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缘儒仙
叶昊天不假思索,应声而道:“九转金丹就是将丹砂经过九次转化,不断加入新的药材,最后炼成金丹的过程。据《黄帝九鼎神丹经诀》有载,其九转之名分别为:丹华、神符、神丹、还丹、饵丹、炼丹、柔丹、伏丹及寒丹。”
巫咸听了点点头道:“好,第二个问题是:何谓六一神泥?又如何制备?”
叶昊天不慌不忙道:“六一神泥女名固济神胶药泥,通常是在外丹烧炼过程中用于容器的“固济”和密封的泥状物,主要成分是:矾石、戎盐、卤、罱石、莎经左顾牡蛎、赤石脂、滑石等七物,具体制作过程为:先将前四物烧二十日,再取后三物合捣万杵,再调以百日苦酒,直至各种成分调和成泥状,就可以封固。封固之后,必须置于日中暴晒,直至干燥便可使用。”
巫咸听了脸上增添了些许笑容,道:“很好,第三个问题是:何谓进退抽添?这个是是炼丹的关键了,答得好,就表明你的炼丹术已经达到了大师的水平了。”
站在通向最后一关的山路上,回头遥望身后的一道又一道关口,叶昊天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这样一关关的闯过来,每闯一关都仿佛受到一次洗礼,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一个又一个师傅在传授知识一样,每一关都调动了他浑身的潜能。但是这样的闯关也很容易让人疲倦,虽然体力没有消耗多少,精神上的折磨却不容忽视。现在的他已经觉得有些累了。
兰儿感慨道:“修仙的路真不好走,要不是公子熟读了百万经书,这里些关怎么能闯得过来啊!”
叶昊天也叹道:“有些人或许觉得我修仙太过容易,但他恶却不知道我为之付出了多少的心血,无论做什么事情,找到了最佳方法的确非常关键,只有方法对了后面的事往往就变得十分容易了。譬如说,有那么多人去找乾坤锦囊,每个人都知道那几句谒语,然而他们踏遍了大江南北都无法找到;我却是一头钻进了藏书室里,一年之内翻阅了上百万卷的图书,又经过了仔细的分析,最后终于找到了正确的位置,这说是方法的问题。翻书看似与寻宝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却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啊。〃
兰儿轻笑道:“那是因为公子比世人聪明啊!”
叶昊天摇摇头,道:“人在一出生的时候,其实都是差不多的,能力是逐渐培养出来的:比如说记忆力,开始的时候我也是十天背不来一本书,后来经过仔细的琢磨,找到了记忆的规律,才变得快起来的。归根到底,还是方法的问题。”
兰儿听了点点头,疲乏:〃是啊,我也是因为兴趣使然才开始学琴的。开始老是出错,后来经过了数个寒暑之功才熟悉了指法,然后即使是闭上眼睛也可以挥洒自如了。公子说得不错,万事万物都有内在的规律,那种规律说是道,只有找到了规律才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做好事情。”
两个人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聊着,半个时辰之后,终于来到了第七关前。
这一关远没有前几关的雄伟,血红的大门洞开着,就如立着的牌坊。大门上方题着两行金字:“导引吐纳徒自苦,神丹金液通日月。”
叶昊天一见金字,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那是说炼丹远比别的修炼方法来得重要。果其不然,当他走到门前之时,发现门上也有一张小的告示,告示上写着简单的两句话:“本关考的是炼丹相关问题,自觉有望者请至丹房处。”
他看了却一番找不到别的指示,于是拉着兰儿跨入大门。入内却见一条长长的小径,小径两旁是浓密的树木。大约走了十余丈之后小径又分成了两道,指示碑分别标着“闯关小径,至丹房”与“穿行小径,至昆仑仙境”。
二人沿着闯关小径缓缓而行,又走了二三十丈,忽现豁然开朗,眼前出来好大一片平地来,却是一个小小的山谷,数幢院落点缀其中,其间绿树丛生,碧水环绕,显得非常宁静。
一个道童正在一座院落前修剪花树,见了他们二人出现在此,也不惊奇,上前引呼道:“师尊早已知道二位仙家要来,他老人家正在丹林居相候,怕二位绕路,特命小童在此恭候,二位请随我来。”也不待叶昊天二人答话,说着就转头径自前行而去。
兰儿一面走一面问道:“不是说在丹房吗?怎么改成丹林居了?”
道童看了她一眼,笑道:“丹房之内正在炼一炉“不死药”,所以不太方便,就改在丹林居了。”
叶昊天见兰儿似懂非懂,就笑言道:“炼丹有很多讲究,有时候特别防阴人进入丹房,怕影响丹的阴阳之性。想必这不死药就是如此了。”
兰儿听了,倒也没有在意,反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只要叶昊天炼丹之时不把她赶走就行了。
不一会儿,两人来到一幛丹林围绕着的房屋前。老远就看到一位锦袍老者站在门外相候,早在数丈之外,老者就朗笑着迎了上来,笑道:“老夫巫咸,正是守关之人,欢迎二位前来闯关,我已经等了八百年了,快请入内!”
叶昊天一边与老者寒暄,一边随老者进入丹房,分宾主落座之后,自有小童端上茶来,叶昊天也不多言,施礼道:“久闻前辈大名,如雷贯耳,如月当空,今日相见,真是三生有幸。”
巫咸“喔”了一声,不禁问道:“是吗?我居此地,久不问外事,你怎会知道我的名字?”
叶昊天解释道:“晚辈是从书上所得前辈大名的,《路史·后纪三》有载:“神农使巫咸主筮。”《归藏》曰:“昔黄帝与炎帝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世本》曰:“巫咸,尧臣也,以鸿木为帝尧之医。”《外国图》云:“昔殷大戌使巫咸祷于山河。”相关的记载还有很多,前辈的大名,在人间可是家喻户晓,更有诗云“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说您老人家不知死了多少次了,可是总也死不了。看来您的金丹之术委实高明啊。”
巫咸听了,手抚长髯,笑道:“好!好!好!看来你知道得不少啊!老夫的“不死药”还不算最高明的金丹,排在第一位的是太上老君的“太上神丹”,其次便是黄帝的“九转金丹”,然后才能轮得上老夫的“不死药”。也只是在金丹是排名第三而已。”说到这里,脸上却是呈现出几分自得之色来。
叶昊天连声称赞道:“前辈果然厉害,怪不得王母让前辈来守这最后一关。”
巫咸呵呵笑道:“这一关考的就是炼丹术,炼丹是我们道家的根本,不是不集思广益,反复探讨,方可不断进步。”
叶昊天闻言不解,问道:“即是如此,为何不将炼丹术放在第一关考呢?”
巫咸答道:“炼丹之术非比寻常,上乘的金丹大道更是绝非常人能够悟得出来的,如果放在第一关,固然会有更多的人提出炼丹的见解,然而十有八九都是错误的,反而影响我等炼丹的思路。放在最后一关则其不然,凡能过前六关者,自是天纵奇才,提出的见解纵然不完全对,她会有几分道理,对我等自是大有裨益。而且这样我还可以省下时间来炼丹。”
叶昊天听听,点头道:“晚辈明白了,请问这一关却是如何考法?”
巫咸道:“这一关我要问你六个问题,其中有的问题是有答案的,考的是炼丹的基础,有的是没有答案的,只要你言之有物,见解有独到之处,就算闯关成功。”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然后跟着言道:“金丹之术,分外丹与内丹二种,你要考的主要是外丹,第一个头号题是:何谓九转金丹?每一转之后分别如何称呼?”
叶昊天不假思索,应声而道:“九转金丹就是将丹砂经过九次转化,不断加入新的药材,最后炼成金丹的过程。据《黄帝九鼎神丹经诀》有载,其九转之名分别为:丹华、神符、神丹、还丹、饵丹、炼丹、柔丹、伏丹及寒丹。”
巫咸听了点点头道:“好,第二个问题是:何谓六一神泥?又如何制备?”
叶昊天不慌不忙道:“六一神泥女名固济神胶药泥,通常是在外丹烧炼过程中用于容器的“固济”和密封的泥状物,主要成分是:矾石、戎盐、卤、罱石、莎经左顾牡蛎、赤石脂、滑石等七物,具体制作过程为:先将前四物烧二十日,再取后三物合捣万杵,再调以百日苦酒,直至各种成分调和成泥状,就可以封固。封固之后,必须置于日中暴晒,直至干燥便可使用。”
巫咸听了脸上增添了些许笑容,道:“很好,第三个问题是:何谓进退抽添?这个是是炼丹的关键了,答得好,就表明你的炼丹术已经达到了大师的水平了。”
叶昊天想了想,道:“进退抽添,讲的是炼丹火候的掌握。火候的操持,必须注意阴阳的进退,所谓进,就是进阳火同,包括起火以及逐步增进火势的过程;所谓退,就是退妒忌符,包括减弱火势、文火温养以及中止烧炼;所谓抽,就是抽旧火;所谓添就是添新火。《钟吕传道集》中有云,天地运行,寒暑变化,日月往来,周而复始,炼丹比于日月、阴阳升降,有进有有退。”
巫咸听了,脸上笑意更浓,跟着又问道:“炼丹之中,有火毒与金毒之说,都必须加以排除,否则服食就会中毒。所以我的第四个问题就是关于出毒的,你知道有哪些出毒的方法,请一一道来。”
叶昊天低下头来考虑了一会儿,然后道:“我曾读守《还丹众仙论》、《阴阳九转成紫金点化还丹诀》等十余本炼丹著作,结合师傅所传,对出毒之法,略知一二。排除火毒主要有两法,一种是“药排法”,也就是通过某些药物的作用,逼迫火毒排除,比如取五加皮、地榆、余甘子各一斤,硝石、甘草各四两,捣之为末,和丹,以水同煮,七日七夜后,取出,再入寒泉一月,取出之后,然后再入牛乳中一日,又装入瓶中,以重汤煮十七日,取出,干后细研之,以枣肉制作为丸;另一有法是将炼就的丹埋入地中一年,然后取出井水浸泡一年;又复取出埋于地下一年,直至金丹不发霞光为止,然后以甘露汁和丹,制作成丸,置于盒中,进火而养,抽添达七日,至此火毒尽云。至于排金毒,乃是以玄明粉五两,和水三升,浸泡即可。”
此时的巫咸脸上,已经笑容满面,叹道:“你如此年轻就掌握了炼丹之秘,真是十分难得。老夫为了这个,足足花了三千年!好!”
他赞不绝口地连说了数声好,然后道:“上面考的是已知答案的问题,下面的两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需要你谈谈自己的看法了。我先说第一个问题:世间之人,都知道炼丹的基本方法,可是没有几个人能够炼成,就连丹道大师炼出来的,也是十有八九是假丹,我自己炼的丹也时有好坏,基本是好坏参半,按说我每次炼丹的方法是完全一样的,每次炼丹我都做了详细的记录,炼完之后对比记录,与从前的操作完全一致,可是就是效果难以保证。为了这个问题我想了数千年了,至今尚未找出原因,你帮我想想看,原因会在哪里?”
叶昊天想了想道:“如果说操作的方法完全一致,那就自然不是操作的问题了,很可能是你所用的材料有问题。”
巫咸急忙道:“我用的丹砂都是最上乘的,绝对没有一点问题,每次都是经过了仔细的筛选的。”
叶昊天沉吟了一会儿,问道:“前辈有没有对比丹砂的出产地,最好是用同一个地方出产的丹砂,越近越好,如果能不超出三尺就更好了。”
巫咸听了呆住了,不解道:“我用的丹砂有不少是在同一座山上采集的,却没有留意相互之间距离多远,难道这其中有什么讲究的吗?”
叶昊天定定地看着巫咸道:“前辈有没有听到过金元、玉精、木灵、火魂的说法?丹砂虽与上述有所不同,却也可能是山中之精华凝聚而成,只不过有的蕴育了亿万年,其中山中的精华多些;有的只蕴育了几千年,山中之精华就少些,是故虽外表看着都差不多,内里却大不一样,也或许是您炼的丹时好时坏的原因吧。
巫咸听了一下子跳了起来,一头撞在屋顶上,屋晃了几晃差点掉了下来,他兴奋得又叫又跳,过了好半天才停了下来,对着叶昊天稽首道:“谢谢小友的指点,这几句话可以省却我数千年的冥思苦想了,我真是太高兴了,得意忘形之下,还请勿怪。”说话间从怀里取出一个不大的葫芦,小心翼翼倒出五颗丹丸,用蜡纸反复包好,然后将葫芦藏回怀中,双手捧着包好的丹药,递到叶昊天面前,道:“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还请小友收下。”
叶昊天看着他极其谨慎的样子,知道丹药必然极为珍贵,连忙推适道:“前辈不必客气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