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鼎玉狸长虹
然而神剑北童既为其师兄,对此并未深究,而他自亦不便相讲,何况欧阳青乃系奉北雁老人之命,同神剑北童前来协助他布置泰山之会呢!
基于这种种原因,徐玉麟对于欧阳青的种种举动,虽然印象恶劣,但仍存心相让。
那知此人处处似乎都在与他找岔子似的,衣带之夺,他料不到欧阳青竟能对他出手,是以暗运了三成“佛门玄罡”,将其震退,心想吓伯吃些苦头也好,免得以后仍将自己看不在眼里。
岂料徐玉麟这一举动,竟埋下了仇恨的种籽,令其以后的行动上,以及与苏玉娇之间,造成了许多麻烦与枝节!
欧阳青虽是个偏狭自私之辈,但为人行事,却能深藏不露,阴险于胸。
此刻,他固是十分震怒,但,倏而一想,复将熊熊怒火,强自压抑下去,略微平息,即从那迷样的单面黑纱之下,传出了冷冷的一声短哼,而又以水冷,毫无情感的声音,说道:“徐兄说那里话来,徐兄武功令在下实难望项背!”
这人却乎使徐玉麟莫如高深,此刻,竟然忽的一改那桀傲之态,而称起徐兄与自呼在下来了神剑北童惟恐两人言语不对,再大打出手,岂不大事未成,反而造成内哄,将来难以对北雁老人交待,故而迭忙打圆场似的,哈哈笑道:“你们两位怎的争夺起那么一条衣带来了?难道说这条衣带对两位有什么!……”
有什么?他并未说出,便将话音止住。
徐玉麟面容一整,答道:“老前辈有所不知,这条绿衣带………”
说至此,微一停顿,瞧了手中衣带一眼,又道:“晚辈有一位家人,好著绿衣,这条衣带正是她的,但她于晚辈离开徂徕山时,仍在飞云堡中,不知因何来此?而且竟将一条衣带结于树上?………”
徐玉麟行认至此,沉思半晌,接道:“以晚辈推测,飞云堡中,于晚辈走后,可能发生了变故………”
神剑北童道:“你说起话来,总是如此谦虚,一口一声的老前辈,倒叫老朽怪不舒服的,你既身为上清真人老前辈的衣钵传人,以辈论份,以后可别这样称呼啦!倘你觉得老朽确是有了一把年纪,那你就尽管叫我一声童老哥吧,否则,只管呼我童真,亦无不可,只是莫称我老前辈啦!”
神剑北童答非所问的说了这篇话后,徐玉麟面现犹豫,怪不好意思的道:“这么可以?”
“这有何不可以!不管如何,只要小兄弟不再喊我老前辈就得啦!”
神剑北童忽的改口称徐玉麟是少兄弟,这使徐玉麟不由觉得眼前这位一向被人认做性情怪僻,心狠手辣的老童子,却不失为一个懂事理,近人情,而不拘小节的奇人!
因此,他对神剑北童已萌生好感,适与欧阳青之印象相反。
神剑北童见玉麟未再发言,便又接道:“少兄弟适才所言,这结带于树上之人,究竟为谁?”
“她原是先母的一名侍女,名叫春兰,现下人都叫笑菩萨杨金萍,实则她究竟姓什么,连我也不知道,不过她对我却是恩情如海。”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得尽速赶去徂徕山啦!”神剑北童说著,望了一直未再说话的欧阳青一眼,喝道:“师弟,以后行事必须惟命是?,倘再擅自轻举妄动,绝不饶你!”言下竟是一派命令斥责口吻,毫无师兄弟之意味!
三才剑欧阳青,不知怎的对神剑北童似是至为凛惧身躯微震,儒儒回答道:“师弟记住就是!”
“很好!我们就走——”
神剑北童话落,首先往密林外跃去,徐玉麟、欧阳育与白猿拂拂,相继跟上……
※※ ※※ ※※
这是一条平坦的阳关大道,呼呼的西北风掀起了阵阵黄尘。
此刻,在那黄尘的掩盖下,正有一辆由四匹长程健马拖曳的华丽轿车,风快的由西往东奔驰著……
轿车窗帘低垂,看不见内中究竟是载著人?抑或是物?………
但是轿车前辕上,却端坐著一位头挽双髻,眉目清秀,大约十五六岁的紫衣小婢,她持一支长长的鞭子,不时的在空中挥动著,发出尖锐的啸声,骇得那四匹健马,四蹄平伸,拼命的驰骋。
车门是紧闭著的,但两旁却吊著一对宫灯,虽系白昼,可是燃亮著的,是以在日光映照下,泛射出两点光芒,令人老远便可以看到。
虽然车在风中奔驰,风势愈大,但仍然吹熄不了那两只燃烧著的宫灯,这可真说是气死风!
这辆华丽的轿车,在朗朗白昼点燃著灯笼起程,实是透著天大的蹊跷!
好在路上行旅稀少,无人留意,却使有时遇上一两个过往路人,但因其速度奇快,也无法使一般普通行旅注意到这辆华车之奇怪。
即使华车飞驶过后,所酒落下那历久不散,沁人肺俯的奇香,顶多也不过使人猜测到香车中,千之八九是坐著个美人而已!
蓦然——
在那华车之前,远远的出现了三条快如飞垛流失的人影,迳向华车迎面而来。
当那华车燃烧著的宫灯之光,透出飞扬的黄尘之层时,那三条人影,微微一停,便隐没不见。
然而,那华车在人影隐没之处,经过的刹那间,这三条人影却似轻烟般,飘附于华车之底轴上,而且还有一个白点,竟亦隐伏在华车之顶盖上。
健马灰嘶,车行辚辚………
从日中到日落,由日落至月升,华车一直的在飞驰著……
终于,华丽之车停住,那是在一所茂松密柏掩隐中,一座巨宅的大门前。
此际,月光已被密林遮住,四周一片沉黑,可是这辆华车的两厢旁,却散射出斑斑如萤火似的绿光,这绿光构成了车厢每边的耀眼刺目,而且令人看了心惊亡魂的四个大字——“死亡之车”!
天底下真是无奇不有,这样一辆散发著香气馥郁的华车,怎的会有这种既不吉祥,而且恐怖的名字呢?
呀!这华丽的轿车车厢,每边“死亡之车”四个刺目的大字,竟然还是用一颗一颗的珍珠所嵌成,怪不得在黑暗中能发出绚灿的光芒!
世间那有这般阔绰而派扬的巨富?
这仅看外表就可价值连城的堂皇之车,其主人是谁!
谁又肯以如许金钱,制造了这辆华丽之车,而又名之谓“死亡之车”呢?
这些,在在都是令人百思莫解之谜………
车停了,四匹长程健马也都昂首而立,既不嘶叫更不乱动,似是训练有素。
车门依然紧闭著,窗帘依然是深垂的,车内更没有任何动静。
那个头挽双髻,充作御者的紫衣小婢,手擎长鞭,面部毫无表情,稳坐于车辕上,一动也不动的像个木雕泥塑之人一般。
“死亡之车”,真的是名符其实吗?
不,那紫衣小婢,虽然木然不动,但是两只鸟溜溜的明胖,却不时的瞟看那两房关闭著的巨宅大门,似是若有所恃。
可是车停已有盏茶光景,这所巨宅的两扇朱红大门,仍是紧紧的关著,而且巨宅内也是一片沉寂鸦雀无声。
再看那两扇朱漆大门上,兽环之下,赫然刻著一吋对联,字体苍劲,宛若龙飞凤舞,似隶非隶,似篆非篆,竟自独成一家!
其联云:
“天覆万流终归于一;”
“地载百业唯我独尊。”
嘿!好托大的口气!
这付一共十六个字的门联,若将其每句首尾一字连贯起来,则是“天地一尊”!
“天地一尊”!若非当今皇朝天子,谁敢以此自居?
然而,仔细揣摩这付对联的涵义,既非官宦人家,又非巨贾大富门第,然则,此中主人是何身份?
门联的口气既已如此之大,再一看门上的那页黑扁,四个朗朗的金字,更使人悚然心惊!
原来横肩上四个大字,乃是写的“不归别庄”!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说凡人至此,就不能归吗?
“死亡之车”,停于“不归别庄”之门前,这倒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堪成匹配哩!
这些且不去说,单看“不归别庄”大门两旁的那道高高院墙,在林荫中一望无际,就知庄内必是气派雄伟,房舍重叠,不计其数!
门前密林,更是树木掩映,月光之下,极目难尽其边际!
在这样广大的一座密林中,坐落著如此的一所巨大宅第,再加上门扁对联,而停下一辆“死亡之车”,更显得神秘难测!
一轮玉盘,冉冉升上中天,露冷风寒,已是子夜时刻了!
蓦然——
“呀”的一声,这“不归别庄”的两扇朱漆大门,终于无人自开。
稍停,“死亡之车”上的绿衣小婢,手中长鞭一摇,啸声划破了空寂的夜空,四匹长程健马,把首一昂,迳向“不归别庄”的大门缓缓走进。
蹄声得得,车轮轧轧,华车刚进,两房朱红大门,复又自动的砰然合拢。
于是——
一缕馥郁浓香,被隔于大门之外,在凛冷的夜空中飘散著………
华车底下,三条如姻似雾的轻捷人影,一掠而出,毫无声息的落于庄内一丛耐冬树下,倏的隐没。
华车顶上那个纤细的白点,却是一直隐伏未动。
华车沿著一条石板铺威的甫道,向深院中儒动………
猛可间,似乎像是一声哨音响起,黑沉蒙眬的庄院,照耀得一片通明;原来是挑出了千百只孔明灯。
细乐悠扬中,一队紫衣小婢,似翩翩蝴蝶般,蜂拥到“死亡之车”的周围……
在细乐悠扬中,一队紫衣小婢,大约不下十二三人,蜂拥到“死亡之车”的周围,如众星拱般簇护著。
然而那辆神秘的“死亡之车”并未停下,御车小婢也不则声,似乎对那些拥来小婢,视若无睹,只将手中长鞭轻轻一扬,轿车依然在甫道上辘辘前行。
转过四座厅房,“死亡之车”已进入一座广大的复院;复院中央是一占地约亩许大小的荷塘。
初冬时分,自是荷花早已凋谢,只是在那一泓澄澈的水面之上,残浮著一支支莲蓬,以及一团团枯干如扇的荷叶,微风吹过,婆娑作响。
荷塘的中心,远远便可以看见有一座不算小的假山,山旁依水处,建立一座的丽的凉亭。山水亭台,的是颇饶逸趣!
由院中通过荷塘而至假山,搭成一条很宽的浮桥,足可供车辆通过。
此刻,那辆华美堂皇的“死亡之车”,由四匹健马拖曳著,已然走过了浮桥,正向假山前进,护拥著的十三名紫衣小婢,则留步于荷塘之岸,停立目送………
华车终于安稳的行过浮桥,岸边的紫衣小婢倏的四散而去,“死亡之车”亦在同时间,靠近那座假山,忽然隐没不见!
但是,荷塘的中央,却发出一声呼噜震响历久不绝………
“不归别庄”虽然占地极为辽润,可是这声巨震,几乎使整座别庄为之摇动!
以故,树影摇见,残枝纷落,那照耀著庄院一片通明的千百只孔明灯,也在晃动中倏然熄去。
于是,“不归别庄”复陷于一片黑暗,虽然另在中天,但因树木掩遮,月光难透,是以阴森森的透著死一般的沉寂,以及令人发毛的恐怖!
就在那千百只孔明灯熄去后的不久,暗影幢幢下,由一丛耐冬树中,蓦的跃出三条人影。
这三条人影,当先是一位白色儒衫的俊美少年,其后,便是一位不满三尺道童,另一位则是以黑纱垂面,青色劲装的武生。
三人背后一律斜插著柄猩红色的长穗飘飘的宝剑,纵掠间,身经如无,武功造诣,均臻上乘。
此跟随“死亡之车”,潜入“不归别庄”的三人,是谁?勿须在下于此多叙,各位自然分晓。
且说这三位进入“不归别庄”的不速之客,藉荫浓的树影掩蔽之下,微一停顿,见四周无任何动静,随各一提真气,飘然纵上树称,几个飞跃纵掠,神不知,鬼不觉的到在那复院中的荷塘堤边。
三人当即掩人一株虬松之下,稳住身形,四周略一打量之后,那身高不够三尺的道童,随以传音入密之法,对另外两人道:“两位务讲小心,千万不可轻举妄动,此地之厉害,非比寻常!
以老朽判断,他们迄今虽然毫无举动,但是我们的行藏,极难瞒此中之人………”
倘说至此,略微一顿,又道:“不过我们既入虎穴,就必须探查一番,看看那些曾经震骇江湖,十九遇之必死的‘死亡之车’,究竟处于何处?说不定此车的出现,与我们有极大关系哩!”
那个英俊的白衣少年,也以传音入密之法,答道: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