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
惴蛩ξ牟疟砀缫惶醢虢郑墒潜磺酌米幽值陌桑庖豢凭兔挥腥タ肌O衷谌思曳绶绻夤庵薪苛耍惴蚧沟迷诩易钌倏喽寥辏〗憬愕艏傅窝劾崴闱岬牧耍腿埃骸敖憬悖也鹿媚缚隙ê偷豢榭奚狭耍阏宜侨ィ蚍⒈ㄗ拥氖挛胰グ伞!?br /> 瑶华把眼泪擦擦,强笑道:“我们一起去,这是家里的大喜事。我们爷爷教了一辈子书,只教出三个进士,我们大伯接着教了半辈子,他手里一个都没考出来,到爹手里,教一年就考一个出来,多扬眉吐气的事情。”
英华偏偏头,笑道:“下科让姐夫考个状元,我爹就更风光了。”
“好,借妹妹吉言。”瑶华再把眼泪擦一擦,拉着妹子的手出来。先至小花厅和淑琴会合,淑琴急的要死,见到瑶华如落水小狗攀到救命的树枝,立刻奔过来喊:“姐姐。”
瑶华拉着她的手,笑道:“别急,别急,有我们呢,一会出门我提点你。英华,你去帐房问问,封的红包准备好没有。”
“哎。”英华答应一声就先走了,绕到帐房问红包。黄莺就在帐房里坐着呢,看到二小姐进来,就示意她看桌上的几个盖了红绸布的盘子,说:“都准备好了,头赏二赏三赏,还有咱们老爷和夫人的赏,连大小姐的赏都有,一共六赏。”
英华掀开一块红绸布,底下明晃晃两个五两的元宝。她把这块布盖上再看,底下是十两的元宝,后头几盘都是二十两的元宝。再看盖的红布上头还做了记号,十两的压着红牡丹花,二十两的盘子上压着的是紫牡丹花,五两的那一盘上头还压着一枝红芍药。英华顺手把花儿理一理,笑道:“这个是给来贺喜的亲戚们准备的?”
“嗯。”黄莺轻声说:“已经使人去和梅家说了。这几朵花儿是借喜气给大姑爷他们几个兄弟的。”
英华叹了口气,说:“我先去寻大姐去。鞭炮准备好了?看准时机放啊。”
黄莺点头,眼珠子转了几转,又道:“张家的人都在外头呢,夫人把姑太太哄去老爷一块哭去了。夫人的意思是这事让文才娘子出头,咱们接了喜报赏了报子打发人走路就成,别的不好管。”
英华点点头,道:“我晓得了。”
瑶华陪着淑琴在大门内还等了一会,才等到英华出来,英华也没瞒淑琴,就把外头还有张家人的事说了。瑶华不停冷笑,淑琴却为难了。婆婆虽然是和公公和离了,她们跟着婆婆过,足足有一年多没和公公打过照面。可是她男人姓张,外头那个还是她公爹,她能怎么办?
瑶华看淑琴那个为难的模样,忙道:“姑姑避着不见,你有事只朝文才表弟身上推就是。反正他不在。咱们把报子打发走。你公公你给他见个礼,族里人你对着他们福一福,然后说文才不在家,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就完事了。”
淑琴艰难的点头,瑶华示意开门,一群管家使女簇拥着她们三个出来。
外头的报子都等急了,看出来的是女眷,他们也不理论,从怀里掏出喜报就念:“报——贵府曲池府富春县张文才中——进士科……”
张文才他爹气急败坏跳出来吼:“张文才姓张,是我张家的进士!你们怎么能在王家报喜!”
瑶华还是第一回和前姑丈打交道,生生被吼愣住了。淑琴唬得都要哭了。英华对门边的管家使了个眼色,立刻就有两挂长鞭挑出来,马上噼里啪啦响起来,白色的硝烟弥散,琉璜的气味带着刺鼻的喜气,挑着鞭炮的管家一点不跟张家人客气,把那个长鞭悠一悠,喜鞭就在张家族人人群里炸开了,生生把姓张的逼退了一丈多远。
英华就朗声喊:“赏。”
立刻出来一排捧着茶盘的管家,捧头盘的把红绸布一拉,两锭雪白纹银在太阳底下闪闪发亮。那两个报子说声谢赏,把两个锭子揣怀里了。千里送喜报不就是图赏么,他们甚有眼色,就把喜报呈到中间那个哭的稀里哗啦的少年妇人面前。瑶华把喜报接了。管家就喊:“再赏。”
第二盘的银子两位报子还在朝怀里揣呢,管家又喊:“三赏。”
这一回亮出来的是二十两的大锭,两个报子觉得怀里实在揣不下了,相对苦笑。
早有王家的管家送上两个绣花裢搭给他们搭肩上。王家大门外围着的一圈看热闹的人都哄笑起来,两个报子把银子揣裢搭里。管家就唱:“老夫人赏过了。舅老爷赏。舅太太赏。”
一连两盘送上来,也是二十两的大锭,两个报子四只手抓着四锭银子,嘴都笑歪了。
这还没完,管家又喊:“长姊赏。”最后一盘送出来,两个报子四只眼都眯成细缝了哎。
本来到这就完了,管家朝姓张的那头看了一眼,笑着喊:“老太爷~没有赏~~”等大门外的人笑完了,他才说:“两位,我们弄个车送你两位回府城?”
王家是官儿,是不可能像乡下人家那样请报子吃喜酒的。这份厚赏够他们回老家买二十亩田吃一辈子了,这两位报子乐呵呵做了一个罗圈揖,不停的喊:“谢王大人赏,谢王大人赏。诸位贵人家里有子侄下科要考的,带我们去认个门啊,我们明年还来!”
人群里顿时一片欢笑,有人笑喊:“认准这个大门上的匾,三省草堂,下科你们直接奔这来!”
那两个报子得了极厚的赏,极是凑趣,扬声道:“你们知不知道,三省草堂今科中了四个进士!四个!得让他家请客!”
四个?外头围观的虽然绝大多数是五柳镇人家,大家也都激动了。一个府一科能出两三个进士已经很了不得了,王翰林报个辅导班,居然一科考出来四个!这个不只是王翰林教的好,他们三省草堂的后台也要舍得拉拨自己人才成!王家的后台就是柳家的后台,柳家的后台不是全五柳镇的后台么?大家顿感前路光明,纷纷鼓掌,叫好声不绝。
管家笑着把他两个拉一边,一人又塞了一个五两的银锭,笑骂:“这嘴甜的,下科我们还等你们来啊。快走罢,没看跟你们来的那群姓张的,都想生吃了你们?”
这两个报子对笑,道:“要不是我们护的紧,那个喜报就被他们抢走了。咱们报喜的一班兄弟,早打听过了。新科进士张老爷是舅舅照管的,没他本家什么事。”
梅大人带着一群梅家子侄过来,从梅大人到梅十九郎,大家脸上笑容都是带着涩味。其实他们家四郎学问比文才好啊,文才都考上了,要是四郎能去考,妥妥的一个进士到手。
管家们喊着让让,请梅家亲戚过来,顺手就把盘子上的花一人一朵给梅家子弟分了。这个借喜气啊,兄弟们你帮我我帮你,都簪上了。梅大人看着子侄们叹了口气,说:“既然来了,都进草堂看会书去。我去和亲家道贺,回来查考你们功课。”他朝着淑琴点点头,说:“文才娘子,别哭了,瑶华,帮着你表弟妹张罗茶饭,一会亲戚们都要来贺,不能让人家在门口站着。”
梅大人极是清高,就是本家,若是他嫌人家俗气,他都不搭理人家的,居然跟亲戚家的小媳妇说这些,可见他老人家心里是极开心的。瑶华连忙清脆的答应下来,笑道:“哎,咱们家亲戚还有考中的,也得给人家道贺去。”
梅大人脚下一崴,梅四郎打了一个趔趄,梅家兄弟没颜落色进三省草堂的大门,大家都没言读,梅大人朝东边去了,梅四郎带着兄弟们朝后头藏书楼去了。
张家人被拦在外头好大一会了,文才他爹方才还被王家的管家臊了一回说他没有赏,他恼的直跳脚,被亲戚们按住了劝说。
他老人家自和王氏和离之后,再无人似王翰林那般周济他,日子就过的艰难了。张家亲戚吧,吃饭时他去也管他饭,晚上歇时他在也给他安排住的地方,但是也没人当他是姑老爷那样待他,给他固定住的地方,给他穿衣吃饭还给他留体面。
过了两个月,他思及王氏的好处,其实心里是悔的,然要他对着无知妇人低头他也办不到。他只说他手里还捏着王氏陪嫁的地契,便是王氏自己不出头,她娘家也要替她出来讨,到时候张家族人出头打个和,他把王氏接回来还是一家人。
不曾想他二舅哥问都不问田地的事,王氏呢,先在她二哥家住,王翰林搬到城外去,她居然在城里租了两间破屋居住,日日做针线过活也不找他。他气不过,正好典了王氏陪嫁田的族亲找来说换田,他就换了。放出消息王氏还不来找他,他一恼索性把换来的田捐把族里盖祠堂!只说他发狠读书,又行善积德,这科必能考取进士做官,到时候王氏来求他,他也要像朱卖臣那样,把一盆水当街泼到王氏面前才解气。
不曾想啊,他县试都没有过,他儿子到是一路县试州试到京城赶考去了!更不曾想到的是,这小子不枉他多年苦心教导,居然考上进士了!还有没有天理啊,手把手教出来的儿子考上了当爹的居然考不上!老张在他借的族兄住的那间屋里气得跳脚。报子在府城寻了一圈,被张家人撞到指到张氏家族聚居的地方,族里亲戚听说张文才考上了来贺,看他这样恼,都劝他:“儿子的就是你的。他是你教出来的,他考的进士就是你的进士。咱们凑了些赏钱在此,把喜报接过来吧。张家还从来没有出过进士呢。有一个进士,别的不论,光把田挂到文才名下,全族一年能省多少税!”
谁知张家张罗着接喜报,那两个报子死活不肯报喜,问得文才的母妻在五柳镇舅舅家住着,理都不肯再理张家人,掉头就奔五柳镇。张家人一路劝说阻拦哄骗,那两个报子都不搭理他们,张家人都恼了,老张恨的就要掉头而去,几个近亲和张老三拦住了,说:“王家是懂礼的人,文才姓张,他们不会接喜报的。这两个报子到了王家门外,还得跟咱们走。”
接喜报这种事,除了赏报子的时候,做官儿的人家有点讲究,乡下人家其实就是图脸好看,族里乡里沾个喜气,放着亲爹在,外婆家要抢着报喜报,就是要抢女婿家的面子的荣耀,虽然不犯法,可是就把女婿全家得罪了,说出去乡亲们也不会说好话。
可是张家好像都忘了,王翰林不只是舅舅,还是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文才跟着王翰林和李知府学了一二年,他一辈子都是这两位的儿子,两位老师有事,人家的儿子还能闹个别扭说不去,他只能跑得脚底板撞屁股的去给办。老师给学生接喜报,完全可以有。
瑶华带着弟妹和妹妹出来接喜报,老张还没来得及说下半句呢,就被鞭炮赶出圈外了,他要再开口,本家都把他拦住了,没看人家亮出来的那些盘红包?报子们千里万里一路奔来抢先报喜,图的就是那个。张家自从王氏休了丈夫,和王家断了不来往,大家看王家都很不顺眼。张家本家虽是凑了点钱,一共也没二十两银子,此时去拦,有王家的银子比着,报子闹起来更难看。王家要当冤大头就让他们当去吧,反正张文才脱不了还是姓张,一个孝字压下去,文才媳妇还得把喜报交出来让张家人带回去。
所以张家人就把文才的爹强压下来了,只说等人家赏完了再去闹。谁曾想喊赏的管家缺德,居然喊老太爷没有赏!这个脸打的,太响了。大家虽然把架着老太爷的手放下来了,才升级成老太爷的王家前姑丈在一片哄笑声中,老脸通红,到底也没朝前迈出去脚步。
紧接着梅家人都来了。梅大人当年也在富春书院读过书,那人清高的要死,又是个官,张伯举也不敢招惹他,默默等他们进了三省草堂的大门,他就捏着拳头走到淑琴面前,威严的说:“文才媳妇,把喜报给我,收拾东西跟我回家去。”
淑琴愣了好久,想到出门前瑶华表姐给她说的那些话,她就大着胆子说:“文才走时吩咐我,一定要伺候好婆婆。”说完飞快的又把头低下了。
本来围着看热闹的沧州乡亲都散开了,一看又有热闹瞧,一部分人朝回走,一部分人撒开腿就朝镇上跑,嘴上也没闲着,就喊起来了:“抢进士喽,抢进士喽。”
考进士难啊,二十不到的少年进士啊,又是爹娘和离舅舅家接过去照管出来的少年进士,娘家不一定会松手,爹家肯定不会舍得丢!这个姓张的什么玩意,敢跟沧州女婿抢进士!
沧州乡亲摆出一副喜滋滋看热闹的架势,把几个姓张的后路都堵上了,给王家小姐们收拾二货壮声威!
张伯举一看儿媳妇这样软,越发气势壮,哼哼几声,冷笑道:“我儿子中进士了,你们翅膀长硬了?你连公爹的话也不听了?”
“我……”淑琴低下头,她心里其实恨极了这个公爹,可是当着人的面,她也没法驳公爹的话。
“张大叔。”英华挽着表嫂的胳膊,笑问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