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
们的书院!”
“我们家寄回乡的,不是银子么?”耀宗怒道。
“耀宗!”王翰林喝道:“罢了罢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山长,书院以后什么样儿,我也不想管了。”
“那好,分家!”耀芬大声道:“富春书院归大房,空口无凭,立字为据。”
分家……田地都败光了,二房在外面另买了房子住,能分的也只有书院,书院还要归大房,有什么好分的?耀宗冷笑两声,看向柳氏。
柳氏微笑道:“我老早就劝老爷分家了,偏我们老爷不肯,一定要跟大哥一起填书院那个无底洞。依着我看,老家的这些产业,包括书院,咱们全都不要,可使得?”
王翰林手指在柳氏手心哆嗦。柳氏紧紧握住他的手,道:“老爷,今日来的就有同族长辈,就央他做个见证,再请隔壁李大人来做个中人,咱们一个铜板都不要了,好不好?”
“好,很好。”王翰林点头,道:“耀宗,你去隔壁请李大人来。”
耀宗答应着走了,屋子里静默的只听见大老爷的喘气声。侄女婿们和侄女们相互使眼色,耀芬脸上甚至露出了一丝笑容。王翰林俱看在眼里,他心灰意冷的坐到椅子上,长长叹气。
柳氏挨着王翰林坐下,笑道:“嫂子坐罢,还有坐儿呢,大家都坐下。站着等,怪难看的。”
大夫人恨恨的坐下。同族那个长辈其实只得十六岁,论辈份是王翰林的族叔,其实还不大懂事。大家让他坐了上座,坐下等人。
少时耀宗陪着李知府和李知远进来。王翰林便道:“今日我大哥病重,大嫂和我当着他的面儿分家,书院全归大哥,我们这房的什么我都不要,烦你来做个证见。”
王翰林是个舍得的,做了二十多年官儿,积的银子全搬回家与大哥办书院。李知府晓得他不是个爱财的,虽然今日分家情形诡异,他也没有多问,点点头,依着他所言写了个分家合同,一式三份,道:“贵族有长辈在否,请瞧瞧。”
那位小族叔接过来看了看,却是不大明白,转手交给耀芬。耀芬看得条文缜密,二叔这边分文不取。这个结果超过了他的期望,他便点点头,道:“就是这般。请叔祖做个见证。”抢先把自己的名字与在下边,按上手印。
王翰林一言不发签名,李知府候那位小叔祖按过手印,自家也按过签了名儿,道:“从此两房各自过活,生老病死互不干涉。”就把那三张纸分与耀芬,小叔祖和王翰林。
王翰林将那张纸儿随手丢过一边,走到大哥床榻前,道:“大哥,我对不住你,书院我管不了了。”言罢掉头就走。大老爷喉头吼吼作响,却没有吼出半个字来。
柳氏见大老爷不言语,也自心凉,走到李知府那边,低声道:“还请李大人移步西厢暂坐。”引着李知府父子出去了。
父母都走了,耀宗便走到大伯娘面前唱了个喏,道:“大伯娘,小侄替你到镇口雇几辆车罢,迟些儿走,到枫叶村天就黑了。”
他也不顾大夫人脸都抽抽了,大步走到门首吩咐人去雇车。老田妈站在廊下偷听多时,忙大步跑过来,喘着气,响亮答应:“是!”又喊:“送客!”掉头就把那两孩子放了,
那大孩子已是扯着小孩子扑到母亲身边哭起来。老田妈便叫把那妇人的绳子解了,塞嘴的破布也与她取下,对她说:“多亏您这一闹,大老爷和我们老爷分了家了。你要认祖归宗,到枫叶村去,你要不认得路,我也替你雇辆车?”
那妇人活动活动手脚,冲着西厢方向狠狠吐了一口口水,把小孩儿抱起,扯着大孩子飞一般走了。
耀宗冲老田妈伸了伸大姆指,裂嘴一笑,道:“干的好。”摇摇晃晃迈步朝大门走。
老田妈低下头,踩着小步子跟在二少爷身边,笑道:“老爷夫人一直教训小妇人,要与人为善,做人要厚道呐。若是老爷晓得怪罪下来……”
“我替你顶着。”耀宗笑道:“去喊车来,有五六十人呢,喊十辆车来,车钱就莫要给了。”
耀芬握着那张字据,只掂记着要去族里上档子,还要去县里改档子。却没有留神旁的。待他回过神来走到外边,恰好看见那妇人跑的飞快。他恼道:“怎么把那妇人放了?”
耀祖站在一边,不阴不阳的说:“想是回枫叶村认祖归宗了罢。”甩了甩袖子,也不理他,大步回后头去了。
耀芬恼的跺脚,喊人去追,方才来来去去的管家婆子都做鸟兽散,却是无人理他,待兄弟们商量好了到大门口再寻那妇人,连个鞋印都寻不着了。只得忙忙的大家坐车回枫叶村去。
唯有大老爷被抬出来时,柳氏使老田妈送了几床被卧出来,耀文还待道谢,两个铺盖卷并两只书箱被婆子们用力扔了出来,耀文的书箱滚到马蹄下,叫那拉车的马前腿一踢,箱盖被踢开,文房四宝散落一地。
耀廷跳起来指着老田妈要骂,耀文把兄弟拉住,喝道:“莫闹,帮我捡起来罢。”
耀廷恼道:“狗仗人势。”蹲下来捡笔。
耀文涨红了脸,小声道:“你还好意思骂人,这事娘和大哥做的不厚道。”
耀芬听见,从马车里探出头,啐道:“没有书院,爹再有个三长两短,你叫全家都吃西北风?二叔才不厚道,他们自在梅里住大宅,就不曾想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
耀廷扭过头,道:“这是什么歪理,我不与你说话。”
“你也莫吃家里的米饭。”耀芬冷笑着补了一句:“照爹和二叔的办法,书院就是一个贴钱的无底洞,可是在我手里,我能叫全家都享荣华富贵。”他仰起头看向天空,目光狂热而坚定。
西厢里间,王翰林靠在榻上,面上两行清泪。李知府坐在他身边,也不言语。
李知远坐在外面,面对英华的母亲,越坐越难过。柳氏只要看他一眼,他就觉得背后直冒虚汗。柳氏又不作声,他既不敢动,也不敢出声,僵硬的坐在椅子上,还要保持镇定。
少时老田妈进来,道:“两位堂少爷的行李都送出去了,二少爷的箱笼也都搬回西院了。”
柳氏便道:“喊耀宗来陪李公子说说话罢。”转过头笑对李知远道:“今日多亏府上帮忙,寒舍没有什么可谢的,还请留下便饭。你们得便也劝劝我家老爷。”
李知远连忙站起来答应。柳氏便扶着老田妈到后头去了。
且说英华缩在自己院子里许久,前面闹的热闹,她只能和梨蕊闲话。候得老田妈来叫梨蕊搬家,她一个人更觉无聊,想到分家父亲必定伤心,便想了一番安慰的话,独自走到前院来,尚未到门边,就喊:“爹爹,我想好了,我要买一头黑毛驴,四只脚上还要有白毛,爹爹,我的要求算不算磨牙?”
李知远听见英华的声音,腾的站起。英华踢开虚掩的半扇门,跳进屋里,正好看见李知远又惊又喜的面孔。她愣了一下,温柔文静的万福,道一声李世兄,涨红了脸掉头就跑。
“英华小姐请……”话还未完人就跑了,李知远满肚子的纳闷,这妮子之前收拾那妇人身手极利落,方才跳进门来浑似小青阳那个活猴,眨眼之间又那般温柔文静。英华妹子,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把分家进行到底
晚饭时,王翰林使人去喊耀祖出来陪客人吃饭。此时关系到王家的脸面,耀祖也不再拿乔,出来和李知府父子见礼。耀宗把座位让给哥哥,自家挪到下手。这顿饭有尊长在上,三个晚辈都没有什么话,吃完饭王翰林带着儿子送老友到门口,回来道:“都到你们母亲屋里来,耀宗,你去把你嫂子也请来。”
耀宗愣了一下,答应着穿夹道到后院去了。王翰林看了一眼大儿子,背着手慢慢走回梧桐院。柳氏和英华早就吃过饭了。堂屋的砖地上洒着水,屋里带着丝丝热气。屋里有些热,呆不住人。
梧桐树影下摆着一张木榻,柳氏坐在一头摇扇纳凉,英华跪坐在母亲背后给她捶背,看见大哥跟着父亲进来,愣了一下站起来,清脆的喊:“爹爹,大哥。”跳到一边去给耀祖搬板凳。
柳氏站起来给王翰林让位子,一边替他摇扇,一边道:“才交四月就这样热,富春一向如此?”
“富春从三月中要热到十月。”王翰林把折上巾扯下来,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正好英华已是双手过来接帽子,他就把帽子丢到女儿手里,道:“不过往年也没有这样热,耀祖,咱们富春多久没下雨了?”
“有十来天了。”耀祖扳着手指数,“再不下雨,院子里的花儿都要旱死。”
王翰林白了儿子一眼,恨道:“该操心地里的庄稼才是!”
柳氏把扇子摇的哗哗响,笑道:“好啦好啦,庄稼和花儿,都是该操心的。大郎一说话你就呛他,世上哪有你这样做爹爹的。”
耀祖颇为不悦的看了一眼柳氏。今天分家时耀宗念的那篇帐带给他很大的震憾。他在心里一直觉得父亲每年能寄许多银子给大伯,理当是发了财的,却只寄给他二百两银子,实是不疼他这个大儿子。他没有想到,爹爹是把所有的俸禄都给了大伯,自家的使用全是父亲卖字和他瞧不起的商人后母挣来的。他更没有想到父亲在京城一个月只花五十两银子。便是他在富春乡下住着,五十两还不够妻子一个月零花。这种对比本来让他心里有些愧疚,但看到柳氏亲亲热热坐在父亲身边摇扇,这些愧疚被突然涌上来的:原来爹爹当我是外人,一直瞒着我的懊恼压了下去。他低下头,一声不吭的看脚下,几只蚂蚁绕着半片苍蝇的残肢团团转,他便看的出神。
搬到梅里这么多天,除去头一天耀祖挨打黄氏在公公面前说了几句话之外,黄氏都没有跟公公打过照面,二叔亲自来请。黄氏不晓得是何缘故,胆战心惊的跟着二叔到前头来。
耀宗和英华亲近惯了,走过去就把英华挤开,占了她的小板凳。英华笑嘻嘻和爹爹告状:“爹,你看,二哥又欺负我。”虽是这样说,还是给嫂子让坐,自家又去搬了个小板凳,贴着耀宗坐下。
这么着,一家人,王翰林和柳氏坐在榻上,大儿子两口儿坐在右手边,二儿子和二女儿坐在左手边。王翰林看着自己嫡亲的三个孩子,叹了一口气,道:“今儿和大伯那边分家,爹一个铜板都没要。你们母亲说,为什么不要的缘故儿,也当和你们说说。毕竟,这个家是我的,将来,是你们的。”
黄氏借着咳嗽偏过脸,偷偷和耀祖使了个眼色。耀宗微微皱眉,因柳氏和英华都妆没看见,他也不吭声。
王翰林便道:“你们大伯那边是个什么情形,我以前也不大晓得。每回大伯写信俱说家里一切安好。我也不晓得他把家里的田地都当了,把你们大伯娘的嫁妆都花尽了。上回在老宅吃饭,我看席面丰盛,也没有想到大伯家连吃的米都是借的。”
柳氏叹了一口气,道:“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王翰林笑容里满是疲惫,他拍拍妻子的手,道:“我的俸禄一个铜钱都不与你,你更不容易。这些年,全靠你养家。”
“实是老爷的字儿写的好,能换银子。”柳氏笑道:“我那些不算什么。老爷,说正事儿吧。看孩子们都笑话你。”
英华和耀宗两个正相对偷笑,被王翰林瞪了一眼,都坐的笔直。
王翰林欣慰的看着两个小的,再看看右手边两个坐姿僵硬的大儿大媳妇,吃了两口茶,慢慢道:“书院每年都要贴钱。大伯要贴,我也在贴。大伯那边不论,咱们这边能贴这么多年,一来是因为你们母亲肯支持我,二来也是因为咱们还有些收入,就是为父把俸禄都花在书院上,咱们家吃穿上都不愁。分了家,一文钱不要,咱们也能过的很好。”
一听到公公有还有收入,黄氏整个人都精神了。分家的事她也听说了。书院是个赔钱的无底洞没有错,可是他们这房的田地只卖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典出去的,典出去的田地都不肯要,黄氏觉得公公是糊涂了。听得公公说还有收入,她立刻想到:难道公公分家分滑手了,今日要把大儿子也分出去?
王翰林把茶碗搁到榻上,叹了一口气道:“家里的钱一向是你们母亲管的,让她来讲罢。”
柳氏便道:“这些年你们爹爹写字换钱积够了五百两,我就拿去贩丝贩酒,略微小赚。在京城附近也置下了一个小庄。这次回富春,就把小庄卖掉了,再搂一搂历年的积蓄,咱们家的家底差不多也有九千两银子。这次回富春,买房子添家具连带回家的使用,一共花了一千四百两,家里还有现银七千六百两。”
王翰林便道:“今天的事我也看透了,再亲近的兄弟,迟分家不如早分家。今日我就把这个家当分一分罢。耀祖,你是长子,分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