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鼎玉狸长虹
惜。
然而他那里知道神鹰逞威,并非事出无因呢?一则它因误中褚呈祥的暗器,几乎丧命,蹩了一肚子闷气无处发泄,二则徐玉麟久战对手不下,又钻进绿蓬之中,巨鹰翔翔天空,看不见主人,以为是中了敌人暗算,故而凶性大发。此时徐玉麟所言,巨鹰有知,岂不要三呼其冤?
当徐玉麟说完这些经过情形之后,于老英雄按著说道:“徐老弟你还忘了两件最使老休心折的大事哩,你不说,我就替你说了吧………”
说到这里,竟自倏而住口,对“衡山二友”、“浙东一凤”,神光电射似的掠了一眼。
“衡山二友”“兰剑”李海榕抢先问道:“究竟是什么事情,竟使于兄那般心折,又而故作神秘?”“梅剑”左文华、“浙东一凤”栾一凤,也齐都将眼光集中到于飞身上,就连徐玉麟也胡里胡涂的不知这位老英雄又在弄何玄虚?
于老英雄见众人已被他的话题吸引,随容包一整,肃然而道:“老休当年行走江湖时,手中二十四支蝴蝶银镖,自信尚未落次空,但是徐老弟身悬半空,就能接下老休一连打出的三支银镖;另外一件嘛……我那双桅俱折的船只,无桨无橹,徐老弟竟能以内家真力,毫不费事的驾返岳州。各位想想,当今武林之中,有几人能够办到?就凭这两种绝艺,怎不便老休折服得五体投地!”
于飞说毕,“衡山二友”齐都鼓掌赞不绝口,惟独“浙东一凤”既不笑,也不语,但却以两支霜刃似的眼神,冷冷的掠了徐玉麟数次。
徐玉麟被这位冷傲的老妪,直看得心头微震,怪不舒服,连忙欠身致逊道:“末学后进,雕虫末技,承老前辈如此夸奖,甚感惭愧,还望各位老前辈多多指教才是!”
“衡山二友”连忙说道:“徐少侠说那里话,我等都是些老不成器之才,那能谈得上指教二字。”
于老英雄忽又干咳一声,道:“只因徐老弟有要事缠身,不能在寒舍逗留,否则,三日之后‘岭南三怪’的寻仇约斗,若休想请徐老弟到时助我一拳,不然………”
“浙东一凤”忽地一拍宴桌,傲然而道:“于兄何必灭自已威风,长他人志气,我就不相信凭我们四块老骨头,就拼不过那三个老怪!”言下,对于老英雄有意挽请徐玉麟助拳之意,甚为不屑。
蝴蝶镖于飞唉叹道:“栾妹,话虽如此说,但你要知道,此次‘岭南三怪’复出江湖,向我们五友寻仇,实是挟技而来,据说三怪在当年脱走之后,二十几年来,潜隐中条山一直跟随‘六不全’苦练绝艺,唉……老休悔不该在当时心怀妇人之仁,力主网开一面,以致………”
徐玉麟满腹狐疑,至此已略窥端倪,他要明白究竟,所以抓住了这个机会,急忙截住于老英雄的话问道:“‘岭南三怪’何许人?因何向老前辈寻仇?能否让晚辈略知一二?”
于老英雄深长的叹口气道:“这事说来话长,老弟有兴闻知,那就由老休告诉你吧。”
说罢,略微凝思,随将二十余年前的一段往事道出——
原来“岭南三怪”在当年是三个无恶不作的魔头,蝴蝶镖于飞仗义除奸,只因孤掌难鸣,乃邀约了四位好友,也就是今日在坐的“衡山二友”、“浙东一凤”,以及另外一位绰号“铁胆书生”的徐大侠,加上自己,才将“岭南三怪”基业尽毁。
在当时,“岭南三怪”俱已负伤倒地,“浙东一凤”主张除恶务尽,将他们毁掉,可是于老英雄,却慈心大动,姑念他们成名不易,力主网开一面,希望他们改过自新。
谁知“岭南三怪”从此遁迹江湖,晃眼二十余年,在一般人判断中,以为他们已死,不料忽于月前联名投书盘龙庄,约定比斗。并于临去时,杀死两名家人,以示决心。
于老英雄只有一个爱子,不幸在十五年前,夫妇相偕病故,遗下一个幼女,名唤于玲玲,现已双十年华,出落得如花似玉,才貌双全。
于姑娘在祖父呵护之下长大,一切都能尊从老祖父之意,就是不喜欢学习武功,是以湘北蝴蝶镖一门武学,在于老英雄作古之后,即已绝传。
于老英雄既爱孙女如掌珠,自是不愿拂其志趣,乃延师教以文事,于玲玲资质聪慧,过目不忘,竟学得满腹经纶。
自从于老英雄子媳偕亡,惨遭家变,这位江湖豪雄,悲恸之余,乃封刀退隐,好在家中颇为富有,静享晚年之乐,倒也是曾在刀口上舔血的武林人物很好的下场。
于老英雄虽然不履江湖已十有余年,但是却收了不少门徒,悉将武功传授,此次“岭南三怪”寻仇报复,门徒们均闻风赶至,所以徐玉麟看到了于府尽是些带刀佩剑之人。
“岭南三怪”既然约斗,于老英雄只好分别遣人把“衡山二友”与“浙东一凤”请至盘龙庄,准备届时践约。
不过最使于老英雄痛心的事,就是“岭南三怪”投书中特别指出,倘若他们不敢履约比斗,那就将他惟一的爱孙于玲玲奉献出来,则当年之仇便一笔的淌“否则必将其全家,不分男女,剑剑诛绝。
于姑娘闻悉此讯,痛不欲生,但她是个孝女,既见老祖父那种慌急之色,就知道这“岭南三怪”,必然武功很强,自恨当初为何不跟爷爷习武,若非如此,今日即使不能打败敌人,也多少可以为祖父分忧。
然而于今却是个身无縳鸡之力的弱女子,只有私下里以泪洗面的份儿!
于老英雄深恐爱孙忧伤过度,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么于门可真的要断绝了香烟。所以距离“岭南三怪”约斗之期,还有三日的时间,家中托请“衡山二友”与“浙东一凤”三位老友略为照拂,自己便命四个门徒,保护著爱孙,一同泛舟湖上拟作竟日之游,藉天地目然之气,湖光山水之胜,开拓一番自己与孙女胸襟。
那知他们仅仅游玩了半天,就遇上了徐玉麟空中搜索褚呈祥之事,以致引起了一场惊险交集的风波。
徐玉麟听到这里,暗目咕啜道,追踪褚呈祥之事,已经担误了将近一日,恐怕他们此时已不知逸去何处?反正那老兄与“五巧”一起,都在东平“逍遥山庄”,即使要找他报仇,也不急于一时,况且看于老英雄那种对已之器重与冀望,实在不好意思遽然离去………
路遇不平,拔刀相助,原为英雄本色。徐玉麟本就是个生俱侠肝义胆之人,又加上身负血海深仇,因此更使他嫉恶如仇之念益浓,年青人原就好勇争强,于老英雄对他那般的器重,而“浙东一凤”对他又这样的冷傲,是以激发了他的英雄之气,经过一番思忖之下,待于老英雄把话说完,于是毅然道:“既承于老英雄如此雅爱,所谓土为知己者死,晚辈即使赴汤蹈火,两肋挥刀,亦当为老英雄助一臂之力,‘岭南三怪’武功再强,总也是人,晚辈还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千老英雄若不嫌打扰,晚辈决心暂将私事放在一旁,在贵庄留住数日,一会三怪。”
徐玉麟此言因是豪气凌云,但听在“衡山二友”与“浙东一凤”耳中,却甚不舒服,因为这般老英雄人物,既对“岭南三怪”犹有畏惧,而徐玉麟却声言未把“岭南三怪”放在眼里,词锋中分明对他们也瞧不起。
“衡山二友”素养颇佳,倒未有任何表示,可是“浙东一凤”却倏然神色突变,曲鼻孔中冷冷的“哼”出一声,神光冷电似的向徐玉麟投过一瞥,看样子就要出言发作。
就在此时,于老英雄打个哈哈道:“徐老弟如此说来,已是决心为老你们助拳了,来,三位老友,为我们徐老弟的侠肠义举痛饮一杯!”
于是在坐诸人,只好举杯互照一下,共同干杯,就这样,才把“浙东一凤”的一腔怒火暂时按捺得下。
要知道徐玉麟适才之言,的确也是针对“浙东一凤”没把他放在眼里的冷傲神态而发,他之所以决心一会“岭南三怪”,大部份原因也是要在这倨傲自大的老妪面前显露一手,煞煞她的威风。
然而徐玉麟那里知道,这样一来,正中了于老英雄智挽英豪的圈套。就是连“衡山二友”、“浙东一凤”三个老江湖,也被于老的巧妙按排所瞒过。
蝴蝶镖于飞人已八九十岁,一生江湖,什么人,什么场面没经验过,徐玉麟现身之下,不费吹灰之力,接下了他三支出手无虚的银镖,已经使他大感凛骇,后来又见他那出神入化的剑法,以双驭船的内家真功,就知眼下少年身恋绝艺,即已萌生了挽留助拳之意。
可是徐玉麟行色匆匆,一靠岳州码头,就要告辞,是以老英雄情知如不放布圈套,绝难相强。乃不动声色的只说仅请对方赴盘龙庄小叙。
徐玉麟盛情难却,只好随行,及至盘龙庄后,更不对徐玉麟说出“岭南三怪”寻仇之事,但却在暗下吩咐门徒们有意无意的在徐玉麟的面前出现,以引起这位涉世不久的小英雄之疑心。
于老英雄宴会之前,也没把徐玉麟来历告知“衡山二友”、“浙东一凤”,只说有位客人莅庄,请他们出来一睹。
“浙东一凤”的冷傲性情,于老英雄自是知之颇详,而他对徐玉麟虽在初识之下,然凭其阅人经验,也已摸透了八九,所以席间尽为徐玉麟鼓吹,以引起“浙东一凤”的不服,而又在相当时机之中,把“岭南三怪”约斗之事提出,以激发徐玉麟之豪情,自愿出而相助,这总比恳求人家要高明的多多。
徐玉麟出涉江湖,那里知道此中情由,遂逐步走进了于老的预谋而犹在梦中。
及至徐玉麟表明决心留下助拳,因词锋犀利,而引起“浙东一凤”的愤怒,这情形看在于老的眼里,自己目的已达,当然不愿发生不快,所以赶紧起身圆场。
其实,于老英雄对“岭南三怪”寻仇之事,绝非小题大做,因为他已在三怪投书杀人之夜,吃过一些小亏,自知时非昔比,慢说他自己决非三怪敌手,就是加上“衡山二天”、“浙东一凤”,衡度三怪当下武功,恐怕地无致胜可能。
自己舍上一条老命,在于老英雄看来尚无足惜,只是这事又关系著爱孙女的终生幸福,怎不便他心焦如焚?
而他在无意中发现了徐玉麟这种身怀绝艺的少年英雄,怎能不产生相请助拳之忿呢?
当然,这些情形,“衡山二友”与“浙东一凤”都不知道,在他们的想像中,“岭南三怪”这次复出寻仇,武功方面强也强不了当年好多,以四人之力,就是不能克敌致胜,相信自保决无问题,所以上不甚为担心,可是于老英雄的心情却并非如此轻松呢!
于老英雄慧眼中的少年英豪,既已挺身相助,自然三日后的约斗,心中已有了相当把握,心情一松,宾主开怀畅饮,说说笑笑,一桌丰盛酒进,直吃至子夜,始尽欢而散。
徐玉麟披于老英雄亲目按置于一间布设华贵,清静幽雅的卧室,并专为他派了一名十五六岁的伶俐小婢伺候,做了于宅的上宾,单等著三日之后,“岭南三怪”的来临了。
然而,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想不到徐玉麟因一时豪兴,在盘龙庄小住三日,非但丧失了追杀敌人的良机,而且几乎造成一件不可挽救的恨事,更惹了一身难缠情孽………
踊跃购买他们的书籍;用实际行动来支持你欣赏的作者
第十九章 玉壶春色
偃师城西关,在一家名叫“玉壶春”的临街茶楼上。
此际,天已未时,闲来无事吃茶聊天的人特别的多,而且这家茶楼复兼营旅寓生意,旅舍就在茶楼的后面,规模很大,无论茶楼旅舍,各方面的设备,都够得上是一流。
顾客往来如梭,生意兴隆,再加上旅馆里一些寄居旅客,为解除异乡寂寞,拥得诺大的一座荼楼上,坐无虚设。
有些顾客登上楼来,一见没有空位,只好摇摇头怅然而去,可是这时却忽然有两位衣著华丽的少年顾客,硬逼著店小二给他们找处坐位。
店小二总是势力眼光的居多,见这两位衣著华贵的少年,不是官宦子弟,便是富绅儿孙,那敢得罪,只好一方面向他们打躬作揖的招呼著,一方面四处观瞧,想在坐上客人中找个空位,把他们按排下。
小二瞧了一阵,发现临街窗口下,有一张四人坐的茶桌,这时仅有一位蓬首垢面,衣衫不整,模样邋遢的矮胖老头,在那里悠然自得的独自品茗。
不过他认得这位不起眼的老头,原是旅馆里的住客,所以便走向前去招呼道:“老客官,实在没有办法,你这两个空位,能不能让与另外两个客人坐坐?”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