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接触
“光波或者是射线,必须有源,灵魂这种凝聚不散,有思想而且没时空限制的光束,又违反了我们所认识的光学原理?”另一位坐在他身旁的,大概也是从事物理方面工作的,提出疑点。
“在物理学中,光的应用比较慢,光通讯的概念,贝尔早在一八七六年就发明‘光电话’了,我们却要花了整整一百年,才能应用在实际生活上。光的现象,是由原子内的带电粒子,作简谐运动所引起。光是电子振动所产生,故光波亦是电磁波。灵魂为什么不能是游离出来的原子?只要它的带电粒子作运动,就能发光,为什么需要光源?它本身就是光源!”
琪琪这时已经关好会议室大门,悄悄地回到我身旁坐下,秀目闪着光辉,显然对这个座谈会感到兴奋。
“至于这柬游离的、带着不可见光的原子,为什么会有思想,我个人认为应该这样解释!”另一位生物学家,接纳了物理学家的见解:“动物的脑及身体细胞,由水、盐、蛋白质、磷脂质、碳水化合物……等构成,动物的肌肉和神经,在兴奋过程中,能产生电工仪表可测出的电流及电压,虽然很微小,却可说明人可以生电。这种电哪里来的,还没有恰当的解答,是否可用灵魂在体内的表现来解释呢?若然灵魂真是一群带电磁波的游离原子,就很易解通了。”
“医学家和灵魂学家曾合作做过一个实验。”这一位我认识,是本地著名的精神科医生:“将一名就要去世的病人,放在一座很精密的磅秤上,发觉病人死前和死后的重量有差异。这一瞬间,病人的几克体重,骤然跑到哪里去了呢?”灵魂学家说:“那是灵魂脱离驱壳!换言之,那几克体重就是灵魂。至于灵魂在将要脱离躯壳前,脑电波特别强,可以说‘生物电’的最后挣扎,或者是挣脱躯壳的反应了,亦即一般人说的‘回光返照’。正好解释了人临死前为什么会突然清醒的谜。”
“王小明的画,能有这样大的作用,而且能延伸出‘第二界’,以人类作实验,这种概念的确叫我一时难以接受。”一位会后才知是心理学家说:“但收集到的资料又是这样丰富,叫我也难找论据来驳斥。我只能说,若然有灵魂存在这回事,为什么会没有第二界、第三界,世界上可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有宗教信仰,他们信的神,或者就是第三界的使者。我是一名无神论者,但我住的地方很偏僻,白天回家时我一点也不心怯,晚上回家时,每每我要高声唱歌!”
“哈哈!,哈哈!”稀落地甚至有几下掌声。
一名社会学家带着笑意:“陶先生替我们从王小明的画中,归纳出一个很严肃的课题——高度科技发展与社会形态的脱节。
其实这个问题,自从当代科学结晶,在广岛和长崎爆炸后,人们在心灵上已经笼罩上阴影,‘科学批判’的思潮已经应运而生了。这种‘科学批判’也因没有直接利益冲突而显得薄弱。例如邻地要建立核能发电站这件事,人们已经老早就知道,签约时也没有意见。但当苏联的核电站发生事故后,人们的意见来了,而且轰动一时。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世上仍还有很多人,没有自觉地明确科学技术领域里发生的变化及其形成的后果。没有了解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创造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关系之间所发生的改变。所以,我推测王小明的画所产生的影响,在先进社会、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度里,必定较这里大。可惜得很,陶先生在报告的资料中,对于到我国去的调查还是一片空白。”
我有点脸红:“我借这个机会解释一下,本来我已经安排好要作尚未完成的海外调查的,可是卜先生匆忙地已经筹划了这次会议,也就同意了。我认为经过各位专家广泛提供了意见,会对我在外地的调查,有助更易掌握重点,成绩也会比我个人所预期的多。”
其中一位生态学家,提出了问题:“我最关心的,是人、第二界和第三界之间的关系。读了陶先生的报告,我知道第三界可控制第二界,第二界间接地可以支配人,而第二界及第三界的显现形态,又是人终结后的形态。这种玄学关系,把我弄糊涂了。
卜洛夫说道:“若假设第三、第二界依次为神和鬼,便较熟悉和易于了解了。神在有特殊任务时,可以投胎为人,鬼则循回不息地投胎。神和鬼投胎后,有了躯体的约束,原来的时间、空间、感召的力量就受到躯壳的限制了,受人的身体机能及发育在长的规律所支配。直到寿命终结那天为止,鬼或神也就脱胎换骨一次,以新的形态出现了。或者这就是柙和鬼的进化规律。”
“若然这个解释正确,那就与一般的宗教说法大同小异了。
”生态学家说:“所不同的仅是没有地狱及撒旦之类的恶鬼,人类的罪恶是魔由心生,及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所致,那位优生学的多产丈夫和丹尼就是明显的例子。优生学将招致强者的极权统制,使社会趋向更不公平,而自由便变成残缺不全。环境往往是一个恶性循环,是穷的人家,大多数恶性循环地穷下去,很少能够翻身,反之,富的,又永远富下去,想变穷也难。王小明这幅优生学者的画,除了要证明如陶先生所说的‘优’加‘劣’可以等于‘优’外,还有一点想证明,环境变恶劣了( 中产变为穷人,他去世后,廿一名儿女把家业吃光了 ),也能挣扎翻身的。可惜我们要多等几年,才能得出结论。”
“我对陶先生所提出的‘发光的龙卷风’和‘魔眼’感兴趣,故特别地思索过。”物理学家又说:“正如陶先生所探索过的,大自然仍存在着很多未能解释的发光现象,我也没法解说。不过为什么陶先生没有遭到电殛,我补充补充:电的分布在静止时,仅存于导体的表面上,不会存于导体当中。因此,陶先生看到的是中空的‘光井’,但电的分布在漏斗形的锥体时,应该是在尖锥,亦即靠近地面处较浓,这亦是电的‘尖端放电效应’的原因。那为什么地下五六公尺处不存有电呢?因为龙卷风是动态的,刚才所说的电分布则是静态的。没有电位差,电子就不流动。
由而发光是电子剧烈运动互相碰击的能量较变过程,如陶先生般,为‘地对空’放电过程。所以陶先生能逃过大难。”
“魔眼就神奇了,除了方医生的专业分析外,我的能解释的,是陶先生左眼角膜局部破裂,除了产生‘光的干涉’外,应该还产生‘光的绕射’作用。光波通过破裂角膜的细隙干涉光波后,便告诉陶先生,不应看到的东西呈现在眼前了。”
在座的都是高等知识分子,对物理学有一定的认识,何况一般人也有过从布眼或细缝中,窥视到日光或灯光,会幻化出美丽的彩色的经验?因此,大家都接纳了这个揣测。
“那么,他们说话是什么‘波’呢?”琪琪花在分析这问题的时间较多,希望有一个答案。
“‘波’的种类很多,长短不一。钱小姐已经知道第二、三界用的不是声波了。”另一位物理学家说:“我亦可以肯定他们用的,也不会是电波,因为电波波长较长,容易受到干扰,而且是属于红外经范畴的波,比我们能见到的光波长得多。目前我们用于国际通讯卫星的微波,仅十二至十四千兆赫兹,还是厘米波段。近来的光导纤维通讯,已用到一点五微米了,但还是红外光波。第二、三界既然存在于紫外界,范围比红外界更广阔,我们目前的科技,相信还没有办法与他们沟通。这真是一件遗憾的事。”
“那么,他们又怎能与我们沟通?”琪琪还是锲而不舍。
那位物理学家尴尬地苦笑:“钱小姐想把我不愿说,也不愿承认的事实也要挤出来,我只好惭愧地低头同意!他们的确比我们高等,有很多事情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仍未能做到!”
我抬头环顾一下,与会的学者,同样低头苦笑。
另一位学者,清了一下喉咙,沉声地说道:“我是研究心理学的。后来,世界有许多事实,如‘特殊感应’,‘精神控制’、‘第六感’……等等这些与人的精神和脑力活动有关的问题,心理学家都没有合理解答,我不能不要自己踏入,超心理学的领域。陶先生的遭遇,己牵涉入超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亦提出了站得住脚的解答。因此,引起了我的浓烈兴趣。一般来说,人的脑电波可产生四种作用:第一种是管知觉的,将人体四肢五官和皮肤所收,集到的信息,传送至大脑,第二种是精神分析的,将所有的信息分类鉴别、作灵感及知识储存、或立即作出决定,第三种是管反应的,立即执行大脑的命令,如告诉你看到什么,手拿的东西会烫痛你,拿着的笔怎样动才能写出要写的字……等,第四种是精神感应及控制的,这种最难理解,但事实上却存在,是不是上一代染色体的遗传因子,就有信息资料传给下一代呢?还是第四种脑电波能力强的人,大脑的能力比别人强?谁也不知道。如陶先生能看到的,别人看不到,钱小姐想梦到父亲,在梦中却真梦见了,别人也办不到。我亦只能说他们两人的脑电波比我们强。我和许多人一样,对于那些不能用现有的科学加以说明的神秘现象,往往认为是神奇的力量所造成。陶先生说这种力量却来自灵魂——在紫外界里第四空间的脑电波,我是能够接受的。
这可以说是一种脑的另一种‘接触’。”
那位精神科医生接着道:“人类的大脑中,约有一百至一百四十亿个神经细胞,每一个细胞拥有二百万个以上的RNA(传达遗传因子DNA的分子),每一个RNA分子能处理数百万‘片’情报。
推算平均人类一生能吸收一千兆‘片’情报,故人类无论怎样学习知识,即使比最勤力的人再勤力十亿倍,RNA 也能处理妥善。
但人怎样能充分利用大脑的潜在能力呢?所以,大脑的空白部位,再长多三千年命也用不完。因此,我揣测人的大脑,应该可以全部发挥其全部能力的!我认为普通人,就像我的精神病病人一样,包括我在内,被某一种力量把空白的RNA蔽塞着,未能贯通。
那些有神奇力量的人,是某一部分贯通了,陶先生是视觉部分贯通了……”
“关医生所提及的,‘心理学家说’令我想起一篇‘人类计算机’的报导:印度有一位棣比小姐,在一九五九年应澳洲的威尔斯大学邀请,到雪梨与当时最大的计算机UtE比试,求‘六九七,六二八,0九八,九0九’的立方根。这个一般人要花几个星期的功夫,才能计算出来的问题,棣比小姐在七秒钟便回答:
‘八,八九六’。计算机的答案是第一次与棣比小姐的略有出入,重复后才与她相同。在场的专家无不咋舌。我的印象很深,至今记忆犹新。假如,如关医生所说的,人类蔽塞了的大脑贯通了,相信人类的发展何止是几何级数的,简直是指数级数的无限级数!”
“不错,近年来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相信亦说明有成就的人,大脑已有某一方面的突破了!可惜的是不能全面的突破!”
一名物理学家说:“陶先生本身是电脑专家,对人脑和电脑有什么看法?”
“人脑大家发表了很多,我还是先说电脑吧!”我觉得这个会议愈来愈有意思,心情相当兴奋:“从一九四六年起,四十年间己经历了四代了。一九八一年十月,日本在东京主办了第五代电脑系统的国际会议,日本代表提出报告:第五代的电脑将会具有存储知识,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并且有语言、图形、图象处理,和多种智能的人——机接口的特殊本领。我们电脑工作者,认为人脑的确是一部自创程序的软硬件有机结合体。从生理学分析,人脑接收信息的方式,既是数码式却又遵循二进制和十进制的原理。因为人的感觉神经研发的电脉冲的数目,与感觉神经所受的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它是一种模拟和数码信息的相互转换,故不遵从第四代电脑的确定位进制的法则,只能遵从计数的法则。”我怕用得专业名词过多大家听不懂,环顾了一下:
“人对外界信息的模拟——数码转换异常迅速,人的模拟记忆存储量达到十的十六次方,对数码信息的记忆也有十的十次方,可惜有很多成为短期记忆。第五代电脑,就是希望能具备人这种与外界接口的能力,但恐怕不易很快‘移植’上去,可是,一旦成功了,对人脑的研究,将有突破性的进展!”
“美国有位叫霍弗的科学家,”物理学家接道:“认为目前的科技水平,可以从质方面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