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玉神剑金钗
梅三公子点头道:“他去得还没好远。”
苗疆毒妇满脸狞恶,把牙齿咬得格格直响:“好!看他今天能逃出老娘手去!”
她说到这里,回头瞥了梅三公子一眼。
枯手向东首石壁顶上,斜斜的指了一指,又道:“年轻人,记住,那是一线天,去试试
你的福缘罢。这三位娃儿,别动他们,到时自会醒来。”
她说着,陡的双臂往上一伸,只听她全身骨筋,一阵暴响!
“桀”“桀”“桀”“桀”!厉笑复起。一条人影,比电还快,倏然往头顶洞穴上飞去!
梅三公子蓦地想起钻天飞鼠再三叮嘱,要自己向她讨三粒“补天髓”的事,赶紧叫了声:
“老前辈,请留步!”
尖锐厉笑,摇曳远去,苗疆毒妇早已走得连影子都没有了。
这也难怪,十年幽囚,一旦能够脱困而出,谁不心急如箭?
可是鼠老前辈要自己问她讨取的三粒“补天髓”,如今苗疆毒妇已经走了,这个差,自
己又如何交待呢?
梅三公子手上拿着苗疆毒妇塞还给自己的白磁小瓶,怔怔的出了一会神,才把“白灵丹”
揣入怀中。
走近石榻,仔细一瞧,果然崔慧等三人,脸色红润,气息均匀,料知苗疆毒妇所说不假。
她们服下“补天髓”,此时药力行开,还要一两个时辰,才能醒转。
这样愣愣的等着,有多无聊?
他突然想起刚才苗疆毒妇临走之前,枯爪斜指着东首石壁顶上,说什么:“年轻人,记
住,那就是‘一线天’,去试试你的福缘罢!”
一线天?要自己去试试福缘?她这是什么意思?心中想着,脚下不由信步的往东石壁下
走去,抬头一望。
原来这堵石壁顶上,斜斜的裂开一条细缝,两边好像用刀削过似的石壁,宽不盈尺。
望上去隐绰绰的,怕不有二千丈?
一丝天光,就由壁缝中透进,不!天光那里透得进来?
只不过在你运目望去时,有这么一线白影而已!
唔!一线天,这倒真是名符其实的一线天!
梅三公子仰望了一阵,蓦地联想起苗疆毒妇,要自己替她办事之前,说什么先须受她恩
惠。
叫自己到这壁下,先瞧瞧四句歇语,作为交换条件。难道四句歇语,和这一线天有关?
想到这里,目光不期而然,重又朝着石壁上投去。
“一琼一文,在树之筋,洞中之洞,天外浮云。”
一字一句,覆诵了一遍,越觉得所料不错!
梅三公子,人本聪明,胸中又博通文学,而且这四句歇语,又并非深奥难解之词。
江湖上数百年来,无人能解,只因不是身历斯境,茫茫宇宙,自然有若大海捞针,无从
揣摸。
玄女教费了二十年苦心,搜尽名山大川,发现的洞中之洞歌乐山庄。不仅轰动江湖,而
且更葬送了无数武林中觊觎异物的人的生命,依然找不到“天外浮云”。
这是因为目前江湖上,大家只知道“洞中之洞,天外浮云”这下边两句。至于上面的两
句,根本已无人能道,才有此误。
其实就是四句歇语,全让大家知道,光凭大家知道,光凭智力推测,没有身临斯境,也
断难找寻得到。
不是吗?这四句偈语,第一句“一琼一文”,敢情这两件武林异物,中间有一件是玉石
之类,另一件却是记载文字的东西。
这个不看到宝物,是无从揣测的,反正这句是说两件宝物,则断不会错。
第二句“在树之筋”,难道就是指这隧道入口,有许多枯藤覆盖而言?这一句较为费解。
第三句“洞中之洞”,却已极为明显,就是这位前辈神僧曾在此静参枯禅的地穴了。
那么於第四句“天外浮云”,难道是指这石壁顶上的一线天?
不会错!苗疆毒妇,不是要自己去试试福缘?
她在这里困居十年,静参枯禅,对这四句语,当然早已参透玄机。哈哈!武林之中,对
这两件宝物,梦寐以求,不惜牺牲流血,互相残杀。
苗疆毒妇,既然知道宝藏秘密,她又不是什么正派人物,岂能独自超然物外,无动于衷?
难道她已把宝物取走,故意要自己上当?
但那又不像,瞧她谆谆相嘱,该是不假!
哦!哦!是了,她身中“黑生草”毒,不能见到一线阳光,是以她参透玄机,依然不敢
冒险探求。可见千古异宝,虽然大家不惜以命相搏,但一旦到了失去自由,出困无望之际。
虽有异宝在前,取之又有何用?还远不如恢复自由的重要了。
梅三公子想到这里,对这两件所谓武林异宝的求取之心,更是淡薄。他只轻描淡写的瞥
了一线天一眼,仍然走回石榻前来。
石榻上,左边横置着崔慧上官燕两人,另一头却是泰山派的祝鹰扬。中间还留着一大块
地方,敢情是苗疆毒妇留着自己坐的。
梅三公子慢慢的靠榻坐下,他心中思潮起伏。
想起自己在岳阳楼和崔慧崔敏,初次相逢,接着力创轿前四煞,铁背苍虬武公望失踪,
自己追上歌乐山庄,以迄于今。
短短一月之中,竟然发生了如许事故。
不但武公望没有追回,连易钗而弃的崔敏,也一去之后,杳如黄鹤,难不成她在路上也
发生了意外?
还有三小姐于文娴,冒着大不违,引自己到隧道里来。她那脉脉含情,楚楚动人的模样,
敢情对自己有了情意?慧妹妹、上官妹子,和自己日夕相处。自己虽然并无丝毫儿女之情,
但她们却在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情愫来。
这……他回头瞧了两人一眼,只见她们红馥馥的粉脸上,笑厣微露,香息细细,有若牡
丹春睡,娇艳欲滴!
想起歌乐山庄中,木偶艳舞那一幕情形,不由心中一阵狂跳,脸上有点热烘烘起来。
连忙别转头去,黑越越的地穴之中,阴暗潮湿。这样百无聊赖的等着他们醒来,这时光
可真有点难挨!
他禁不住又想起那四句歇话,到底这“一琼一文”是什么稀世之宝?会引起武林中人,
如疯如狂的群起相争,自己虽无求宝之心,但既然遇上了,何不瞧个究竟?
强烈的好奇之心,又促使他跃跃欲试。站起身子,不期而然又向东首石壁下走去。
再次抬头一阵细细打量,只见那条斜裂细缝,离地少说也有八九丈高下。除了隐绰绰的
一丝白线之外,什么也瞧不到。
只有轻轻的水珠,由壁缝中滴落下来,发出滴滴之声,敢情这上面还甚是滑湿!
梅三公子算算距离三人醒转,为时尚早,自己何不上去瞧瞧?心念一动,立即气纳丹田,
足尖轻轻一点,人已凌空拔起九丈来高。窜进洞口,用手一探,果然裂缝石壁上,触手如冰,
又冷又滑,满生青苔!
裂缝虽有十来丈长的一条,但宽度却不到二尺。
身子钻入其中,后背和前胸,差不多已与两面的削壁相距无几。头脸还须歪着,鼻尖才
不会碰着石上。而且一双脚更悬空荡着,无处立脚,因为腿部根本无法弯曲。
尤其是这条裂缝,由顶端垂直而下。两边石壁,有若利斧削过,极为平整光滑,滑不留
手!寻常会武之人,就是轻功再高,也难飞升得上。
梅三公子凝神行功,提了一口真气,双掌轻按。身子又提升了五六丈高,脚尖紧贴着石
壁。换了口气,双掌再按,人就再次上升。这样手足挨次递升,到了百丈左右,只觉扑面霏
霏,尽是沾衣欲湿的白气。似雾似霰,一片迷蒙!裂缝也似乎稍觉宽敞。
梅三公子停住身形,仰头一瞧,任你目力最佳,也只能瞧到两三丈光景。再上去,依然
是白茫茫一片云层,不知究有多高?
但觉这条裂缝,两面矗立而上的石壁,敢情越往上面,越是宽敞。
这一会工夫,自己已是衣履尽湿。山风徐来,渐生凉意。既然到了此处,自然只有继续
往上,决无退下之理。不由鼓着勇气,蓦吸一口真气,双手虚空一按,足尖轻点。
人就像脱弦弩箭,穿云直上。
这会因石壁已经从陡峭,变为微有坡度,而且身形也不似先前那样夹在中间,施展不开。
虽然石壁上还是满布
青苔,十分滑溜,但总算好了一些。
梅三公子毫不怠慢,足尖不停的在削壁上轻点,身子也一直凌空直上。约摸又过了一盏
茶的光景,头上云层,已逐渐稀薄。
一连又是几个起落。蓦觉眼前一亮,自己身子,已站在一座峰顶之上,晴天万里,阳光
照眼。自己在隧道地穴之中,不知时间,原来不但天色已亮了多时,而且已是巳牌时候!
纵目四顾,但见群山罗列,丘壑起伏。白云舒卷,清风徐来,不由精神为之一振。
再回头一瞧,自己来处,原来竟是十来丈宽的一个山洞。足底白茫茫的,尽被如絮浮云,
填盖满了。这正不知是几千百年以前,裂开来的一个缺口?
再一打量自己立足的这座山峰,四面居然全是千仞立壁。满生着苔鲜,异常光滑,是个
无人能登的绝地。
峰顶广达一二十丈,到处都是凹凸不平的岩石,也满生着青绿石藓。
峰顶中央,是一棵藤蔓低垂,虬根盘结的大树。这树树身不高,但覆盖极广,远望过去,
犹若撑着一柄雨伞。
xmwjw 扫描,大天神 OCR,旧雨楼 独家连载
东方玉《神剑金钗》
第三十二章 阿耨神剑
梅三公子这时恍悟歇语中那句“天外浮云”,原来指的竟是一线天之外,浮云之上。
哦!哦!是了!“在树之筋”,当时自己还认为就是指隧道入口覆盖的许多盘枯藤而言。
这样看来,“在树之筋”,该是和这棵大树有关了。
不是吗?四句歇语,明明是说:“那一琼一文,两件异宝,是在一颗大树之筋,你该进
入洞中的地穴,然后再由一线天出浮云之外。
现在只是要找到“大树之筋”就得了。
他这一豁然贯通,就立刻向大树底下走去!这棵大树,藤蔓交结,枝叶茂密,浓荫覆盖,
怕不有四五丈方圆?地上比手臂还要粗的树根,虬筋盘结,滑杌遍地。
“在树之筋”?可能就在这虬筋盘结之处。
梅三公子心中寻思,这四句歇语,据江湖上的传说,已经流传了数百年。
那么这“在树之筋”,当在几百年前的在树之筋,而非几百年之后,自己所能看到的在
树之筋上。
即以这棵大树而言,最少也有四五百年了。
目前固然树身大得要几人合抱,但在几百年之前,也只是一株普通小树罢了,决不会有
交错虬筋,遍地藤根。那么……这一琼一文,在树之筋,当时的树筋,又是什么呢?莫非那
位神僧当时把宝物埋藏在树根之下?
唉!如果真在树根之下,那就非斫倒大树,再挖掘根盘不可。算了!自己又并非志在必
得,何必花这大的气力,把好好的一棵大树斫倒?
而且这棵几人合抱的大树,要斫倒它,又谈何容易?想到这里,正待回身,瞥见树身之
上,依稀还有字迹!不由跨上前去,仔细一瞧,字迹和地穴石壁上情形相同,是用金刚指写
成的。
不过树身和石壁不同,几百年来,它在不停的长大。字也就逐渐消失,目前已经谈到不
可辨认。
梅三公子细心观察,一面用手指按着原来的笔划,顺势揣摩。这样推究了大半天,才依
稀认出好像是:“绍兴十七年,智果手植”。等几个字样,“绍兴”是南宋高宗的年号,距
今已有五百年了。!
至于智果?敢情就是这位发现宝物,留题歇语的神僧。
不过当年他手植此树,又何用在树身上留下字迹?他蓦地触动灵机,眼光依着这行字迹,
向下瞧去。
树身下面,还不是和其他地方一样,盘着精如臂膀的虬根,那有丝毫异样?
梅三公子瞧了半响,不由哑然失笑。自己光是从树根上搜索,那会瞧得出端儿来?要知
五百年前,智果神僧,植树之初,这还是一株小树啊!。
当年他留下这行字迹,准是埋藏宝物的记号,自己何不一试?
想到这里,立即从腰间抽出昆吾剑,先把树身下面露出地面的虬根切断,然后慢慢地向
下挖去。
昆吾剑削铁如泥,何等锋利!他连挑带挖,何消片刻,就挖了三四尺深一个窟窿。但这
棵古树根部,粗粗细细的虬根,竟然藤须纠结,越挖越多。
梅三公子双手并用,顺着一条较粗的树根,削去四边分支细节,往下挖去。一阵工夫,
已经挖成一个深坑。而那条树根,还是盘盘曲曲的深不见底。
剑尖有了感触,虬根盘曲之间,忽然露出一角青石。不由心中一动,这树根深处,虽是
岩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