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
府里,多少亲爹娘都舍不得给女儿上女学的,我一个做后祖母的,耀祖又是分了家出去的,他供得起女儿上学他自供,他供不起我两眼一闭是叫守本份,我掏私房给他女儿上学,是因为我真喜欢玉珠和雪珠这两孩子。她们喊我祖母喊的真心又亲热,我的孙女儿,我想她们嫁的更好,过的更舒心。”
“嫁到我们黄家,亲舅舅舅母做公公婆婆,她们会过的不好?”黄亲家吹胡子瞪眼。
柳三娘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坐,笑道:“亲家老爷,耀祖的亲事是他亲娘给他定的,亲上做亲我就不提了。我们瑶华的亲事是我主张的,她公公梅大人是正经进士出身,做过几十年官儿,梅女婿去年也是州试考过了的。我们英华的公公李大人也是正经进士出身,女婿去年州试也过了。这两个女婿摆在这里,我给孙女挑女婿,论人品,论家世,论学问,绝不能比他们差!”
“你又不是亲的,你说了不算。”黄家老太太说话声格外响亮。
王翰林拍桌子,“我夫人说的话就是我说的话,亲爷爷奶奶说的都不算,难道外公外婆说了就能算?孙女的亲事爷爷奶奶做不得主,谁做主?玉珠的婚事要不如我们意,我们一文钱的陪嫁都不掏。夫人你接着说!”
“府上来求娶玉珠和雪珠,我们也不是一定就不答应。”柳三娘笑一笑,道:“论家世,亲上做亲是蛮好,我就不挑了。论人品嘛,我看这两孩子,长的平头整脸的,坐在这里也怪精神的,想来亲家也不会拿傻孩子来坑自己亲外孙女。只有孩子们的学问,老爷,是不是要查考一下?若是过得去,就把玉珠嫁回外婆家?”
王翰林哼了一声不理柳三娘,还怕黄家人看不明白,他老人家还故意挪了下方向,把背对着柳三娘,表示他生气。
黄家这次来求亲,自然也是算计好了的。柳氏嫁到王家二十年,自从那年把前妻的遗产都交割给大儿子,遇到黄家的事情她从来都不搭话,从来都是绕着走。黄家觉得这一回来求亲,柳三娘一定会置身事外。玉珠雪珠又不是她亲孙女儿,又不是她从小养大的,和她也不亲,她一定不会管这个事。只要她不管,王耀祖被黄家捏在手里三十多年,一向是听话的,略压一压,这事就成了。
事情走到这一步,果然柳三娘让步了。眼前一共就两孩子,怎么考?就是一个不行,总还能衬得另一个是好的,许了大的能不许小的?黄家老太太得意的笑了,道:“翰林女婿,你想考就考罢,我这两个孙子,自然是极出色的。不怕考。”
站在厅外偷听的玉珠小声补了一句:“府学都没有考上,那个谁,字儿写的还不如雪珠。”
英华一边笑一边安抚的在玉珠背上轻轻拍了几下,轻声道:“放心,你爷爷奶奶早安排好了,就等他们上套。”
“有没有本事,拉出来考一考。”王翰林没好气,“当场考,考得过就许,考不过,你们找别家去,我孙女我留着慢慢挑好的。”
“考就考!我们两个评卷子。”黄亲家激动的不行,这里一共就俩孩子,凭王翰林出什么题,他说好,王翰林说不好也不顶用。“你一个人出题不成,我也要出题。”
黄亲家苦读四十年呀,一直觉得自己学问够了,每次考不起都是不走运。王翰林在心里替他叹息一声,故意为难了半日,才道:“使得,出十题,你一半我一半。叫玉珠和雪珠也来考一考。啊,这一向忙,没顾上查考金声的功课,顺便把他喊来一起考。”
王家人手多,没一会功夫就在厅里摆好五套桌椅,李知远牵着金声走前头,把玉珠姐妹领进去,带着他们和长辈亲戚行礼,叫他们坐下,又请那两位黄公子来坐。
英华在侧厅早看着人磨好了墨,在两张轻便的小方桌上铺好纸摆好笔,把砚台搁好,叫人抬进去。黄亲家走到一张桌前抬笔写题。
黄家这两个孙子,都只有十来岁,还没有开始写成篇的策问呢,黄亲家出的题,都是平常孙子上学时做过的。他老人家真心没把外孙女和小外孙当一回事,只说女孩儿上女学认得几个字也罢了,小金声怕是还在认字背三字经,都没想过出点难的。
王翰林叫孙子孙女来考,自然也是有偏向的。考女婿这个主意其实是前两天柳三娘和英华定的,定完了李知远就把侄儿侄女捉去书房,弄了题目教他们,英华也没闲着,在一边陪考,指点女孩儿要怎样答卷。完了李知远拟好题目送岳父审阅。所以现在王翰林出题也快,高高兴兴挑难的出了五个。
黄亲家拿到亲家出的题,拿眼溜了一遍,先就吸气,暗骂:尼玛,县试都没有这么难,王翰林,狗*日的你不厚道啊。黄亲家也晓得玉珠姐俩在女学学的都是管家算帐什么的,至于金声,这个外孙才七八岁,正经上学有没有两年?王亲家是逗孩子玩吧,他这么想着,还轻蔑的看了王翰林一眼。
王翰林看过黄亲家出的题,笑一笑不理论,道:“远儿,你把题目抄一抄。”
李知远答应着把题接过去,看了一眼黄家那题,也暗骂:卧槽,这么容易?放水也不是这样放的啊。他动手极快,一转眼抄了五份,就给孩子们发下去了。
金声拿到卷子,立刻进入状态,拂纸,取镇纸压题,取笔,舔墨,答题纸上写名字,走的是正经考试的那一套。小人儿一本正经做大人的事,嘴抿的紧紧的,看着格外的招人疼爱。休说王翰林和柳三娘盯着孙子笑容满面,黄氏和王耀祖头一回看到儿子这样有出息,激动的眼圈都红了。便是黄亲家吧,看到这个外孙的行事,也在心里暗暗点头:亲家会调*教孩子。金声小时候不显,经他手两年,只这个势子,就是个状元胚子啊。
玉珠和雪珠动作没有金声那样快,但是姐妹两在女学也是经常考的,端庄优雅理衣袖,拂纸,压题纸。雪珠取笔写字姿势十分的好看,玉珠还先看看弟弟妹妹的桌子,帮着把金声桌上的笔洗移了下位子,才慢慢取笔写题。
黄家那两可怜孩子,先被金声的熟练镇住了。再者,十四五的那个年纪也不小了,到了慕少艾的年纪,这一回又是来给他提亲的,所以他盯着玉珠看的时候多,玉珠已经提笔写字,他的手还没摸到镇纸呢。小的那个略好,已经在看题,看看他亲爷爷出的那五题,眉开眼笑,再看看翰林爷爷出的那五题,就笑不出来了,看着亲爷爷皱眉做苦相脸。
李知远低头微笑,王翰林和柳三娘养气功夫甚好,只当看不见。王家的三个孩子只顾自己写卷子,什么都不管。耀祖和黄氏对看一眼,这俩准女婿坐自家孩子身边,生生被比下去了。不说金声,便是玉珠和雪珠,没有人比着不显出挑,现在端端正正坐在他们身边,通身都是官家小姐的气派和风度。黄家那俩孩子,衬的要多村有多村。不配,真心不配。
王耀祖在心里摇头,黄氏微微摇头。黄亲家在心里都已经哭上了,他眼又不瞎,俩孙子其实都不小了,姑且不论书读的好不好,只这个拿笔写字的势子,才开蒙的小金声就能把他们两甩一条街!玉珠小时候看着软懦无用,现在这个样子,正正经经是做官人家的女孩儿作派,又秀气又文静,做事从容不迫,见人大大方方。出去读几年书,果然不一样。有这样一个孙媳妇撑门面,哪怕是没有嫁妆,也足够了呀。外祖父看外孙女儿,目光越发不舍,再看看他孙子,着实闷气。
黄家老太太眼里没别人,看的是她两个孙子,在她看来,她的两个孙子足够好了,娶谁家的闺女都绰绰有余,玉珠和雪珠两个,要是没上过学嫁妆少点,她还看不上呢。她两个孙子,论长相,天堂饱满,下巴圆润,每回算命人都说这两孩子大富大贵,极有福气。论读书,也是极好的,要不是他们叔祖父得罪了人,他们岂会被拦在府学外头。便是不在府学读书,平常也很用功,考什么都不怕。
金声虽说是王翰林启蒙,其实算是李知远手把手教出来的。李家现放着一个去考童子试的小青阳,可见李家的家教。小金声年纪虽小,动作极快,自家祖父出的题他本来就会,前几天温习过,姑丈又再讲了一遍,他写起答案一点不费事。至于外祖父出的题,他拿到手就写,想都不带想一下的。于是他就头一个交卷,他举着卷子朝前走几步,看李知远使了个眼色,他就把卷子送到外祖父手上去了。
黄亲家想说王家作弊了吧,一来金声做他出的题更快,二来金声这张卷子做的真漂亮。字虽然写的不是特别好,但是一个一个整整齐齐,距离间隔跟用尺子量过似的。他也不装样子,先看他出的题外孙怎么答。
金声答的非常好,比他两个大孙子答的都好!可惜了呀,黄亲家吸气,就不该和王翰林闹的这么僵,若是早几年和和气气来往就好了。如今王翰林自己都不和黄家来往,若是不再结一次亲,不打着让亲家教孙女婿的招牌,他要怎么把孩子们塞进三省草堂?
雪珠和玉珠交卷也不慢,虽然她们在女学主要不是学这个的,但是为人处理的道理先生一样会教,女学里的先生们和同窗闲话,天下的大事小事一样会谈,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长了见识眼界开阔,答题什么的,可以借鉴的地方很多。外祖父出的题又不难,容易答,祖父出的题,姑丈都给打过小抄了,小姑姑还从女学生的角度帮她们分析了一遍,教她们从女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写答案。所以她两个的答案虽然大致相同,但是各有各的见解,走的又不是金声那个路子。两张卷子送到外祖父手边,俩小姑娘福了一福,就退到侧厅去和姑姑站一块去了。
黄亲家把外孙女的两张卷子对着金声的看过,不得不承认,他是小看这两个外孙女了。三张卷子答案各有各的见解,水平都不低。他把这三张卷子放下,再看他俩孙子。
王翰林出的题太难,黄家两孙子一个放下笔在抓耳挠腮,一个提着笔在出神,笔尖的墨都滴到纸上,卷面上黑了一团都没发现。黄亲家都有点坐不住了,频频看他老娘。黄老太太宠溺的盯着她两重孙子看着,双目满满都是爱啊。
李知远很不厚道的在心里帮她老人家补:我重孙子连出神都出的这么有学问!
小金声眼巴巴看着外祖父发呆,他其实更想祖父给他看卷子。外祖父家里孩子多,小时候的事他不大记得,这两年跟着母亲回去也少,有限的一两次外祖父母也就摸摸他的头,不似祖父母疼他,见到他要把他搂怀里,问他功课,试他冷暖,把他当宝一样疼爱。所以他是真心跟外祖父母不亲啊。外祖父一直看着卷子发呆,他看看爹的脸色也不大好,不敢朝娘身边凑,直接就奔柳三娘怀里去了。柳三娘把孙子搂怀里,给他看衣袖沾没沾到墨,又摸他手问冷不冷,金声说冷,她就说带你洗手去,站起来直接就把孩子带走了,走的时候还和黄氏说:“你给你祖母做的那件皮袄,做好了没有?收拾出来给老人家换上罢。孩子都说冷,老人家只怕也冷。”
黄氏跟婆婆处久了,也晓得婆婆说话的意思,答应着就站起来,踩着婆婆的脚印跟着溜了。她这两个侄儿她也不是很了解,平常娘家人都说好,她自然当那两个是好的,现在提出来略考一考,根本就配不上她女儿,她自然懂得公婆的意思,放心的就出去了。
王耀祖也想走,外祖母盯着他他不敢动,生怕他说点什么老人家恼了生气,一口气喘不上来在他家那什么了。他只能盯着他老子。王翰林笑眯眯摸着胡子看着小女婿笑,姿态摆的太明显了:我这个女婿好,我就喜欢这样的。
李知远站在一边,样子还带点腼腆,笑容里带着被丈人夸奖他很难为情的意思。
黄家两孩子最后都把笔搁下了,两个都没把题答完。小的那个咂巴咂巴嘴,想说什么,看到祖父铁面挂霜,没敢吱声。大的那个到底懂一点事,红着脸把卷子倒扣在桌上,站起来退到祖父身边去,小声说:“爷爷,我们走吧。”
黄亲家看看他老娘,他两个孙子这两张卷子,真拿不出手啊,和女孩儿比比不过丢人,和才上两年学的小孩子比,比不过更丢人。王亲家也没有说啥,就把女婿的榜样留在这了,他后老婆生的女儿嫁的男人很不错,人家也没偏心,给瑶华挑的丈夫也不比这个差啊。提亲什么的,还是别提了,丢人啊家里这两孩子。
黄家老太太在黄家当了四五十年的家,一向说一不二。这十来年她年纪大了,儿孙们和她讲话越发客气,老太太就差走路横着走了。今日到王家来求亲,她老人家说话其实比在家和儿孙说话客气许多。她发过火柳氏说话就软了,她只说这门亲事考一考走个过场就能定下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