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
,眼不再见,而不再闻,置死地而后生,再无利弊权衡生死计较,逐渐臻入一种不可言说的佳境,生死之间有鸿沟,儒家以思无邪,无愧天地不惧生死,道家以清净无为做大作为,佛门不惜以身作桥,送人到彼岸。徐凤年起手撼昆仑,偷师于大雪坪儒生轩辕敬城,自有一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浩然正气,起先为救牧民而涉险,心存结下那不知名善缘的私念,但久而久之,再无挂碍,入世人却无意中生出世心,大黄庭种金莲,含苞待放终绽放,一瞬清净得长生。
徐凤年开窍巨阙而不自知。
右手自然而然负于身后,闭目凝神,左手掌心朝上。只记得当年初上武当山,听闻掌教王重楼曾截断沧澜,一气蓄意至顶,徐凤年左手轻轻一划,脱口而出呢喃道:“断江。”
身前一丈处,地面裂生鸿沟,直达峭壁。
一线六七头野牛坠入裂缝,被身后几线来不及跳跃的野牛填满以后,后来者再度如履平地继续前奔,鲜血四溅。
你奔我断。
徐凤年悠悠然向后滑行,一断再一断。
真是好一幅潮起潮落的悲壮场景。
徐凤年看似身形潇洒不羁,说不尽的闲淡说不完的风流,却已是七窍流血。大黄庭不管如何玄妙连绵,再以内力浑厚著称,终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底深渊,尤其是十分讲究起折转和,世子殿下这般不惜命的强提境界一掌断江,总归是有油尽灯枯的时候。徐凤年如鱼游走于青苔绿石之间,手中无刀剑,却有一种与洪水牛群对撞而去的通达念头,直觉告诉他定然可以天时地利悟出那刀谱第六页。只是念头才生,便告熄灭,因为徐凤年撞上了一个躲避不及的柔软身躯,是那不急于逃命只是等徐凤年后撤几步便小跑几步的牧民少女,徐凤年不知是第几次气机循环,李淳罡曾说剑意巅峰时,精骛八极,剑术极致两袖青蛇牵动的气机流转刹那八百里,徐凤年也不敢攀比,但恐怕体内沸腾气机起码也有一瞬百里的地步,徐凤年苦笑,头也不转,抓住她的柔软肩头,往后抛去,停下脚步,闭鞘养刀,本就是要将身体拉弓如满月,拉到极点才罢休,这种走羊肠小道攀登武道的生僻小径,就怕拉弓崩断弦,一旦发生,就不是跌境一二这般简单好运,十有八九要毁掉辛苦开窍打造的根基,大黄庭长生莲可不是那原上野草,可一岁一枯荣,枯萎以后再想开放,难如登天。
不知那些牧民跑了多远,是否出了峡谷?
徐凤年一咬牙,心想他娘的老子再撑一会儿,实在不行就得撤了,死扛下去,可就真得死在这里。
老子怕死在其次,更是不甘心啊。
任由野牛轰鸣冲来,已是近在咫尺,徐凤年仍然完成一个大循环流转,已经清晰可见前排野牛狰狞恐怖的眼眸。
野牛头颅同时低垂,要用双角将这个家伙刺死。
徐凤年衣衫一缩,再一鼓。鼓荡尤胜先前几分。双手在胸口捧圆。
以小圆起,圆生圆,大圆有了包罗天地的壮阔气象。
峡谷尘土飞扬如一柄圆镜。
徐凤年几乎是寸寸后移。
野牛群一样是匪夷所思地寸寸前行。
与自己说好了只是再死撑一会儿,不知不觉徐凤年已经撑了好久。
山顶身披一袭朴素袈裟的老僧双脚离地,手持竹苇禅杖,如同仙人御风而行,见到这副景象,微微动容,轻声叹息道:“忘我时不计生死,满腔血性,是匹夫之勇。清醒后明知有所不为,仍是不忘有所为。可知根骨本性。些许私心不足以掩善心。”
老和尚折掠入峡谷底部,如鹰隼俯冲,一手抓住徐凤年,脚尖虚空而踩,一连串空悬的蜻蜓点水,向那名牧民少女飘去,轻声道:“殿下救人,且容酿下大错的老衲拦下野牛群。”
当徐凤年下意识搂过少女腰肢,老和尚轻念一声“起”,一男一女飘向山顶。
老和尚双脚终于落地,转身后将禅杖轰然插入大地。
若非身披袈裟,否则便给人慈眉善目如村野古稀老人的老僧,金刚怒目,面朝潮水牛群,一声沉闷低吼。
声如迅雷疾泻,名动数里以外。
北莽新武评对这位佛门圣人推崇至高,有云:两禅寺龙树圣僧,演法无畏,如来正声,有狮子吼,慑伏众生。
野牛群顿时停下前冲,原地寂静。
峡谷内血流成河。
老和尚愧然低头,双手合十。
徐凤年精疲力竭,跌跌撞撞,一屁股坐地,少女盘腿坐在他身后,满眼泪水,双手柔柔撑着向后倒去的世子殿下。徐凤年没那心思去计较老和尚下了套还是如何,也没心情理睬身后女子,只是低头看着染血衣襟,苦笑道:“总这样吐血也不是个事啊。”
然后就此晕厥过去。
老和尚拔出竹苇禅杖来到山顶,给徐凤年把脉,如释重负,然后从背后行囊取出白碗,手指在自己手腕上一划,装满一碗以后递给少女。
老僧的血液竟然不是常人猩红颜色,而是那只见记载于晦涩佛典中的金黄色!
已然是真正达到金刚至境的佛陀。
少女心思灵犀,搂着徐凤年,喂下这一碗价值远远不止连城的金黄血液。
老和尚起身后,重新飘落谷底,一路念《金刚经》而去,出峡谷以后,掠上山顶,托下劣马,牵马前行,轻声道:“恭喜殿下初入大金刚境。”
第054章 该死
徐凤年迷迷糊糊醒转,并未第一时间睁开眼睛,先内察气机运转,有好有坏,新开巨阙一穴,是幸事,不幸的是不知为何体内气机如薪柴剧烈燃烧,虽不曾化灰殆尽,终归透着股不可控制的危机感,这让习惯了去掌控手边一切状况的世子殿下惴惴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继而查探四周呼吸频率,这才缓缓睁眼,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绝美脸庞,峡谷初见便已惊艳,只能以不似人间人物来形容她的姿色,一双罕见的墨绿眼眸,如青山绿水,该有九十五文了,兴许只比白狐儿脸与陈渔和姜泥稍逊半筹,若是身段长开,韵味丰满起来,说不定可以平分秋色,北莽境内风沙粗粝,女子少有水灵的,身架子也往往比南方女子粗犷偏大,难道是曹官子独占八斗风流一个道理,将北莽女子的秀气都给侵吞的缘故?
一念而过,徐凤年怀疑自己是否封金匮把自己给祸害成只吃素不吃荤的和尚了,竟是一点不想再去打量这名绝色少女,缓缓站起身,主动脱离那具软香温玉,养剑以后,身体就像安上精准刻漏,即便是入定吐纳,每隔一个时辰就会自动惊醒,跃入谷底,默然驭剑,滴血在剑身上,飞剑竟然直直坠落,得,三日功夫白费,徐凤年忍住破口大骂,皱眉盯着手心血痕,鲜红渗透着莫名其妙的淡金色,大黄庭圆满境界也不曾听说有这种古怪景象,再不敢胡乱养剑,收回剑身修长纤细如女子青丝的峨眉,掠回山顶,被救牧民大多年幼,围在少女身边,看徐凤年的眼神充满了敬畏与崇拜,徐凤年不予理睬,看到那只碗底在日光下熠熠生辉的白碗,蹲下身伸出手指一抹,嗅了嗅,猜到七八分,佛陀之所以称之为金身佛陀,很大程度上缘于所谓的金刚不败之身,传言可让阴冥诸邪避退,酆都万鬼匍匐,徐凤年也是经由李淳罡阐述,才知世间金刚境大抵都算是伪境,只有两禅寺李当心与弟弟徐龙象才是真金刚,李当心当年西游万里归来,不知是谁传出食肉白衣僧人一块可得长生金身的惊悚秘闻,邪魔人物蜂拥而至,竟是一人都无法得逞,最后李当心临近长安,众目睽睽下割肉一块给了饥寒将死之人,几年以后老者安详老死,却也不曾长生,才疑虑消散。
徐凤年盘膝而坐,对着白碗怔怔出神。旁边少女与二十几个孩子少年不敢打扰,陪着发呆。徐凤年站起身,拎住两名孩童掠下谷底,野牛群被佛门狮子吼震慑,如洪流瞬间结冰,全部静止不动,最后掉头全部涌出,牧民这才安心拣选野牛尸体做秋冬储肉,徐凤年陆续将山顶牧民送下,期间几个性子开朗的孩子只觉得腾云驾雾,开心大笑。
最后只剩下亭亭玉立的少女,龙腰州再北,所处地境严寒,秋冬富人以貂狐青鼠貉皮为裘,贫者以牛马猪羊等皮做衣裤,春夏以布帛衣料,贵贱又有粗细之别。像眼前女子,左衽窄袖,穿乌皮靴,只算是朴素整洁,远比不得显贵家室婢妾衣缕绮绣如宫人。不过她出落得天生丽质,腰间系了一根精致羌笛,山顶无人,徐凤年总算有心思仔细打量一番,不急于将她送入峡谷,她被瞧得满脸俏红,低敛眉目,两根手指悄悄绞扭衣角。徐凤年笑了笑,走近捏住她的下巴,往上一翘,迫使她与自己对视。徐凤年亲眼见到莽骑游猎追逐,不打算搀和到这烂泥塘里去,红颜祸水,徐凤年没那个本事在北莽沾花惹草,情剑伤人,豁达如李淳罡,何尝不是一样如此受罪?
徐凤年这趟抵挡牛群,私心明显,只是想要给天下两大圣人之一的龙树和尚留下一个尚可印象,若是奢望世子殿下送佛送到西,拯救这批牧民于水深火热,委实没有这份慈悲,再者,与他牵连上,谁能善始善终?徐凤年抱起她,纵身一跃,飘然落地,松开她后不再言语,不理睬那些感激涕零的跪拜牧民,气机绵延如昆仑龙脉,一掠而逝,追踪野牛群而去,拐角以后,放缓脚步,打算折返回去,他想到一个法子能够演练那刀谱第六页游鱼式,便是在野牛群中如鱼游滑。
北莽骑兵久久不见牛群,察觉到事态出乎意料之外,挥刀冲入峡谷,徐凤年耳力惊人,微皱眉头,如一条壁虎贴在阴暗峭壁上,本想眼不见心不烦,掠上山顶就去追逐牛群,瞥见末尾一骑转入峡谷弧角,随即传来一阵男人都懂的狞笑。徐凤年沿着峭壁山脊行走,看到谷底三十几骑围绕着少女打转,马术精湛者,便倾斜身体伸手去撩拨少女衣衫。徐凤年骂骂咧咧重新坠入谷底,脚尖落地不起尘埃,骄横莽骑没有注意到身后有人横空出世,徐凤年也懒得废话,飘然前行,一手扯住一根游曳战马的马尾,绕圈驰骋的战马一阵吃疼,高抬双蹄,痛苦嘶鸣,凶悍骑兵讶异转身,杀机勃勃,一刀就朝这名不知死活的家伙劈下,徐凤年握住莽刀,将骑兵拖拽下马,一脚将这名壮硕武士蹦开,身体砸在峭壁上,顿时变作一滩肉泥,徐凤年内心一惊,自己何时有此境了?其余骑兵俱是一怔,一名勇悍莽人策马前奔,徐凤年纹丝不动,等战马撞来,一手按在马头上,战马头颅炸入地面,当场毙命,后半具战马身躯掀翻而起,徐凤年一手拍开,连莽骑带死马一同摔向峭壁,与前者死相唯一不同大概就是一滩烂泥更大一些。
三十多骑兵再顾不上调戏那块即将到嘴的嫩肉,亡命逃窜,谁都看得出以人海战术碾压敌人,根本行不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个道理搁在任何地方都浅显质朴。徐凤年既然开了杀戒,就容不得漏网之鱼去通风报信,一掠而起,闲庭信步,皆是“慢悠悠”逛荡在战马身侧,一掌推出,好似拍死苍蝇在墙上,峡谷峭壁出现一朵朵大块猩红。徐凤年的确做不来陈芝豹那般西垒壁前以马拖死叶白夔妻女的血腥手段,可要说在北莽杀一些蛮子,仍是毫无顾忌,若非如此,徐凤年自认自己就该死在北莽!
哪怕是世袭罔替在手,又有何资格去与陈芝豹抢北凉军权?抢兵抢粮抢民望抢军心,都是要双手染血去抢过来的,而不是磨嘴皮去讲那仁义道德,春秋不义战,有多少场坑杀?多少座城池被屠尽?有多少人相食母贩儿父烹子?士子,贵族,权臣,武夫,一个个粉墨登场,即便身死,大多仍算是在青史留名一两笔,可太多只是想做温饱太平犬的乱世人,死就死了,连本该清明烧香的后人都一并死绝。
以妇人之仁统帅北凉三十万铁骑?帝国北门一旦大开,被北莽长驱直下,头一个遭殃的便是北凉参差百万户。离阳王朝那些一直给北凉拖后腿的骨鲠忠臣,想必脸上悲恸时,心中十分乐见其成。
徐凤年脸色阴沉,解决掉三十多北莽骑兵,缓缓走向那名少女。
她是牧民中唯一亲眼见到他力挡牛群的女子,那时候认定他便是天下最大的英雄豪杰,如仙人降世一般。
可当她见证他杀人而非仅是杀牛的铁血手腕,尤其是看到他缓缓走来,下意识就躲开视线,向后撤了两步。
徐凤年嘴角冷笑,掠上山顶,仁至义尽,就再不管这些牧民的生死存亡,去追寻那股声势浩大的野牛群。
少女猛然惊觉自己做了什么,悔恨得揪心欲死,茫然跌坐在地上,眼神空洞。
徐凤年来到峡谷尽头山顶,驻足遥望远方。
救一人杀万人,杀一人救万人,功德罪孽孰重孰轻。
徐凤年即便信佛,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