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狂澜 作者:圣者晨雷 (战争,幻想)
烈簧碌ィ杂谝桓黾业目释涫凳贾赵谒切耐罚牵侗男悦诼沂乐凶畈恢登挥惺裁锤改冈附优薷惹钋椅O盏挠侗@罹谡馐脑贾刑岬搅怂杏侗脊刈⒌奈侍猓馊糜侗谴笪穹堋?br />
“百姓们!神洲战乱持续千年之久,余州混乱也历时多年,人人自危,朝不保夕,诸位一生辛劳,积下些许家业,却在兵火中毁于一炬,更有甚者,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从今以后,在这狂澜城中,我等同心协力,定要用自己之手,建出个能让大家安居乐业的天地!”
没有太多的许若,李均在向百姓的致词直接将百姓们最关注的问题提了出来,这使得原本对他的贵贱相等的口号尚存疑念的百姓们认同了他。只要天下太平,管他贵贱是否相等呢?
“万岁!”不知是谁带头,士兵们开始呐喊起来,这喊声,甚至比他们在战场上喊杀声还要响亮,紧接着,百姓中也响起了“万岁”的呼喊,狂澜城的奠基,就在众人的万岁声中开始。
※※※※※
注1:
四海汗是戎人历史上最伟大的领导者,曾领导戎人从岚国西方的蒙浩草原横扫神洲,使得戎人由聚居在蒙浩草原中变为分散在神洲各地的草原之上,穹庐草原上的戎人便是他遗下的一支。那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持续了四十年,仅一次大战中就斩首百万,戎人当时有割下敌人耳朵证明自己功绩的习惯,因此这次大战也被称为百万耳朵之战。但戎人在神洲的统治极不稳固,四海汗遇刺死后不到十年,各地便纷纷起义,在将戎人赶到了几处草原之后,起义中诞生的势力又开始自相残杀,从而拉开了千年战争的序幕。
注2:
部曲与家丁都是神洲世界中的私人武装,一些拥有大庄园田地的世家旺族,往往拥有为数不少的私人武装,有些甚至凭此割据一方,如余州的华家、童家、朱家,他们的子弟兵其实都是部曲
第三章 狂澜乍现
第一节
对于生活在忙碌中的人来说,时间的流逝,总是非常快的。
狂澜城之誓已经过去一个月了,通海城已正式被改为狂澜城了。这一个月来,李均除了与墨蓉一起在筑城的工地上外,便是训练新加入和平军的战士们。
由于在狂澜誓约中,李均明确提出各种族在和平军中一律平等,因此,大批常人、羌人、夷人都加入到和平军中来,再加上为和平军威名所吸引而自愿加入的小佣兵团,司马辉带来的八百部曲,和平军的军力一下子便增长到了三千,翻了一倍有余。
但李均一直追随陆翔,深信陆翔的精兵战略,认为战场中双方投入的兵力可以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之巨,但起最后决定作用的,还是一支规模不大的精锐部队,李均目的,就是让和平军成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精锐之师。
人数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战斗力的提高,这一点李均是有深刻认识的。这三千人是经过他初步删选的结果,被淘汰的他也没有放弃,将他们编作和平军下属的一支辅助部队,约也有四千人之众,并且,给这支辅助部队也起了个响亮的名字,虎翼营。李均想通过给和平军在内部找一个竞争对手的方式,来防止和平军出现骄奢自负的风气。
对于和平军,李均将他的十二人一小队的基层编制进行了进一步发展,针对近来几次战斗中显示出的问题,他将不同种族的人分散来进行编队,作战时以小队为单位,根据主帅的旗号,或聚或散,分合变化,灵活多样。
每一个小队进攻时都布成一个奇特的梭状阵形,一般有一个羌人执盾作为先导,负责突破敌人,他后面是两个力气较大的常人,一手执刀一手执盾,护住小队的两侧并注意为羌人进行防卫,再后面又是两个常人手执狼牙棒,左右扫击对手,再后,是两名执刀弓的夷人弓箭手,既可以对敌方进行远程射击,又可以在近战中用刀辅助战友,其后是两名执矛的战士,对受到前方攻击后而手忙脚乱的敌军进行致命一击,或是刺杀胆敢靠近弓箭手的敌人,其后一人双手执斧,用于砍杀对手,最后,则又是两名执刀盾的战士作为后卫。
由于羌人的人数较少,有些小队不得不用常人代替羌人的位置,但经过训练之后,这样的小队在战斗中极为灵活,既能进行大规模包围突击,又可以在被敌军分割的情况下各自为战。对于自己创造的这个四不象阵形,李均极为满意,认为只缺在实战中进行检验了。后来在实战中,这一阵被敌人称为赤龙阵法,一半是因为每一小队都矫若惊龙,另一半则是因为创制这一阵法的李均有龙首魔王的称号。
最让李均感到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化名宋云的蓝桥的加入,这个人虽然粗犷豪爽,质朴无华,但一身格斗技巧却出人意料的强。因此几乎是以飞跃的速度,蓝桥便从普通的士兵升职为统管全军格斗训练的教头。
而蓝桥也将深山里老人训练他时的那一套全部发挥出来,对于自己曾经经受过的“折磨”,有这么多人同他一起尝试,他觉得非常痛快。诸如每天起床之后先扛着沙袋奔行三十里再加来吃饭,晚上睡觉前先得做完两百个俯卧撑这类体能训练他更是乐此不疲。士兵们一开始也都是劳骚满腹,特别是这些当了多年兵痞的佣兵,对于正规训练本来就缺乏兴趣,但一则李均军纪极严,二则每次训练时所有武职军官们都亲自示范,连李均都跑不过蓝桥,众人对他的体能不得不佩服。
从无敌军时代便过来的和平军士兵则对蓝桥的训练并不陌生,当初无敌军之所以纵横苏岚两国不曾败过,原因也就是平时训练要求极为严格,特别是对士兵的负重跑,想起当初陆翔曾专门要求士兵上战场之前先学会如何逃跑,众将士不由得发出会心的微笑起来。
在编制军队的同时,李均又请司马辉主持招募流民的事务。司马辉是余州世家,在余州的声望还是很高的,对此自然很顺手,仅一个月时间,便有多达八千户的居民迁入狂澜城。这也不得不算上姜堂与俞升的功劳,在这一月中,俞升作为和平军使者,先后前往童家的银虎城、华家的雷鸣城,经过一番口舌,劝说他们承认了华宣对狂澜城的统治,事实上,在童昌败走时留给李均的信中便提到,愿意以通海城为代价,换取和平军与童家在战略上的同盟,共同对负雷鸣城的华宫。自然,这种承认只是暂时的,但这样使得狂澜城短时间内不会有战火之忧,百姓便乐于迁入,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各地的商品,就可以顺利地经过华家与童家的领地,来到狂澜城,经通海港转运到各地。而姜堂与众商人联办的和平商号,在一月之内便于余州所有主要城市开设了分号,商贸在极短的时间内繁荣了起来。
大量的流民涌入,也带来了就业求食的问题。狂澜城位置偏于海隅,土壤虽适于农耕,但由于李均将新城的目标定在一座巨城上,所以留给农民耕种的地方并不多,除去夷人长于捕鱼解决了部分粮食外,绝大多数粮食都得转运。好在海运畅通,夷人的船队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也不知姜堂是何时传出的消息,一批批夷人海船先后来访,运来了大量粮食,将狂澜城因人口急增而上涨的米价压了下来。
对于流亡而来没有资产的百姓,在墨蓉提议下,以工代赈的形式解决。由墨蓉请来的越人工匠们带领他们开挖壕沟,而和平军则付给他们薪水,因此,大量人口的涌入并未造成太多治安问题,相反,让城中的商家都喜笑颜开。
这一些时日里,狂澜城完全成了一个工地。眼看着城市规模迅速增长,筑城进度也比预期的快,李均心中便开始盘算下一步战略了。
“远交近攻,恩威并济”,这是他曾经向华风提出的一统余州的策略,如今他要开始亲自执行这一策略,只不过,这时的余州与数月前的余州比,变化极大了。
经过一个月的混乱,余州三大势力都损失惨重,虽然这两个月来也有不少佣兵前来补充,但无论是以佣兵为主要战斗力的华家,还是以部曲子弟为主的朱家与童家,都远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准,而其余一些小势力乘这三大势力无暇顾及之际,也开始相互倾轧,企图通过彼此的兼并,建立起一个足以同三大势力相抗衡的第四力量。这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流民向狂澜城迁移的进度。
对于狂澜城来说,有利的因素是扼住整个余州通向大海的咽喉,不利的因素是被雷鸣城的华家与银虎城的童家势力夹于中间,如果要发展,首先便得向三大势力中的两家进攻。
“离凤疯子的时间期限还有多久呢?”
这一日,当李均如往常一样来到孟远的帐中看望仍在床上的孟远时,孟远问道。
孟远的伤势已经明显好转了,这期间,李均的龙首头盔起了不少的作用,楚青风不只一次谈到这个,对于向龙首头盔加持恢复魔法的雷魂钦佩不已。
“不要紧,时间还早着呢。”李均默算了时间,从与凤九天分开时算起到现在,已经是一年零两个月了。十个月时间要将这混乱的余州统一起来,如果说没有压力,那是不可能的,但为了安慰孟远,让他静心养伤,李均只能将心底的担忧藏起来。
孟远虽然不喜欢政治,在兵法上也不象陆翔或李均那样诡计多端,但绝非无战略眼光和时间观念的人。他也明白李均的意思,哈哈笑道:“那就好,我还真怕在我伤好之前,你就将全余州平定,那样我就没事可做了。”
“如此说来,我倒真地考虑给你留下一两场战打了。”李均也微笑起来,同孟远又说了会儿话,他便来到中军大帐之中,孟远的提醒是有道理的,似乎最近和平惯了,自己有些望记要扫平余州呢。
想起当年自己的统领肖林评论自己“天生是为战斗而存在的,不会适应和平生活”,李均对于自己变化之大就暗暗咋舌。肖林是指引他走上战场的启蒙师父,虽然一辈子只不过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佣兵团当统领,但他的指挥与战术技巧,都对李均有很大帮助,如果可能的话,李均倒想给肖林一支万人部队,看看他能否用这万人部队,创造出什么奇迹来。
但李均自己目前也只有七千士兵而已。三千和平军,四千虎翼军。这个部队的规模比之于肖林的几百人佣兵团,当然要大得多,不过还不足以在余州称尊。这两个月来,华家、童家和朱家,也都没有干等着。经过雷鸣城之战,三家的矛盾更加尖锐,已经是无法调和,这一段时间他们放任小势力蠢蠢而动,只不过是为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战斗在积蓄力量罢了。
李均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狂澜城发展虽快,但由于起点低,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比得上华家与童家的,为了尽可能地弥补这差距,除了更加努力地发展自己外,就是想方设法削弱别人,既是如此,就不能让对方轻易的积蓄力量。
但以李均此时的财力,维持这种高速的发展状态已经是勉强,再拿出巨额金钱与他们去争夺从各处闻风而来的佣兵,显然是不现实的。
“战,自己实力不足,不战,坐视敌人壮大,真是两难啊。”在大帐中,李均将自己的想法同所有和平军的将领说了,俞升叹息了声,他虽然长于吏治,但在军略方面也有些眼光。
“这个我可没什么主意了,如果是打仗要我砍下敌军主将的头来,恐怕还要容易点。”宋云憨然一笑,又道:“不过,说真的,我加入和平军还没打过仗,什么时侯给我打一仗啊?”
“首先要确定我们的目标,不可两线作战。”司马辉捻着自己的短须,在和平军将领中,他与俞升是仅有的两个年纪在四十以上的人。
“打华家还是童家,两者选取其一吧。”周杰也道,他盯着挂在柱子上的一张余州的简图,不断分析着进攻的途径与方法,在和平军的将领中,他是比较喜欢动脑筋的。
“还是先以华家为对象吧。”谈到这个,俞升心里有些复杂,自己为华家精心打算了二十年,如今却又要把自己精心打算的东西除去,无论是谁而临他这种情况,都会觉得不好过的吧。但是,综合评估起来,童家与华家中,还是华家更好打一些。
李均明白他的感觉,但是对于和平军来说,目前还不是去与童家决战的时侯。华宫现在就任雷鸣城总管,辖区虽然仅限于雷鸣城周边地区,但因为控制着雷鸣城的银矿,所以可以花钱去大规模雇请佣兵,如果能夺来雷鸣城中的银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