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道炼心
李瑟有些愕然,皱眉道:“好端端的,为什么出去住?”
白君仪道:“我觉得也好,大家都住在一起,毕竟不方便。”
李瑟沉吟道:“我知道了。”
晚上李瑟去拜访碧宁,她和楚流光住在一个院子。
李瑟已经很久没见到碧宁了,二人落坐后,在烛光的掩映下,李瑟见她明眸皓齿,出落的格外大方,不由有些看呆了。
碧宁见李瑟呆呆地看着她,有些害羞,便低下头,好久李瑟才醒悟过来,道:“听说你想搬出去住,是真的吗?”
碧宁道:“是啊!总在你们家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没名没份的,让人家笑话。”
李瑟道:“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呢?其实来我府里有一年多了,你也知道了我的情景,我根本没有时间来照顾你,所以,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我们还是做兄妹吧!”
碧宁苦涩地道:“不必了。我不在乎你有没有时间陪我,既然你不愿意要我,别的怜悯又有什么用呢?”
李瑟道:“不是姑娘你不美丽,让我嫌弃,而是我实在是不想害你,希望你明白。”
碧宁道:“我知道,但我想你也要明白,不管你要不要我,我都会为你独守下去的。”
李瑟道:“你不后悔?”
碧宁道:“若是后悔,早就后悔了。”
李瑟道:“可是嫁给我于你有什么好处?”
碧宁道:“那嫁给别人有什么好处?那么多姐姐妹妹都是顶尖的人物,为什么要嫁给你呢?她们比我聪明,所以绝不会错的。”
李瑟道:“如果她们都被骗了,以后都后悔呢?”
碧宁道:“那我也不会后悔。”
李瑟立刻站起,道:“那好,三日之后成亲,你答应吗?”
碧宁惊喜地有些不敢相信,道:“真的?可是……可是我爹爹他们还不知道呢!”
李瑟道:“这个不劳你费心,我只问你答应吗?”
碧宁害羞不说话,李瑟道:“你答应还是不答应,说句话啊!”
碧宁良久才含羞道:“不说话就是答应啦!”
李瑟“哈哈”大笑出门。
李瑟来到楚流光的房间,楚流光见他来了,连忙恭喜,李瑟道:“我才下决定,这你也知道?”
楚流光道:“见你满脸喜气,于钱财你是不动声色的,除了婚事,难道还有别的事让你这么开心吗?”
李瑟笑道:“那你想不想来个喜上加喜呢?”
楚流光道:“我才不呢!宝儿不是说过只想做你唯一的妹妹吗?可惜她做不到。我没有父母管教,能够做得到,为什么不做呢?”
李瑟道:“我不担心你。你是世上最聪明的女子,只要你不怪我,你怎么做我都支援你。”
楚流光道:“有你这句话我就满足了。碧庄主三天之内就能到达京师,你晓得了吧?”
李瑟道:“他是前来逼婚的,我如果不知道的话,为什么这样急匆匆呢?”
楚流光含笑道:“好,那我就祝福你了。你这次准备和几个新娘子拜堂啊!”
李瑟道:“自然能拜的都拜啦!虽然香君和我没有正式拜过堂,但想来她不会自降身分,再入洞房的。公主是皇家身分,更加不能凑热闹,所以君仪、花妹妹、碧宁三人和我一起拜堂吧!”
楚流光道:“那冷姑娘呢?”
李瑟道:“她自然想嫁我,可是如今我和她外公是对立的两家,她做不了主。她若爱我,其余身外的名份,又算什么?”
楚流光晓得李瑟也是在夸她,点了点头,心里欢喜。
三天之后,婚礼盛大举行,碧海心夫妇在婚礼前一天到的,由他们主持。
白君仪看见碧宁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的样子,少不了感伤,李瑟只好细心安慰。
碧宁、白君仪、花想容三女一起和李瑟拜堂,李瑟享尽风流,可以想见。
这时已是迁都后三月了,李瑟正在享受众女的温柔之时,永乐十九年四月初八日,北京新宫中的奉天、谨身、华盖三大殿遭雷击起火,墙坍壁倒,化为灰烬。
朱棣以为是上天示警,下诏求直言反省。其实许多大臣家在南方,本来就不愿意迁都,因此借此事轮流上疏反对迁都,请皇上搬回南京。
朱棣心里很不满,这个时侯大臣主事萧仅和侍读李时勉,说出的话尤其痛切。朱棣大怒,杀了萧仪,把李时勉关在狱中,并将给事柯暹、御史郑维垣等大臣发配边疆。
可是这样也没有镇住一些大臣,他们在汉王的鼓动下,继续发动攻击,他们不再敢指责皇帝,转而攻击那些拥护迁都的大臣。双方争辩激烈,朱棣被吵得不得安宁,便命他们于午门外跪着辩论。
反对迁都的大臣如此声势浩大,朱棣连杀几人都没能制止,朱棣心中烦躁,见众臣仍是论不休,便下旨意让他们暂时不要再争论,说让他静心几日,考虑是否迁回南京为京师。
朱棣少见的态度,让人人都觉得搬迁回南京十拿九稳,若是朱棣不想搬离北京,岂会放出这样的风声,乱了人心呢?
消息一出来,王老财便派人告诉李瑟,说先前的土地不要了。
李瑟当时正在和古香君在一起,当时对古香君笑道:“我这岳父可真会见风使舵啊!”
古香君道:“是啊!不过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毕竟皇上还没有下旨迁都啊!”
李瑟道:“看来他是得了内廷的消息。我去找楚妹妹商议去。”
古香君道:“那要不要我找瑶光妹妹商议一下,趁皇上还没下决定,把土地卖出去一些,降低一些风险,省得如果真的再迁都,我们的土地一钱不值。”
李瑟道:“不必。如果真的再迁都,我就当大地主又如何?种完粮食卖给军队,一样能赚钱。”
古香君讶异道:“郎君果然聪明,我以前都没有想到,土地越多我们反而更安全。我们的势力足够保全这些土地了,就算在前线我们也不像老百姓那样怕啊!我们这么多武功高手,再招募穷苦的百姓,我们就可以成为一股庞大的势力,朝廷见我们给他们种庄稼,更是非支援不可。”
李瑟笑道:“不过即便如此,也没有不迁都的好。我去和楚妹妹游说一番去。”
楚流光住在李府的单独一座绣楼里,是为她特意建造的。
楚流光见李瑟来访,笑道:“你不陪新娘子,来找我做什么啊!”
李瑟道:“你不知道吗?朝廷上争议不休,恐怕要再行迁都呢!”
楚流光道:“迁都是件浩大的事情,岂会那么容易呢!关键是皇上的心病。奉天、谨身、华盖三大殿遭雷击,皇上惧怕的是上天,至于朝臣们说什么,他可是不在乎的。”
李瑟皱眉道:“偏偏在这个时侯雷击着火,也的确让人担心害怕啊!”
楚流光嗤笑道:“你以为真是天然的吗?是有人做法捣鬼啊!”
李瑟恍然大悟,道:“我明白啦!”大笑道:“我们这就去见皇上,他一定喜欢见你。”
楚流光笑道:“明日再去也不退,你不再买些看中的土地了?”
李瑟笑道:“我已经富可敌国,就留给一些人活路吧!”
楚流光赞道:“你能知足,是个大丈夫。”
二人当下入宫,朱棣一听二人求见,立刻传见。李瑟一般言不轻发,这次前来,必然言之有物。朱棣在此关键时刻,自然想听听他的意见。
一见面,朱棣就道:“李爱卿是为迁都的事情来的吧?”
李瑟道:“不错,陛下您调集工匠三十万、民夫近百万建造北京,耗资巨大,如今规模已成,岂能轻易搬迁呢?”
朱棣道:“话虽如此,可是迁都北京之后,发现了许多的不便之处,而且上天震怒,我看迁都之事,当时有些草率啊!”
李瑟道:“陛下乃天命所受,所行之事自然符合天意,宫里殿遭雷击,恐怕是意外罢了。”
朱棣道:“依你之见,还是不迁都的好了?”
李瑟道:“正是,劳民伤财,陛下千万不能听信那些庸才的话啊!”
朱棣忽然一拍龙椅,怒道:“李瑟,你好大胆,外面传言你在北京拥有大量土地,这次迁都,你发了大财,你分明是为了一己之私,才反对迁都,你竟敢欺骗朕,你活的不耐烦了?”
李瑟扑通跪倒,道:“臣的确是为了江山社樱,求陛下明鉴。”
朱棣冷笑道:“好你个为了江山社樱!朕待你不薄,你竟然欺骗朕,真让朕失望。”
李瑟感到浑身冷汗直冒,天威不可测,果然厉害,使劲磕了一个头道:“臣可以证明臣的清白,只是害怕陛下您生气,所以不敢禀告。”
朱棣冷哼道:“如实说来,如有半点不实,朕要你的脑袋。”
李瑟磕头道:“三大殿遭雷击,是有人做法所为,臣妹可以作证,如陛下不信,可以请别人鉴别,若臣错了,臣宁愿全家被斩,也心所甘愿。”
楚流光也急忙道:“陛下,李大哥他说的没错。如果我们错了,陛下如何惩罚,我们都愿意。”
朱棣呆了一会儿,才“哈哈”笑道:“李爱卿请起,朕只是试探你,三大殿遭雷击是人为之事,朕早就怀疑了,今天才激你说出口,你是朕的好臣子。”
李瑟这才摸了脸上的汗水起来。
朱棣和颜悦色,问了一些家常,道:“听说你新娶的几位姑娘,都是容貌绝美,你可真是有艳福啊!要是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出来,朕为你做主。”
李瑟连忙感谢不尽。
李瑟和楚流光出宫之后,李瑟道:“皇上说翻脸就翻脸,真是让人害怕啊!虽然我故意装模作样,但也见识到了雷霆之怒。”
楚流光只说了四个字:“早作打算。”
李瑟皱眉思索不已。
迁都之争此起彼伏,朱棣雷霆大怒,说谁再敢言此事者杀无赦,最后户部尚书夏原吉为了稳定局面,主动将责任承担下来,才逐渐缓和了矛盾,迁都之议平息下来。
汉王见朱棣决心已定,似乎他也察觉到了什么,便不敢再捣乱。迁都之争总算落幕,皇宫也没有再发生什么事情。
~第六章 永乐归天~
迁都北京既定,王老财后悔不迭,急忙又前来找李瑟活动,想要再要回李瑟先前答应他的土地,不过不敢直接找李瑟去说,先找王宝儿商议。
王宝儿气得嚷道:“爹爹,你可真是丢人,你为什么就那么性急地不要土地呢?现在害我丢脸,你出尔反尔,你让我怎么去说啊?”
王老财陪笑道:“我不是以为那些土地不值钱了吗?赔钱的买卖谁做啊?”
王宝儿怒道:“那薛瑶光的老爹怎么没有退掉土地?”
王老财没有借口,只好认错,好说歹说求她帮忙,最后王宝儿没有办法,只好找李瑟说情。
李瑟见王宝儿脸红害羞,前来说事,心里暗笑,便假装皱眉道:“宝儿,这事情不是我不帮你,你也知道,岳父大人他落井下石,气得瑶光她们直骂呢!现在土地归她们管理,我怎么好再出口呢?”
王宝儿求道:“好郎君,你若是不帮我去说,那还能有谁帮忙呢?”低声下气,撒娇求恳。
李瑟沉吟道:“既然这样,我也可以帮你,不过除非……”
王宝儿急道:“除非什么?”
李瑟在宝儿耳边道:“除非你晚上……”
听到一半,王宝儿脸红填道:“你好坏。”
李瑟“哈哈”大笑道:“那你答应不答应?”
王宝儿垂头微微点头。
王老财到底把土地弄到手,从此更加小心从事,魔教和六大门派互相争斗,不知道谁能笑到最后,只好见机行事,保全自家才最重要。
迁都北京之后,光阴易过,倏忽春夏,又是几载寒暑。在这段时间里,朱棣一面整顿朝政,一面商议北征之事。兵部尚书方宾上书道:“粮食短缺,不能兴兵出师。”朱棣很是不满,便召户部尚书夏原吉,问北线上粮食多寡。
夏原吉奏称所有边疆上的储备,只能够守卫的士兵吃,不足给补大军。又上言说屡次出师,戎马资储,都用的差不多了,民间又闹灾患,内外俱疲,应顺时休养。
朱棣本想出兵讨伐,但见臣下反对,心中不乐,又询问李瑟的意见。
李瑟道:“圣上为社樱鞠躬尽瘁,应该调养,何必再亲自出兵呢!”
朱棣叹道:“我知道你的心意,可是北方未定,我虽然老了,但我一生争战,怎么也比儿孙们强,不为他们打下稳定的江山,恐怕他们没有他们老子的本事。”
朱棣一面让夏原吉征调粮储,一面询问刑部尚书吴中,他的回话大体和方宾一样,朱棣正在气头上,不由怒道:“你也学方宾说话?等会我杀了方宾,省得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