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鼎八极神童
倒是峨嵋派,近来门下弟子大起活动,大有急起直追之势,其真正目的为何?则不得而知了。
而唯一大患,仍属红云教,他们的跋扈之势,甚嚣尘上,确如大漠之熊所说,他们不但请到了北岳神君吴荫,且据闻又在漠北和瀛州岛请来了两位魔头,担任教中的长老,其姓名为谁?武功如何?则是一个谜。
这些近来江湖的变化,有识之士,均已忧心如焚,意味着暴风雨的将至,武林浩劫己起。
这日在镇江地方,走来了一行人,共为一男四女,他们虽都很年轻,但似乎都有无限心事,面色凝重。
这四位少女,一个个如天仙似的,在她们的身后跟着一位少年。
那少年穿了一身粗布短装,作下人打扮,在他的脸上,积满一层厚厚的尘土,身背宝剑,体态潇酒,虽积着满脸尘土,却掩不住他那轩昂的气质,虽粗看起来为下人装扮,却没有下人们那股谄媚之态。
同时,那四位天仙般的少女,对她们的随行下人,均是非常关心,一路上走来,不时的要同头关顾一眼下人。
她们走着,忽听那为首的少女道:“听说此地有一金山寺,颇为出名,我们去看看怎样?”
一方面说着,便回眸看了一下身后的小斯,不知她这话是说给同伴听?抑或是徵求小斯的意见?
若说是询同她的同伴,两另外的三位少女,却均未说话,若说她是在徵求小斯的意见,更加离了谱,那有小姐做事,尚要先问下人的道理!
可是这位随行小斯,说话则很有分寸,即听他道:“但凭小姐吩咐!”
那少女嫣然一笑,随领先朝江边走去金山寺,本位于长江南岸。
在金山寺望江上景致,另有一番情趣,故成为游人的良好去处。
她们来到寺前,略一盼顾,只见殿宇巍峨,气象庄严,令人望之生畏,肃然起敬,的不愧为佛门胜地。
刚到了寺前,即见一个小和尚迎了出来,稽首道:“施主们请至客房待茶!”
说看,又是一个问询,合什躬身,肃礼迎客。
这几位少女一还礼,即向客房走去。
那位下人打扮的少年,也默默的随在少女身后,跟了进去。
客房异常清雅,陈设也极简单,除有几张桌椅之外,便是在房的一角,放有个大的蒲团,只是上面空空,并无僧人打坐。
那小沙弥待她们均坐定之后,即献上茶来,态度却非常谨慎,除对客人献茶之外,仅肃立一旁,并不随意讲话,而这位少女,因碍于小和尚在旁,也不便畅谈,故一时之间,空气却异常沉闷。
相持了良久,大家仅是互望一眼,显出了局促与不安。
“阿弥陀佛!”
陡然一声佛号,从门外走进一位五十余岁僧人,团方面貌,宝像庄严,步态沉稳,两眼开阖间,微露精光,这几位少女,见老和尚来,即忙敛衽见礼。
那老和尚忙一稽首,单掌打看问讯道:“小僧忘尘,适蒙方丈见召,未曾迎接,待慢之处,请施主们海涵!”
老和尚说看,即睁开灼灼有神的双目,先在四位姑娘身上一阵打量,然后把目光停留在那小斯身上。
过了半晌,始摇摇头道:“良质蒙尘,怎见我佛如来?”
那小斯忽然站起来,立即接口道:“心同日月,但求正气常存!”
老和尚懔然退了两步,面现惭色的躬身道:“小施主才思敏捷,令人敬佩,若衲耳聋目□,自取其辱,不知施主如何称呼?”
那小斯微微一笑,说道:“姓为宗系,名乃任取,大师问他作甚?”
老和尚似是心有不甘,又追问道:“施主属何系,籍住何乡?愿闻其详!”
那小斯似有怒意,乃道:“黄帝子孙,籍居□华夏,大师如此盘诘,不知用意何指?”
老和尚面色陡然一变,语意坚强的道:“为保佛门净地,防止邪恶进入!”
那小斯喟然一叹,摇头幌脑的道:“镇由心生,大师所言,不觉有辱那身袈裟吗?”
老和尚突然身体一阵颤抖,垂头羞惭而退。
老和尚的举动,出人意料之外,不知他是羞惭?抑是另有所图?叫人捉摸不定,难测高深。
他们针锋的对答,那四位姑娘,不禁也起了疑虑,觉得这寺中的和尚,举措实在怪异。
待那老和尚去后,那为首的姑娘,即向小斯问道:“我看离去吧!这些和尚的行为怪异不论,可能还不会有好路道!”
“哼!管他什么好路道坏路道,弄不好就把他们的寺院全闹翻过来!”
这是一位穿蓝衣少女之言,看来这位姑□脾性有点暴燥。
可是它的话声刚落,就听那小斯出言责备道:“休得胡说,外边有人来了!”
众人闻言一怔,齐把目光朝门口望去,但等了半晌,并未见到动静,适才口出恶言的蓝衣少女,正感怀疑,而欲开口相询之隙,蓦地从门外匆匆进来个小和尚。
这小和尚生得十分伶俐,进门之后,即向众人一稽首道:“我家师父有请各位施主大雄宝殿叙话!”
几位姑娘闻言,均感诧异的问道:“令师何人,能得见告吗?”
那小和尚微一台什,即道:“各位施主请勿见怪,家师乃本寺主持的方丈,对各位绝无恶意,适才的知客僧,乃为小僧师叔,虽性□有些乖戾,其本心却非常良善,各位就随我来吧!家师尚在大雄宝殿等候各位施主呢!”
小和尚的口齿非常好,说完后,不待几位姑娘开口,就打个稽首,转身朝门外领先走去。
几个少女见此情势,不由向那小斯瞟了一眼,意思不言可谕,是在询问应否前去。
那小斯自然也明白她们的意思,即站起身来道:“小姐们请吧!主持方丈既然诚心要见,能好意思不去吗?”
为首的姑娘闻言,随道:“如此我们就走吧!”
此寺的建筑,气势实在不小,她们随在小和尚身后,穿廊越院,走约盏茶工夫,始到了一座巍峨大殿之前。
那小和尚刚示意几位姑娘停步,即听里面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道:“各位施主请进吧一!”
这话声中气充沛,语音锵锵,显示此人的功力非同凡响,而且听在几位姑娘耳内,觉得在肃穆之中,另有几分慈祥的味道。
几位姑娘闻言一愕,回头向小斯一望,见他无什么表示,就昂然随小和尚走进大殿。
殿内正中供的是如来佛像,偏厢尚有几座配像,只是此刻锦幔深垂,无法看清究为何神。
在如来佛像之前,并齐有三个大蒲团,蒲团上正坐着三位老僧,除知客僧忘尘,生于最左边的蒲团上之外,居中而坐的,则为一慈眉善目,宝像庄严的老僧。
右边的老僧,相当清瘦,只是他一直坐着未动,甚至连微闭的眼皮,都未闪动一下,对于进来的几位姑娘和那小斯装扮的少年,好像都未看到一般。
居中而生的老僧,见众人走了进来,就高宣了声佛号,站起身来道:“善哉!善哉!良资美贸,果非凡品,小施主们就请坐吧!”
几个少年男女都落了坐,就由小沙弥献上茶来,然后听那老僧说道:“佳宾莅此,实给敝寺生色不少,但不知施主们是专程至此,抑是随意闲游?乞道其详,以免发生误会!”
那为首的姑娘闻言,即娇滴滴的道:“我姐妹们路过此地,闻传贵寺不但为佛门胜地,且景色颇佳,故特来宝利,以观其胜,不想惊动方丈大师,实感冒昧万分!”
老和尚口中哦了一声,尚未答话,那姑娘又道:“适闻大师之言,似乎另有含意,希道其详!”
那老和尚闻言,向几位姑娘一阵打量,又把那小斯端几眼,然后喟然一叹道:“老衲若老眼不花,想各位施主俱为武林儿女,只是要想解决困危,恐怕也非易事,施主们还是早日离去,免得牵惹是!”
那小斯此刻插嘴道:“莫非有人前来寻仇不成?”
老和尚转目望了下忘尘大师,面色黯然的道:“还不是为了老衲这位师弟!”
那为首的少女慨然的道:“大师可否详告,我姐妹虽然不才,但或可助大师一臂之力!”
那和尚闻言,不由精神一振,朝几位姑娘同那个小斯扫视了一眼,旋又摇摇头,颓丧的叹口
气道:“忘尘师弟的仇人,并非寻常,施主们的盛意,老衲心领了!”
那小斯忽然豪迈的道:“大师不妨说出来听听,看是什么样的人物,竟会有如此利害丁!”
老和尚忧心忡忡的沉默下来,良久始道:“就是死灰复燃的红云教那般……”
老和尚下面的话尚未出口,既听那满脸污垢的小斯,突然一阵哈哈大笑,打断了老和尚未完之言。
老和尚见状,先是一怔,但旋又不悦的道:“小施主因何发笑?”
那小斯霍然站起身愤怒的道:“又是这般魔头,这件事我等是管走了!”
他的态度不唯倔强,而且语意十分坚决,面色虽被污垢遮掩,无法看清变化,却仍不能掩盖那股杀气。
老和尚直看得心中一懔,良久,始宣了声佛号道:“阿弥陀佛,我佛慈悲!”
然后又怀疑的问道:“小施主尊师何人?能否相告,说不定或是老衲故人!”
谁知那小斯仅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道:“在下的师门,实不便相告,假若大师信得过,就请把与红云教结仇的径过示知,也好斟酌办理!”
那一直垂目静坐的清瘦和尚,此刻却插口道:“从小侠的笑声,已知功力不凡,但不知能否先把尊讳见告,也好有个称呼!”
居中而坐的老和尚,口内哦了一声道:“老衲真是糊涂了,若非师弟提起,差点失了礼数!”
说着,就用手一指身旁的清瘦和尚道:“这位是二师弟忘世,为本寺藏经阁主持!
老衲忘我,至于三师弟,各位已先见过,不用介绍了!”说着,就用手指了下左边的忘尘和尚。
那小斯见人家先报了法号,当然明白老和尚的用意,随向那为首的坐女扫了一眼,略一迟疑,既道:“既然如此,我就给大师引见一下吧!”
那为首的黄衣少女,不等那小斯说完,就自报姓名道:“小女子谢碧凤!”
“婢子秋菊!”
“我叫邵美芙!”
最后那位穿蓝表的少女也说:“我名海彩云!”
四位姑娘均报了姓名之后,忘我和尚既目注那满脸污垢的小斯道:“小侠的尊讳是……”
那小斯微一迟疑,既道:“至于在下吗?并非故作神秘不愿相告,宝刀有不得已的苦衷,将来大师自会知道!”
忘我和尚又向他打量了一阵,始颔首道:“小侠既有难言的苦衷,老衲自不便勉强,至于我这位师弟与红云教的结仇经过,还是让他自己说吧!”
忘尘和尚闻言,似是陷入了沉痛的回忆,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阵,进入静默之中,显然是在整理他惨痛的经过了。
趁忘尘和尚在思维之际,稍加一句交代,那作小斯打扮的少年究竟是谁?我想聪明的读者定然知道。
他们乃是和老化子作了一番计议之后,便由谢玉龙同春兰姑娘前往鲨鱼岛,让东海一剑莫辉传出白瑞麟已死的消息,好让那冒名为恶的贼人再无法藉口,另一方面使老化子将魏明哲带返武昌,予以秘藏起来,到明年正月十五往泰山赴约时,再当着天下武林人物,宣布红云教的罪状,同时老化子尚负有一使命,那就是邀约同道朋友,届时共同赴约。
而白瑞麟等人,则在泰山赴会之前,先设法消除红云教分支实力,以减轻将来的阻力,这种作法,本来白瑞麟不很同意,但经几位姑娘的相劝与老化子的开导,始勉强同意下来,于是便在东海和老化子谢玉龙等人分手,领着谢碧凤等人,慢慢向金陵走来。
前言表过,且说忘尘和尚经过一阵沉思之后,始说出了他的伤心恨史,与愤而出家的经过。
原来忘尘在尚未出家之前,本名叫年亮节,乃太平府石桥村人氏,廿年前,因细故与江湖无赖麦华结下了仇恨,后来那麦华投向红云教主符立,又学了一身不凡的武功,便又到石桥村找年亮节报仇。
当年亮节得到消息,就想到自己尚有一位远房姐姐年凤竹,早投在风流仙子的门下,一身武功虽不能称为顶尖高手,但尚可说得过去,随特地跑到长春岛,请年凤竹回来相助,谁知年凤竹听了之后,几乎气了个半死,原来她在一年前,曾和麦华有一段交往,且已生了个孩子,不过她在未生孩子之前、已经和麦华闹破裂了,不愿再见到那种负心之人,随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