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沉渊 作者:四木(晋江金推高积分vip2013-12-28完结)
王潼湲红着眼眶:“姐姐……”
“不敢当。”
王潼湲鼻子一酸,哭了起来:“姐姐当真不回么?那我往后的日子可就难捱了。”
谢开言递过手帕,淡淡道:“不去娘亲身边侍奉汤药,倒是想着在太子府过轻松日子。”
王潼湲咬唇:“殿下不放我走嘛,说是要指配婚事给属官。”
谢开言不再听她辩解,转身走开。
王潼湲忍不住稍稍大声喊道:“姐姐千万不要着了阎良娣的道儿!殿下本来把阎良娣赶回了阎家,令她列出所亡家军的名录,等着以后上报给朝廷,没说过要接她回来。她是自己跑回来的,还特意在这两天支开了花总管,带着一批随从耀武扬威,也不知个羞耻……”
谢开言径直远去,急得王潼湲跺脚。
暮色中,谢飞驾车前往南方,花白头发迎风飞扬,十分显眼。谢开言不费多大力就追上了他,与他一起并肩而行。
谢飞奇道:“怎么不听叔叔的话?又跟过来做什么?”
谢开言转述一遍太子府侧门前发生的事由。
谢飞叹气:“太子怎会生得这样糊涂,任由一个妃子把持了大权,挑着你争斗?”
谢开言不辩解。
谢飞生气一事,责问:“那女人在为难你时,你也是这样一句话不说么?我是怎么教你的?对待敌人怎能手软?必要时一定给他致命一刀!”
谢开言冷淡道:“不用动刀,阎良娣必死,我何必脏了手。”
谢飞追问缘故。
谢开言不再隐瞒,释疑道:“阎良娣派人私下截住了殿下传回的飞信,没人知道我在这几日会回到汴陵,只她知道。她掌了后宫大权,像平日那样操持一切,府里的人自然也不会生疑。她将我撵走倒不是什么大罪,只是殿下容不得她作弄的手段,势必借机铲除阎家最后一点势力。到那时,别说是她,连她的父亲及宗亲,恐怕都逃不过制裁。”
谢飞默然半晌,嗟叹:“太子府里多是非……”
“那么叔叔不要催我回府里去。”
谢飞整容说道:“你的身份干系不比旁人,太子惦着你,不惜动用政令要你回去,那就是表明你的重要性。”
谢开言不应声。
谢飞没有迫得很紧,舒缓了口气说道:“罢了,随我回一趟乌衣台吧,随后再说你的去留。”此后他便瞒住谢开言,提笔写了一封令他内心苦痛却又无奈接受现状的密信,通过情报栈投递给正在远方处置国事的叶沉渊,将谢开言托付给了他。
经过连番赶路,青幔马车载着两人回到原南翎故地。残阳晚照,街巷荒败,离披萋萋白华霜草。原先做工造船的七千南翎遗民尽数迁往华西,在华朝土地上生根落户,已融入当地子民中。偌大的乌衣台在暮色风声中便落得冷清了些。
谢开言告诉谢飞,娘亲早在十多日前先一步回到故居中,并遣退了一众从王府跟随过来的奴仆。她在王府外打探到这些消息,没有惊动任何一人,径直出汴陵追上了谢飞,与他一起回到乌衣台。
乌衣台下草木凋零,浓似墨的夜色里亮起一盏孤灯,指引两人来到陋巷民居前。
谢开言低声道:“娘亲离开这里已经有二十年,自娘亲离开后,我再也没有回来过。”她用手摸了摸小院木门上那些斑驳的痕迹,又感叹道:“没想到二十年后,我又回来了,叔叔也来到了这里。”
二十二年前,一袭灼灼乌衣的谢飞走进这间普通的民户院子,向当家妇人提出要带走她的孩儿,去做五万谢族子弟的首领。再过两年,他又婉言劝走那名妇人,着力培养她的孩儿独立处世的能力。
如今岁月做起了司仪,悠悠转过一个身,将他们三人再次提聚在一起,静看他们的悲喜。
灯下,谢母拥被而卧,面色苍白,眼里的光彩却是坚定。
她终于等到了久别家园带着满身风霜归来的女儿。
谢开言跪在病榻前,恭恭敬敬叩了一个头:“娘亲,女儿不孝,现在才能来看你。”甚至是让她来不及侍奉汤药。因为对于回光返照的病人来说,任何灵丹妙药已经失去了效用。
谢母伸出一截枯瘦的手,腕上的玉镯润着一点柔和光泽,除此外,已不见昔日美人的风仪。
“小囡……过来……让娘好好看看……”
谢开言膝行过去,扑在榻侧,忍住了哽咽:“娘亲还是这样唤我……可是我不配做娘亲的小囡……”
谢母费力地抚摸谢开言的头发,笑了笑:“傻孩子,是娘对不住你,没保住身子去你身边。”她恋恋不舍地将手掌抵在谢开言净白的脸上,笑着说:“我的小囡还是不会梳辫子,像个长不大的姑娘。”
谢开言忍泪,转身过去,低坐在榻旁,任由娘亲支起手替她梳理发丝。
谢母轻轻哼着:“蛐蛐儿翅膀驮月亮,小花儿淡淡香。星星睡着云朵儿追,草蜻蜓飞出光……”
谢开言一听熟悉的民谣,泪水无声流下。
谢飞等待多时,才推开房门走进小小的居室里。
谢母细细看着眼前霜白头发的老人,到了最后,才能辨认出来。“是小囡的叔叔么?”
谢飞躬身施礼到底,诚恳道:“谢飞愧对夫人,让夫人流落在外多年,如今才能带着谢一回来。”
谢母忙唤道:“叔叔不必多礼,孩子出落得有担当,全凭叔叔的教导,我心里也是极高兴的。”
三人在灯下各自叙说往事,谢母力虚,说不了几句便昏然闭上眼睛。谢开言神色大恸,仍极力抑制住语声中的悲戚。她跪在榻边,握住谢母的手,低低唤道:“娘亲……娘亲……小囡想一直陪着你……”
谢母费力睁开眼睛,露出最后一抹美丽的笑容,说道:“将娘葬在金灵河岸上,让娘以后每天都能看见你。”说完后便绝了气息。
谢开言哀痛大哭。
天明,旧南翎国东海源头金灵河畔,谢开言亲手垒了一座孤坟,依托在浓浓的翠华之中。她相信,待来年,这里便能垂下满枝芳华,陪着她的娘亲度过一个个绚丽的春日。
谢飞持笛吹奏一首《安魂曲》,沉浑声调激荡在空旷的河水上。
谢开言默默伫立,看着奔腾不息的母亲河。
过后,谢飞才说道:“听说你娘亲多年侍奉道学,也曾与天劫子前辈、文谦先生有过数面之缘,受得他们的一些点拨。如今她也去了,你替他们念一段经文超度吧。”
谢开言跪在草地上,用手搭上坟包,开始低低念道:“上登朱陵府,下入哀生门。富贵如一梦,浮生能看悟……”身后寂然无声,她念了一段猛然回头,才看到谢飞靠在树身上,已然闭上了眼睛。
谢开言急扑过去,呼道:“叔叔!”
可是她的叔叔再也不会睁开眼睛,饱经风霜的脸上也没有一丝痛苦的神情,就在她的一段超度亡灵的经文中,走得那样安详。至死,他都站着的。
天暮,谢开言抚摸过每一株草木枝条,徐徐走上乌衣台。受封为谢族预备族长那一天,叔叔牵着她的手,穿过一道道玉石街,将她送到最前的那块金砖上。当时是灿灿春日,街巷两旁家家户户敞开了纱屏,对她露出一株又一株花树,姹紫嫣红的景象吸住了她这个孩童的目光。
许多人站在两旁,穿着各色衣衫,静静等待谢飞牵着她走过。他们的孩子,流露出羡慕的眼色,向她投来过多的关注,在十年之后,随她一起穿上了乌衣。
叔叔稍稍捏紧了一下掌心,对她说:“谢一,记住此时。”
她站在金砖上回过身,数以万计的谢族人躬身施礼,从上到下,像是掀开了一场声音的海潮。“参见大小姐!愿大小姐带领我族永保昌盛!”
连绵不断的呼声层层叠叠落下,不曾消磨在数不清的人潮之中。她的身子过于矮小,甚至还看不清面前众人的模样。
“记住,他们就是你的责任。”叔叔最后说道。
那时的她从来不知道世间有一个铁律:一件事情的开始,永远意味着另一件事的终结。
从此后,她放弃了玩乐、放弃了娘亲、放弃了一个女孩的娇嗔,逐渐站在人前,用瘦弱的肩膀承担起五万子弟的教训。
她曾想过,如果年少时不去金灵河畔,就不会遇见句狐,与之相应的一切,随后也不会遇到。可她还是无可避免地恋上一个人,让她怜惜他的冷、他的苦,让她忍受应得的惩罚,只为再次来到他的身边。当世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一梦醒来,只剩下了孱弱的记忆,告诉她,她曾是谢族族长。
她只能朝前走去,朝着微弱的光芒处走去,哪怕是要她燃焚自身,用残存的力气为跟随的人照亮一步之路。
她终于走到了最后,堂堂正正走回乌衣台。她记得很清楚,当初她就是踏过这块金砖,向着华朝走了出去。
她已恋过,即使心中累积了伤痕,也不曾后悔。
金砖蒙沙,光彩犹在。
谢开言蹲□,摸着砖角镌刻的“谢开言”三个字,低叹道:“谢一的心愿已了,谢开言能干净地走了。”
夜色微冷,海面生烟。霞彩透过乌沉的云,落在碧色寒水上。
谢开言扶着装载谢飞尸身的木排,涉水走了一程。海水里埋葬了一个又一个谢族的忠魂,即使用嘶鸣的风也无法撕毁他们的傲骨,所以每一次红日初升时,便能听见乌衣台传递回的金钟敲击声。
海风又在咆哮,撞得金钟轰鸣。
谢开言不忍放手木排离去,因为这广大天地间,如今只剩下她一人,连皓雪眉目的文谦先生也在弥留之际,只身走入海水里,先一步离开了尘世。
谢开言回头看了一眼远处屹立的乌衣台,闭上眼睛,跟随叔叔的木排,扎进了海里。浪头打过来,裹得她全身冰冷,她却感觉不到痛意,放开手脚直沉海底。
她早就知道,这是最温和的气息,如同花瓣坠入大地,如同游子行吟千里,她放弃了徒劳的挣扎,沉入了最向往的地方去。
☆、消沉
千山沉寂;海水青碧。
叶沉渊日夜兼程赶赴乌衣台海边;只看得见苍茫水面浮起一层烟雾;除此外,一切景色凄清如故。他在辗转千里的路途上;动用一切哨探及手段;已经明了汴陵所发生的事由。谢飞写信曾提及;谢开言会滞留在故居里,然而等他纵马驰向那方简陋的民宅时;里面空无一人;只剩下了满院冷清的夜色。
他看着窗檐下的一把锈迹斑斑的小斧子,落了许多的灰尘。这才知道;四五岁时期的谢开言,必定要站在小木墩前;费力地劈着柴火。
原来她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过得分外艰辛。
他抿紧唇,狠狠咬了一下牙,心底的感觉由惊惶转为疼痛。他只想早些找到她,好好待她,弥补她失去的各种享乐。
此后,他陷入周而复始的寻找一事中。尽管在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时,清明的神智告诉他,她极有可能做了什么,会怎样去选择,可是他不敢朝后想,只坚信,她一定会回来。
数日以来,左迁总是面有忧戚地走进太子府,向整宿未曾合眼的叶沉渊问安。
君臣之间隔着重重帘幕,各自沉顿无言。
左迁照例说道:“各驿所及关口都未传回消息,可见仍是没有发现太子妃的踪迹。”
叶沉渊坐在床侧,一如既往答道:“继续找,总会找到她。”
左迁担忧的何止是谢开言一个人。他垂头说道:“胭脂也不见了。”
叶沉渊穿过帘幕走到左迁面前,笃定地告诉他:“那便证明是句狸在陪着谢开言。”
左迁抬头,看到一双镇定的眼睛,心里也变得冷静起来。他极快地抬手施礼,退了出去。“我再去督促一下哨羽探子,令他们将查探范围拉大一些。”
再过十日,左迁带着飞信回来,说道:“郭果小姐押着大队马车通过南州关口,申报运货去北理国,经打探,货物是千万资财。宇文公子全程作陪,不过使用的凭证却是殿下交付给太子妃的那块玉牌。”
叶沉渊踱开几步,没说什么,心神却有些不宁。
左迁接着禀报:“我替殿下已摸清底细——太子妃回汴陵的那日,才见过郭果小姐,转交玉牌,此后就再也没出现过。郭果小姐拿着玉牌走遍各地下钱庄,将谢族积累了近五十年的藏银取出,动用宇文家的运输队,专程送去了北理。”
叶沉渊只想着“此后就再也没出现过”这句话,至于左迁随后又问了什么,他根本不在意。
左迁只得再问:“郭果小姐申报的出境一事,殿下是否批准?”
“准了。”
左迁稍微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