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





人家说话其实比在家和儿孙说话客气许多。她发过火柳氏说话就软了,她只说这门亲事考一考走个过场就能定下来。她老人家心里黄家子孙最金贵,她重孙子自然比重外孙有本事,金声小,玉珠和雪珠又是女孩,她两重孙子都上了七八年的学了,怎么考都是比人家强的。
  王翰林不说话,柳三娘又回避走了。自然是因为这个亲事的事他们不得不接受的缘故。重孙子自己怎么提出来要走?儿子怎么又一脸踩到屎的样子?老人家颇不能接受这种转变,瞪儿子,道:“你也是爷爷的人了,胡说什么呢!”
  王翰林咳了一声,吩咐李知远:“把五份卷子都拿过去给老太太瞧瞧。”
  李知远先过去直接把黄亲家老爷面前的那个桌儿挪到老太太面前,又过去把那两张卷子送过来,黄老太太虽然认识的字不太多,但是看写字好不好,看卷面整洁清还是会的。名字上带王的三张卷子都是清清爽爽,名字上带黄的两个都跟鬼画糊一般,她老人家脸上很是下不来,扫一眼老脸就似挂上树上太久的柿子,红得发黄。
  王翰林乐呵呵说:“亲家,明日还要祭祖,我就不留你们住了。早些回去罢,晚上风冷老太太受不住。”
  他前边这话才说完,黄氏带着一个使女,捧进来两件厚皮袄,她也不作声,就当着她亲爹的面抖开来,亲亲热热说:“爹,你老人家看看合不合身。”
  王翰林认得那是他新做的皮袄,他一次都没有穿过呢,心里颇有点吃味,再看那一件给老太太准备的是柳三娘自己的新皮袄,他老人家立刻就笑了,说:“一定合身,那件给你祖母试试去。”
  黄氏把另一件抖开,请老太太看。老太太哼了一声,指着她的鼻子骂道:“养了你二十年,照管了你三十年,你现在只晓得抱你婆婆的大腿了?要你何用!”拨开孙女就朝外头走。黄亲家叹气,跺跺脚跟上,黄氏愣在那里,眼圈都红了。李知远把那五张卷子卷巴卷巴折起来,把嫂子手里的皮袄接过来,认认真真把卷子塞大袖口缝的口袋里去了。然后把两件大皮袄塞到大的那个黄家小公子手里,亲亲热热和人家说:“走罢,我送你们出去,你们是坐自己家的车来的,还是雇的车马行的车?柳家庄的车马车有大马车,冬天里头放火盆的,我已经喊了一辆等在门口,等一会你们就坐那个马车回家啊。”
  又扬声喊:“英华,你帮着嫂嫂备的礼物备好了没有?”
  王英华扶着腰,另一边雪珠小心扶着她姑姑的胳傅,姑侄两个出来,张罗着叫人把黄氏给娘家爹妈准备的年礼拿出来捎上。
  黄氏愣了一下,凑到英华身边,道:“现在就带上?我正月不用回娘家了?”
  英华一点都不小声的说:“都这样了,嫂子正月回娘家是去讨舅母骂啊?我把你回娘家的礼都准备好了,叫人押着车一路送回去就得了。玉珠雪珠不说亲,你回去都是找气受。回去做什么。”
  黄氏颇高兴的点头,小姑子这样说话,分明是故意让前头的两侄儿帮着传话的,她借个势子别别扭扭答应一声,不回去就是。
  李知远把人送到大门口,一边是黄家自己的小马车,一边是人家准备好的大马车,车门帘一拉,热气扑面,黄老太太还要耍矫情,当不起黄亲家老爷再三的劝她,唧唧歪歪上有火盆的马车去了。李知远扶着黄亲家老爷上去,顺手还把小的那个一手提起来甩上去。小家伙真心被吓到了,愣了一会才晓得钻车厢里去。大的那位黄少爷爬上车,把两件皮袄子抱进去,李知远就帮他们把门帘拉下来,吩咐马车一路小心。
  送年礼的老田妈第二日回来,说黄家人发现了那五张考卷,两位黄公子被族中的叔伯兄弟嘲笑,还被亲爹吊起来狠揍了一回。大年三十,别家祭祖放炮,他家打孩子打的好生热闹,公子的哭声都盖过了邻里的炮声。
  耀祖听说,当着他爹的面就说:“该打,十几岁的大孩子,连金声都不如,舅舅就急着给他娶亲,真是昏了头,还是多给他读几年书是正经。”

    169

  有意到王家说亲的其实也不只黄家一家。正月王耀祖没有带黄氏回娘家去。亲戚故旧来拜访王翰林;十起总有三四起都带着十二三到十七八的男孩儿,和王翰林闲话之后;还要正正经经寻王大官人说话,教带来的孩子喊王耀祖两口子世伯、伯母。性急的还把内眷带来了,大娘大婶们看看到玉珠和雪珠姐俩那个亲热哎,看到金声也没舍得放过,争着要认干娘的都有。
  玉珠见过几次伯母;烦的要死,推说要给祖母看帐,每日早饭后就带着雪珠钻柳三娘的帐房里去了,家务帐看完了她也不肯出去;问柳三娘的侍婢黄莺讨积年的管田帐看。谁来喊她她都不肯出那个帐房的门。
  过了没两日;金声也烦了;拿着书本也钻帐房里看书,黄氏亲自来喊他去见某婶婶,他抱着帐房里的一根柱子,死活就不撒手。玉珠埋头看帐,都不肯抬眼看她娘,雪珠悄悄看她姐姐纹风不动,她低下头温习九章算术的习题,也不肯伸头。黄氏在帐房里站了许久,儿女们都不理会,她怏怏的自去了。
  英华初二陪着柳三娘在柳家吃了一日酒,初三芳歌回娘家,初四柳三娘去杭州看望柳五姨。英华甚是想跟着去,无奈她肚子不小,大家都不许她乱跑,柳三娘还嫌三省草堂的事多,拘着英华在家不许她回娘家去。
  李知远更忙,三省草堂的同窗们正月相互请吃酒,他要请同窗们吃年酒,走的近的那几位相邀也要去人家家走走,陈家的亲戚们请吃年酒,一去就要好几天。偶尔得了几天空闲,他还要去新置的庄上转一圈,比着不过年的时候还要忙,每日早上出门,经常是深夜才回。
  是以这个正月英华过的颇清静,每日早起送李知远出门,她在家看看小狗逗小猫,在后花园转几圈,回来到使女婆子们聚一堆做针线的东厢去,杏仁头一个就把她朝外赶,说:“闲不住叫小海棠她们陪着你转转去,咱们这里做毛衣呢,二小姐你来了就是添乱。”
  英华被推出来了,甚是好笑,对小海棠说:“明明是给我的孩儿做衣裳,为什么还不许我看了?真是!”
  小海棠拉着英华朝外头走,笑道:“过了初八,店铺都有开门。今日太阳这么好,婢子陪小姐在镇上转转好不好?”
  英华这几年何曾在家里呆过这么久,真真是闷的紧,小海棠说出门转转,她便叫三叶嫂子去喊人。英华出门照例有两个仆妇两个使女四个管家跟随,自怀孕之后,家里人都要英华没事到处溜达,杨氏舅母还拨了两个身手很不错的使女跟着出门伏侍。是以英华出门,前头有管家开道,身边有使女拦着,身后还有押阵的,极是安全。
  英华在五柳镇上转了一圈,信步就朝别墅那边走。南边本来就暖和,再经柳家的着意修饰,山道边景致极是清幽,一边的山涧里,流水在涧底的大石上流过,击起一阵一阵雪白的浪花,涧边向阳处青草翠绿娇嫩,偶尔可见道边有一两枝腊梅绽放,和风吹过,幽香袭人。各家在大门外挂的灯笼都是新换的灯罩,石灯笼也都被清洗过,一派欣欣向荣热热闹闹过日子的劲头。英华经过梅家的住处,从梅家半掩的大门朝里看,几个仆人在扫院子。看这个样子,估计梅家过完正月会回来了。英华也不进去,顺脚再朝里走,经过王耀祖看中的那间别墅时,大门外居然留着十几辆马车,马车车轮和外车厢上都是旧泥上糊新泥,显然这家人是才从外地来的。
  大哥看中的房子被人买走了呀,英华对着墙角伸出来的树枝笑一笑。她这个大哥挑挑拣拣许久,一口咬定看中这个别墅,怕是因为王家的子女只有他在山上没有别墅的缘故吧。可惜大哥有一点没有想明白,他不曾像二哥和大姐那样真心把娘当成亲娘待,她娘待他也只会有面子情。这个别墅,不是他想要就能要得到手的。柳家没把他算成自己人,他根本住不进来。
  英华顺着山道溜达了一个多时辰,还特地去她二哥的别墅里转了转。王耀宗的这个住处是英华亲自收拾的,英华对着东边墙下种着的蔷薇藤,那是她替梨蕊种的,梨蕊最喜欢白蔷薇,去年夏天这边墙上爬满了白蔷薇,极是好看,可惜梨蕊一直没有回来,王二哥也是。英华轻轻叹息,道:“也不晓得二哥怎么样了,走到杭州说有急事又回京城去了。这一去有多久了?一点消息都没有。爹和娘也不急,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三叶嫂子劝:“能有什么事?这几年都没有打仗,想是楚王殿下又有什么事,只有咱们二少爷能帮他,所以悄悄儿去办了。”
  英华颇有些担忧,“我也猜是这样。可是我二哥那个脾气,真刀真枪和人在战场上打仗我还不怕他吃亏。替赵恒做事,八成是要和赵元佑打交道的……”
  三叶嫂子瞟了小海棠一眼,小海棠识趣地把几个人都带下去了。三叶嫂子才道:“二小姐是怕将来赵元佑当了太子咱们家会吃亏?”
  英华点点头。三叶嫂子小声道:“二小姐放心。我哥前几天才回来看过我娘,他透了口风,楚王殿下过几个月就要做太子了。”英华一惊,三叶嫂子的娘家哥哥是五姨那边的人,先得到消息是有可能的。三叶嫂子笑一笑,道:“都布置好了,就等发作。二小姐放宽心吧。”
  英华叹口气,又问:“会乱起来吗?”
  三叶嫂子摇头,道:“估计大长公主那边会闹一闹,乱起来肯定不会。”
  果然没过两日,柳三娘就忙忙的从杭州带着大批工匠回来,柳家的工人增加了许多,京城的街道盖的飞快。英华觉得日子过的更快,梅家从老家回来,草堂办了一次聚会之后,李知府也带着妻妾子女从京城回来。李青阳在童子试殿试上考了第九名,但是他年纪是考生中最小的一个,官家殿试的时候还说他是亲戚,把他拉到怀里说话,赏了他一个七品的官儿,叫他回家再跟着父兄读几年书,满十八岁去做官也使得,他要想来直接殿试考进士也使得。李青阳得官家看重,名满京城,虽然他年纪还小,争着要把女儿嫁他的达官贵人络纡不绝。本来李大人还在京城多住几日,过完了寒食节再回来的,被上门来说亲的人闹的昏头昏脑,办完了相应的手续,逃一般的回富春县来了。
  陈夫人到家头一眼看到的就是儿媳妇那个不算小的肚子,她老人家拉着英华的手又是哭又是笑。沈姐在一边也陪着抹泪。芳歌嫁到杨家之后,没少给娘家妈写信,信中提及婆婆说她体弱,不让她现在生养。陈夫人担心完了女儿,又担心儿媳妇也不肯现在生养。
  李知远呢,也坏,写家书到京城去,也不提英华怀上了。陈夫人盼孙子盼的那个苦,日日都要念几回。这回看到英华的大肚子,她老人家心里一块石头落地,极是快活,英华生了头一个,难道后面会不生?自然是要接着生的。她老人家也不求三年抱俩,英华今年才十九岁,生到三十多,生七个八个就够了,生男生女都使得啊。陈夫人和沈姐一左一右把英华夹在中间说妇人生子那些话,李大人几次想问话都没挤进去。
  李大人其实心里也是盼孙子的,老两口商量,只说来家要是英华还没有动静,就劝着儿子些,再忙也先生一个嘛。不曾想来家一看,英华再有个把月就要生了!李大人镇定的瞄一眼儿媳妇的大肚子,把儿子拉书房去问家务,他老人家的嘴裂开就没合拢过。
  李知远把家务跟他老子清一清,就说:“爹,英华有了孩儿,我更忙不过来了。那些人情来去送礼请客什么的,多是要和陈家人打交道,还是母亲管合适。”
  李大人摸着胡子乐呵呵看着儿子,笑道:“我和你母亲回来时商量了一路,该给你们分家了,咱们也学你老师分产不分家。还在一块住着,你们的小帐你们自己管。怎么样?”
  李知远吓了一跳,愣愣的看着李大人。李大人看着怪快活的样子,说:“等青阳到娶亲的年纪,你们极少也要给我添三四个孙子吧。万一我们挑走眼了,没给青阳挑到好岳父岳母,你们长兄长嫂就难做人了。便是岳父母人好,谁家没有几个挑事的亲戚?想来你也是怕这个,所以现在不肯管家。”
  李知远被说的不好意思的笑了。其实他是怕管事和陈家亲戚打交道,平白让英华吃夹心心,还真没想的那么长远。
  “分了家。你们小两口能挣多少都是你们自己的,别人眼红不来。”李大人一点都不因为分家的事难过,“你媳妇那个柳家仓招人红眼啊,早早的分家,青阳以后娶了亲,他媳妇娘家也没法借这个吵事。你们两兄弟自然和气亲近。只要你们两个亲近,难道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