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鼎玉狸长虹
这个童子面如冠玉,星目剑眉,垂直的鼻梁,拱托著一张俊美无伦的小脸,一袭洁白衣衫,直如临风玉树,英挺,酒脱已极!
但见他不时抑起那张令人怜爱的脸儿,看看挽著他的老人,边走边指手划脚,不知嘴里嘀咕些什么?
然从那老人颇为得意的神色上看来,这孩子必然深获老人的呵获与欢心。
一会工夫,他们转过巨石,没入上清神洞中。
这位老人,便是上清神洞洞主,道号“上清真人”,是六十年前威镇武林,被誉为“宇内四绝”的东道。
所谓“字内四绝”,便是东道!上清真人。西尼!天山神尼。南叟!南海老叟。北僧!灵空禅师。这道、尼、俗、僧、当年同时行侠江湖,名震寰字为武林中援尖儿的人物,黑白两道,谁不敬畏。
因为他们四人,都各怀绝学,但谁也不肯收徒传艺,自立门派,只是独来独往,自行其事。
是以被江湖上称之谓“字内四绝”。
“字内四绝”彼此之间,交情弥笃,但在武学上则各擅所长,似乎谁也不肯倾心佩服于谁。
是以相约,每隔三年的八月十五日,在泰山顶的丈人峰上,印证武功一次。
但不知何故,他们于六十年前的一次泰山聚会后,“字内四绝”在江湖上再未出现,武林中一时议论纷纷,然都莫哀一是。终因无人追查,此事便也成了武林中一个揭不穿的大谜。
就在“字内四绝”失踪的同时,中原出现了一位“九龙剑客”,武功之高,剑术之神奇,竟使武林道上为之震骇!
此人行事,介乎于正那之间,三年间黑白两道上的成各高手,丧身其剑下者,竟达一百余人之多,造成江湖上一场腥风血雨!
然而这“九龙剑客”竟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仅似昙花一现,便也不知去向?虽然有不少高手,欲为剑底亡魂复仇,无奈苦寻不著,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由于“字内四绝”的失踪与“九龙剑客”的出现,事情发生在同时,所以一般人的推倒,这两件事情必有极大关系。然而这仅是一种推测而已,并无人能提出确实证样,令人置信不疑。尤其是“字内四绝”的泰山聚会,向来不邀请任何门派参加;即使有此好奇之士,希图一窥究竟,但是“字内四绝”乃何许人也!岂容他人偷视?
“宇内四绝”的失踪,时至今日已相隔一甲子,武林中除了几位硕果仅存的前辈英雄外,小一辈的人物仅从传说中,知道六十年前江湖上有过如此的四位奇人而已。
尽管当今武林已将“宇内四绝”逐渐遗忘,但是他们是否确已“绝”了呢?摆在目前的四绝之首,却依然健在人间,而且也破例收了门徒。
且说上清真人回到洞中,在一个石墩上坐下,凝视看站立身彷的童子良久之后,面带喜悦,徐徐启口,慈声道:“麟儿,你可知道你今年多大岁数了?”
那俊美童子听了,转脸对老人答道:“恩师,麟儿今年十四岁了。”
老人轻轻的“嗯”了一声,若有所思的又道:“十年前的今天,为师由万山丛中,抱你来此,转眼间你已快要长成个大人了。”
“这些年来,我将一身武功逐一传授与你,因你资质过人,禀赋特异,虽然年纪尚小,但我知道你的功力已颇具根基,尤其是轻功身法,由于你自小生长山中,加以跟随狒狒经日锻炼,进步更是神速。
“麟儿有此成就,为师自是非常安慰,不过……”
老人忽而停顿不语,微喟一声,沉思半晌,声音低微到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喃喃自语道:“此子看来,眼神清澈,乃蕴蓄至高无穷的智慧象微,方面大耳,为人中之龙,天庭饱满,鼻直口方,心术正直,骨格清奇,英华内蕴,实一武学良材。只是双眉上挑带煞,必杀孽甚重,幼失怙恃,流落深山,身世必不平凡,如要使其行道江湖,犹须在其心性上多加磨砺……”
老人自语至此,复沉吟良久,倏然目露精光,似在心中已决定了一件极为重要之事,随毅然进:“麟儿,从明天起,我要开始教你‘上清奇门剑法’。这是一套最重要的剑术,但不知你可愿意学习吗?”
麟儿一旁静听师父说话,正自心乐,忽见老人发问,随迭忙答道:“麟儿极愿学习。”
老人面色肃穆,紧接著道:“这套剑法,内功基础不够,资质较差的人很难修习成功,但你在这两方面来说,均为上乘之选,当然不成问题,可是我在授你此剑法之前,须要你先与我发个誓言,看你能否做到?”
小孩子总是好奇与学习心切,麟儿当下听了师父之言,自是无限快乐!
只见他两只明眸,洋溢著兴奋、诚挚、奇冀的光彩,连忙对老人道:“麟儿就此给恩师老人家起个誓言吧——”随即双膝脆下,面对老人,磕了个响头,誓道:“恩师老人家在上,徒见玉麟学成师父独门创法,一定替师父行道江湖,格守训诲,当念上苍好生之憾,绝不妄事杀戮,倘有违背誓言,人神共诛!”
上清真人迭忙将爱徒扶起,哈哈笑道:“好孩子,看不出小小年纪,能有有如此深明大义的心性,想来必将成为一朵武林奇葩!为师尚未收过门徒,今儿业传得人,怎不使我高兴至极!”
须知上清真人荟萃了各门各派的剑术之精华,集数十年之穷研潜修,才参悟了这套“上清奇门剑法”。
此剑法虽则只有九招,而每招却分八式,共是八九七十二式,暗含九官八卦,且每式中又有许多变化,常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奥妙然穷。
上清真人在当年行侠江湖,除“五行掌”外,仗此创法,独步武林,感镇字内,甚少遇上敌手。如今他既存心予徒见心性上以磨砺,是以要他先起誓言,后传此剑术,一则考验其心性,二则给他一个重大约束,以免其任性妄杀,自为人之常情,亦可见老人用心之良苦!
上清真人不但武功出神入化,其文事更是胸罗万有,博学广问。玉麟由四岁开始,即受其悉心培育,文事武功兼修。所以虽则小小年纪,却颇通情达理,明礼知义。
这时一直蹲在上清真人身旁的白猿,见主人欢愉之状,也趁机伸过头来,在老人的怀中擦来擦去,吱吱呀呀的似是也要来讨取喜爱。老人拍拍白毛茸茸的猿头,对它和声道:“从明天起我要教麟儿剑法,在他自己已练习的时候,狒狒你要好好陪伴他呀!”
白猿狒狒,乃是千年灵兽,善解人语,听了真人的吩咐,小脑袋连连点个不停。
玉麟看看狒狒,似是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乃对老人道:“师父,你老人家说过,徒儿轻功进步神速,可是我怎么老是追不上狒狒呢?”
老人笑道:“狒狒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功候,慢说你追不上它,就是为师在轻功也无法同它比拟哩!”
玉麟点头领会,狒狒却因得老人的夸赞,竟然乐得手舞足蹈起来,逗得师徒二人,一阵哈哈大笑!
第二天——
上清真人开始教授玉麟剑法,首先口授要诀,然后示之以动作,由简及繁,由缓而快,一招一式的细心教导。
从此,玉麟除了老人规定的其他功课照常修习外,便是专心致志的练剑。
玉麟每在碧落岩上练剑时,狒狒总是善尽职责的守护在一旁,有练到精彩处,它也会为他拍掌助兴。
玉麟天资颖悟,再加上老人悉心指导,剑法进展成绩极佳,目是在意料中事。
※※ ※※ ※※
时光匆匆,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
一日玉麟练剑返洞,刚刚转过巨石,蓦然一条白影由身边掠过,他本能的停步一怔,竟是狒狒闪在面前,拦住去路。
但见它状甚焦急,同时扯著玉麟的衣角,往回就走,使玉麟一时如丈二和尚,模不著头脑!但他迅即转念一想:狒狒在今天他练剑之时,就一直没见到,这时回来,看那种模样,必有什么事情要他帮忙?
玉麟身随念转,便跟狒狒行来。
狒狒在前,玉麟随后,展开轻功,如飞也似的一阵狂跃,已越过数座山峰,进入一处狭谷。
这时狒狒猛然停住,待玉麟赶上,便头前领路,沿狭谷前进。
玉麟未曾到过此各,对此陌生之处,不免随时留神察看。
只见这座狭谷,形势分外的险恶,两彷山峰,高插入云,谷底因终年少见日光,幽暗阴湿,毒虫猛兽遍地横行,使人顿生一种阴森恐怖之感!
幽谷越走越狭,一见快要走到尽头,依然未发现任何情况,玉麟心中甚为疑闷!
正在他略作犹豫的当儿,忽然狭谷中变得特别云暗起来。他仰脸看时,只见一团阴云也似的黑影,方圆约有两丈多大,由他头上急泻而下!
饶是玉麟生长山野,胆子再大,对此突然不明白的情况,也不由大吃一惊!
他本能的把手中长剑,往上一擦,使出一招“上清奇门剑法”中的“清风细雨”,挥起一层森森剑幕,获住顶门。
可是那团黑影,竟然出其意料之外,并未向他侵袭,仅是从他的头顶上风快的掠过,直扑狭谷末端而去。
说时迟,那时快,狒狒和玉麟同时跃起,紧跟了上去。
但见这团黑影所扑之处,原是一株挺立的粗大的枯树。
黑影一扑之后,一个翻身,后又往上冲起,在半至中盘旋著……
玉麟这时已看清楚,这团遮天盖日的黑影,原来竟是一只庞大的巨鹰!
他虽则于在山中长大,巨禽怪兽,所见不少,但压根儿何曾见过这般大的尤鹰?因此,他心下既感凛惧,又觉惊奇!
玉麟虽是惊惧,然而那巨鹰既没有对他袭击的行动,自是胆子便也慢慢大起来。渐渐的他想到这巨鹰绝不会无缘然故向那枯树扑击,必定有个原因。
于是他的视线,由仰望天至飞翔的巨鹰,迅即转移到那棵枯树上去。
谁知他不看则已,一看那枯树时,直吓得他毛发悚然,身躯摇晃!
原来在那粗大的枯树极板问,赫然探著一个怪物的硕大头颅,张看个血盆大口,火红色的长舌,疾伸又收,宛若一根火带飞舞。两只湛湛发光的蓝色眼睛,怕不有茶碗般大!
这怪物似条大蟒,看来它整个的身子必是装在树干里。
玉麟被此景物惊呆了,竟不知如何是好?一看身边的狒狒它却目不暇顾的死盯著那巨蟒。
蓦然,半空里盘旋的兀鹰,再度振翅掠下,两只铁钩似的巨爪,直向怪蟒的双睛抓去。
怪蟒竟毫无畏惧之状,反而口喷烟雾,红信吐出有三四尺长,疾卷兀鹰长爪。
兀鹰对此怪蟒长信,似乎颇有顾忌,眼看将被卷著,它把双爪突然缩回。蓦的一个“鸽子翻身”凌霄直上,两翅掠动的劲风,使谷内林木摇摆,落叶潇潇!
这两个庞然大物,如此博斗了七八个回合,胜负不分。那兀鹰在一次奋力扑攻之后,一声震天长鸣,凌空进去。
巨蟒虽在劲敌去后,依然两个光闪闪的眼睛,不停的向四处搜索……
此刻,王麟正然一手握剑,一手捏紧拳头,紧张得如身临大敌,心坎中暗目付道:“这两个穷凶极恶的庞大怪物,任何一个如要对付自己的话,恐怕绝非是它们的敌手……”
他想至此,颓丧得竟将手中长剑,于不知不觉间缓缓垂下!
忽然狒狒从旁拉了他一下,这才把他由颓丧的沉思中惊醒过来。
只见狒狒正拏著两块鹅卵小石,递送给他,然后比划了一翻。
王麟会意狒狒要他以暗器手法,用石掷击怪蟒双睛,不禁为之一怔,他不明此举用意究竟何在?
须知玉麟从师至今,几得上清真人全部绝学,而且上清真人不惜拚耗真力,很早就打通了他“任督二脉”,并以内家至高无上的真元之气,冲破“生死玄关”,泾洗“十二重楼”,实不啻已脱骨换胎。
然而玉麟曾未离开师父身边,自未和任何武林人物交过手。因此,他徒具一身功力,竟目茫无所知。
其实此时玉麟的武功造诣,虽不及江湖上第一流的高手,但亦相差无几矣。然而上清真人既然苦心孤诣,要把他造成一位武林奇材,做其唯一的衣钵传人。基于“满招损,谦受益”之古训定理,在时机未到之时,自不能告诉他功力已臻若何程度,而影响其虚心上进,自属为人师表之常情。
玉麟对自己功力,既然茫无所知,如今狒狒要他搏击怪蟒,一则他不明狒狒用意何在?二则他实无把握,然而稍作犹疑。然而年轻人的一种好奇争胜心理,旋即驱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