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
徐凤年突然眯眼,紧盯着一个道路中缓缓而行的中年密宗和尚,身披大红袈裟,面容枯槁,走到墙脚那边,看到奄奄一息的老乞丐,面露悲悯。
等穿着不懂规矩的小沙弥捧着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火急火燎跑到墙角,却只看到老乞丐脑袋一歪,离开人世。
密宗和尚弯腰伸手,握住那老人的手,替死者诵经。
小沙弥将肉包交给站起身的女孩,低头合掌默念。
徐凤年将这一切看在眼中,有些感慨。
一大一小两个和尚,不管来自何方,将要去哪里。
伸手是禅。
低头也是禅。
红薯进入车厢,徐凤年突然觉得在武当山上想着就流口水的酱牛肉有些乏味,放在一旁,轻声道:“哪怕我得了武当掌教的大黄庭,也依然是更喜欢僧人多点,只悟两个禅的两禅寺,苦行僧辈出的烂陀山,怎么看都要比武当和龙虎要更可爱。”
徐凤年准备按路回府,无意间看到女孩侧脸,愣了一下后心情大好,提起那包酱牛肉,起身笑道:“红薯青鸟,我去见一个熟人,你们先回去。”
徐凤年离开马车,站远了,等北凉铁骑全部离去,这才走向那边墙角。
徐凤年很喜欢那个不太熟的熟丫头,当年跟老黄走到琅琊郡是最落魄的时候,便凑巧碰上了这个离家出走的小女孩,自称要行走江湖做女侠的她身上还剩了点碎银铜板,已经很是可怜,跟徐凤年老黄不打不相识后,很大方地就请了顿大鱼大肉,然后彻底身无分文,三人一同寒酸苦闷了个把月时间,打打闹闹,一起偷鸡摸狗,倒也有趣,一般都是她望风,世子殿下和老黄冒险,逃跑的时候扎两根羊角辫的小妮子脚下生风。最后她说要去南边看海,就分开了,徐凤年只知道她姓李,喜欢自称李姑娘,若喊她一声李女侠,那就能让她饿着肚子都可以开心好几天。
徐凤年缓缓走去,李女侠身边怎么多了个小和尚?
她家总不是寺庙吧?
想着这个,一手提牛肉的徐凤年却握住了绣冬。
那个密宗和尚,不简单。
走近了便听见很有李姑娘风格的言语,她在那里双手叉腰教育小沙弥,“笨南北,说了多少次了?!你可以喊我东东,或者西西,就是不准喊我东西!东西东西的,不难听?!”
身穿绿傧浅红色袈裟的小和尚唇红齿白,相貌十分灵秀,连三年前的徐凤年都能瞧出他的根骨清奇。只听小和尚弱弱说道:“东西,我觉得你这名字挺好听啊。”
已经不扎两根朝天羊角辫的李姑娘伸手拧着小和尚耳朵,羞愤道:“你再喊一声试试看?”
小和尚一点不懂见风转舵,傻愣愣道:“东西。”
小姑娘气疯了,跳起来敲了一下比她个子高一些的小和尚脑袋,“笨死了!比徐凤年笨了一千倍一万倍!”
徐凤年嘴角勾起。
看吧,世上还是有人独具慧眼的嘛。
小和尚嚅嚅喏喏道:“出家人不打诳语。喊你李子,你又要打我。”
小姑娘气势汹汹反问道:“那我问你,出家人可以喜欢女孩子?!和尚要戒色,懂不懂?!”
小和尚倒不是真笨,眼睛斜望向天空,装作没听见。
小姑娘转头看了眼咽气没能吃上肉包子的老乞丐,神情有些苦闷。
小和尚小声道:“买了包子,我们身上都没钱了。我溜出来的时候本来就没带多少,你花钱又……”
他终究是没敢把大手大脚四个字说出口。
小姑娘来气了,怒道:“早跟你说了我爹的私房钱藏在床底托钵里,你不知道多偷些?!你不是笨是什么?”
小和尚心虚道:“偷多了,回寺里,师父会罚我给你娘买胭脂水粉的。”
小姑娘听到胭脂水粉,便有了兴致,不再计较称呼的问题,眼珠儿滴溜溜转。
小和尚一见她这般模样,赶紧说道:“真没钱啦。”
小姑娘唉声叹气起来。
站在他们身后的徐凤年出声笑道:“李姑娘,要胭脂水粉?我给你买。凉州城里最大的胭脂铺里有皇宫妃子们都用的‘绿燕支’,不贵,我买都不用花钱。”
小姑娘猛地转身,看到不再蓬头垢面麻衫草鞋的徐凤年,一下子没认出来,打量了许久,才使劲蹦跳了一下,惊喜道:“徐凤年?!”
徐凤年提了提酱牛肉,笑道:“可不是?”
小姑娘拍了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胸脯,终于放下心,笑容灿烂道:“记得你说是西凉人,我还怕到了凉州找不到你呢。”
徐凤年微笑道:“放心,到了这儿,找不到我比找到我更难。”
小姑娘不去深思,只是高兴。
小和尚见到徐凤年并无反应,只是在那里头疼一笼肉包如何处置,他自己当然不能吃,李子也不爱吃。
徐凤年刚想带小妮子去那家视自己若豺狼虎豹的胭脂铺,下意识绣冬刀就要出鞘。
密宗中年和尚只是向前踏出一步。
和尚用拗口的口音问道:“你就是徐凤年?北凉王的长子?”
徐凤年笑道:“你是?”
和尚语调平静道:“贫僧自西域烂陀山而来,想请世子殿下往烂陀山而去。”
第035章 半斤红妆
烂陀山?
那里有一种让人崇敬的极端,入烂陀山前的人物许多俗世身份都高不可攀,可能是甘露饭的国王,兴许是师子国的王子,或者是孔雀王朝的皇族,一个比一个煊赫显贵。只不过进入烂陀山苦修后,出世后再入世,便跌入尘泥,与普通僧侣无异,烂陀山戒律繁多,不可穿绸缎,袈裟不可褶皱,不能饱腹,睡觉只可曲腿蜷伏于一米见方的布垫上,规矩之多,足以让中原人士瞠目结舌。世子殿下听说了有关烂陀山的传奇,例如有游历僧侣在路旁见到遗失物品,便在物品周围先划一圈,然后坐于一边,往往会苦等几日都无果,不过一般而言烂陀山和尚画了圆圈的东西,不会有外人起了贪恋。更有甚者,烂陀山至今还活着一个已经画地为牢三十四年的老和尚,问题是世人都不知道这位活佛转世的得道高僧到底在等什么。
因此前往烂陀山修行过的和尚等于镶上了一块金字招牌,到哪里都吃香。一些剃了头发装秃驴的假方丈,都喜欢开口第一句便是“贫僧自烂陀山而来”。
烂陀山修行极苦,收徒极严,故而总共三百来人的寺庙,却能与弟子遍天下的两禅寺分庭抗礼,一东一西,交相辉映。
这个红衣和尚说来自烂陀山,徐凤年相信,一半是他方才的伸手诵经,另一半则是感受到和尚的气机流淌如大江东去,光看和尚的言行举止气度,是不动如山的静,可内里,却是江河奔腾入海。
徐凤年虽说对烂陀山以及僧人十分好感,可要说强行把他这个世子殿下拐带去西域,这没得商量,于是阴气森森笑问道:“我如果不去?”
绣冬刀即将出鞘。
这下山第一刀,徐凤年有把握将一整面墙壁都劈碎。
如何都没料到那和尚仅仅是不温不火说道:“贫僧可以等。”
徐凤年握刀的大拇指习惯性摩挲刀柄,问道:“等?”
面容肃穆的和尚绕着徐凤年走了一圈,便安静退到远处,没有任何要绑架或者是阻拦世子殿下的意图。
不仅徐凤年感到荒唐,连看戏的小姑娘都觉得无法理解,她觉得还是自己家里那些蹭吃蹭喝的和尚们更有意思,烂什么陀什么的那座山太乏味了。
小姑娘终于回过神,望着徐凤年小声问道:“徐凤年,你是那谁谁的儿子?那你岂不是世子殿下?”
谁谁,想必就是徐骁了。
不论道门佛门,不论男女老幼,只要身在江湖中,似乎就没谁敢直呼大柱国徐骁的名字。
暗中留心烂陀山大和尚的气机流转,骑牛的所谓,即是如此,还提着酱牛肉的徐凤年笑问道:“怕了?后悔认识我?”
小姑娘哈哈哈连笑三声,可怎么看都像是在给自己壮胆,徐凤年瞧着倍感有趣,也不揭破,以前一同行走江湖,遇到状况,这妮子也从来都是输人不输阵,骂人最凶,跑路最快。
小和尚弱声弱气说道:“东西,我们走吧,反正人已经见着了。再不回寺里,师父师娘就又要跟方丈打架了。”
小姑娘看了看徐凤年,再瞧了瞧小和尚,似乎在绿燕支和回家中艰难抉择,一双秋水眸子却是下意识在香喷喷的酱牛肉上打转。徐凤年不想让这个心思单纯的小姑娘为难,先二话不说把酱肉交到小姑娘手上,转身便走:“等我片刻,先把牛肉吃了,再让徐凤年送你一程,没理由到了凉州还要饿着肚子出城。”
徐凤年走向城东胭脂铺,路经牛肉铺,看到一位个子窜高不少脸孔依然稚嫩的女孩,拎着一根竹枝,坐在门槛上看自己。
世子殿下急于购买胭脂,没有打招呼,那绿燕支之所以出名,还是由于二姐徐渭熊的一首咏秋诗,徐凤年在胭脂铺里白拿,掌柜倒也心甘情愿,再说了以往世子殿下带凉地大小花魁去铺子里拣选胭脂,若相中胭脂的花魁们由衷高兴,世子殿下都要打赏些银两给铺子,说到底,挂“青梅”牌匾的胭脂铺还是赚大亏小。徐凤年到了铺子,挑了一盒绿燕支和两盒贵妃桃,扬长而去,铺子里大大小小都噤若寒蝉,几个带侍妾来一掷千金的富家翁更是低头不语。
那边,小和尚看着双手满嘴都是油腻的小姑娘,提醒道:“这就是徐凤年?他可是世子殿下,似乎口碑很不好。”
小姑娘撕咬着酱牛肉,豁达道:“我也不好看,徐凤年看不上。”
小和尚急了,道:“谁说的?!”
小姑娘没理会青梅竹马的焦急,嘿嘿道:“娘告诉我以后找闺中好友,不能找太漂亮的,会把男人抢走。找相公,也不能找太英俊的,容易招蜂引蝶,我算是半个出家人,杀生太多也不妥。”
小和尚不得不搬出靠山,问道:“东西,你忘了师父师娘是怎么说寺外男女的了?”
小姑娘一本正经道:“当然记得啊,我爹说寺外的男人,都是手裂虎豹杀人越货的恶汉。我娘说寺外的女子,都是口蜜腹剑蛇蝎心肠的毒妇。笨南北,你傻啊,我爹娘这么说,是吓唬我呢。”
又笨又傻的小和尚默然不语。
小姑娘歪头问道:“你讨厌徐凤年?”
小和尚摇头道:“东西喜欢,我便喜欢。”
小姑娘嗯嗯了两声,话好听,就不去计较“东西”这个名字难听了。
徐凤年把胭脂带到,看见小姑娘拿袖子抹脸的俏皮模样,将东西递到小姑娘手中,笑道:“送你了。”
小和尚看着小姑娘欢天喜地的神情,他也不恼,只是老气横秋叹息一声。
小姑娘犹豫了一下,“徐凤年,那谁谁在王府上吗?”
徐凤年笑道:“得过两天才能从北边边境赶回来。”
她蹦跳了一下,“那去你家瞅瞅呗?”
徐凤年哭笑不得。
接下来才更让徐凤年见识到这位女侠的神经坚韧,到了北凉王府门口,她瞥了瞥两尊镇国狮子,煞有其事道:“可惜我家门口没有。”
进了王府大门,看到一路绵延到清凉山山顶的雄伟建筑,她喃喃道:“挺大呦,都有我家一半大小了。”
看到活水湖和听潮亭,嘻嘻笑道:“喜欢这池子,我家池塘可没这气势。笨南北,你用心些跟我爹学本事,早早学会搬山移海的功夫,把这池子搬回去。”
徐凤年大度笑道:“搬去好了。”
小和尚轻声道:“东西,咱们寺是你的家,但不是你家的。”
小姑娘瞪眼道:“有区别?”
小和尚显然不是能在她面前坚持己见的家伙,小声道:“是吧?”
小姑娘问道:“那我问你,白马是不是马?”
自认在寺里误上贼船才跟了师父学佛法的小和尚就更不确定了,重复道:“是吧?”
徐凤年把这对孩子安置在梧桐苑附近的一座院子,足见他对小姑娘的重视。这一路,徐凤年没敢多看她,生怕吓坏了这位嘴上总是喜欢神神叨叨的小女侠,不打量小姑娘,那就只好观察小和尚了,那身绿傧浅红色袈裟准确无误是释门中讲僧的装束,虽比不上朝廷赐予得道高僧的绯衣紫衣两种,却也是相当罕见,披此袈裟者,有三大功德在身,得天龙护佑,众生礼拜与罗刹恭敬。徐凤年愈发好奇小姑娘所谓的家是哪座寺庙。
徐凤年坐在院中,小姑娘对住处欢喜万分,在屋里兴奋得跑来跑去,袈裟并非偏袒右肩而是左肩的小和尚蹲在一架秋千旁,望着晴朗天空发呆。
红薯静悄悄来到世子殿下身后。
下山后徐凤年便已得知白发老魁败了使斩马刀的豪侠魏北山,双双离开北凉。武林中轩辕世家在袁左宗和禄球儿的打压下已然苟延残喘。小人屠陈芝豹在边境上又捞得泼天军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