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帝国
雪丽站起身,把耳边的头发捋向后边,握成一束,又轻轻放开。“起义提前开始了,我们走吧――陆云,全靠你了。”
我无法回避雪丽忧伤的眼神中饱含的信任,我举起手,指尖划过额边又挥向空气,完成一个将官军礼,算是对她的真诚回应。
2015年10月27日,驻塔拉洞区的自2师6旅18团发动反上野枫起义,攻占首府花都,击毙6旅旅长阿南·切萨比上校,并迫使6旅17团的两个步兵营投降。上野枫迅速调动整个自1师和自2师5旅封锁了塔拉洞区与外界联系的所有通道,然而,除了驻科威特的自2师4旅外,其他的师团并没有遵命向桂林集结,而是鼠首两端,坐以观望。
花都市政厅,这里刚刚改为起义军司令部驻地,大群的士兵正忙着在四周布置防御,挖掘地道。地下室里,换上迷彩战斗服的雪丽与我一起主持起义军第一次正式军事会议。
“根据各方得到的情报汇总,自5、6、7师的高级主官都以种种借口拒绝立即发兵,他们还无法确定哪一方会最终取得胜利,所以干脆不支持任何一方,等待事态明朗后再予介入。”雪丽首先介绍了关键的外部环境。
韦刃接道:“也就是说,虽然上野枫兵力上占绝对优势,但由于我们有‘不败的陆云’,那些师长旅长们不敢马上把赌注押在上野枫一边,如果我们能以极劣势的兵力顶住上野枫的进攻,甚至在局部取得胜利,他们就会动摇,最后倒向我们这一边。”
雪丽转向我:“陆云将军,你准备如何取胜?”
我心想能顶住上野枫头几次进攻就不错了,取胜可就难说,嘴里却说:“我打算收缩防线,把部队拉入花都城内,加强防御,预备打巷战。”
18团团长科隆·米埃霍夫中校疑道:“你不是最擅长机动作战的吗?这次怎么要我们死守城市?”
我打开电子作战地图,解释道:“机动作战需要足够广阔的机动空间和足够的机动兵力。如今我们被封锁在塔拉洞区内,洞区北部全被敌人占据,南部2号通道口附近的要地也被敌2师5旅抢占,机动空间非常狭小。此外,我军的构成中,以步兵为主。据我所知,各部的番号分别是18团机甲1营,重步2营,快步3营;17团快步1营,快步504营;空军陆战队步1营;海军陆战队混2营。我们总共只有1个机甲营和1个混成营的136部机甲,其余5个营全部是步兵,而上野枫的自1师仅无人机甲就编制有2100部,自2师5旅也有机甲330部,无论向北向南,我们那点机动兵力全无突破敌阵的可能。”
韦刃插一句:“而在漫长的正面防线上却很容易被敌分割击破。”
我点点头:“所以我们要放弃南北两个方向上使我军兵力相对分散的正面防线,把力集中在一个城市里,发挥我军步兵多,巷战得力的优势,机甲部队则作为内线预备队,随时对突破我外层防线的敌军实施钳形夹击,争取将敌击溃或歼灭于我内外防线之间。具体的花都城防计划,我是这样布置的……”
我按几下电子地图上的按键,调出了计划图。
“18团快步3营在城北食品工业区到军区司令部一线展开防御,17团快步1营在城南别墅区到战术教导学院一线展开,快步504营防卫城东,空军陆战队1营防卫城西;18团重步2营和旅部警卫连以市政厅为中心,依托中央公园和闹市区建立内层防线;18团机甲1营和海军陆战队混2营配合作战,隐蔽在中央公园林区中待机出动。无论内外层防线,在部署上都应该坚持前疏后密的原则,在最外层仅部署若干无人前哨站,越往城市中心,防御越强,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在敌火力准备中遭受过大损失,也可以逐次迟滞敌方的进攻,为机甲部队实施反击提供战机。”
众人点头称是,雪丽道:“大家没异议的话,主照陆司令的计划执行吧。陆司令,你可以下命令了。”
“嗯,总司令部命令!”我扫视一圈在座各位,每个人脸上都显露有希望与信任的元素,我更让我觉得沉重,因为,他们对我下的赌注,筹码是生命。
“驻守北部防线的18团集结全部支援武器,对当面之敌实施火力准备,造成佯攻之势,时间为午夜零时至零时30分,至零时40分再进行一次15分钟的火力准备,并从零时起隐蔽撤下步兵,火力准备全部完毕后,机甲部队掩护支援武器快速撤退这,限于凌晨3时前按花都城防计划完成再部署……”
我自信于自己组织战役谋划战术的能力,但现实摆在那里:上野枫手中可用兵力六倍于我,机甲则是我方的30倍,官兵素质不亚于我军,上野枫理是当年战术教导学院顶尖高材生之一――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要我彻底取胜就是逼我扯谎,而没有局部的胜利我们也不会有外援。形势,不是很复杂。
二
军事会议开到快散时,一名军官匆匆进进来,在雪丽耳边轻声言语几句便又匆匆离开。
雪丽微笑面对大家:“有个好消息,花都的弗洛狄退役军人组织――自由会刚刚提出了与我们合作,共同防御上野枫的进攻。他们将愿意兵力、私藏的武器弹药以及其他物资,条件有两个,一是战争胜利后我们要支持弗洛狄组建独立国家,二是这场战争必须由陆云将军领导,中间若无意外不得更换领导人。”
韦刃对我道:“看来弗洛狄人也被你的名气征服了。”
我向他点一下头以示回应,然后问雪丽:“他们能提供多少老兵?”
“300名重装快步兵和900名快速步兵,配有全套武器,能源和弹药为30个基数,反机甲导弹更达到人手一枚。”
“营连级指挥官够吗?”
“绰绰有余。”
“好,我要马上见到他们的首领。”
“他来了,”雪丽指指门口。
一名中年男子着弗洛狄军旧式校官服向我脱帽致意:“弗洛狄自由会会长,前弗洛狄军突击22师机甲221旅旅长莱昂纳多·卡夫卡上校,见过陆司令。”
“突击22师?”这个番号在我脑中有记忆。
“是的,巴西马瑙斯之战中,陆司令率军围困我突22师,最终迫使我全师投降,在下曾在您视察战俘营时一睹真容,印象极其深刻,因为我见到的是一个孩子。”
“当时我已经20岁了――好了,不谈这个,说说你们的打算。”
“很简单,一来我认为你有能力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而在关键时刻支持你,就可以推动战争的进程,让弗洛狄人民尽量少受战祸之苦;二来我们弗洛狄人希望能够摆脱外人的统治,实现独立,上野枫发动政变夺权,其野心与千叶宏南无异,他绝不会允许我们独立,而你不但是解放党党首吴明胜的继承人,也笃信他的民主自由思想,更在大战之前得到我们弗洛狄人的支持,战后,你应该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当然,如果我胜利,决不会让全体弗洛狄人失望,但是现在看来,至少花都是免不去战祸的破坏了。”
“为了避免更大的悲剧发生,局部的牺牲是必须的,自由会不但会派兵帮助你们守城,还将动员数以万计的市民动摇你们。”
“让市民都疏散掉。”我坚决地说。
两天后,弗洛狄志愿旅正式组成,旅长为卡夫卡上校,下辖4个混编志愿营,总计1300人。这样,起义军总兵力人2000人增加到3300人,与敌可用兵力之比由1∶6提高到1∶4。同一天,即2015年11月29日,上野枫的部队完成了对花都的合围。根据雪丽的情报网得知,到29日午夜,敌军的部署为:城北方向,有自1师师部,自1师1旅及作为部预备队的自2师4旅;城南方向,有自2师5旅(欠驻月都的13团),暂编第1突击群(含未起义的自2师6旅16团及17团之机甲101营);城东方向为自1师3旅;城西方向为自1师2旅。总兵力达1。2万余人,装备无人机甲2100部,有人机甲1660部。
我军则于30日完成了全部城防部署,仍依然先前所定的内外层防线计划,只是在每个方向上加强1个弗洛狄志愿营,扩大防御纵深并增强火力密度,具体配置为:城北由18团快步3营和志愿4营负责;城南安排17团长快步1营和志愿2营;城东为17团快步504营和志愿3营;城西为空军陆战队1营和志愿1营。
内层防线仍由18团重步2营负责,加强自6旅旅部警卫连和志愿旅旅部连。机动部队统编成机动团,由18团机甲1营和海军陆战队混成2营组成,团长为机1营营长弗兰克·斯诺少校,拥有起义军全部136部机甲。
我很清楚,若是单纯地拼武器、拼兵力,我手中这点部队将会在两小时内被碾得粉碎。
问题的关键是坚持,每拖下去1小时,距胜利就近一步,而坚持的前提是,以最小的损失消灭最多的敌人。说起来轻巧,做起来伤神。要创造奇迹,运气之外,最重要的是非常之路。
我准备好了吗?
上野的部队花了一整天时间修筑好围困花都的防御阵地群后,派出小股侦察部队试探性地对我前沿发动攻击,均被严阵以待的我军一一击退。
11月30日这天,没有夜晚,敌军将人造太阳移动到了花都上方,并且锁定起来,这使得大家都省去了使用夜视仪的麻烦。
时间悄悄逝去,转眼进入了12月,电子表的显示屏上数字缓缓变动,直到跳出06∶00/1/12的字符……
对空传感器的终端屏幕上,可见密密麻麻的飞弹轨迹,同时能量传感器也传来了粒子炮磨擦空气产生的能量反应,敌军开始了火力准备。
很快,被层层水泥块、沙袋、复合装甲包裹起来的市政厅大楼抖动起来,我和雪丽被迫带着司令部人员转入地下工事。
两小时后,敌人人四面同时出击,由于每个方向上进攻正面的宽度有限,敌人只在北、东、西方向各投入约一个团,加强若干无人机甲营,各有无人机甲400部,有人机甲100部,而在南面投入拥有210部有人机甲的第1突击群全部。敌在各个方向上均以机甲为突击主力,仅携少量步兵,乘坐装甲飞车跟随机甲突进。
敌人很快越过了我无人驻守的前哨阵地,进入市区,这里,我军外层防线前沿的部队开始零星反击,但主要火力点仍隐藏不动,将浩浩荡荡的敌机甲放入城里。敌步兵在占据了少数制高点后,也没有留下更多兵力清剿各楼层,大部分步兵乘飞车尾随机甲部队继续前进。
08∶20,敌各路部队均已进于我外层防线内沿,并开始与严密部署的我军交火。这时,我下令引爆早已布置在外层防线整个纵深的上百枚强力电磁脉冲弹。
一时间,高强度的电磁脉冲波席卷了大部分战区,烧毁各种收发天线,损坏电子元件,让一件件精密的武器变成垃圾,特别对半智能半摇控的无人机甲最为有效。敌军1200余部无人机甲顿时瘫落在地,动弹不得。
我军的机甲和其他精密装备此时却舒舒服服躲在防护掩体中,一点事都没有。
接着,设在外层防线纵深内的数十部超大功率电子干扰机从屏蔽所内伸出天线,开始全频段阻塞干扰,一种害人害己的电子战术,可以完全阻断战区敌方和我方的无线电通讯及探测,然而早有准备的我军利用遍布全城的有线通讯网络,加密后可以有效地实施通讯、指挥和控制。
再下来就是在特定区域施放多功能烟幕,主要目的是阻断战区内的激光通讯和探测,这样一来敌各单位与总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即完全丧失了快捷联络手段,统一有效的指挥与控制已不再可能。
这时我外层防线外沿原先隐藏好的部队迅速出击,清除了盘据少数制高点的敌步兵,并从敌主力部队后方发动攻击,我外层防线内沿部队亦全面展开反击,敌军主力反被围困于花都城中,遭两面夹击。
我军步兵又凭有线通讯之利,灵活调遣,集中兵力攻敌薄弱之处,很快又将彼此无法通讯的敌军分割成6部分,其中又以城南闹市区中敌第1突击群那一股实力最强。这种情况下,我的选择是出动机动团,配合步兵先围歼第一突击群,打掉最强的一股,其余各股敌军再慢慢收拾,否则全面出击,企图一口吃个大胖子的话,很可能是捡了芝麻扔了西瓜,给予敌人强行突围的机会。
弗兰克·斯诺少校率领他的机动团投入了战斗,由于全频段阻塞干扰仍在继续中,各单位只能按照事先的预案各自为战,而失去了无线电和激光探测手段的步兵和机甲,只能靠原始的光学仪器及热像仪去寻找和锁定目标,甚至直接目视作战。当然,我也就无法在指挥部的屏幕上看到前方步兵和机甲的传感器传回的战场画面,电话――无论可视的还是原始的――成了我和前方指挥官联络的最佳工具,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