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 作者:疯流财子(纵横2012-12-21完结)
,老合们要是百事通,有莫大的好处。
说起江湖艺人的规律,非我笔下所能尽述。亦是很多的。他们守其规律,较比其他守规律都好,亦值得人钦佩的。第一是生意人不管认识不认识,亦不拘在什么地方见着,一见面就得道“辛苦”!如若烟台的老合离开了烟台,要往青岛去做生意,搭轮前往,到了青岛不能立刻做买卖,得先到各处拜会。其实在青岛的老合亦不是青岛的人,亦都是别处的人,他们不过早去些日子。先到青岛的为主,后到青岛的为宾,行客拜坐客,宾拜主,是江湖人最重要的规律。名曰“拜相”。拜会同道的人亦有许多的好处,譬如变戏法的人由别处到了青岛,要做生意,赶巧了各杂技场儿没有闲地,要做买卖没有地,焉能挣钱。如若按着江湖的规律,不做买卖,先拜会同道,与同道取了合啦,能够有人让给他块地,让给他个场儿,叫他们挣钱吃饭,还能把当地的风土人情一一详告,到了挣钱的时候,能够又容易、又多挣。譬如,要是到了青岛,他自尊自贵不按着江湖的规律拜会同道,若赶上杂技场儿没有空闲的场儿,不惟没有人让给他场儿做买卖,要和谁打听当地的风土人情,亦休想有人能告诉他。
江湖艺人是最有义气的,拜会同道还有一种大好处,如若不愿意在青岛做买卖,当地老合们能够给他凑盘费,叫他另往别处去做生意。大家凑路费的事儿是司空见惯,并不出奇。江湖人做生意,在各省市的杂技场撂地儿,亦有一定的规律。譬如一个市场之内有两档变戏法儿的,若是拉场子做生意,必须两档子戏法隔开了,离着三二个场子才能行,绝不能挨着上地。市场的地方很宽大,能容得开多少档子玩艺是那样的;如若市场地方狭窄,容纳不了两档子玩艺,没法子办了,亦许打把式卖艺的挨着打把式卖艺的,说书挨着说书的,卖药挨着卖药的,可是挨着做买卖,亦最少要相隔一丈地才成。江湖人管江湖人尊敬的称呼都称“XX象法”,挨着做生意,亦得“相挨相,隔一丈”。
江湖人的玩艺是各有专门,不论研究出什么玩艺,都能久看不烦,百听不厌。它还有兴隆地方繁华市面的好处。想当初东安市场刚开办的时候,并不是尽做买卖的商家,在那时候,东安市场的杂技场儿较比如今的天桥儿还齐全、还热闹哪。近年来东安市场成为了大商场啦,那东跨院里的杂技场儿还要保存哪。设若那个杂技场儿取消了,那东跨院里就没有人去了。生意场儿,吸引观众的力量亦是非常大的。
到了乡间,不论是哪个地方,要是有人提倡在那里创立个集场,或是在那里创办个庙会,为首开办的人得先邀生意档子吸引观众。兴隆方面要是没有生意档子参加,任他办理得多善,亦吸引不住人儿;关外的岳州会,关里的邦州庙,可称得起最有名儿的庙会吧,那“海万”的“神凑子”,亦以生意档为主体。各乡镇的会首都和生意人联络。如若要开庙、立会,都和生意人首领商议,请些生意档子,才能开庙立会哪!
那么,生意人的首领又是谁呢?据江湖人说,生意人的首领是卖梳篦的,哪里有新开办会,和他商议好了,他就能把各样的生意约来,他还得帮着会首们来指定文武地来。什么叫文呢?哪叫武呢?拉洋片的、变戏法的、耍狗熊的、打把式卖艺的,都是武买卖、武生意。唱大鼓书的、唱竹板书的、卖梳篦的、卖刀剪的、卖药的、算卦的、相面的,都是文买卖、文生意。文档子挨着文买卖,武买卖挨着武生意。譬如有四档子文生意,当中间来档子武生意,锣鼓乱响,吵的那四档文生意说话亦不得说,听什么亦不得听,那就不用干了。各庙会的文武地儿亦有一定的秩序。譬如某处有个庙会是四月初一吧,到了三月的月底,各样的生意,各样的玩艺就都来齐了。会首与卖梳篦的事先把地均配好了,初一清晨早起,各种的生意,各样的玩艺,就都按着秩序上地。各样的玩艺都上了地啦,可是变戏法的还不能开锣、打把式卖艺的也不能张嘴儿,……各样生意,都得等着会头。如若那卖梳篦的一张嘴,你瞧吧,各样的生意,全都张嘴,打锣的、敲鼓的、喊嚷的,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谁有能耐谁挣钱。没能耐的圆不上粘儿,跟海子里的鹿一样愣着。倘若会首们向生意人故意的为难、或是故意刁难,勒索银钱,把钱要的离了范围,生意人们商议好了,给他们“叩棚”,由卖梳篦的把摊子一收,挑着担子,围着各玩艺场儿一转悠,您瞧吧,老乡:变戏法的不变了,唱大鼓的不唱大鼓书了,文武两档的生意全都收拾起来不干了。多咱把所争的问题解决了,那卖梳篦的一上地,各样的玩艺才能上地。如若卖梳篦的挑着担儿离开会场远走了,凡是玩艺儿亦都一档子跟着一档子的全都“开穴”。任他会首有多大的本领,亦留不住一档子的。江湖人的团体是这样团结的。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即是外乡人难惹本地人)。惟有江湖人是不怕的,可说是“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财子云:(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面,只有是成行得体系,都有一套说不清道不明的规矩,祖宗传下来就是如此,破之不祥,连先生说了很多了,老财也来举个例子,好比屠夫一行,就又老规矩言三代隔一代,不能代代传,也就是三代当中必须有一代要转行做别的,要不然就是坏了祖宗了规矩。这一行生杀一刀,沾血太厚,所以必须用一代人去缓冲,话说当年三国猛将张翼德以前便是屠行,但传到他正好第三代,张飞干了几年就噩梦缠身,落下了个不敢闭眼睡觉的毛病,最后不得不转而行武,征战天下。)
江湖中之老合
社会里的人士管蒙骗人的方法叫生意。又叫卖当的。凡是生意人都是老合。有些半开眼的人对于坤书馆、杂耍馆子男女艺人叫做老合。其实,老合不止他们。说老合的范围是极其广大,其系统派别最为复杂。在我老云所说的金、皮、彩、挂等门,与风、马、雁、雀四门,穷家门,骗术门等等的门户中的人都算老合。
老合们是跑腿的,天下各国、我国各省都能去到。越去的地方多,阅历越深,知识越大,到处受人欢迎。像已故的幻术大王韩秉谦,他到过外洋各国。中国各省市、各商埠码头走闯江湖的朋友聊大天谈起他时,都称韩秉谦才是个“腿”哪!这样的称呼在江湖中为至尊至荣。故此,江湖人自称“我们是跑腿的”。
我向江湖人探讨过多少次,他们江湖人群名词的侃儿,是否叫老合?江湖中的老人说他们生意人,不论是金、皮、彩、挂、风、马、雁、雀,穷家门,只要是江湖人,都叫“吃搁念的”。“搁念”两字,是江湖人群名词的侃儿。与那国家、团体、学校、社会的名词儿是一样。
吃搁念的某甲与吃搁念的某乙,原不相识,两个人在一处相见,谈起话来,只要彼此说:“咱们都是老合,以后得多亲近。”甲乙二人从此就能亲近。老合两个字,是搁念行里公名词的侃儿,我向江湖人问过,老合这句侃儿是怎么个意义?老江湖人说,这句侃儿很深奥。凡是江湖人,若能按着这句话去做事,事事都成。按着这句话去闯练,什么地方都走得通。他说了个极小的故事叫我悟解。我老云就由他一说这小故事而开了窍啦!还成为半个老合(还没够整个的哪)。
他说,有个茶馆买卖不好,无人照顾,雇了个懂得江湖事的伙计。这个伙计姓王,他自称傻王,可他不傻,亦不装傻,他就在茶馆里运用老合的方法。譬如有个茶座由外边走进茶馆来,手里拿着个鼻烟壶。伙计给他沏壶茶,瞧见他将鼻烟儿壶放在了桌上。傻王一看这烟壶的成色,亦就值个几毛钱,他张嘴就问:“您这烟壶几块大洋买的?”这人说:“才六毛钱买的。”傻王就能失声说:“真便宜,您真会买东西。李四爷前天花两块钱买了个烟壶还不如您这个哪!”这个茶座听伙计这样恭维他,心里觉着痛快,亦很喜爱傻王。天天不往别的茶馆去了,就专在傻王这里喝茶。其实,他喝茶给水钱,擦脸给毛巾钱,这里并不便宜,只因傻王会使老合方法,见物增价捧人家,捧对了,将主顾拉住了,买卖就能日日见好。“死店活人开”,这句话诚然不假。我听他说傻王能够见物增价,感觉着心地豁朗。他会使老合的手段,见了什么人说什么话,迎合他人的心理,说话行事,碰着人的心眼,样样事办出来叫人喜欢,句句话说出来叫人可心。可心与马屁的意思不同,千人所喜,准保发财。
某江湖人还说个小故事。他说,有个茶馆儿,买卖很为发达。天天茶座拥拥挤挤,走了一拨,又来一拨。掌柜的与伙计闹了意见,将伙计辞退了,另换个伙计。这个伙计不会说话,有个茶座儿,桌上放个鼻烟壶,他瞧着亦就值个几毛钱,他问人:“你这个鼻烟壶是多少钱买的?”人家说:“一块大洋。”他把嘴一撇道:“一块钱不值,你买贵了,简直的上了当啦!你不会买东西。”这个茶座就瞪了他一眼。又有个茶座儿说:“伙计,你给拿个干净的茶壶。”他说:“都干净。不干净谁使呀!”人家问他:“水开吗?”他说:“你不放心自己上茶炉看去!”有人说:“伙计,你很是忙啊!”他说:“不忙吃什么!”他句句话说出来叫人不痛快,大家给他起个外号叫“倔劳”。一样花钱,哪个茶馆不能喝茶,谁跟他讴气?日子久了,是喝茶的都不来了。这个茶馆掌柜的觉悟了,将他辞退。他还说:“此处不养爷,还有养爷处!”
他说了这段小故事,我受了启发,觉得哪里的人都喜欢老合的顺情说好话。又觉着话是开心的钥匙。说话行事要研究不好啊,一生的事业绝不能发展。如若将这说话的本领学到了,投人所好行事,一生的事业何愁不发展。老合的一举一动,不论遇见了什么样的人,亦能说到一处,绝不会处处碰钉子。老合的意义有多么伟大,非我一人所能道尽。我只知有官场中的老合,商家的老合,行伍中的老合,工匠中的老合,种庄稼的老合,读书中的老合,社会里处处都有老合,不过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生、旦、净、末、丑,所扮的角儿不同就是了。
老合的手段很多很多的。只是一样,要学很不易。因为他们的手段是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有心领神会的聪明,管保样样能够学到。就是我老云五十多岁了,明白些江湖事儿,亦有些人管我叫“江湖老合记者”呢!
财子云:(知道什么是江湖,最重要的也就要清楚,什么人是江湖人,也就是老合,连先生对老合的理解,多少有些外行,老合这一个牌子绝对不仅仅于此。不过老合的便利却是真的,在过去要是有一个老合的身份,不拿盘缠都能走遍天下,以后各行讲解的时候老财在为大家详细剖析一下,我所认知的老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已经当代社会的老合都以什么样的身份和形式在生活!”
本书str2,欢迎读者登录 。。 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二讲:金典十三璜
金典十三璜(1)
群里很多人也问过老财,当时我就随便提及了几句,毕竟十三璜现在还有很多能营生的,所以全说了就是断人财路了,当然连老也只是挑了六个被社会形势淘汰的讲了一讲而已,不过既然发外篇了,哪就剖析到底,现在咱们逐一说来,无论是连老讲过得,还是没讲过的,老财都给大家剖析个明白。
概况:金点
“金点”是江湖艺人管算卦相面的总称,如同一种群名词似的。譬如甲乙两个江湖人在路上相遇。甲问乙:“你做什么买卖呢?”乙回答:“我做金点哪。”甲便知是以算卦相面为生哪。故江湖人管算卦
相面的行当儿调侃儿叫“金点”。在这“金点”里,尚有“哑金”、“嘴子金”、“戗金”、“袋子金”、“老周儿”等等的分别。
财子云:(“其实这里面的点,应该都是典籍的典字,就跟唇典相同,这一字是代表基数的传承和类别,好比字典里面拥有所有的字一般。)
哑金
在各市场各庙会常见有一种相面的先生,坐在地上装哑巴。在他那摊子上有个玻璃镜框儿,内写“哑相”二字,或写“揣骨神相”四字。又在摊上写着:“坐地不语,我非哑人。先写后问,概不哄人。
父母双全,父母不全,兄弟几位?妻宫有无?有子无子?子宫几位?”看哑相的先生便在摊上盘腿一坐(做这种生意都是地摊,按江湖人的规律是不准使高案子),用手指点行人“圆粘”儿(使游人围着他观
瞧,调侃儿叫做圆粘儿)。游逛的人们见他装哑巴相面是为一怪,便都围着瞧着。作这种生意的人必须能“戳朵”儿,才能使的上“拴马桩儿”(管写字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