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
送到新京城来,又行色匆匆回北方去了。
七月,大长公主冒进,大败。八月,杨二郎领兵长驱直入西夏。九月,天波府杨元帅夫人募集军费购买粮草。柳五姨把半个柳家仓作价卖把沧州商人,得银二十万在杭州收购棉服和草药。
十一月,杨八郎要押送粮草去前线,走时特地到李家来,和英华说:“此去若是战事顺利,明年必归,若是……你看顾着芳歌些儿,她已是有孕了,生男生女我都喜欢的。得空我就写信回来。”
英华一一答应,八郎走到门口又回头,突然道:“妹妹,李大哥和梅姐夫去了西夏。我会把他们找回来的。”
英华惊呆了,看着八郎说不出话来。八郎哎了一声,没说什么,拨腿走了。英华对着空墙发了半天的呆,叫备马去梅家。
梅瑶华在家算帐,看到英华满面是泪闯进来,就晓得妹子晓得了,放下帐本拉她坐,道:“你先不要哭。八郎都和你说了?”
英华含泪点头。瑶华道:“其实你姐夫也没跟我说实话。楚王来喊他们去吃酒的那天,杨七郎来见我了,说四郎和知远可能会去西夏做探子,叫我拦着他不要让他去。”瑶华一边说一边眼圈也红了,“我想啊,四郎要和我说实话,我就让他去。他要不说实话,我就不让他去。可是他只哄我,说他是去绘天下州县图的,说的时候还带笑。我看他装的那样辛苦,我没舍得说破,就答应他了。”
英华放声大哭。瑶华把妹妹搂怀里,拍着她,道:“没事的,不会有事的。打了胜仗他们就回来了。七郎上个月还捎信给我,说他们从西夏国都捎信出来了,人都好好的,都没事呢。爹娘怕都不晓得,你在我这里哭一哭,回家别露出来。”
英华哭够了,自己把眼泪擦一擦,挽袖子打洗脸水洗脸,还给默默陪在一边流泪的姐姐绞了个湿手巾。瑶华接过手巾把脸擦一擦,非常平静的重取笔写帐。
英华瞧着姐姐写字的那手由微微颤抖变得沉稳有力,晓得她姐姐这般平静,背着人不晓得哭过多少回了。她依旧不能平静,恨道:“李知远和姐夫这两个王八蛋,为什么要瞒着我们!我真想去找他们算帐。”
“瞒一天你过一天快活日子,不好吗?”瑶华把笔放下来,“你别使性子胡闹。我也不只一次想去找你姐夫,可是不说公婆,我们家爹娘都是瞒着的,我一跑全晓得了,老的们还要不要活?小的们让谁管?”
英华低头,轻声道:“我晓得的,我只是说说。”
瑶华叹息,许久才道:“难过了来姐姐这里,姐姐陪你哭一哭。回家把什么都揣心里去。”
英华轻轻点头,回家言笑如常。早上她照旧抱着孩子给公婆请安,小青阳坐车送她去柳家帐房看帐,傍晚再去接她和小侄儿来家。只是隔几日她就去寻瑶华说说话,去一个时辰半个时辰即回。休说公婆,便是如今和英华最近的小青阳,都没看出来英华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残冬才过,新春又来,太子赵恒奉着皇后李氏和太妃杜氏搬到新京城来,皇帝搬家百官跟从,清凉山下的热闹冲淡了打仗的阴影,老百姓们热热闹闹看皇帝搬家,商人们热热闹闹在新京城抢地盘。柳家一脚一个脚印,收银子出图纸盖房子。那两家自从赵恒当了太子之后,盖好房子就喊富春的乡亲来拿钥匙,极是老实。
官家下诏,新京城取名临安,新镇赐名平安镇。大家都以为五柳镇也会换个带安字的名字,却不料五柳镇还是五柳镇。
王二哥拣了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回三省草堂。他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背上背着一个女儿,怀里还搂着一个小儿子,翻墙进了他爹的那院,站在堂屋里喊爹娘,说:“我给二老添了两孙子。你们要想有孙女孙子,就得认孩子妈,要不认,我走了就不回来了。”
王翰林披衣出来,看到王二郎就怒喝:“你干什么去了?”小老头教书练的嗓门大,登时把王耀宗怀里那个小的吓醒了,小的大哭,又把王耀宗背后那个大的吓坏了,大的也哭。柳三娘举着一个烛台出来,忙忙的把烛台搁桌上,就去接王耀宗怀里那个孩子。小孙子到了祖母怀里,颠两下就睡着了。柳三娘也不多话,朝王翰林怀里一揣,就帮着王耀宗解背带,把大的那个抱怀里接着哄。大的认生,哭着喊:“娘,我要娘。”
柳三娘亲亲热热搂着孙女儿,看孩子眉眼极是标致,生得和梨蕊有j□j分相似,心里就有数了。孩子都生了,又是儿子真心喜欢的,拦他做什么?她就把嘴闭的紧紧的,什么也不说。
王翰林搂着小小软软的肉团子,眯着眼琢磨这个小的有几个月大,老脸哪似方才板成一块,盯着小孙子要多温柔又多温柔,还怕孙子在他怀里不舒服,极是笨拙的悠一悠。
王二郎看他爹这样,就说:“喜欢吧?梨蕊生的,这个儿媳妇你认不认?”
王翰林瞪他,要发作又怕吓着孩子,低头看看怀里这个,心都化掉了,轻声道:“打你一顿再认。”
“随便打。只要你认儿媳妇就成,她肚子里还揣着一个哪。”王二哥高兴了,转过脸跟柳三娘说:“孩子娘在墙外头马车里,我把两小的送回去,明天正经带她们娘几回来。对了,还有我岳父。他老人姓江,我媳妇姓江啊,叫江七娘。上家谱别给我写错了。”
王翰林狠狠瞪二儿子,喝道:“半夜你们能上哪里去?叫你娘使个人带你们去你家。你妹子给你收拾了个住处,样样都是妥当的。使女都是你妹子挑的,你们那边住去。”
柳三娘搂着小孙女亲亲热热哄着她,老两口亲自把儿子送到后门,柳三娘使个心腹把他们带山上别墅去了。第二日王耀宗带着岳父和妻子儿女,大大方方回来见爹娘,江亲家年纪颇老,说一句咳几声,补完了婚书还歇了半日。江氏羞答答抱着肚子见过公婆,柳三娘没说话,让人送江亲家和她回山上别墅去了。
王翰林虽然极不满意儿子没有结到门当户对的好亲。可是儿子这招太损了,孙子孙女给他带来两个半,他也只有认帐。第二日亲自带着二儿子和婚书去王家祠堂给儿媳妇和孙子上家谱。别人不论,英华极是快活,第二日备了礼物,带着儿子去见二嫂,和二嫂说了一天的体己话,天黑都不舍得回家。还是王二哥到家,怕自己媳妇累着了,拼着挨打把妹子和小外甥提出门,送她们回家。
柳五姨从杭州搬到五柳镇的别墅里住着,老太妃再三的使人来接她去说话,她都不搭理。没奈何,太子陪着老太妃来见她。柳五姨也只让太妃进内宅,太子殿下连二门的边都没有挨着。太子碰壁碰的莫名其妙,摸着生疼的鼻子掉头去老师家说话。恰好那日英华在娘家,牵着一岁多点的孩儿在园中学走路,孩子一步一步朝前挪,英华低着头只顾逗孩子说话,冷不防孩子撞到一对大腿,英华满面笑容抬头,正好对上赵恒的脸。
赵恒看看英华,朝孩子伸手,轻声道:“来,舅舅抱一抱。”
孩子看看赵恒,扭身钻到娘的怀里。英华把孩子抱起来,退后一步行了个礼,喊:“太子殿下。”
赵恒被英华这声太子殿下喊的,立刻就把从小受欺负的那副委曲表情摆出来。英华到底不忍心冷待他到底,又举着孩子教他认人,说:“这是太子舅舅,你喊太子舅舅。”
孩子努力半天,也没喊成舅舅,倒是叭搭了两下嘴,像是喊了两声大大似的。富春乡下,喊爹就是喊大大的。赵恒高兴的别过脸偷笑,道:“不做舅舅,认我做爹也成的。”
英华呸他,道:“休想。”
赵恒把孩子抢过去搂在怀里,在孩子脸蛋上用力亲了一口,笑道:“太子妃一直不曾生养,英华妹妹,你借一个孩儿与我好不好?”
“想都别想。”英华又呸他。赵恒举着孩子就逃,逗英华来追。英华镇定的站在道上,凉凉的说:“把你外甥再举高点。”
赵恒真个把孩子举高些逗他耍子。孩子面对着赵恒,天气暖和穿的原是开裆裤,不防一阵和风吹过,小丁丁就露出来,洒了太子舅舅胸口一大泡童子尿。赵恒立刻就僵住了,扭头看英华,愣愣的问:“他为什么尿我身上?”
英华把孩子接回来,瞅一瞅太子身上大滩水印,道:“我们家人身上他都尿过。”
这是把赵恒算自己家人了,赵恒立刻又快活起来,掸一掸袍子挺直胸,问:“我外甥大名叫什么,说来我听听。”
“爷爷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平夏。”英华停顿了一下,才道:“说大名等他爹来家再取。”
赵恒琢磨许久,笑道:“这么说,你们家二郎三郎要叫平金平诏呀。这么好的名儿,怎么就让你占了去?该我给我儿子取的。”
“你今日取,明日金国南诏就要跟你打仗了。这样的好名字,还是留与你外甥用吧。”英华嘲笑他。
“就留与我外甥们用!”赵恒伸手指头小心翼翼戳平夏的肉脸,低声道:“瞒着妹妹是我们不对。之前一直是我在西夏。只是京城突然出了事,我要回京城,西夏那边的事,唯有姐夫和妹夫可以托付。后来闹到要打仗,是我对不住你。”
英华轻轻摇头,笑道:“你有事,我们不帮你谁帮你?”
“是啊,你们不帮我,谁帮我。”赵恒轻轻重复了一声,来时的闷气一扫而空,笑道:“老太妃去瞧五姨,路上老太妃还掂记着你呢,我带你们去给她老人家瞧瞧去。”
拿英华做幌子,柳五姨才肯见赵恒一面,见了面也不搭理太子,只顾把英华的孩子抱在怀里逗哄,教孩子喊老太妃老太太。老太妃笑眯眯夸孩子养的好,问得小名叫平夏,甚是快活,解下自家身上挂的一块玉牌与孩子,笑道:“叫我老太太呢,这个玉牌是我这几年常带的,与平夏带着玩罢。”英华谢过,把玉牌用手帕包起来揣起。
赵恒就凑上去,指着自己胸口的一团水渍说:“奶奶,你看,平夏在我身上尿的!”
老太妃笑眯眯凑到孙子胸口闻了闻,道:“好啊,这是你媳妇有孕之兆呀。”
柳五姨好容易才露个笑脸给赵恒,问他:“成亲也有一年了吧?你的妻妾们可与你添孩儿了?”
赵恒摇摇头,道:“不曾。潘氏身体不大好。”
“你既然晓得她身体不大好,休要惹她生气。”柳五姨啐他,“你的姬妾也不少,别看着平夏眼热,也生一个孩儿给你祖母解解闷。”
“哎,回去就生,明天就给五姨抱来。”赵恒又扭头看英华,“生了女儿给平夏做儿媳妇,要不要?”
“长得丑的我不要。”英华把孩子抱回去,笑道:“我们不娶丑媳妇儿。”
“哎,就你们家李知远那张像,他儿子也俊不了。”赵恒跳脚,“我生的多好看,我的妻妾,个顶个的漂亮,能养出丑姑娘?你们家平夏要长的丑,我还不要他做女婿呢。”
这两孩子又跟小时候似的斗嘴,老太妃笑的嘴都合不拢。五姨瞧着他们两个,满意的叹口气,道:“恒儿,给你爹写信,马上把我两个外甥女婿给我弄回来。不然以后你别想进这个门!”
老太妃忙忙的就催:“小英华,拿套笔墨来。恒儿,你快给官家写信,叫他把那两个女婿弄回来,还有,把他自己也给我弄回来。就说我说的,他要是不回来陪我过端午节,我就……我就……上他丈母娘家哭去。”
“奶奶,端午节已经过了,春节成不成?”赵恒对老太妃非常有耐心,好声好气劝说:“还有,我舅舅和外祖母还没有搬来临安。要不然,咱们去皇城门口哭去?说你儿子不来家陪你过节?”
“皇城门口,不大好吧。”老太妃看向柳五姨:“会不会丢官家的脸?”
“不会。”柳五姨捂着胸口乐道:“官家回来了,大臣们都能回来过节了,文武百官只有感谢你的。”
“那好,就这样写。官家从小老实,不禁吓,一吓他就听话了。就说我说的,叫官家带大臣们回来过春节。打完了西夏还有后金,收拾完了后金还有南诏,做儿子的陪老太太过个节,吃个饭再回去打仗,天经地义!”老太妃很是得意的指使孙子去写撒泼信。“再写上,我就在你五姨这里长住,等他来接。他不来我就去皇城门口哭去。”
可想而知,官家收到这封家书何等为难,憋的足足两宿没睡好觉,把杨元帅喊来,与他看家书,问他:“春节能回家吗?”
“不打后金?”杨元帅盼打仗盼多少年了,不舍得。
“过完节再打。”官家指着家书上的指示给元帅看。
“那南诏呢?”杨元帅眼尖,瞄到了南诏两个字,觉得可以确定一下,打完南诏他解甲归田正好嘛。
“打完后金,接着回家过节,挣钱,再打南诏。”官家美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