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
旱乃椒俊Q罴叶佣啵鞣糠堇际且谎模蔷醯貌还挥茫硖聿共苟荚谡飧鎏镒献约赫也埂K蕴镒暮貌缓茫涂炊泵堑谋臼略趺囱恕3巳傻钠拮幽锛仪睿粝率晏锊固四锛遥羌肝欢及烟镒幕箍梢裕碌奶锊慷加性黾印?br /> 这次给李家下聘礼,八郎晓得李家是没有田的,怕芳歌管不来,他出的主意,央母亲和柳三娘换的常熟府的地,就是要借光的意思,还悄悄给英华捎了封信。因此英华就把原来管田庄的人都给带过来了,还把各项事项都说把婆家一家人听,总要把八郎体贴芳歌的心意摆出来给婆婆看。
英华说事情简洁干脆,条理清楚,既看到了芳歌的难处,也照应到了陈夫人和芳歌的面子,陈夫人听她说话,既舒服又满意。和儿媳妇一比,女儿的那点本事简直不够看。那六十八顷良田的聘礼,现在是陈家的面子,将来就是杨家儿媳妇的面子和里子啊。芳歌不晓得多问多记多跟嫂子学学,居然甩手跑去见什么旧同窗,陈夫人心里这个怄哟。
在儿媳妇面前,做婆婆的不肯塌女儿的面子,提点了沈姐一句,说:“如今时兴用田庄下聘,你也替芳龄记一记。”
沈姐无奈点头。要说把沈姐听,英华也有点无奈,只能把田庄什么的注意事项细细再说一遍。陈家人多田少,又不做生意,全家老小都系在那几顷田地上,管田庄是男人们的大事,不许女人插嘴。嫁到李家来之后,李大人为了防本族臭虫,当官发财之后也没置田产,陈夫人在二门以内女王范十足,出了二门就抓瞎,她也不会管啊。英华说的越细,婆婆大人越头疼,听不得几句捂着额头道:“等州试完了,让远儿上你们家,你和他办交接去。”
英华低头称是,小花厅里居然冷场。沈姐有点不大好意思,借着要给小女儿换尿片就告退了。少时芳歌笑吟吟牵着梅十五娘的手进来。梅十五娘端庄给陈夫人行礼,陈夫人还烦芳歌不会管田庄的事呢,都没正眼看人家,嗯一声就说:“我们家和梅大人家早就认得,现在又是姻亲,你们女孩儿们没事多走动,芳歌带着你嫂子和梅小姐回你那屋里玩去吧。”
方才没外人时,婆婆待她还是很和颜悦色的,英华晓得婆婆正为什么心烦,体谅婆婆的心情,也不计较陈夫人现在态度差。芳歌觉得母亲这个态度有点对不住梅十五娘,抱歉的笑一笑,领着梅十五娘和英华到她屋里去。
英华是真忙,杨家已经看好了地方,盖房子出图纸的事是柳家师爷们在办,就是她和杨九妹协商,杨九妹叫齐了师爷们,立等她一起去清凉山呢。她拿定主意要绕开梅十五娘,也没必要在这种应酬上浪费时间,所以到了芳歌的屋子里,她就说:“天波府杨家的房子是我舅舅盖,现在这事是我管着。芳歌妹妹喜欢院子里种什么树,布什么景?”
芳歌在英华面前一向爽快,虽然不大好意思,还是说:“我一直想要我住的院子里挖个小池塘,养两茎荷花,池子里再能养两尾红鲤,边上弄个小亭子。好嫂子,若是你不嫌我麻烦,就那样弄。”
“好办。”英华笑了,“杨家占的那地有眼活泉,我和你小姑子商量去,八郎那院的图纸出来,我弄一份捎把你看,要怎么改你说了算。”
“英华妹妹,你还不曾嫁到李家,芳歌妹妹也还没有嫁,但是你们两个都出嫁了,你喊人家夫婿八郎也太过亲热。”梅小姐正色说她:“女孩儿说话做事,先要自己晓得尊重。”
芳歌倒是晓得梅小姐这个脾气,不过数年不见,人家还和她这样亲厚,她还是惊到了,看着梅小姐哑口无言。
英华得过瑶华指点,早就拿定主意要绕开梅小姐的,干脆不理她,笑一笑拉着芳歌的手就道别。
芳歌还没说话呢,梅小姐又说:“英华妹妹,女孩儿在二门以内显能干就足够了。似你这般,镇日在外头跑,便是不替你父兄留点脸面,也要替你婆家存点体面。你虽问心无愧,旁人不知,说话难听,家人受你连累被人褒贬,你与心何忍?”
芳歌觉得梅十五娘说的很有点道理,这个话她母亲背着人也和沈姐说过,虽有抱怨,并没有当着英华的面说,这几次见到英华,只说英华她替外祖父家办事自家要晓得多歇息,不要太累着了。似梅十五娘这般当面说话,实在是跟指着英华的鼻子骂她没区别啊,这人真是……芳歌心里十分后悔把梅十五娘让进内宅。
便是梅十五娘自己都觉得,她说出这一番话,必教英华脸上上不来,当场就能让英华翻脸。
英华对着梅十五娘福了一福,笑道:“多谢姐姐指点。曲池府是乡下地方,女人抛头露面的少,被说几句闲话在所难免。姐姐也在京城住过,晓得京城风俗如何。过几年高门贵女云集新京城,似我这般的就显得平常了。英华的父兄心胸虽不甚宽阔,几句闲话还受得。若是因为英华的缘故,让梅姐姐受了闲气,还请梅姐姐担带。”
说完还故意和芳歌说:“你嫁妆田的事,令堂说等你哥哥州试完了和我商量,等他来家你和他说一声儿。京城又有几家熟人来清凉山选府邸,不是当家儿媳妇来,就是当家姑娘来,都得我陪着去转,我忙的很,晚上回去晚,碰不到他的面。”
梅十五啊梅十五,你是能说,我嫂嫂收拾你还不是小菜一碟。芳歌的笑意都差点没藏住,借着送英华出去,狠狠笑了一回。进来和梅十五闲话,芳歌和她久别重逢没什么话说,只能挑安全的话题,说:“再没想到离了泉州咱们还能见面。你说巧不巧,萧清居然是英华的表姐呢,她也嫁到杭州沈家去了,和贵本家十七娘做了妯娌。”
熟人里头,大家说亲的说亲,嫁人的嫁人,是个人都嫁的都很不错,连萧清那个剑人都嫁的那样好,唯有贤良淑德出了名的梅十五娘还悬在半空要自己奋斗呢,老天何等不公!梅十五娘的脸,瞬间黑了。
130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
第一百三十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下)
芳歌虽然不似梅十五能说会道;看人脸色还是会的。梅十五这样,分明是不该和她提梅十七嫁了嘛,她真心和梅十五这样的说不上来话;就叫使女煮茶待客。
两位小姐没滋没味吃了两碗茶;梅十五就请辞去;还非要绕到陈夫人那里辞行。芳歌晓得梅十五的爱好,领着她去母亲处见一面。陈夫人倒觉得梅十五一言一行规矩颇好,还有点替之前待人家冷淡过意不去。她老人家自律甚严,在梅家小娘子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待梅十五娘很是亲切,亲亲热热叫她得空常来玩,又叫芳歌趁着还没嫁;多和亲戚姐妹们一处玩耍,没事也到三省草堂逛逛,寻英华和梅家小娘子一起耍。
梅十五娘听得道学偶像叫女儿出门耍,脸上的笑容都僵了一下。芳歌却是心里有数,原来在富春她还能由哥哥弟弟陪着出门逛逛呢,自从母亲起意将她嫁回娘家,不让她出二门,就是怕有闲话传到陈家去。如今她和杨八郎定了亲。京城人家行事又是一种规矩,女孩儿们当家理事抛头露面都很平常,她母亲就舍不得拘着她了,总要叫她在出嫁前快活几天。
芳歌心里又酸又甜,送梅小姐到二门外,她就习惯性止步。梅小姐拉着芳歌的手,亲亲热热说:“你要备嫁不便出门,腊月初九我来瞧你。”
“我得空也去瞧姐姐,”芳歌觉得也当央哥哥带她去三省书院瞧那个滚去读书的条幅,到时候去回拜一下梅十五娘,全了礼数人家脸上也好看。
梅十五娘回家颇为老实,足不出户不说,每日早起还在梅家的小厨房转一圈,梅四郎那里她插不上手说不上话,还有一个梅十九郎那是亲兄弟,她就亲自照料弟弟的衣食。梅十九郎被姐姐训多了,这样温柔体贴的被照顾还是头一遭,幸福的哎,见人就说。
便是王瑶华和梅四郎两口子说私房话,梅四郎也觉得是妻子把妹子骂醒了,狠狠的在床上致谢数次,谢了还要再谢,王家大娘子自然尽数笑纳。梅家内外一团和气不提。
那一日莫氏带着两个侄女挟气至三省草堂,打算先找梅四郎告状,行至滚去读书廊,被拦腰一道高墙上的守门铁将军一拦,还说掉头回转去骂王瑶华,正好在大门外看到两个女孩儿被本家长辈数落,骂的那些话儿,比起王瑶华骂她两个侄女儿骂的狠多了,围观的很有几个考生家人,俱都喝彩,还有人说:“你们这些女孩儿,打扮的跟狐狸精似的日日在这里晃,是生怕学生们心思都在考试上,来给人家逗闷子来了?”
那人话不正经道理正经,说的那两个女孩儿都大哭而走。本家长辈满面通红,还要拱手谢他。莫氏本来就是个精明人,再看她两个侄女脸上也讪讪的,二话没说,带着侄女就回去了。
腊月初一转眼即至,各县学生重聚府城州试。李知远这回又是头一个交卷出来抄草稿。王翰林和李知府这一回没有把他的卷子贴出去。后头学生们6续交卷出来,王翰林和李知府把有望过州试的卷子拢到一处收起。把那八成是考不过的卷子逐条评析,又都贴墙上去了。
曲池府足足有四百多人过县试,州试定规只取四十人,绝大部分都是要落选的。那二百多人都跑三省草堂来要看三省草堂这回能贴出多少张卷子,看到的却是各种评卷分析。长廊上还有一堆三省草堂的学生,几个人拼一个桌,在那埋头抄评语呢。
能过县试的,还真没几个脑子不好使的。这次州试考不过还有下次呢,没有机会让王翰林评卷子,看看王翰林怎么评卷子也是学习的机会嘛,当即就有人把考篮里的笔墨纸砚取出来,趴到长廊另一边的美人靠上抄写评语去了。
三省草堂的学生们也算大气,让出一半桌子把外来的书生,大家和和气气一起做考后分析。王瑶华如何不晓得这是她老子收买人心的高招,马上就挪了两个大炉子到长廊边,煮一锅热姜汤一锅热茶,碗排在桌上任人自取,又叫大厨房包萝卜丝馅的素包子,一笼一笼热腾腾的包子流水价送到考完还不舍得回家跑来三省草堂打听敌情的苦逼考生手里。
别说这些考生了,就是那几个阅卷的考官,都是带着一肚子的不爽跑三省草堂来,在滚去读书廊上看了半天文章,被王家的热茶热汤热包子把肚皮和心都捂暖了。
这一回人家贴的是各种考不上的,有望考上的那二三十个一个都没有贴,考官们心里还是蛮舒服的,王翰林这回把考得起的卷子留着给考官评,尊重考官的态度摆的很端正嘛。考官们满意的走了。考生们在三省草堂足足的抄了三日,都不舍散去。
到腊月初五,杭州翰海楼送书到三省草堂来,运书的车队第一辆车左边插着“翰林小姐指定陪嫁”,右边插着“要教儿孙读书好,先教女儿读好书”的彩旗,车队最后一辆车的车屁股上还挂着一面大旗呢,上头写着翰海楼现售翰林小姐陪嫁书藏全套,翰林小姐陪嫁书房,翰林小姐陪嫁精选书架,三款价位不同,针对土豪、大户、中等人家的消费水平。藏和书房只接受订单,书架现货,现在买还送货上门哟。
这个车队从码头到三省草堂足足的走了三个时辰,绕曲池府并周围两个镇一个大圈,从清晨走到午饭后啊,一种披红挂彩敲锣打鼓闹热非凡,顺便还接了六七个土豪、三十来个大户的订单,卖出去两百来个精选书架。
别人不论,陈夫人听说先笑了个肚皮疼,带着芳歌和沈姐出来看人家秀她儿媳妇的嫁妆,还很大方的掏银子定了一个藏,翰海楼的主人跟着车队送货,也很大方,听说这是翰林小姐的婆家,打了八折,还说船上就带了一套备用的,马上就叫人装车送到李家。翰林小姐的嫁妆还没有到家,翰林小姐小姑子陪嫁的藏已经又在府城游街了。
这一套书一水儿的上等竹书箱封装,大红洒金纸压在箱盖上,还扎着红绸带,也不多,只有九十九箱,在李家大门口下货就搬了小半个时辰。人家顶多买一套,李家陪嫁出去一套还能照样收一套!围观的人那个羡慕哎,陈夫人那个风光哎。
陈家亲戚真是心肝全碎掉了。这套藏,精装版卖九百九十九两,典藏版卖八百八十八两。不管是哪一版,折成现银,到外府买一顷好地,还能剩四五百两打家俱打首饰买衣料,那也是曲池府头一份的好嫁妆啊,就是大户人家的儿媳妇,省着点也够一辈子了,女人们羡慕妒忌恨,个个眼睛都跟兔子似的。
陈家男人们也有眼红的,九十九箱书啊,搁家里能传几辈子,儿子孙子重孙子重重孙子灰孙子,只要识个字,请不起好先生也没关系啊,经史子集家里多的是,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