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
观里,老道士赵希抟看着满院子经过风吹日晒雪压雨打的山楂,早已干瘪,哪里还能下嘴。
枯黄少年蹲在院中,神色有些为难。
老道士陪在一旁,今天是个爽朗暖和的好日子,最适合好汉大提当年勇,悠悠自得道:“龙象啊,为师年轻的时候喜好娱情山水,年幼便通晓了八卦大意,无书不看,飘然出世,当年山上老祖宗对我那是喜欢得一塌糊涂,可为师哪里在乎这羽衣卿相的虚名,逛荡了三十来年才回山,嘿,在山下倒也是做了点传经授篆治病御灾的事情,只差一点就被老皇帝请进皇宫讲述黄老术,别看天师府有不少人都去过京城进过大内,可那是因为他们也姓赵,与为师不同,为师不靠这姓氏吃饭,名声一样可达天听。”
“龙象,别看山楂了,与为师说几句话,唠嗑唠嗑,师徒两人每天说不上几句话,不像话嘛,外人还以为为师不心疼你呢。”
“徒儿,要不为师教你老祖宗当年只传我一人的‘大梦春秋’,这可是我那傲气侄儿都不曾悟透的道门仙术,为师能保住这逍遥观,就靠这梦春秋了。这心法,比起武当那大黄庭只好不差,为师如今能一睡三年,还是老祖宗厉害,据说一卧甲子都不难,为师心想当年老祖宗羽化是不是……”
老道士见少年面无表情,便觉得这自说自话有些无趣了,打了个哈欠,昏昏欲睡,只见他只是左脚弯曲着地,右脚搁置在左腿上,一手托腮帮,侧头酣睡过去。老道士屁股下并无椅凳,可身形晃来晃去,偏偏不倒。
只见这位龙虎山希字辈老道士侧托腮帮的那只手如握剑诀,左手则十指如钩,掐了那重阳子午诀,传来老人呢喃声:“睡春秋,睡春秋,石根高卧忘其年。不卧毡,不盖被,天地做床披明月。轰雷掣电泰山摧,万丈海水空里坠,骊龙叫喊鬼神惊,我当恁时正酣睡……”
院外,站着一个身穿一袭正黄色尊贵道袍的年轻道士,闭眼站定,默念道:“以眼对鼻,鼻对生门,心目内观。绵绵呼吸,默默行持,虚极静笃。真气浮丹池,神水环五内。呼甲丁,召百灵,吾神出乎九宫,恣游青碧。梦中观沧海,烟里提阴阳,不知春秋以外已过五百年……”
徐龙象见身边老道士要死不活在那里打瞌睡,偏偏不肯走,便起身离开院子,逍遥观不在山高处,只在山脚,与高高在上的天师府确是天壤之别,不过这里出门便可看到如一根碧玉带缠绕山峦的青龙溪,徐龙象走到溪畔,望着两张系在岸边的竹筏怔怔出神,少年怕水,自然不敢登上竹筏顺流而下。
黄色道袍年轻人傲然站在溪畔,嗤笑道:“姓徐的傻子,亏得希天师教你睡春秋,你听得懂?听不懂就趁早滚回北凉,龙虎山不是你这种蠢人可以呆的地方。”
徐龙象置若罔闻,只是盯着溪水发呆。
面容神异的年轻道士虽然出声嘲讽,却离得那黄蛮儿有些距离,上次来逍遥观探望老祖宗,不小心踩到了山楂,便被这傻子差点从山脚追到山顶,狼狈至极,这让许多山上道姑姐姐姑姑们都笑话了好久,奇耻大辱。
不过他看出来了,那傻子怕水。
看到徐龙象终于转头,年轻道士飘向竹筏,脚尖轻轻一点,竹筏便缓缓滑向小溪对岸,似乎这年纪不大的道士玩了一手花样,竹筏在溪水中间位置静止不动。
一条竹筏站着五六位来龙虎山探僻寻仙的文人雅士,见到这玄妙一幕,俱是哗然惊叹。
道士大笑道:“黄蛮儿,有本事你来啊,听说你有两个姐姐,一个行事放荡,一个沽名钓誉。”
徐龙象无动于衷。
道士继续嘲讽道:“你还有个哥哥?据说王妃就是因为这个不成材的世子殿下而死的?”
徐龙象猛然抬头。
道士嘻笑道:“来啊,我等你。”
蹲着的徐龙象并未完全站起身,如豹子一般弯腰前冲出去,瞬间便掠至溪畔,却不是跃入溪中,而是一脚踩踏在竹筏前端,顿时将宽大结实竹筏给撬出水面,直直立起!
只见他单手如刀,将维系竹筏的粗壮绳索给劈断,双手一撑,便将竹筏给撕烂。
迅速捡起竹筏一截截残骸,被徐龙象丢了出去。
仅是声音便刺破耳膜,如虎啸一般。
那么力道之大,可见一斑。
箭雨落下。
黄衣道士脸色慌张,不管他如何猿猴腾挪,都逃不过那一柄柄竹箭,他竭尽全力也只是将一些竹子给打偏,这些箭矢一入溪水便爆炸开来。
只见道士四周溪水如喷泉溅射。
当最后一杆竹子刺面而来,年轻道士几乎已经认命。
同样是黄衣道袍的中年道士横空出世,飘至竹筏,左手负于腰后,右手粘住那根竹子,表面上波澜不惊,只是竹筏却急速倒退,等止住动静,中年道士已经将竹子回射向膂力天下第一的徐龙象。
第046章 那山山楂,这湖莲花(中)
徐龙象若说憨傻时是那不伤人畜的痴儿,爱做些看蚂蚁搬家的事情,他心情好,便是下人偷偷壮着胆喊一声小白痴,这位北凉王次子也总是没心没肺报以一笑,可若他心情不好了,便是生人勿进仙佛不鸟的气派,此时便是,瞧见那截竹子激射而返,面目狰狞的徐龙象并不躲闪,只是探出一爪,试图捏碎那竹子,大概是小觑了竹箭的速度,徐龙象并未能够握住,竹子穿过五指空隙直刺他面目,徐龙象倒是不惊不惧,仍由锋锐利剑一般的竹子击在额头,反而是那黄衣道袍的中年道人心中一震,他本以为这一身龙象气力的傻子会躲避,原本孩子间的制气打闹,不管是他的身份地位,还是养气定力,都不会过问,只是大柱国次子最后那一手竹箭委实狠辣,若不出手,凝运便要落得一个终身瘫痪的下场,所以落定竹筏后的还手便不由自主加重了两三分力道,与徐龙象动手本就不妥,若伤了这孩子,那就更是棘手,且不说徐龙象背后是当年差点便要擅自“按下龙虎头”的北凉王,便是那逍遥道观里隐忍不动的希抟爷爷,也不是自己可以忤逆的,自己一身天师府黄裳道袍又如何?父亲赵丹霞,已是羽衣卿相,天下道统执牛耳者,还不照样得喊希抟爷爷一声小叔?
不曾想,中年道人发现自己竟是多虑了!
那枯黄干瘦的少年硬生生扛下了竹子,随着砰一声巨响,在他额前寸寸炸裂,等到粉末散去,徐龙象双眸猩红,双鬓略长于常人的两抹黄毛漂浮起来,他上龙虎山第一天起就是披发示人,此时更是飘荡不止,只见他整个人衣衫一瞬间圆滚一瞬间干瘪,一吸气便鼓胀开来,一呼气便清减下去,离他近的溪畔与徐龙象气机暗合,隐约形成一股涨潮退潮的荒诞景象。他的呼吸法门,本是龙虎山最入门的吐纳术,哪知道这黄蛮儿足足学了大半年才学进去,可一旦入门便如此声势吓人?
“父亲,这傻子的模样也太渗人了,莫非真是传言所说是那化外的巨邪魔尊?”年轻道士有了靠山,胆识恢复了大半,只是见到徐龙象身上的峥嵘异象,加上接连两次吃了苦头,难免有些胆寒。
“希抟爷爷下山前说过,这位不开窍穴的大柱国次子才是真武大帝转世,并非那天生比凡人多一窍的洪洗象,两人谁是仙谁是魔,龙虎山和武当山的未来五百年气运,大抵需要赌一场。”中年道士小心盯着杀气勃发的徐龙象,只是有些好奇,内心谈不上震撼,身为天师府上的第一等“黄紫”贵人,赵静沉见识过太多常人无法领略的风景。
至于赵希抟老祖宗的那番言辞,他其实相当不以为然,将一家运气系于一人身,还可以接受,如果将一国一山气机都孤注一掷,未免过于儿戏了,对于生性顽劣却灵气不俗的儿子赵凝运,名义上静字辈第一人的赵静沉还是有八九分满意的,所以一些秘闻都愿意敞开了说,“五百年福祸,这话太大了,不能当真,能有五十年就相当不错,再者,那武当山洪洗象和你我眼前的徐龙象就真一定二者其一是那降世的荡魔天尊?根据典籍记载,掐指算算,玄武大帝已经足足一千六百年不曾降世,怎的在龙虎山最是力压武当的时候,凑巧就出现了?”
逐渐缓过神的赵凝运嬉笑道:“万一是真的,父亲,那我们就惨了。”
赵静沉低声笑道:“怎么就惨了,我龙虎山天师府一千多年出了仙人六十四位,还敌不过一个玄武大帝啦?”
提及这个,便是玩世不恭的赵凝运也生出一股豪气,这六十四位仙人,可不是那些乡野野史记载的志怪传奇,大真人羽化登仙时,天师府会详细记载一切细节,天机如何,地理如何,人和如何,是乘龙是骑鸾还是化虹,都要记录在案,力求一字不差半句不漏,容不得半点虚假水分。若说家谱家世如何显赫,便是人间的帝王,也比不得龙虎山赵家源远流长。也不见赵静沉如何动作,竹筏顺流而下,似乎不打算跟徐龙象继续对峙,看到岸边那黄发小儿跟随竹筏撒脚狂奔,不停脚尖踢起石子,拨向竹筏这边,赵静沉伸出一只手,晶莹如白玉,柔柔朝下一压,颗颗石子便朝溪水中坠去。
三十几颗石子皆是如此,可越到后来,赵静沉便愈发感到吃力,石子速度加快不说,更重更沉,天下哪有只吐不纳的运气法门,可徐龙象却没给他纳气的机会,石子不停不歇雨点般泼向天师府赵静沉赵凝运父子,徐龙象管你是什么紫黄贵人?!再说了,他哥,徐凤年那位世子殿下,武当山不一样明知隋珠公主依然拔刀?更别提一个疯子一个傻子的老爹了,徐骁。当初武林浩劫,龙虎山自恃是当朝第一派,赵丹霞更是身为国师,便有一位天师说了几句不顺耳的言语,被大柱国听见过,不仅原先锋指嵩山的三千铁骑调拨马头,直奔龙虎山,还紧急加调了九营四千五余北凉悍卒,屯扎于龙虎山山脚,这还不够,一些在大柱国“江湖狗咬江湖狗”方针下吸纳入北凉军体系的江湖人士,都在徐骁“一位天师脑袋便是四品将军虎符一枚”“天师府一条命可免将来死罪一桩”等重利下摩拳擦掌,徐骁坐于马上,对着前来示弱的天师府一位紫衣道士厉声道:“龙虎山?老子就不信按不下你们这龙虎头!”
没人怀疑人屠徐骁是要装腔作势,若非那道跑死好几匹驿马的圣旨及时送达,北凉铁骑就真要杀上龙虎山了。
赵静沉养气功夫再深,也受不住徐龙象没个尽头的石子攻势,尤其是风态不雅,天师府虽从未有长子长孙成就掌教的传统,可不管怎么说,这个位置上的天府子弟都素有一种内敛傲气,赵静沉更是如此,道法剑术内力都是出类拔萃,没有辱没身上的黄色道衣,只可惜他这一辈“静”字辈,出了两个更出彩的道士,一个便是名动天下的白莲道士白煜,正是他在上届莲花顶佛道辩论中一鸣惊人,这道士不学龙虎武功,只埋首于古经典籍,一身学问直追四位天师,前两年入宫觐见了皇帝陛下,一番离经叛道措辞,说什么帝王本该小觑长生术,竟惹得龙颜大悦,得了一身尊贵至极的紫衣道袍,更是御赐“白莲先生”,一时间引得更多文人学士与达官显贵纷至沓来,除了拜谒龙虎福地,且想亲眼见一见那风采无双的白莲先生。
若只有一位不在天师府上的白莲先生,赵静沉还不心焦,偏偏天师府里很早就有一个“小天师”!
与徐龙象这般斤斤计较,若传到父亲以及其余两位天师耳中,成何体统?
赵静沉苦笑一声,罢了罢了,伸手提起儿子赵凝运的袖袍,竭力拍落六七颗石子,两人向岸上飘去。
他们这就要上山去天师府,徐龙象再难缠,也不至于敢闹到天师府去,希抟爷爷耐性定力再好,估计也坐不住。
徐龙象见两个穿黄衣的道士要跑,怒吼一声,后撤十几步,然后几个大踏步跨出,尘土飞扬,地面上凹陷出几个新坑,只看到徐龙象离岸时,借力腾空而起,遥遥冲向黄衣父子。
赵静沉终究不是没火气的泥菩萨,见这傻子不知好歹要死缠烂打,怒哼一声,袖袍一挥,先将赵凝运缓缓推出几丈远,他自身则折返向岸边,与徐龙象冲刺如出一辙,只是地面上仅是尘土微浮,不如黄蛮儿踩踏声势。
赵静沉不和徐龙象在空中对撞,脚尖凌空一点,双袖一卷,身形更上一层楼,刚好出现在徐龙象头顶。
龙虎山静字辈第一人猛然使出千斤坠,双脚踩在徐龙象肩上,喝声道:“大胆痴货,给我下去!”
徐龙象一身蛮力无处可使,只能硬生生坠入溪中。
“你才是痴货啊。”
赵静沉才悠悠飘回岸边,便依稀听见一声感叹,一位酣睡老道从逍遥观拔地而起,鹞子一般掠至当空,俯冲刺入溪水,溅起无穷水花,水流一滞,便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