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
当权以后,首次值夜就将几名黄门郎逐出朝廷后,再无人敢偷懒懈怠。随着王朝四方海晏清平,这才有了禁中夜半定天下的美誉。
今夜当值,张巨鹿处理几起紧急政务后,就与恰好也轮到值宿的一位师出同门的老友,国子监左祭酒桓温一起围炉煮酒,张巨鹿不好饮酒,在天底下读书人心中,与上阴学宫祭酒一般地位高崇的桓温则是无酒不欢,连皇帝陛下都破格准许桓温值夜小酌,但明言不可酩酊大醉。
国子监左祭酒是个相貌清癯的儒雅老者,打趣道:“碧眼儿老头,气色不错啊。怎么,靖安王世子殿下赵珣那请高人代笔的二疏十三策,真被你当成了一方救世良药?”
张首辅眯眼道:“毒药如蜜,良药苦口,这十三策,一旦实施起来,起码能让大半座朝廷官吏都叫苦不迭,连军方都得伤筋动骨,你说我能不舒心吗?”
桓温伸手指了指只在一人之下的至交老友,骂道:“第一疏其中庙算一策,连国子监都含沙射影骂到了,说我们都是一帮站着说话不腰疼不知民间疾苦,只会读死书读功名的无用书生。我倒还好,反正脸皮厚,不怕被人唾沫,新上任的宋右祭酒可就气坏了。”
张巨鹿冷笑道:“那位写得一手好字的文坛巨擘,所幸只是去了你的国子监,如今见着了面还算有个笑脸,要是去中书省或者门下省,我还得伤脑筋,逃不掉跟他成为老死不的政敌。”
桓温呵呵笑道:“这对宋家父子,可是被誉作要称霸文坛一百年的大文豪,碧眼儿老头儿你悠着点,要是被他们记仇上,就等着死后被泼脏水吧。”
碧眼紫髯的张首辅弯腰伸手烤着火,平淡道:“笔刀笔刀,是笔是刀,杀人不见血,我看比顾剑棠大将军都不差。”
桓温喝了口小酒,眯着眼放低声音道:“青党已经分崩离析,但是江南道上卢家兄弟,一人成了礼部尚书,一位成了兵部侍郎,气象渐起,你不紧张?”
张首辅淡漠道:“紧张这些做什么,我只担心旱涝蝗灾这些事情。”
桓温摇头不语。
只怕天灾,不怕人祸。
人臣当权至此,夫复何求?
※※※※
徽山牯牛大岗,两位大客卿黄放佛和洪骠在大殿内亲眼看着那名一山之主的女子,单手放在一名跪在地上内力不俗的客卿头颅,将一刻前还是雄壮武夫的男人汲取气机,一滴不剩,她松手后,那名客卿体格精血并无变化,生机却已是灭绝,两名暗中掳来此人助纣为虐的客卿相视一笑,满是苦涩与惊骇,虽说这幅场景已经看过很多次,但每次她的汲取速度愈发迅猛,山上客卿死得越快,他们便是越发胆战心惊。
成为轩辕家主的女子微笑问道:“黄叔叔,洪叔叔,这是第几位了?”
黄放佛稳了稳心神,尽量平声静气说道:“第三十九位。”
正是在大雪坪动荡中悍然上位的轩辕青锋弯下纤腰,望着那具死不瞑目的尸体,笑容天真烂漫如少女,微笑道:“两位叔叔放心,青锋再蛇蝎心肠,也不会对你们这两位我爹好友下手。”
黄放佛轻声道:“唯愿小姐早日登顶武道。”
轩辕青锋收回视线,伸了个懒腰,不仅脸上容光焕发,更有肉眼可见的丝丝紫气萦绕身躯,散淡说道:“我爹若是在世,可绝说不出这番话。指不定会将我这亲生女儿视作可以诛杀的魔头,再不肯每年为我放一坛女儿红桂子酒了。”
黄放佛再不敢言语。
洪骠双手抱胸,开始闭目养神。
轩辕青锋皱了皱眉头问道:“袁廷山这家伙不出意外应该不知如何得到了轩辕大磐的武学心得,刀法境界暴涨,否则以他的心性,决计不会去与顾剑棠比试。而咱们徽山邻居,龙虎山上一名凝字辈的天师府年轻道士,能挡下桃花剑神邓太阿一剑,我与这两个男人相比,谁高谁低?还有,莲花金顶佛道辩论,一个姓赵的男子带了名光头女子,她不但与李当心说禅机,还被说成是除了白衣僧人以外大金刚境的第二人,我何时能与她媲美?”
黄放佛不敢胡言妄语,摇头道:“不好说。”
轩辕青锋突然笑道:“不管这些烦心事。对了,古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总对山上客卿出手也不妥,劳烦两位叔叔去江湖上抓些武林中人,如何?”
不等黄放佛出声,洪骠睁眼躬身道:“洪某今日下山。”
轩辕青锋摆摆手,这名赤脚女子独自走到空旷大殿左侧临崖的地方,山风呼啸,衣袖飘摇。
她慢慢走回闺房,对镜贴花黄。
画眉描妆后,她一手持铜镜,一手伸出指对镜中人,莫名其妙笑出了眼泪,哭笑着说了一句:“好丑的女子。”
※※※※
北凉王府,悄无声息少了两名看似都可有可无的一男一女。
一位是戴上一张入神面皮的慕容桐皇,往北而去。
一位是舒羞,往南而去。
而单刀匹马的徐凤年,离开飞狐城后,再次孤身缓缓北行。
第052章 起手撼昆仑
边境马贼多如蝗,进入北莽腹地,就迅速骤减,用木剑温华的话说就是世子殿下当下很忧郁了,唯有兵荒马乱,最为逼良为娼逼民做寇,若是世道太平了,谁乐意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去当贼寇,这说明北莽境内远非士子名流所谓的民不聊生,见识了飞狐城不输南方的繁花似锦,徐凤年就更是忧心忡忡,即便被春秋遗民的恶习潜移默化,但想要将一个民风彪悍如壮汉的北莽软化成恰似南唐的柔弱女子,需要多少年?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北凉如何等得起?徐凤年乘马北行,一路钻研刀谱第七页的游鱼式,因为始终不得精髓,就再没有去看第八页,除去养剑十二,偶尔恶趣味使然,驭剑杀蛇蝎,就是翻来覆去演练那好似与滚刀术极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剑气滚龙壁,在百里无人的清凉月色下,无所顾忌的嚎叫或者骂人,将那皇帝老儿张巨鹿顾剑棠在内无数帝王将相都骂了一通,也想念了许多人许多事,可惜再没有陶满武这个小丫头替他揉散皱紧的眉头。
这一天,烈日依旧毒辣,若非有大黄庭傍身,呼吸都会如喝起滚烫茶水,行走大漠,水囊干瘪,这似乎也算是苦行修为的一种。徐凤年舍不得骑乘不适酷热气候的劣马,学当年老黄牵马而行。耳朵一颤,徐凤年走到一座黄沙坡顶眺目远望,依稀可见炎热光景下的模糊身影,两人纵马而来,大概是瞅见徐凤年,行进轨线蓦然更改,疾驰而至。徐凤年笑了笑,他娘的终于撞见马贼了,这与眼力好坏无关,实在是这两位年轻马贼装束模样太过明显,上半身袒露,麻质马裤,露出蹩脚的龙虎纹身,只差没有在脸上刺下贼匪二字,见着了徐凤年,两眼放光,这两位好似并不急于动手截杀劫财,窃窃私语,徐凤年耳力敏锐,听过以后哑然失笑,竟然不是劫人钱财的,而是抢人,好像马贼头领是位女中豪杰,有些怀春,就让麾下马贼去抢个细皮嫩肉最好还要识字的俊哥儿当压寨“夫人”,两位马贼显然对他不是太看得上眼,嘀咕着说细胳膊细腿的,保准经不起寨主几下折腾,白倒是挺白,可这么个小白脸与大当家站在一块儿,岂不是成了黑白双煞?大当家要是领着出去与其它寨子首领喝酒角抵,太没面子了。
两位马贼见徐凤年吓傻了见着马贼也没动静,愈发无语,这小白脸莫不是个傻子?往常一些偶遇游牧养畜的草原牧民,见着自己即便没有吓得屁滚尿流,可都是警惕得很,眼前这小子就傻乎乎牵着马一动不动,其中一名纹身黑虎的马贼实在看不下去,跃马上坡,拿着马鞭指点着小白脸,用一口粗粝莽腔骂道:“急着投胎?”
徐凤年对指指点点的马鞭视而不见,笑道:“想与两位兄弟买些水喝。”
纹虎马贼愣了一下,一鞭甩出,徐凤年握住马鞭,将这名出手伤人的马贼拽落下马,一脚踹出,巧劲多过蛮力,马贼后背撞上马背,连人带马一起腾空飞出黄沙小坡,看得纹龙马贼目瞪口呆,徐凤年摘下干瘪水囊,飘落坡底,不去看挣扎呻吟的马贼,马贼坐骑是匹不俗的良马,腾身跃起,抖搂了下鬃毛尘土,徐凤年拿马贼装满水的囊装入自己水囊,再顺手牵羊走一只凉笠,也不与两名马贼如何计较,吹了声口哨,与劣马缓缓远去。等徐凤年走远了,一直哭爹喊娘的纹虎马贼迅速坐起身,揉了揉胸口,其实只是微疼,并无大碍,心有余悸对纹龙马贼说道:“碰到扎手钉子了。”
另外一名马贼啧啧说道:“小白脸原来深藏不露,当家的肯定喜欢。”
纹虎马贼赶忙上马:“走走,与当家的说去。”
徐凤年在人烟罕至的荒原上牵马独行,根据北凉王府所藏北莽地理志讲述,再有几天路程,就可以见到草原,相信有机会碰上那些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他倒是无妨,只是常在黄沙大漠里行走,身边劣马有些吃力,想着到了草原上,这位老兄弟若是能融入野马群是最好,就去掉马鞍马缰,由着它离去。歇脚夜宿,徐凤年盘膝而坐,燃起篝火,望着低垂星空,劣马同样屈膝休憩,拿脖子蹭自己,徐凤年拍了拍马脖子,捻起一块土壤放进嘴中嚼了嚼,水气足了许多,是该临近草原了,尝土是寻龙点穴的入门功夫,徐凤年少年时代经常与老哥姚简一起去堪舆地理,学到不少望脉的皮毛窍门,天下祖龙出昆仑,其中一龙入北莽,以往北莽少有人谈论此事,春秋遗民大量涌入以后,此说大兴,北莽女帝俨然成了天命所归的真命天子。徐凤年转头对劣马笑道:“老兄弟,你信吗?”
劣马打了个响鼻。
照样还是勤勤恳恳依次养剑,好似江南那些每晚都要定时去抢水养稻的耕农,偷懒不得。天蒙蒙亮,徐凤年加快吐纳,按照道门典籍所述,春餐朝霞夏食沆瀣,因朝霞是日始欲出赤黄气,以东海最佳,沆瀣是北方夜半紫气,以极北严寒为甲,两者尤为裨益修行,不知当年道教一支数百道士赴北,有没有这个潜在意思。那一支道统不负众望,成了北莽国教,当代掌教麒麟真人更是成为道门圣人,与两禅寺主持方丈并称南北双圣。清晨时分,吐纳赤黄,约莫是境界不到,徐凤年也说不上有多玄妙,只是比较平时略有神清气爽,缓缓站起身,有些明悟,所谓武道天才,一种是身具异相如黄蛮儿,体魄异于常人,生而金刚,不可谓不得天独厚,另外一种体魄虽然相对平常,却可天人感应,骑牛的是其中佼佼者,才有一步入天象的恢弘气象,第三种相比前两者,要稍稍次之,却未必不能踏入陆地神仙,如以剑入大道的李淳罡,如以力证道的王仙芝,如以剑术通神的邓太阿,武道一途,境界越高,越是逆水逆天而行,天地是家又是牢笼,武夫却要自成体系,好似顽童要自立门户,故而才有天劫临头,是谓天道昭昭,报应不爽。
徐凤年抬头望着朝阳东起,自言自语道:“善恶终有报,不信抬头看,老天饶过谁?”
随即撇嘴道:“又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古人说道理,就喜欢扇脸。”
徐凤年转身望向一名身披袈裟着麻鞋的贫苦老和尚,一双笑时迷人眯时阴沉的丹凤眸子,直直盯着这名昨晚就坐在十丈以外的南方禅宗僧人,佛门有大小乘区分,密教又有黄红之分,装束各有不同,徐凤年因为王妃虔诚信佛,对僧人一直心怀好感,在北凉不知让多少无赖道士为了赏银改行当了僧侣,只不过身在北莽,遇上一位远行数千里来这蛮荒之地传经布道的老和尚,即便僧人瞧着慈眉目善,徐凤年也不敢掉以轻心。
老僧双手合十道:“公子信佛,善哉善哉。”
徐凤年压抑下心中本能杀机,默默还礼。
老僧袈裟清洗次数多了,可见多处针线细密的缝补,只不过始终素洁,不显邋遢,须眉雪白,手提一根竹苇禅杖,更显和蔼慈悲。北凉军中曾有一名挥七十余斤重精铁水磨禅杖的和尚,身为步军统领之一,吃肉喝酒,杀人如麻,战场上金刚怒目,十分嗜血,深得徐骁器重,可惜后来因为北凉铁骑马踏江湖,大和尚便退隐山林,据说圆寂于一座山间小寺。此时老僧微笑道:“老衲自南边两禅寺往北而行麒麟观,是想要与一位道门老友说说禅理,虽说多半是鸡同鸭讲的下场,却也算了去一桩心事。偶见公子吞月华餐日霞,深得武当上任掌教王重楼所修大黄庭的妙义,就想与公子絮叨絮叨,可生怕被公子误会成歹人,也不敢主动开口,但思量一宿,觉得公子心有沟壑,不知是如何养意,若是不慎,深坠其中,就不妥了。既然公子信佛,若是不嫌老衲呱噪,倒是可以与公子说些佛法长短。”
徐凤年重新坐下,微笑道:“原来是两禅寺的得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