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鼎玉狸长虹
他凝思良久,搜遍枯肠,以其经验见闻,怎么也想不出当世武林之中,会有这等呼风唤雨的高手,只闻笑声,不见人影,竟能将徐玉麟从“七星剑阵”中救走。
那么………难道说那小子会妖术不成?………一定是的,不然,七星峰上防守得何等严密,他怎会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三元观,窃经行凶之后,从容遁走?
玄真道长脑际中电似的掠过这些想定,一边吩咐九名弟子,掘土掩了师弟清真道长与三名门人,一边向兀自发楞的疯侠说道:“老疯子还在那里装什么蒜?妖人既已逃走,今日之局,至此暂罢,不过,你们少林派既然插手管事,那么这笔血债,就须由少林派偿还。”
言毕,也不待疯侠还腔,把手一摆,率领著九名弟子,头也不回,转身而去。
疯侠给神算子秦大川敷药之后,见“了因”也只足肌肉受伤,并未死去,顺手拍活了他的穴道,包扎妥当,由两人搀扶著,缓缓的朝开封城里走去。
他们仍然回到“东台客栈”住了,“了因”,秦大川两人,经疯侠的少林“金创药”之治疗,几日之后,便已痊愈。
疯侠回想当时情况,情知徐玉麟之突然失踪,绝非如玄真通长所言,使用什么妖术逃走,其中必大有文章,但在此久等,也并非办法。三人计议之下,决定先赴嵩山,由疯侠面见净心大师,说明一切,倘获少林派之谅解,便留山等候几日,如徐玉麟依然未至,则再设法寻找,或返飞云堡去,与紫阳玉女共商良策。
这里暂时按下疯侠等三人,准备动身前往器出不提,且说:玄真道长率领九名门下弟子,不日返回武当山三元观,见了掌门师兄青虚道长,禀明经过。
青虚道长是武当派十二代掌门人,年已古稀,虽为二清门下弟子,但嗔念甚炽,好胜争强之心颇重。当下一听玄真所说,便因清真之死,悲愤填膺,须发俱张,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玄真见掌门师兄如此震怒,随缓言观道:“掌门师兄,请暂息怒,以保重身体。本教所受耻辱,固须湔雪,但此事既牵扯少林派之掌门师兄,我们必须从长计议………”
青虚道长倏地目露杀机,把面前几案重重一击,霍然站起,道:“一国不存二君,一山难容二虎。少林派领袖天下武林,为时已不算短,净小老和尚自鸣清高,表面上不问江湖之事,暗下里却由门人与邪教妖人为伍,其用心如何,不问可知?今既证据确凿,我们就趁此机会,尽起门中高手,向净小老和尚要妖人飞云堡主,倘彼交人不出,干脆来个血洗少林寺,岂不师出有名,两天下武林领袖地位,亦将由本派取而代之。”
这番话可以说是青虚的由衷之言,他自接掌掌门以来,已早有此雄心,只是时机未至,而少林派行事又素极稳重,未有把柄被他抓住,故乃隐忍于怀,未敢轻举妄动。今既有此大好时机与借口,怎肯错过。
玄真道长虽较为深算持重,但亦雄心勃勃,是以青虚道长心语一出,不谋而合。
他微作凝思,灵机转动,缓缓说道:“掌门师兄雄图,师弟甚为赞成,我们武当派剑术冠绝武林,高手辈出,那一件比不上少林和尚,为何不与之一争雄长?不过………”
稍停,继又接道:“以本派贵力来说,眼下与少林仅在伯仲之间,倘若要使此举马到成功,万无一失的话,以师弟愚见,不若将妖人飞云堡主在三元观中所为,公诸武林同道,以激众怒,然后以师兄武当掌门之尊,具发英雄帖,联合峨嵋、青城、昆仑十点苍各大门派,声讨包庇妖人的少林寺僧,彼时,少林派孤掌难鸣,必俯首就范,而我更进而由妖人飞云堡主手中,夺获‘紫玉狸’,寻求‘玄天秘笈’,则领袖武林之位定矣。”
青虚道长听罢玄真这篇雄图谋略,怒气已息,不由拂髯笑道:“师弟向以机智过人见称,此番宏论尤有见地,令愚师兄甚为佩服,尔后运筹帷幄,全仗师弟啦!事不宜迟,吾立即具发英雄帖,分派门人赴各大门派,并以专函,向被邀门派,揭发少林寺与妖人飞云堡主勾结逞凶之事,订于十二月十五日,齐集嵩山少室峰下,共襄义举。不知师弟还有什么高见?”
玄真道长道:“蒙掌门师兄器重,师弟愚鲁之才,诚恐难负所望,不过为了本派威望,师弟自当勉竭惊骀,戮力以赴。”
青虚道长笑道:“师弟何必过于自谦,这事就如此决定,现下你可先去妥为筹划,谋定而动,自为善策,本派距离嵩山最近,以待向各大门派投帖之人返回,立即行动。”
于是玄真道长辞出,分别筹谋去了。
※※ ※※ ※※
午夜。
少林寺。
这座建于高达三千尺,林泉清幽,岩壑深遽,中岳少室峰上的北魏古刹,自达摩祖师东来,卓锡于此,收徒传艺,创派上宗,成为、国国术之正统,数百年来,执武林牛耳,被江湖中人视若泰山北斗。
时下,月色蒙胧,山风呼啸中,不时的传来几声巡更梆铃之声,震破寂静的夜空,余音缭绕山际,回荡不绝。
显然,这所武林重地,自从庄经楼事发之后,已经加强了戒备与警觉。
突地——
大雄殿的屋脊上黑影一闪而没,但在此一闪之间,已经惊动了手中一名高手。
淡淡的月光下,只见红影微晃,直向大雄般的屋脊掠去。
当那红影停落之时,那一闪而没的黑影又出现殿角,然在眨眼之间,直如一缕轻烟似的,向少林寺外飘渺而游!
那红影原是位身披红色架裟的僧人,他望著那黑影纵去,并未追赶,仅是“咦”了声,便飘落殿前。
就在此时,又有一位身著红色架裟的僧人,由大雄般的另一角上旋出。
两个红衣僧人见面之下,都不由面现惊讶!
但见后来的红衣僧人,向四周瞧了一眼,说道:“大师兄谅必也看到那黑衣人了吧?”
原来这被称为大师兄的和尚,正是“四金刚”中的禅心大师,后来的和尚则是禅同。
禅心大师沉吟片晌,答道:“看是看到了,但在当世武林中,我实在想不出这人是谁,竟然有如此超人轻功?………”竟自闭目凝思起来。
禅同大师道:“这人曾至庄经楼,师弟就是由那边追来,但晃眼便不见了………”
他说到这里,稍微一停,接道:“程师叔已经向师父解释过,本寺失经杀人之事,绝非飞云堡主徐玉麟所为,师父犹在半信半疑中,以师弟看来,今夜莅寺之人,很可能就是正凶,因为此人轻功路数,以及衣著,都与徐玉麟大不相同,若然,这人是谁?”
禅心大师僧地双目精光电射,向禅同道:“师弟,你既奉师命看守庄经楼,职责重大,请即速回,莫要看了歹人调虎离山之计!”
禅同答道:“庄经楼上,尚有‘参’辈中四个弟子,我想还不致出什么岔子的。”
“还是小心一些好!”禅心轻喟一声道:“我们少林派近年以来,甚少牵入江湖事非漩涡,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武林人物,会同咱们捣起乱来?”
禅心话毕,又陷于沉思之中。
禅同却接道:“方今天下武林,各大门派,黑白两道,以及遁迹江湖多少年的前辈人物,都已纷纷出动,为那‘紫玉狸’之争夺,势将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本派虽无贪心,但是要想再置身这扬事非之外,以师弟判断,恐怕已不可能?”
禅心闭目颔首道:“师弟此言,颇有见地,本派新近之事,恐怕与此有关,说不定其中是项重大阴谋……如果悉师兄猜想不错,少室峰上,即将要有更大的暴风雨来临………”
突地——
一个灰衣中年弥陀,从大雄殿里惶惶张张的跑出,将禅心之话打住。
但见那灰衣弥陀,向禅心禅同行礼后,禀道:“启禀二位师伯,佛祖神像手中的一串佛珠不见啦!”
“啊!竟然有这回事!”
禅心当先向佛殿中纵去,禅同亦随后跟来。
大雄殿里巨烛辉煌,映照得如同白昼,两人一眼看清,正坐如来佛祖手中的捻珠,果然不翼而飞!
以禅心大师这般沉潜有素,定力过人的高僧,也不由惊惶失措!
他怔仲了片晌,转身对禅同道:“师弟速返庄经楼,此间之事,由愚师兄来处理,千万不能再让那边发生岔子,否则,师父震怒下来,你我都担待不起。”
禅同心中微震,急忙退出大雄殿,奔向庄经楼去。
这里禅心和尚,巡视了大雄殿一周,见其余一切,均完好如旧,随问那犹自战凛不已的灰衣弥陀道:“参立你可知道这佛珠是在何时不见的?”
灰衣弥陀参立,战战竞竞的答道:“适才师伯出殿时还在,但师伯出殿之后,殿里烛火忽然被一阵风吹得灭而复明,待弟子查看时,才发现佛祖手上的佛珠不见了,所以就赶快………”
禅心大师摆摆手,止住了他的语言,低低的宣了声佛号,然后神色肃然道:“这事自难怪你,现下你且去成醒几个师兄弟,对大雄殿四周,加强巡逻去吧。”
说毕,便在佛像之前的蒲团上,盘膝打坐起来……
钟楼上的铁钟鸣过三响,各殿、院执事僧人,齐集议事厅参见掌门。
禅心大师,首先向净心掌门方丈,叩头请罪道:“弟子无能,奉命守护大雄宝殿,竟让来路不明之人,于夜间将如来佛祖手上佛珠窃去,罪该万死,恭请掌门师尊,隆以应获之罪!”
掌门方丈净心大师,神色倏变,吃惊道:“啊!竟有这种事情?你且把详情说给我听听。”
禅心随一五一十的将夜来之事,复述一遍。
出乎众僧意外的,掌门方丈,听罢之后,对这种给少林派鼻子上抹灰的大事,却异常冷静,缓声道:“禅心半身归坐,此事本应处你面壁三年,但因目前时势不同,待一切查明之后,再议。”
禅心谢息,退回原坐。
少林门规素极森严,掌门师对此事之处置,令众僧大感意外,但察颜观色中,情知掌门人必有更大更惊人的事宣布。因此,一片肃然!
果不出众僧所料,但见净心大师,向在坐各院、殿执事弟子,神光慑人的掠过一眼,容包肃穆而道:“本派均为三宝弟子,空门中人,名利富贵,与我如浮云。所以,江湖间事非恩怨,绝少牵入。然而当前武林中,正在酝酿的一场纠纷,实关系著未来武林整个命运,本派自不能再置身事外,眼看烟魅魁魅,横行于世,涂炭生灵………”
他稍为停顿,神色更为凝重,接道:“但是本派目前也正面临著一个重大危机,夜来少室峰下,发现武当、峨嵋、青城、昆仑十点苍等,五大门派中人,行动诡密,似对本派有所图谋,谅来此事关系重大,必须妥善应付,以免造成名门正派之间,互相残杀。但本寺虽非龙潭虎穴,可也不是外人撒野之地,本掌门重申前令,凡擅闯木寺者,一律拿来见我,否则,格杀勿论!”
净心大师宣毕,各执事弟子回声应道:“弟子谨遵掌门谕命!”
净心大师复欲开口说话,只见一名“地”字辈的门下,带著个青袍道人,闪身进厅。
那青袍道人,手捧一封大红柬帖,向净心大师稽首为礼道:“奉本派掌门人青虚道长之命,特来向贵掌门大师投帖拜见。”说著,手内大红柬帖高高举起。
禅心大师迭忙向前接过,呈与净心掌门面前。
净心大师打开柬帖一看,对来人说道:“既是贵宾莅临,木掌门于午时亲率各辈弟子,山门外恭候大惊。”
那投帖道人,拜辞退出,仍由陪来僧人,相送离寺。
※※ ※※ ※※
日正中午,少林古刹,大门大开。
当今掌门方丈净心大师,身著玄色架鲨,宝像壮严,由四名灰衣小弥陀伴随著,首先步出山门。
身后紧跟著便是“四金刚”,以及“禅”字辈的另外十名高僧,一律的红色架裟。
再后,便是著灰色僧衣的“参、天、地”三辈弟子,依次排列,每辈均为十五人,相继而出。
净心大师来在山门前迎风而立,身后排列著「禅、参、天、地”四辈门人,行列整齐有序。
这位一代武林宗师的出现,委实排场威严壮观!
不到片刻工夫,少室峰下,长啸之声起处,犹如流矢般的三十余人,纵上峰来,眨眼间,已来至少林寺前的广场,一字见摆开。
来人之中,道俗均有,男女混杂,各捞兵刃,雄纠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