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
,但是琉璃这玩意儿,从来就没有一模一样的,姿态各异梅花,红的绿的黄的青的粉的,花挨着花,亮晶晶的格外好看。
陈夫人挑一根拨出来看一看,估计一对用不到一两金,乡下人不会觉得特别值钱,但是琉璃是个稀罕物啊,这两朵小花要是特意去寻,有钱都不见得寻得到。陈夫人把簪子举到英华鬓边比一比,点头笑道:“果然活泼好看,是好东西。”
英华忙走到门边,把一个小丫头举着的盘子里那七个锡匣拿了过来,就说:“娘给表妹们挑一挑,我和她们不大熟,不晓得她们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呢。”
陈夫人从前想在侄女们里头挑儿媳妇,确实是刻意观察过她们的,英华嘴甜,东西又好看,她一时不察就挑起来了,说:“这个给淑德,她爱红色,这个给淑贤,她爱绿色。”
她老人家挑一对说一个,英华就装一匣,外头就进来一个捧衣料的使女,英华就把匣子搁那个衣料匣里头,那个捧匣子的就记住这匣归谁了。
陈夫人挑完了一抬头。七个使女从林禽领头,把匣子挪到她老人家眼下,一个一个报:“淑X小姐”。陈夫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杏仁已经轻声说:“婢子这就回去写礼帖,请问老夫人,这个礼,是等芳歌姑奶奶一块儿送,还是咱们家今日先送?”
“明天后天你们自己使人送新镇上去。”李大人明明是在认真的看卷子啊,他好像什么都没有错过,“远儿,你的卷子给你老师送过去了吗?”
“英华抄的,我们来时就送过去了。”李知远忙回。
李大人就说:“看这个架势,六月七月天更热,道上也不好走,我打算这个月就和你母亲带着青阳和沈姐还有你小妹妹去京城。你舅舅们家六月初八办喜事,帮着操办婚礼的事就交给你了。有什么事情拿不准主意,多问问你师母。”
“哎。儿子知道。”李知远答应的极是干脆。
杏仁等到李大人说别的事儿去了,就歪着头看英华。英华把头点一点,她就把桌上那个匣子收起来,悄无声息的把人都带走了。一屋子的英华使女撤出去了,李知远和他爹开始唠家务,英华端庄站在一边,陈夫人把这个送礼的事情想一想吧,明明她是想考儿媳妇的,最后怎么变成她帮英华挑礼物了呢,还是高高兴兴帮她挑的,这个小人!陈夫人心里对英华挑的礼物很满意。本来她有点担心这个儿媳妇过惯了有钱日子,拿不准送礼的厚薄,现在看来,做的还是蛮好的,最要紧,送的礼实用啊,这是会过日子的!所以她瞧着英华那个目光,就格外慈爱。
那边王翰林收到女婿的卷子,正在吃晚饭,他老人家一边吃饭,一边飞快地就把卷子过了一遍,和柳三娘说:“幸好这次远儿没去考,不然这张卷子进二甲没问题!要是被人弄下来,我就亏死了。卷子给四郎送去了?”
“送去了。”柳三娘一边给王翰林夹菜,一边说:“英华体贴,抄的两份,一送来,我就使人送梅家去了,还有一份已经叫人去雕板子印卷子了。你打算什么时候考?要散多少份卷子出去。”
“先印两百份吧。”王翰林算一算,先摇头后发狠,“这群孩子,吃完喜酒都赖三省草堂不走了。印出来马上给他们考!我家的茶饭不是白吃的!我不考得他们茶饭不思我就不姓王!”
“把王字倒过来写吗?”柳三娘乐了,“我手里还有这一科全部的考卷五套,备用的四套我也弄来了。你拿去看看,改头换面给他们考了?”
王翰林大喜,惊道:“这个都弄来了?谁干的?”
“礼部那群王八蛋,收下几个出名大书院的银子,一发榜就把卷子弄出来了。赵恒也坏,就蹲人家交货的门口,抢了一份就走,愣没给钱。”柳三娘提起赵恒欢乐非常,“他这么一闹,这几套卷子下科一题都不能用了。那几个书院白花了大本钱。”
“啊,那这几套卷子我看看就可以了。”王翰林摸着胡子笑:“晓得这科是哪几个人出的题,下科是谁出题我就能猜个j□j不离十,下科咱们最少还能中四个。”
第二日是新娘子回门。待到王翰林家,大门外的红纸屑还没有打扫干净呢,西边草堂已经人头济济书声琅琅,花前树下房前屋后,全是李知远的熟面孔。大家看到一对新人进门,举着书本扬扬手就算打招呼,低下头又自己看书去了——早上先生就说了,明天考部试的卷子,考出来还要在草廊上排名次!
进了东边住宅,小两口又吓了一跳。王家的族亲都在呢,前庭阶下摆着二十来张从草堂挪来的桌子,小至十岁出头,老到四十出头的王家亲戚们埋头都在做卷子,族长并几个年长的族老坐在廊下监考。看到英华小两口过来行礼问好,族长笑的跟一朵花似的,摆摆手指指后头,轻声说:“这考试呢,你们先到后头去啊。”
英华就用力把头点一点,拉着李知远挨个给几个老的行礼,轻手轻脚从廊上绕后头去了。
后宅只有柳三娘在等女儿。英华问爹爹哪里去了。柳三娘指指西边,说:“那边看印卷子呢,远儿来了正好,你去给你老师打个下手,中饭你们在那边吃。前头估计得考到傍晚。英华,你跟我去大帐房转转。”
这个……陪媳妇回娘家这天,不是要灌他酒吗?李知远摸摸怀里揣着的醒酒药丸,觉得跟喝醉酒比,还是干活好一点,他可怜巴巴的看了英华一眼,走了。
英华欢欣鼓舞,走到柳家大门外才想起来,不对啊,怎么就跟李知远分开了?一进了大帐房,管事们走来走去,算盘珠子拨的啪啪响,算筹在桌上哗哗响,英华就跟李知远看到考试卷子一样,立刻把离愁驱散,抢在柳三娘前送就跳进她的屋子里去了。明明才七八天没有来,再摸她这个桌子,再坐她这个椅子,怎么就这么开心!
英华摸到流水帐,看的是眉开眼笑。柳三娘站在边门歪着头看了一会她闺女,才舍得掉头进她自己的屋子。
王家大家都是各忙各的,到傍晚柳三娘提早一点带着英华回家,打发他两个回家陪妹妹妹夫吃晚饭,吩咐说:“亲家母那边我使个人去郑重说一声,她外婆家缺人,叫英华先来帮帮忙。明早起,远儿你把英华直接送柳家再到草堂这边来,傍晚我再和她一路回来,你们两个一道回家去。”
他们小两口到家,见过陈夫人,亲家母的人把口信一传,陈夫人的脸色就不大好看了。王家女儿嫁到李家就是李家人,没嫁之前给外婆家帮忙她是管不到,嫁过来第三天就又带回外婆家干活,亲家母怎么这么不见外!
第157章婆婆的第二问
陈夫人尽管脸拉得老长;但是也没有当场就表示反对,英华略一看李知远,李知远面无表情;她也就没看见婆婆的差脸色,只当婆婆默认。小两口退下来;去隔壁芳歌住的地方寻芳歌和八郎说话。
恰好八郎从那院出来,和英华打了个招呼;直接就把李知远拉走了。英华看他两个神神秘秘的;情知他们有事瞒着自己。有事瞒着她这也不是头一回了;英华也不在意,直接去寻芳歌说话。
芳歌正和沈姐对坐窗下的一张木榻上;逗芳龄玩耍呢。看到英华进来,芳歌忙站起来,笑道:“嫂子。”
英华含笑答应一声,把扶着芳龄慢半拍站起来的沈姐按回去,笑道:“沈姐快坐,芳歌,你嫁到杨家去,要学打拳骑马的,你婆婆和你说了没有?”
芳歌羞答答点头,沈姐大惊:“怎么?杨家的女人也要去打仗?”
芳歌怔住,英华愣了一下,答:“若是长驻边关,京城又有兄弟守着家,带兵的将领是可以带家眷的。不管能不能随军吧,女眷们肯定要会骑马,力求自保。”
沈姐扶着芳龄的那两只手都哆嗦了。芳歌脸也有点儿发白。英华把芳龄抱起来,笑道:“京城本来离着边境就不是太远,我们这样人家的女孩儿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教养,武将文官家都这样,女孩儿们和男子一样要会骑马,还要练几招花拳绣腿。其实真到要女人自保的份上,估计就似前朝那样,京城保不住,是谁的家眷都一样。”
沈姐额上的汗都渗出来了。芳歌估计是在婆家被教育过了,虽然脸还有点白,她扶着沈姐坐下,好言劝说:“我婆婆也似嫂子这样说,她还说了,京城迁到清凉山来,对女眷们来讲是再好也没有了。不过练练拳,身体强壮些——好生养。”最后一句声若蚊蚋,低不可闻。
不过沈姐是听见了,念了好几声佛,才说:“果然还是迁都好呢。不然谁敢把女孩儿嫁给武将家。”
英华含笑点头。芳歌到家才听说七个表姐妹定亲的事,忙问嫂嫂给人家送的什么礼,英华说了,她就跟沈姐合计,随了七份和英华差不多的礼,听说英华是明日送,她也说明日送,这个事就完了。
摆晚饭时,陈夫人看到芳歌小两口在侧,再看看本该在娘家英华小两口也在,问得是丈母娘打发他们回来陪妹妹妹夫吃饭,她老人家又觉得亲家母不拘小节,真心体贴,不许儿媳妇明日回娘家的话就说不出口了。晚饭后芳歌和八郎回家,李知远和英华送陈家亲戚们坐车回新镇,陈夫人好容易得了空闲和李知府说话,就把不乐意英华出门的意思和丈夫说了,道:“她嫁过来,不要伺候公婆?不要为李家开枝散叶?若是说娘家无人,她隔三差五回家帮着亲家母搭把手也没什么,日日去外婆家看帐,不像话呀。几个舅母中饭时还和我说呢,说亲戚们都说我们家也不差钱,英华嫁来家,休要让她抛头露面出门管事。”
李大人笑道:“舅母们的亲戚我是不晓得的,舅母们住在府城的时候,不是时常结伴出门逛街买东西吗?”
“我娘家穷,没有什么使唤的人。弟妹们要出门买东买西也是没办法。”陈夫人甚是不满意的叹息:“我们家又不缺钱,要什么叫管家使女去买就是,叫她们说的倒像是英华贪钱爱权似的,我心里不爽快呢。再说了,又不是穷的没饭吃要女人也出门做活,娇娇嫩嫩的小媳妇在家,闲了绣绣花,把自己收拾的漂漂亮亮的,一日三餐收拾家,让男人回家有口热茶饭吃,才是做女人的本份。”
李大人大笑,道:“那是小户人家做女人的本份。男人没本事挣不下家业又置不起姬妾,才拿这套哄女人在家,又想女人娇媚,又想把女人当老妈子用。”
陈夫人愣住了。李大人冷笑几声,道:“像咱们这样的人家,儿媳妇就是什么都不做,难道我儿子就没有热茶饭吃?难道她不做针线,就不能把自己收拾的漂漂亮亮?”
陈夫人点点头,又觉得哪里不对,想摇头。
李大人道:“你呀你呀,你已经不是小户人家的女儿,也不是穷书生李某的妻子,你丈夫,好歹也是做过二十年泉州知府的三品官儿。你凡事别跟陈家的亲戚们比啊,我们和他们已经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陈夫人扭头,“不过是吃穿略好,难道我就比我的兄弟姐妹们高贵了?”
李大人抚额,他的夫人,真是太过天真纯朴了。当年成亲时她就是这样,三十多年了,她还当自己是穷乡绅人家的儿媳妇,一点长进都没有啊。
“陈家是曲池穷乡绅人家,我说的是实话,你不要不高兴。”李大人觉得还是把真相告诉夫人比较好,娶的儿媳妇太能干,亲戚们不喜欢说闲话是必然的,但是做婆婆的要是被亲戚们说动了没事就敲打儿媳妇,估计儿媳妇不吃亏,做婆婆的得天天吃闷亏啊,一来二去,这个婆媳关系能好得起来?
陈夫人不服气的说:“我祖父也做过官,虽然穷了,可是我兄弟们的田现在比从前多一倍。”
“那也还是穷人家,她们过的和咱们家不是一样的日子,她们看不惯英华说话不好听,”李大人很干脆,“你就别搭理她们。图他们说几句好听的,你和儿媳妇闹别扭,你叫儿子心里舒服得起来?你不是和儿媳妇生份了?咱们家不和睦,亲戚们说话又有多好听?”
“你看看亲家母,王家人说了她一辈子了,她也没吵也没闹,现在王家人有事还是得求到她那里去!”李大人附到陈夫人耳边轻声说,“陈家那几块田,是亲家捎的亲家母的口信给我,叫我出头说服你兄弟几个去换的。虽然价钱上略吃了点亏。可是要不换出去,现在你娘家还不是跟王家亲戚一样,被曹家悬在半空,那个田又不能种,又不敢拿去卖!”
陈夫人吸了一口凉气,愣住了,根本不信。
“她能给我们捎信让你娘家绕开,也自然能给王家捎信。”李大人对亲家母是真心佩服,这是个有仇报仇的狠人,说她有铜臭气,她就能忍着看王家精穷下去,“王家不说她好话,她不肯提醒,亲家都叫本家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