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旧版)
ё」碜樱械溃骸肮霉茫芰松耍惚鹱呖瞬焕砦摇!?br /> 青衫少女没料到他竟会抱住自己,又羞又急,微微一挣,杨过手臂用力,触痛了胸口伤处,不禁“啊唷”一声。那少女不敢强挣,低声道:“我不是你姑姑,你放开我。”杨过目不转睛的望着她的一对眼睛,哀求道:“姑姑,你别撇下我,我……我……我是你的过儿啊。”那少女心中一软,柔声道:“我不是你姑姑。”这时天色更加黑了,那少女一张可怖的丑脸全在黑暗中隐没,只有一对眸子炯炯生光。杨过拉着她手,只是哀求:“是的,是的。”那少女给一个青年男子抱住身子握着手,羞得全身发烧,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间杨过神志清明,发觉眼前之人并非小龙女,斗遭失望,迷糊片刻,竟然昏了过去。那少女大惊,但见郭芙与二武均围着黄蓉慰问服侍,无人来理杨过,心想他受伤极重,若非服用师父秘制的九花玉露丸,只怕有性命之忧,眼下事急从权,也顾不得男女之嫌,扶着他后腰,半拖半拉的走出石阵。要知郭芙倒也并非冷酷无情,只是母亲被法王运力一震受了内伤,跌在地下爬不起来,母女情深,自是想不到杨过,而二武更加不会来理他了。
那少女扶着杨过走出林外,那匹瘦马甚有灵性,认得主人,奔近身来。那少女将杨过托上马背,顾住处女身份,不肯与他同乘,牵住马缰在地下步行。
杨过一阵清醒,一阵迷糊,有时觉得身边的女子是小龙女,大喜而呼,有时却又发觉不是,全身如入冰窖。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只觉口腔中一阵清馨,透入胸间伤处,说不出的舒服受用,缓缓睁开眼来,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自己已睡在一张榻上,身上盖了薄被,要待翻身坐起,突感胸骨剧痛,竟是动弹不得。只见窗边一个青衫少女左手按纸,右手提笔,正自临池习书。她背面向榻,瞧不见她的面貌,但见她背面苗条,细腰一搦,甚是娇美。他所处之地方乃是一间茅草的斗室,但陈设却甚是精雅。东壁挂着一幅簪花仕图,还有几条屏条山水,西壁却是一幅法书。杨过惊诧之中,也不及细细欣赏,但见炉升青烟,几列灵石,不知是那一位高人雅士的书房。
他只记得在树林石阵中与金轮法王恶斗受伤,何以到了此处,心头却是茫然一片。他用心思索,隐约记得自己伏在马背,有人牵马护行,而那人却是一个女子。眼前这少女正自专心致志的写字,他横卧床上,不知她写些什么,但见她右臂轻轻摆动,姿式极是飘逸。室中寂静无声,较之石阵恶斗,竟似到了另一个世界。杨过虽然醒了,却不敢出声打扰那个少女,只是安安稳稳的躺着,正是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却不知人间何世了。
突然间杨过心念一动,眼前这青衫少女,正是长安道上一再示警,后来与自己联手相救陆无双的那人,自忖与她无亲无故,怎么她对自己是这么好法?不由得冲口而出,说道:“姊姊,原来又是你救了我性命。”那少女停笔不书,却又不回身来,柔声说道:“也说不上救你性命,我恰好路过,见那西藏和尚甚是横蛮,你又受了伤……”说罢微微低头,杨过道:“姊姊,我……我……”中心感激,一时喉头哽咽,竟然说不出声来。那少女道:“你良心好,不顾自己性命去救别人,我机缘凑合,伸手助你一臂,却又算得什么。”杨过道:“郭伯母于我有养育之恩,有她有危难,我自当出力,但我和姊姊……”那少女道:“我不是说你郭伯母,是说陆无双陆家妹子。”
陆无双这名字,杨过已有许久没曾想起,听她提及,忙问:“陆姑娘平安无恙吧?她伤全好了?”那少女道:“多谢你挂怀,她伤口已然平复,你倒没忘了她。”杨过听她语气之中,与陆无双极是亲密,问道:“不知姊姊与陆家姑娘是怎生称呼?”那少女不答,微微一笑,说道:“你不用姊姊长姊姊短的叫我,我年纪没你大。”她顿了一顿,笑道:
“也不知叫了人家几声‘姑姑’呢,这时改口,只怕也已迟了。”
杨过脸上一红,料想自己受伤昏迷之际,定是将她错认作了小龙女,不住叫她“姑姑”,说不定还有什么亲昵之言,越礼之行,越想越是不安,期期艾艾的道:“你……你…
…不见怪吧?”那少女笑道:“我自是不会见怪,你安心在这儿养伤吧。等你伤势好了,马上去寻你姑姑。”这几句话说得温柔体贴,与杨过所识的女子全不相同,听着只感舒服受用,但觉有她伴在身边,一切全是宁静平和。她不是陆无双那么刁钻活泼,也不是郭芙那么娇美自恣。耶律燕是豪爽不羁,完颜萍是楚楚可怜,至于小龙女的性格更是别具一格,初时冷若冰霜,无牵无挂,到后来却又是情之所钟、生死以之,乃是趋于极端的性儿。
只有这位青衫少女却是斯文温雅,殷勤周至。她言语中处处为杨过着想,知他心中记挂着“姑姑”,就劝他好好养伤,痊后立即前去寻找。
她说了几句话,又捉笔写字。杨过道:“姊姊,你贵姓。”那少女道:“你问这个问那个干么?快给我安安静静的躺着,别胡思乱想。”杨过道:“好吧,其实我也明知是白问,你连脸儿也不让我瞧见,姓名更是不肯跟我说的了。”那少女叹道:“我相貌很丑,你又不是没见过。”杨过叫道:“不,不!那是你戴了人板面具。”那少女说道:“若是我像你姑姑一般好看,我干么又要戴面具?”杨过听她称赞小龙女美貌,极是欢喜,问道:“你怎知我姑姑美丽?你见过她么?”
那少女道:“我没见过。但你这么魂牵梦萦的念着她,自是天下第一的美人儿了。”
杨过叹道:“若是你见过她,你一定更加称赞她美丽了。”
这句话若是给郭芙或陆无双听了,定要讥刺他几句,那少女却道:“这是一定无疑的了。”说着又伏案写字。杨过望着帐顶出了一会神,忍不住又转头望她苗条的背影,问道:“姊姊,你在写些什么?这等要紧。”那少女道:“我在学写字。”杨过道:“你临什么碑帖?”那少女道:“我的字写得难看极啦,那说得上摹碑临帖?”杨过道:“你太谦啦,我猜定是好的。”那少女笑道:“咦,这可奇啦,你怎么又猜得出?”杨过道:“似你这等俊雅的人品,书法也定然出尘绝俗。姊姊,你写的字给我瞧瞧,好不好?”
那少女又是轻轻一笑,道:“我的字是见不得人的,等你养好了伤,要请你教呢。”
杨过暗叫:“惭愧。”不禁感激黄蓉在桃花岛上教他读书写字,若没那些日子的用功,别说分辨书法美恶,只怕旁人写什么字也不识得。
他出了一会神,觉得胸口隐隐疼痛,当下潜运内功,气转百穴,渐渐的舒畅安适,竟自沉沉睡去。待得醒来,天已昏黑,那少女在一张矮几上放了饭菜,端到他床上,服侍他用饭。那菜肴也只平常的青菜豆腐、鸡蛋小鱼,但烹饪得极是鲜美可口。杨过一口气吃了三大碗饭,连声赞美。那少女脸上虽然戴上面具,瞧不出喜怒之色,但眼光中却露出欢喜的光芒。
次日杨过的伤势又好了些,那少女搬了一张椅子,坐在床头,给他缝补衣服,将他一件破破烂烂的长衫,全都补好了。她提起那件长衫一看,说道:“似你这等俊雅之人,怎么故意穿得这样褴褛?”说着走出室去,捧了一疋青布进来,依着杨过原来长衫的样子,裁剪起来。听那少女的说话声音、身材举止,也不过十八九岁,但她对待杨过不但像是长姊视弟,直是母亲一般慈爱温柔。杨过丧母已久,时至今日,依稀又是当年孩童之时的光景,心中又是感激,又是诧异,忍不住问道:“姊姊,干么你待我这么好,我实是当不起。”那少女道:“做一件衣衫,那有什么好了?你舍命救人,那才教不易呢。”
这一日上午就这么静静过去,过午后那少女又坐在桌边练字,杨过极想瞧瞧她到底写些什么,但求了几次,那少女总是不肯。她写了约摸一个时辰,写一张,出一会神,随手撕去,又写一张,但是始终似乎写得不合意,随写随撕,最后叹了一口气,不再写了,问道:“你想吃什么东西,我给你做去。”杨过灵机一动,道:“就怕你太过费神了。”那少女道:“什么啊?你说出来听听。”杨过道:“我真想吃粽子。”那少女怔了一怔道:
“裹几只棕子,又有什么费神了?我自己也想吃呢。你爱吃甜的还是咸的?”杨过道:“什么都好。有得吃就心满意足了,那里还能这样挑剔?”
当晚那少女果然裹了几只粽子给他作点心,甜的是荳沙白糖,咸的是火腿鲜肉,端的是美味无比,杨过一面吃,一面喝采不迭。那少女叹了一口气道:“你真是聪明,终于猜出了我的身世。”杨过心一奇怪:“我没猜啊!怎么猜出了你的身世?”但口中却说:“你怎知道?”那少女道:“我家乡湖州的粽子天下驰名,你不说旁的偏偏要吃粽子。”杨过心念一动。想起数年前在湖州遇到郭靖夫妇,与李莫愁争斗,又遇欧阳锋等一连串事迹,可是仍然想不起眼前这少女是谁。
他要吃粽子,却是另有用意,快吃完时乘那少女不觉,在手掌心暗藏一块,待她收拾碗筷去,忙取过一条她做衣衫时留下的布线,一端黏了一块粽子,掷了山去,黏住她撕破的碎纸,提回来一看,不由得呆了,原来纸上写的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八个字。
那是诗经中的两句话,意思是再明白也没有了!“我既见到了你,怎么我还会不快活?”
杨过将那纸片藏过,又将线头掷出,再黏回一张,但见纸上写的仍是这八个字,只是头上那个“既”字,却给撕去了一半。
杨过心中怦怦乱跳,接连掷线收线,将那些碎纸黏回来十多张,但见纸上颠来倒去,写的就只这八个字。他细想其中深意,不由得痴了。忽听脚步声响,那少女回进室来。
杨过忙将那些碎纸在被窝中藏过,那少女将余下的碎纸搓成一团,拿到室外点火烧化了。杨过心想:“她写的‘既见君子’,这君子难道说的是我么?我和她话都没有说过几句,她瞧见我有什么可欢喜的呢?若说不是我,这里又没旁人。”正自痴想,那少女回进室来,在窗边悄立片刻,吹灭了腊烛。月光淡淡,从窗中照射进来,铺在地下。杨过叫道:“姊姊。”那少女却不答应,慢慢走了出去。
过了半晌,只听室外箫声幽咽,一片乐声从窗中送了进来。杨过曾见用玉箫与李莫愁动手,武功极是不弱,不意她吹的箫却也这么好听。他在古墓之中,闲时常听小龙女抚琴,曾跟她学过多时,算得颇解音律,这时侧耳细听,辨出她吹的是无射商的调子,却是一曲“淇奥”,但她吹的总是头上五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或高或低、忽徐忽疾,总是这五句的变化却不再吹下去。原来这五句也出自“诗经”,乃是赞美一个男子,说这位文雅的君子,好象经过了切磋的象牙那么圆润,好象经过了琢磨的美玉那么洁莹。
杨过听了半晌,不禁技痒,见床脚边几上放着一张七弦琴,于是缓缓坐起,取了过来,调了几声,和着这箫声弹了起来。那“诗经”中本来还有几句,说像这样严正威武,光明磊落的君子,毕竟令人难忘。他正要依韵弹将下去,突然箫声断绝。
杨过一怔,隐隐约约明白了她的心意:“她初时吹箫,乃是自舒其意,被我琴声一和,她知道自己心情已被我看破了。这箫声固然是露了心中情意,可是曲未终而箫声绝,岂不是更着痕迹么?”
次日清晨,那少女送早饭进来,只见杨过脸上戴了人皮面具,不禁一呆,笑道:“你怎么也戴这东西了?”杨过道:“这是你送给我的啊,你不肯显露本来面目,我也就戴这个面具。”那少女这才明白,原来他是要激自己除下面具,但想面具一去,自己心中所思,不免在脸上显现出来,那就要多惹烦恼了,于是淡淡的道:“那也很好。”
她说了这句话后,放下早饭,转身出去,这天一直就没再跟他说话。杨过惴惴不安,生怕得罪了她,想要说几句话陪罪,她在室中却始终没再停留。到得晚间,那少女收拾了碗筷,正要出去,杨过道:“姊姊,你的箫吹得真好,再吹一曲,好不好。”那少女微一沉吟,道:“好的。”出室去取了玉箫,坐在杨过床前,幽幽吹了起来,这次吹的却是一曲“迎仙客”,平和温雅,乃是宾主酬答之乐。杨过心想:“原来你在箫声之中也戴了面具,不肯透露心声。”
她一曲?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