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胆丹心
接着又道:“下役自退卯之后,便在下蜀务农为业,承蒙大人赏脸呼唤不敢不来,但家下尚有琐事,不容不稍微料理,还望放下役先回去,以免家人悬念。”
张大勇也道:“下役木行中,有若干帐目,也非算不可,匆匆离家一切全搁置着,也望大人恩准,容下役稍微料理,再听驱使。”
曹寅点头,连忙一拱手道:“既如此说,恕我虚邀了,二位但请先回去便了。”
二人闻言,连忙告辞而去,曹寅等二人走后,又屏退左右方道:“方才因为有这两个老捕头在此,小弟不便多说,如今确实查明,不但那鱼家父女全藏太湖之中,并且得知,湖中确有好多朱明遗孽潜伏,其中主持谋逆的首犯便是前明的长公主,独臂老尼,现正联络江湖豪雄,准备大举,所以皇上非常震怒,除已严饬江南大史调取水陆精兵连夜前往搜剿而外,小弟还几乎又遭严旨斥责,幸而程兄得讯于先,小弟又据实奏闻在前,所以未曾获谴,这能不相谢吗?”
接着又笑道:“此次虽累程兄空跑上一趟,在小弟却受益匪浅,那玉燕儿,我决脱籍奉赠便了。”
程子云心下愈惊,但表面上却不露声色,转大笑道:“此讯俺也于无意中偶然碰上,成固不敢邀功,败亦不任其咎,至于那小妞儿,前言也只相戏而已,曹兄怎么竟认真起来?俺虽狂悖,却决不敢无功受赏,这厚赐只好方命咧。”
接着又道:“倒是这位密奏上达天听的是谁,你能告诉俺吗?”
曹寅忙摇头道:“此事不但我不知道,便江南总督,几乎闹了革职交部议处,也不知道是谁给他穿的紧鞋,你却教我拿什么告诉你。”
程子云听罢不由默然不语,曹寅心疑不快,又悄声道:“程兄不必见疑,皇上天禀聪明,无微不烛,有些地方的确令人莫测,你只想他冲龄践柞,不久,便不动声色,亲率小监,将鳌拜那样权臣拿下,便可想而知,此事如依我料,也许他老人家,竟白龙鱼服,亲自向民间访查亦未可知。要不然,江南能向皇上密奏的不过这几个人,此事连我们也不知道,何况扈从南来诸人咧。”
程子云只有点头称是,当天曹寅当真又备酒相劳,并且仍旧将那吴莺莺苗玉燕二妓召来陪伺,直闹一个晚上方罢,程子云虽然一样狂放不羁,心中却怀着老大一个鬼胎,他原宿在那花厅暖房之内,只因时正春末夏初,窗户全开着未关,仆人早代将行李铺好,并且点上一枝绛烛,他进房之后,满腹心事,哪里睡得着,正秉烛独坐,在叨念着:“俺不弄鸟吗?为什么偏要到这江南来上一趟,这一来又难免诖误咧。”忽听外面那院落角门屈戌微响,又闻莲步细碎,似乎有个女人先把角门关上,人再走来,接着又听那屏门后的门也关上了,方疑宅中婢媪查点门户,忽听足音踅转,竟向这间房间而来,方待起来查看是谁,倏又听一声冷笑道:“你这厮说话算数吗?如今却不能怪我咧。”
再抬头看时,只见翠娘一身劲装,手提长剑,满脸杀气,人已站在面前,只吓得他慌忙拜倒在地道:“师叔来得好,俺正待有机密大事禀明,如今已经有人在皇上面前泄了底,派出水陆两路人马前往太湖搜捕各位尊长了,此事委实与弟子无关,你老人家千万不必误会才好,俺决不惜此微命,但是非却不可不明,不然便屈杀俺咧。”
翠娘脸色猛又一沉,抡剑一指,娇喝道:“你这厮少来这一套,你只说,你对曹寅这老儿如何说来?那两个老家伙又到哪里去了?”
程子云忙又道:“俺回来委实没有说什么,只说太湖水天空阔,又言语不通无法打听师叔是否在那湖中,这密奏上去的另有人在,连曹寅和江南总督全不知道,俺怎么会做这说了不算的事咧?”
接着又道:“俺之所以对师叔如此,一则既在弟子之列,决不敢对尊长侮慢,二则也望将此事弄个水落石出,却非无耻之言,还望明察。”
说罢便将经过情形一说,翠娘又冷笑道:“你这话也许不假,不过那鞑虏就水陆并进,也是枉然,这用不着你管,你只要赶快回北京去,不再献策生事,便算不负你那恩师教导一场,否则那也由你,但各位老前辈却不比我好说话,你可自己估量着。”
程子云忙道:“弟子决当遵命,明天即便动身回去,只要诸尊长有所训示,无不唯力是视。”
说罢偷眼一望,翠娘词色之间已经和缓多了,忙又道:“弟子还有大惑而不解的,能向师叔求教吗?”
翠娘道:“你想问什么,不妨直说,也不必再跪着,须知执礼虽恭,却不如此心无亏,果真你不忘本,也不在乎这点礼节,否则便当面再恭敬些也是枉然咧。”
程子云又连忙一跃而起道:“弟子谢谢师叔教导,现在所要问的,是弟子对江南诸遗老侠士决无举以邀功之意,但对清廷诸王之间,却诚有亲疏不同,更不愿其和衷共济,安享太平,而目前诸前辈胥皆为雍邸罗致,那年羹尧以一八旗贵胄子弟,又竟出顾肯堂先生门下,如谓心存匡复明社,实不应有此,如谓诸君子业已变节,则又未闻有所纠正,此诚弟子所大惑而不解者,师叔能明加训示吗?”
翠娘倏又变色道:“你为什么忽然又问起这个来,这用意又何在咧?”
程子云忙道:“弟子已承苏老前辈之命,一再指出师门渊源并加训诫,决无恶意,不过雍邸为人,在清廷诸王之中,实为最阴鸷而难制,目前他为夺储起见,自不得不各方罗致人才,一旦稍得如愿,那话便难说,以诸前辈远识,自胜弟子千百倍,而竟如此做法,却还恐未免失策,所以不得不有此一问,其实决非窥探,还望明察。”
翠娘按剑而立未及答言,猛听窗外哈哈大笑道:“你休问这个,须知士各有志,我辈也向不强人所难,只要不尽违师训稍明大义,我辈便未尝不可放过,固然前此雍邸所邀各人皆有情非得已之处,便那年小子只不丧心病狂出卖师友以干功名富贵,我辈也自一样可以暂置不问,要不然你这次能囫囵着回来吗?”
说着,但见烛影微动,便如落叶飘坠,那室中早已多了一个人出来,再看时,却正是这次戏弄自己的苏仲元,忙又跪拜如仪道:“弟子方才对鱼师叔所言,实由肺腑所出,决无虚伪,还请老前辈不必再生误会。”
苏仲元却又哈哈大笑道:“我也知道你现在说的全是实话,所以才也把老实话告诉你,你此番回去,只照你鱼师叔的话做,便行了,其他全用不着你管,在京诸老前辈,虽然已应那鞑王允祯之邀,却与变节出仕不同,我辈也一时难加责难,那年小子却一言一行,全难逃我辈耳目,他本八旗子弟,只要不悖天理人情,为国为民,便算不负乃师一番教诲,否则我老人家也不会放过他,至于那允祯为人,我辈更知之甚详,用不着你说,你还是好生回京去干你的,我老人家和你鱼师叔,既不想夺储固宠,又不想做皇上,却无须你来借箸代筹咧。”
说罢二目顿露异样光彩,虽然看去,仍然是一个莲头垢面鹑衣百结的老丐,却威气逼人,程子云不由打了一个寒噤,不敢再问,忙又叩头道:“弟子遵命,但今后决当稍明心迹,以求自效,还请老前辈赐一投书往还之法,以便随时请益才好。”
苏仲元略一沉吟,又看了他一眼取出一扇牙牌笑道:“既如此说,足证你这小子尚有人心,我这老叫化也不怕你卖了,你如真有大事不决,须问我老人家,可先写好一封寻常问候书信,赶往丰台花神庙,放在神前香炉下面,隔上一天再去,那信如果不见了,却扣上一只破碗,便算信已送到,然后你再拾块砖石,将碗砸碎,自然会有人向你论理,教你赔碗,你不妨说,东西是你无心打碎,情愿赔还,但身边无钱,只有一面牙牌可以作抵,那人验明之后,必定问你姓名,你只须说本来姓程,现在过继朱家,已经姓朱,那人自会问你来意,你如有事便可商量,有信也可替你送到,决不会误事。”
程子云接过牙牌一看,只见那牌长可二寸,宽才一指,厚也不过分许,一面镌着岳武穆那首满江红词,一面镌着一只大船率着几只小船渡江,—个人坐在舱首上,做击揖之状,连忙收了起来,又叩谢了,方才站起来,又道:“弟子明日便当北返,老前辈和鱼师叔还有训示吗?”
苏仲元又笑道:“那也无须这等匆忙,你不妨再勾留数日,且看看他那水陆两军到太湖去的情形如何,再回去也还不迟。”
程子云方才躬身应命,只听苏仲元低喝一声:“小子努力自爱,你我也许后会有期。”
便自窜身出去,接着翠娘也将宝剑插入剑囊,跟着穿窗而出,程子云不由一抹额汗,吐舌不已,但心下却安静多了,这才登榻安眠,一宿无话,第二天一清早便起来,将角门和屏门后面的门开了,不多时便见那曹升匆匆进来道:“程老爷,你老人家睡觉为什么将前后门全关了,小人已经来了三趟了,我们大人出了事,特着小人来对您说,他老人家就来,务必稍等片刻,千万不可出去。”
程子云不由又是一惊道:“大人出了什么事,昨夜不是还好好的吗?”
曹升悄声道:“您可别声张,他老人家昨夜几乎吓得昏了过去,如今我们那位姨太太已经成老尼姑咧。”
程子云忙道:“贵上受了惊吓?是为了什么事你知道吗?为什么姨太太又当了尼姑咧?
难道……”
曹升不等说完忙又悄声道:“你别想岔了,方才是我没说清楚。”
说着又低声一说经过,原来程子云开船不久,苏仲元和翠娘便也尾追下来,只因他二人所乘之船小巧轻快,又由得力子弟三桨齐棹,所以竟先到了大半天,上岸一打听,便得江南总督已经调了水陆五个营头,径下太湖,搜剿钦犯消息,二人除派人兼程报讯之外,等到下午,又得曹宅人报,程子云等三人已经回来,接着左张二人又遣人将曹寅的话也对苏仲元说了,翠娘不由怒道:“曹寅这厮本来就不是东西,既如此说,何不乘机将他除了,岂不令那鞑酋在江南也少个耳目。”
苏仲元却摇头道:“这却使不得,如果这样一来,那玄烨老鞑酋势必立刻追究凶手,我们虽不怕他,却连累必多,也许会兴大狱,这等人有的是,我们杀了一个,他仍然会再派一个来,与其如此,不如儆戒他—下,以后便老实了。”
说罢之后,等到夜深了,二人便一同越城,来到曹宅,恰好正赶上程子云在自言自语叨念着,翠娘先下去将前后门户关好以防人来撞上,等二人先后将程子云教训了一顿之后,这才同往后宅而来,那曹寅镇江寓所,原是前后五进,左右各有跨院花园的大宅子,程子云所居,只是东边第二进的花厅,苏仲元和翠娘这一出来,便直向最后一进上房,只因时值深夜,全宅均已入睡,灯火全无,站在高处一看,只上房东间尚有微亮,似乎人尚未睡,苏仲元不由笑道:“这厮不知如何,直到现在还未入睡,你且与我巡风,待我去吓唬他一下,以后也许会老实些。”
说着,顺着东边各屋,飞跃了过去,等到灯光亮处,再一看,只见东间灯火果然未熄,只因那窗上有一重粉红色窗帘,所以远远看去,不太光亮。正待窜落张望,倏见那西火巷之中,似有一盏灯球闪动,忙向翠娘一打手势,在房上伏好,翠娘一见,也向第四进鸱角后面一闪,不一会,果有两个丫环,掌着一盏灯球走进角门,一个提着一个食盒,一个提着酒壶,直向上房东间走去,苏仲元乘着两人进了屋子,疾忙身子一长,四面略一瞻顾,便使了一个倒卷珠帘,从檐际垂了下去,就着窗隙向里一望,只见那室内却是一间卧房,正中由承尘上挂下来一盏羊角明灯而外,靠着窗户的书桌上,还高烧着一枝绛烛,靠着书桌坐着一个五十不足四十有余的清瘦小老头儿,正捧着一枝水烟筒在抽着,身上马褂已经脱去,只穿一件宝蓝贡缎长袍,外面罩着玄色贡缎小坎肩儿,另外还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少妇,一身艳服,正坐在他身侧,捻两个粉拳,在他背上轻轻捶着,两个丫头一进房,便打开食盒,在那中间灯下,一张小几上,放下四个碟子,一壶酒,又取出两付杯筷放好,方道:“回大人,酒菜已经取来,您和姨太太请用吧。”那人把头一点,便站了起来,一手托着水烟袋,一手扯着那少妇玉臂笑道:“我这几天因为圣驾南巡,又恐那老海盗父女来行刺,不得不起早睡迟,却累你也陪着,这未免太对不过你了,今夜且稍吃上两杯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