐从江湖上销声匿迹。
“直到两百年前,方重新开山入世。自那以后,每过二十年在山下举办一次选秀大会,招纳天资聪颖的后辈英才,以图振兴门户,算算今年恰逢第十届会期。
“不过据说仙瑶门的选秀大会,极其严格苛刻,每次报名者数以千计,但是最终通过者不过寥寥数人而已。大约一百人之中方能选中一人,机会之低,天下无出其右啊!”
段逸鸣闻言大惊,犹如头顶被泼了一桶凉水般,心中暗暗叫苦不迭。
这选秀大会百中择一,机会何其渺茫?天下之大,英才辈出,天纵奇才者比比皆是,自己真能脱颖而出吗?
那算命相士说自己此去有一番奇缘,是故弄玄虚?还是随口编撰?
想着想着,段逸鸣当下热情大减,颇为失落,手掌不禁抚在胸前,隔着衣衫触摸到那块圆形玉石,怔怔出神。
韦叔季看在眼中,暗自一凛,急忙宽慰道:“段大哥,不必灰心丧气,我师父说修道之事,天资、机缘缺一不可,凡事尽而去为,方有成功希望。”说罢凝视良久,面现讶色。
初见段逸鸣天庭饱满,眉心处隐约有一股黑气缠绕,但是已有消散之势,天灵盖上隐隐有淡淡气芒出现。
韦叔季猛然一惊,连忙揉揉眼睛,仔细看去,果然发现段逸鸣头顶气芒盘旋不散,时隐时现,十分奇特,他心中疑云大起,这景象似乎和传说中罕见的征兆有些相像,但是气芒颜色过于虚淡,无法证实。
他缓缓说道:“依小弟看,段大哥骨骼清奇,正是修道奇才,面相后福深厚,灵气盈盖,此番前去必有奇缘!”
段逸鸣只当他宽慰自己,也未往心里去,嘴上客气道:“韦兄弟谬赞了,逸鸣哪里担当得起。”
两人目的地一样,正好同路偕行。
韦叔季天性乐观,精灵古怪,一路行来,将自己所知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倒让段逸鸣大开眼界,令他本来郁闷彷徨的心情,也因此变得开朗许多,欢笑声不时响起,心中暗自庆幸遇上这么个开心果,旅途才不至于寂寞无聊。
就这样,两人一路翻山越岭,渡河越涧,每到一处佳幽景致处,必定闻名而去,肆意游玩,直到酣畅淋漓之时,方才离开。
段逸鸣心情放松,也不着急赶路,任由韦叔季带领到处游逛,乐得逍遥自在。
如此走走停停,加上中途绕路花费时间,一直到八月十五左右,两人才赶到鄱阳湖南端一处小镇││梅矶镇附近。
此时天色渐晚,正是黄昏时分,湖面上晚风送爽,渔歌不时穿越水面而来,嘹亮浑厚,土语婉转悠长,虽说两人听不太懂,却别有一番悦耳动听之意。
放眼望去,漫天彩霞横空飞舞,绚丽多姿,映射天际一片鲜艳,不多时,湖面上暮霭渐起,三两渔舟缓缓划行,满载而归。
段逸鸣久居深山,虽说小溪、小河见的不少,但是和眼前这浩渺森森、漫无边际的大湖比起来,就像小巫见大巫,相形见绌。
一股湿润清凉的水气迎面扑来,分外滋润,凉爽无比,令人心旷神怡,他感到整个人心胸都开阔了许多似的,禁不住仰天长啸,胸中郁闷尽数发泄。
韦叔季见他陶醉模样,微微一笑,也不打搅。
良久之后,段逸鸣长啸收歇,胸中烦恼已然大半消失,不由大喜。
韦叔季笑道:“段大哥,以后若有机会,我陪同你一起游历天下名胜古迹,岂不快哉?”
段逸鸣心情舒畅,说道:“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果真其中大有深意,古人诚不我欺也!“
话音未落,肚中“咕噜咕噜”大响,这才想起今天忙着赶路,腹中早已饥肠辘辘了。
韦叔季见他酸溜溜的掉文,心中暗笑,说道:“行万里路,还必须填饱肚子,走,段大哥,咱们找些东西充饥,先安慰了五脏六腑再说。”
段逸鸣涩然失笑,两人并肩奔去,逐渐没入淡淡的雾气之中。
鄱阳湖位于江西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原第一大淡水湖,又名彭蠡泽、彭泽。
此湖碧波万顷、水天相连、渺无际涯。晴日浮光跃金,舟发鸟翔;雨时云水茫茫,风急浪高。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鄱阳湖南宽北狭,犹如巨大的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
远处一群白鹤飞起,一对对啼鸣追逐着起舞,犹如白衣仙女般优美动人,鹤群鸣叫声声,清丽悠远,蔚为壮观。
一叶扁舟排浪而上,直往北去,船头上站立着两人,正是段逸鸣和韦叔季。
原来,两人到达鄱阳湖之后,见景色奇幻瑰丽,变化万千,实属平生罕见,心喜难耐,遂决定登舟游览湖光水色,一饱眼福,于是租了船北上。
湖风吹来,衣襟飘飞,两人执手言谈,甚是欢愉。
韦叔季指着湖面说道:“段大哥请看,这鄱阳湖上湖光山水,风景如画,不愧为天下名胜啊!”
一旁摇橹的老船夫乐呵呵说道:“两位小客倌,想必是初次莅临我们这鄱阳湖吧?”
段逸鸣和韦叔季相视一笑,同声答道:“是啊,老船家。”
老船夫笑道:“这鄱阳湖最为有名的首属滕王阁,两位可曾听过王子安的《滕王阁序》?”
韦叔季说道:“王子安,名勃,绛州龙门〈注一〉人,初唐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章齐名,称初唐四杰。当年路经此处写下《滕王阁序》。序中描绘了滕王阁的四周景色及宴集盛况,当真是瑰丽壮观,惊绝天下啊!”
老船夫笑道:“小客倌所答不错。说起来王子安写这《滕王阁序》也有一段趣闻逸事。”
两人大奇,忙问道:“老船家,此话怎讲?不妨说来听听。”
老船家一捋白胡须,开始娓娓道来……
相传那滕王阁,就在这洪州〈注二〉赣江东岸,阁高九丈,共三层。相传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营建,阁以其封号命名。
滕王阁饱经沧桑,历史上屡毁屡建。唐高宗时,阎公阎伯屿都督洪州,重修滕王阁,并于上元二年重阳节在此大宴宾客,共庆重阳登高佳节。
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注三〉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记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末座之王勃时,因他不谙此逢迎之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
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藉机酝酿才思。
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
很长时间,小吏才来报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实乃平淡无奇;小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而滕王阁也因此名扬天下。
两人听完,不由得悠然神往。
段逸鸣羡慕道:“世间当真有水神之类的神灵吗?”
老船夫大笑,爽朗的说道:“老夫在这鄱阳湖打渔行舟,亦有四十余年了。什么猪婆龙之类的水怪,倒是识过几次,但是始终没有目睹到水神。不过这附近数百年以来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倒是不争的事实,兴许是水神保佑也说不定。”
正说话之间,一个稚嫩的声音随风传来:“‘……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娘,王子安写的真是贴切啊!可惜咱们来的早了些,若是傍晚时分抵达滕王阁,欣赏落霞映湖美景,当真可以品味王子安当年所触悟的灵感呢!”
声音犹若出谷黄鹂,清脆之极。
段逸鸣扭头望去,一艘大船从旁经过,船身薄纱飘飞,画廊镂雕,流苏垂落,竟是极为华丽高雅。
此刻,一扇画窗半开,一个小姑娘正向外张望,她身着鹅黄色衣裳,清丽脱俗,粉妆玉琢般可人。
小姑娘看到扁舟上的两人,眉头微皱,小嘴一扁,偏转脑袋,神态冷傲无比。
这时画窗里又出现一个女子,面罩薄纱,眉若远山含黛,凤目顾盼流波,轻笑说道:“江南名楼滕王阁,因王子安这首《滕王阁序》名传天下。在这之后,唐代王绪写《滕王阁赋》,王仲舒写《滕王阁记》,史书称之为‘三王记滕阁’佳话。
“就连大文豪韩愈也撰文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有‘江西第一楼’之誉。在洞庭岳阳楼、武昌黄鹤楼等江南三大名楼之中独占鳌头。”
小姑娘不胜向往,仰头说道:“娘,我要去滕王阁,登高俯瞰湖景。”
女子轻抚小姑娘乌发,柔声说道:“梅儿,咱们约好午间去见一位客人,依时间来看,恐怕来不及了。”
小姑娘嘴巴一噘,正要说话,画窗里传来另一个清朗的吟声:“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