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
“名字抄下来,叫人马上把你姐姐喊来,就说我今日得空,想瞧瞧外孙。”柳三娘最是干脆。英华坐下来把名册前后翻翻,把三个人名记下来。柳三娘吩咐黄莺去接大小姐回趟娘家,回来接着翻寻那个匣儿。底下是泉州府女学守门的登记的女生家里送东西进女学的记录,柳三娘重点翻查六月前后几个月,梅家送东西的规律是三天一次,倒是和梅十五娘同住的那位小姐,四五六七四个月,日日家里都送东西进去。之前之后,或是半个月送一次,或是十天送一次。
柳三娘在那位小姐的名字底下轻轻划了一下,道:“这个女孩儿有问题,闻惠娘?她家境如何,家里跟何人走的近,又嫁到哪家去了,得查她。”
英华把闻惠娘的名字记下来,笑道:“这个别人不晓得,姐姐必定晓得一二。”
少时王瑶华回娘家来,英华把梅家三个人的名字给她看,她脸色就变了,道:“这两个是梅家的八郎和九郎,他俩个是亲兄弟,家里太穷,跟着我公爹到泉州任上想搂点钱,不晓得怎么和萧三老爷搭上线,盗卖消息把萧家,结果萧三老爷损失了几船私货。他两个五月份的时候去看海潮淹死了,四郎说是萧三老爷害了他们的性命,呃——萧三老爷三年前的冬天死了的,听说是萧家内斗弄死的。”
英华看着母亲发愣。柳三娘也愣了一下,指着第三个名字笑道:“那这一个呢?”
“他在梅家排十一。还在咱们家住着呢。”梅瑶华凝神细想,哎呀叫出声,道:“妹妹回避一下,这事我和娘说。”
英华撒娇,道:“有什么是我不能知道的?让我听听嘛。”
柳三娘皱眉,说:“滚。”
英华老老实实站起来走出去了。梅瑶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十一郎这人天生娘娘腔,他爱的是男人。这个梅家人没几个人知道,反正他家里也过得,儿子又多,也不指望他考功名,所以他跟着堂兄弟们在泉州住着,心思也不在读书上,最喜欢写写诗,唱唱词什么的。泉州好男风,作兴认契兄契弟,他就认了个契兄。四郎有一回撞见十一郎和男人亲嘴,拿住了他们,十一郎招认说是结的契兄弟。泉州闹这个的也多,四郎怕闹出来公婆生气,亲戚们脸上不好看,所以他就当没看见,只私底下和我说过。”
柳三娘冷笑一声,问:“他的契兄是和萧家有关系,还是和闻惠娘有关系?”
138何以竟至于此
“十一郎结交的这人;四郎也只见过一两次,晓得有这么个人;别的都不知道。至于闻惠娘,”瑶华想了好一会;才道:“她的未婚夫就是萧家远枝;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两年十一郎和他契兄闹翻了以后再没有来往,他整天宅在他那间屋子里;是人都不理。不过他和十五娘很说得上来话。”瑶华说到这里;突然站起来了,咳了一声,道:“我就没把他当男人看,最近他常往十五娘那院里跑,英华叫我盯十五娘那院里使女的梢,我就忘了他,使女们足不出户,他是经常往外头跑的。”
柳三娘叹气,道:“这里头估计弯弯绕还不少,咱们去查不见得能查出什么来。我把东西封起来给李亲家送去。你们找到房子了?几时搬家?”
“找了好几处,房子都不大,倒是够我们一家居住,但是塞不下四郎那些个堂兄弟。”梅瑶华苦笑,“这几位还没有送走,老家又来了几位州试没过的。十来位都把铺盖搬藏上去了,眼巴巴指望考恩科呢,连吃饭都不肯下楼。听说过阵子还有几位要来,我公公婆婆现在也急的不行,四郎天天朝外头跑,大房子不好找。”
“现在这个情形,他在家最是闷气。”柳三娘笑道:“让他多在外头跑跑吧,你小姑子嫁了他在家就能呆得住了。你们家喜事怎么还没办?”
瑶华苦笑,道:“上回说的那家不成。那家的儿子在京城做个小军官,没想到人家今年春天调到清凉山来了。前几天人家带着媒人上门,我婆婆把十五娘喊出来见面,那人见面就直接拒绝了亲事,说十五娘这样的小姐他高攀不上。我婆婆气的要死,我使钱和媒人打听,才晓得人家原来在三省草堂外头和十五娘见过面,说看见十五娘带着两个使女在外头跑,他好心劝说十五娘多带几个随从,被十五娘骂了个臭死。我公婆这几天在家里算十五娘的陪嫁呢,打算过几天带十五娘和嫁妆一起回我婆婆娘家湖州去。”
“过几天?”柳三娘问的仔细。
“就这几天罢。”瑶华叹气,道:“那个媒婆是湖州来的,只怕我婆婆带着嫁妆回去也不好给十五娘说亲。我劝我婆婆住两天,叫四郎使人去湖州让媒婆改口去。”
“只要你婆婆肯,就能嫁得出去女儿。”柳三娘笑道:“等她走了,你和四郎带着孩子们去耀宗的田庄上住两个月散散心去。家里没人管,四郎那群堂兄弟也住不久,你公公自己就得想法子把人弄走,也省得你和四郎天天头痛。”
瑶华高高兴兴回家不提。只说柳三娘把这几本名册封好,使了个人送到李家去。
李知府是积年审案子的老手,两本册子经手一翻,就锁定了梅十一郎,使人给在杭州的李知远捎信,问他查过梅十一郎没有。
李知远日夜兼程赶回家,说:“灭口的事是萧明写信回家让他老子做的。我让人摸进萧明的书房,本来是想偷他的诗词本子的,没想这厮写信还要打草稿,草稿积了好大一盒。梅十一郎也查过,他在泉州认了个契兄,那人是个开书铺子的,两年前去杭州进货,就再也没回去,杭州几家有名的书铺子我都使钱跟伙计们打听过了,都对他没印像。这厮八城是京城贵人的探子。”
李大人把亲家捎来的那个匣儿给李知远看,“看看这个。”
李知远开匣盖儿一看两本名册的封面,大喜,道:“我把泉州十年前的底都翻出来了,想找这两本没找着。爹,你老人家弄来的?”
李大人笑,说:“你猜猜,是谁给你弄来的。”
李知远猜半天,摇头。
“你师母前两天使人送来的,说是英华给你弄来的。”李大人说话语气明显轻松许多,“咱们在忙,你丈母娘家也没闲着。王家的心啊,是向着你的。”
李知远的欢喜,压都压不住,这几个月奔波压下去的委屈都从心底泛起来,他眼圈儿都有点红了。
“娶妻当娶明白人啊,英华似你丈母娘,大事上有担当。能娶到她是咱们李家积福。”李大人感慨,“你母亲……哎,以后外头的事还是瞒着她罢。”
“母亲心底其实很好,儿子明白的。”李知远反过来宽慰父亲,“她老人家一辈子关在二门以内,做到现在这样已经很不容易。”
李知远把手头这些东西通览一遍,觉得份量还是不大够,不能够马上给出判断。
李大人看儿子犯愁,笑道:“凭灭口的信草稿,操作一下洗涮你的罪名足够。把这个黑锅扣萧明头上,他既然敢灭口,这些事和他必定有关系,要么他顶罪,要么他自己把自己的清白洗出来。”
“不查个一清二楚,我怕英华想不开。”李知远不依。
“你还要怎么查,你说说。”李大人自收到亲家母送来的这匣东西,心就妥妥的放回胸膛里了,心里一定,就拿这事教孩子玩。
“这几本登记名录我去没翻出来,估计萧家派人去灭口的时候也没翻出来,应当是早就被人取走了。”李知远取纸笔写下泉州,萧家,杭州,契兄、梅家、李家字样,分析把他老子听。“我猜陷害我的事和梅十一郎的契兄有直接关系,所以他第二年走的时候把这两本登记名录带走了。我想把这人找出来就能真相大白。这个东西我们看得出来的东西不多,能证明我从来不到藏去,还能看得出来给梅十五娘传递消息的是她同屋的闻惠娘。如果当时这个事闹出来,咱们家去查一定会查到闻惠娘身上。”
“这事要闹出来。闻惠娘肯定活不成的。”李大人冷笑,“拖了两三年,她还是被灭了口。她是怎么一个情形,你查过?”
“查过。她家……”李知远以拳击掌,“她娘家离梅十一郎相好开的书铺子不远。我去查的时候,打听到她去年死了,父母伤心不肯在泉州居住,带着她兄弟回老家去了,他们老家,在惠清县花溪镇。咦,这个名字好熟。”
“萧明!”李知远苦笑道:“又绕回去了。萧明的老子藏了两个好茶园被英华的舅舅翻出来,都是惠清县的,一个就叫花溪茶园。”
“萧家这个族长,以前看着不显,藏的深呀。”李大人感叹,“英华的舅舅更厉害,连这个都被翻出来了。”
“这两个茶园还有什么讲究?”李知远不解。
李大人摇头叹气,道:“当时官家还是晋王,晋王世子到泉州时,召见过我,当时上的就是花溪茶,还问我这茶滋味怎么样,能不能品得出是哪产的。我倒是尝出来是闽茶,世子又明说是花溪茶,花溪镇在我治下,我是去过的,也晓得那里有几个好茶园,只是不清楚在谁手里。你爹爹都打算辞官了,投靠一个二不愣登的世子做什么,我故意错说是紫笋茶,又说这茶不如富春的茶好,估计世子看出来我不愿投靠他,但没听出来我有辞官之意,才暗示萧家闹点事儿出来把我弄走。”
“萧家若是和世子搭上了,萧明就不会千方百计求娶英华的表姐树娘了呀。”李知远摇头,不信。
“死了的那个萧三老爷是潘太师家的狗。”李大人摇头再摇头,道:“那时候潘党还没有投奔世子,萧明父子想改换门庭投奔到世子门下,必然是要递投名状的。这事没办好,世子不要他也正常。”
“这事闹出来,也就是爹脸面上不大好看,我娶了梅小姐就什么事也没有了。”李知远哑然。
“出了事,咱们肯定要查一查的。”李大人笑了,“咱们动手一查,闻惠娘必死,梅大人就完蛋了,梅大人家的侄儿不是被萧三老爷弄死两个么,这火估计还得烧到萧三老爷头上去。萧三老爷其实是个没脑子的蠢货,他动手除了弄死人没有别的高招,不管是我把他灭了,还是他把我灭了。与萧家与他,不都是好事么。此计甚妙,此计甚妙啊。可惜执行的力度不够,在梅十五娘那里卡了壳。”
李大人不停的摇头,说:“蠢材啊蠢材,直接用闻惠娘陷害你不是更好,非要把梅家也捎上,弄什么一箭三雕。可惜梅十五娘这个女孩儿跟平常人不大一样,当时居然不肯发作出来。梅十五娘是个什么样的姑娘,你打听过没有?”
“问过泉州女学的几位先生,还有女学里的几个已经毕业的女学生。”李知远苦笑道:“都说梅十五娘极是要强,性子偏执。她在女学还干过一件惊人的事儿,据说和一个同窗击掌为誓,打赌她会嫁状元。”
“你要照部就班考下去,状元肯定没指望,探花或者有可能。”李大人摸着胡子无奈的笑,“她倒看得起你,捏着这些东西默默等了好几年,看你考得出来考不出来。估计你要是县试州试没考第一,就没这么多麻烦事了。”
原来人家听说他定亲还不发作是在这里等着他,李知远哭笑不得,沉思了好一会,欢喜道:“她既然是个爱才的,就让她找大才子萧明去。当时萧明家还没那么多人手呢,估计午夜藏上就是萧明亲自上阵。”
李大人看儿子想开了,也高兴,道:“我的病可以好了,你去洗个澡,咱们去三省草堂走走,你露个脸,也让你老师和师母放心,叫你未婚妻安心。”
三省草堂的辅导班还没有开班,王翰林在家守着孙儿读书。王家仆人直接就把李知远父子带到三省草堂的书房里来了。王翰林看到老朋友把他女婿带来了,晓得李家已经查得差不多了,甚是欢喜,直接说:“英华才来家,慎之去后头寻她去。明堂,你来的正好啊,我正有事和你商量。礼部发文叫各州县设小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内舍和上舍又分上下两等。上舍上等就能考府学,府学再考上去上太学,太学考出来就能直接部试啦。礼部的汪大人听说我孙子七岁了,弄了套小学的教材给我,说编的匆忙,让我帮他改一改。我这不是教上孙子嘛,也觉得外舍起手太难。要不然,咱们弄班六七岁的孩子来教,一边教一边给汪大人弄套教材出来?”
王翰林呀王翰林,才把儿子弄出来,又要照管孙子了。依着楚王老师的名头,他要弄套小学生的教材出来,全国都得用他这套教材。好吧,人家是照着教材考试,他是比着孙子因材施教编的考卷,这个老家伙,绝对干得出来把他他孙子答的卷当标准答案的事。
李大人瞅一瞅亲亲热热在他儿子面前背诗经的小金声,这就是个赢在人生起跑线上的小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