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
大树后头一条小道通向林深处,走进林子几步就能听见流水叮咚,原来靠着山根边上有条山涧,全石以为底,涧水也有二三尺深,池底生着青苔,十来尾手指长的小鱼在一个一丈方圆的小潭里游来游去。
“这水甚好,我们沿着山道走了到半山,一路都不见有人家。”李知远笑道:“那棵大树下也够凉快了。就在这潭用竹筒引水过去,就省了个挑水人的人工。只隔几日送柴来就罢了。”
赵十二微微点头,不吭声。英华看着李知远,也点点头。杨小八就把他那几个会盖房的管家喊来,大家捡了几块尖锐的石头,就在涧边沙地上画样子。商量半日,在离树略远处建个草亭,就算要买什么材料儿,还要雇哪些人手儿。商量了也足有一个时辰,管家们各自分头行事。
日头已是高高挂在头顶,知了的叫声和文才喊表妹似的,听了就叫人心烦。大家重回树下吹风,文才他们早走了。李知远看英华闷闷的,赵十二呆呆的,天又热,就叫大家歇息。杨小八就使人去左近看看可有地方吃饭歇脚,他不晓得从哪里摸了一个蹴鞠出来,笑道:“闲的很,来玩玩?”
赵十二就把外袍脱去,过来抢球。小青阳方才闷了半日,看见有好玩的,兴奋的吱哇乱叫。李知远也脱去外衣,大家一齐动手,用碎石垒了两个球门。少爷管家们分成两拨,一拨是杨小八和赵十二,一拨是李知远和李青阳,两边各带着三个管家抢球耍子。
这条官道上来来往往的人其实不少,这样大日头底下有去处可以歇脚,还能看球耍子,谁还肯就去。不大一会功夫就聚起几十个人喝彩。
且说张文才和几个同窗原是去看一个生病的同窗,因那同窗成亲之后和兄嫂分了家单过,家里只得一个大肚子妻和一个妻陪来的丫头,大家不好留在人家吃饭,吃了一碗凉水辞出来。回转到那棵大树底下,看表妹的车马还在,围了一堆人喝采。少年心性都是爱热闹的,纷纷下马下驴过去看。
诸位都晓得,自古人都云看棋不语真君子,看人下棋不言语的都少,何况看球。这几个少年方才因文才的表妹不理他,都替文才抱不平,指手画脚说人家球踢的不好。说的杨小八兴起,把球踩在脚下,喝道:“咱们自己打自己,没劲,你们谁来和我们比几场?”
二小姐的亲事
杨小八振臂一呼,就有六七个人喊:“我来我来。”,有文才的几个同窗,还有两个推车的青年小贩。
大家聚在一处商量,分成两队比赛。杨小八这边加上赵十二和李知远,再挑了两个管家算一队,那边也出了五个人。小青阳不得下场,闷闷的回到姐姐脚边坐下,芳歌递果子与他吃,他也不理,拿背对着哥哥们。
英华闷了这么久,冷静下来,自省自家是有许多地方做的不对,她便拿定主意,以后赵十二和杨小八再逗她,她都不要理人家。是以她端端正正坐在芳歌身边,脸上挂着应付式的微笑,便是看李知远,也是趁他背着着自己的时候看,若是李知远转脸来,她就扭头去看风景。
英华不看李知远,赵十二心里略微快活了些。英华好像在看李知远,李知远心里也蛮快活。英华不看二舅的学生们,文才也很满意。赛了两场球,出去找馆子的管家带着几个人抬着食盒过来,大家歇息吃饭。李知远便招呼踢球的人来吃几杯,那两个小贩辞了要去做生意,几个书生和李知远他们围坐在一块大石周围,吃酒闲话。虽然赵十二脸臭臭的,不肯讲话。但李知远和气,杨小八活泼,连张文才都招乎的极好。大家都是十来岁的少年,踢过球,吃过酒,很快就打成一片,成了朋友。
芳歌和英华吃罢饭,杏仁去取水,小青阳跟了去。芳歌便自车帘缝里看他们行酒令,看到杨小八灌张文才吃罚酒,掩着嘴儿笑道:“他们真有意思。”
英华微微点头,靠在车板壁上不说话,神情忧郁。
芳歌觉得英华是因为赵十二抱她的事难为情,便劝她:“你那位文才表兄实是大惊小怪。赵世兄也是怕你跌疼了才拉你的,算不得……算不得是轻薄。”
英华小脸儿又有些发红,道:“我也有不是,平常不该和他们打闹惯了,其实我们都长大了,原该远些个。”
芳歌微笑道:“英华姐姐居然害臊了也。”英华便去推她,两个在车厢里打闹,娇笑嬉闹声虽然不大,在外头吃酒的书生们心中俱是一荡。
因杨小八生着一张圆脸,那个看中芳歌的书生便大着舌头问杨小八:“那位着红衣的小姐可是令妹,你看我……我给你做个妹夫成不成?”
杨小八愣了一下,看向李知远。
李知远咳了一声,道:“吃多了酒,有点儿上头,我去散散。”将筷子搁下,离席散步去了。他一去,赵十二也随着他去了。
杨小八压低了声音,笑道:“那位红衣小姐是李世兄的妹妹,你问我可是问错了人。”
想做妹夫的人还不曾讲话,大家哄然大笑,看时候不早,就约定了明日下午在梅里镇再会,欢喜散去。
王翰林的三个学生,每天早饭后出去奔走忙碌,午饭后歇一会,在王翰林家前院的书院里看书,候先生午睡起来交功课,傍晚便去镇外踢球耍子,倒是结识了许多朋友。
唯有英华,自那一日起无事不肯再到前院来,便是来了,杨小八再逗她,她只是不理。赵十二倒是不逗她了,看见她来了,避过一边也不作声。唯有李知远似无事一般,和英华商量诸般事务,英华虽然也和他说话,却不似从前自由随性。
这日四个草亭俱都建好,桌椅板凳并水缸等物英华事前已经亲至富春县里买妥配齐,连药散都分了四只小箱发出来了。杨小八起兴,要去看看有没有人去吃茶,哥三个骑着马出去转了半日,傍晚回来,就见镇口常踢球的所在已是有几十个人踢球,分了好几块比赛,看见杨小八他们,早有平常相好的喊他们一起来耍。
李知远掂记着家里还有家务不曾料理,辞了先走,才到王李两家的巷口,就见张文才在巷口转圈圈。
张文才看见李知远,甚是欢喜,跑过来,笑道:“这些天,我一直有话想和问你,当着他们的面,又不敢问。”
李知远想了想,请他到家小坐,奉了茶喝退左右,方道:“已是无人了,你说罢。”
张文才涨红了脸,道:“我有一封信,想请李世兄帮我捎与英华表妹。”就从怀里把住掏出来。那封信想是在怀里揣的久了,信封四条边都磨起了毛,还有两个角儿都卷起来了。
李知远叫茶呛着了,咳了半日平复,方道:“这般私相授受,与礼不合。我不能帮你。”
“李世兄!”文才一急就结巴,“帮帮帮帮帮帮我吧。我就想见见她。”
这人,都明说了没有答应他家求亲,他怎么还这样!李知远心里有些烦躁,强笑道:“虽然我每日都到先生家去,也时常见到你表妹,然从没有避着人私下讲过话。这个忙,我真帮不了。张世兄,你还是回家专心读书罢。”
张文才自家不敢进王家门,连向来好说话的李知远都不帮他,他伤心的辞了去,失魂落魄的,出来时和一个婆子撞了下,也不晓得告罪,摇摇晃晃走了。
晚饭时,陈夫人就说儿子,“你结识的那个新朋友,是谁家的公子?甚没教养。”
李知远愣了一下,笑道:“是先生的外甥,姓张,也住在这镇上。”
李大人听得是王翰林的外甥,就使眼色叫老妻莫问。
谁知小青阳突然冒出来一句:“是那个老嚷着要娶英华姐姐的书呆子呀,我不喜欢他。大哥,你莫和他交朋友。”
芳歌想去捂弟弟的嘴,母亲积威之下又不敢乱动。陈夫人双目似寒星,直射李大人,道:“这又是唱的哪一出?”
李知远硬着头皮,笑道:“听讲他的母亲是先生的妹妹,曾替他向先生求王小姐为妻,先生不曾许,谁想他就上了心,非王小姐不娶。”
陈夫人冷笑两声,道:“一家好女百家求也是有的,女孩儿就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似隔壁这般家教,以后麻烦多着呢。”又说芳歌,“你别总想着出门耍,女孩儿家总出门,不是好事。”说的芳歌低头,狠狠的瞪小青阳一眼。
李大人笑道:“京城风俗和咱们这里不一样呀,如今哪有那么多规矩。出门逛逛怎么,多带几个随从也罢了。”
且说柳氏和英华在英华的小院吃饭闲话,因英华这些天都不肯出门,柳氏怕女儿闷坏了,说她:“无事带几个人出去逛逛走走罢,总闷在家里,也没个好气色。”
英华低低嗯了声算是答应,吃了两口汤撤下去吃茶,柳氏便道:“你大哥送大嫂回娘家也有个把月了,连个信也不送回来,你爹爹嘴上不讲,心里甚是担心呢。”
英华捧着茶杯转圈耍子,随口道:“黄家在哪里?”
“隔壁富山县。来回一二百里地罢。若是有心,也学你二哥隔几日寄个信来,又有何难。偏他们又和咱们不亲近,我便是想管,也不好管的。”柳氏看女儿仍旧无精打采,就与女儿寻了些事做,道:“你的事也办完了,帮娘备中秋礼罢。”
似枫叶村族长那里,还有几位辈份排行比王翰林高的族亲处,大伯小姑处,都要先送。还有王翰林的几个常来往的老友,头一个就是隔壁李家,也要先送。再有就是黄家,礼节也不能缺。本县知县并通判典吏,也要略微打点些。别人送礼来的,还要备回礼,给管家的赏钱,都要提前准备。
往年在京里节送礼,随到哪个礼物铺子里,人问声儿你是哪位大人的管家,又送的哪位大人,自会替你配妥当,丢了银子抬盒子走极是省心。收来的礼物,能用的留下,用不上的,喊个管事来,打包儿卖给人家也容易的很。
到了富春,样样都要自家动手,柳氏觉得极是烦神,就把这些琐事都交给女儿去办。英华领了差事,先使人去打听富春过中秋都送的是什么。原来富春风俗不错,不尚厚礼,平常人家中元节,俱是一两盒月饼,并一两盒果子,关系好些的,四盒就极厚,平常不大走的,一盒两盒都使得,只有月饼,都是自家做的,绝不能少。
英华使人到县里几个点心铺去买,休说月饼,连现成的月饼馅子都没有的卖。英华只得依照富春风俗,自家做月饼。还好为了侍候赵十二两个,王家早去府城雇了个好厨子,是曲池本地人,原是会做月饼的。英华就琢磨着要用的数量,叫厨子写了个单子,照单买了许多冰糖并蜜饯和红豆、诸般干果子回来,带着她院子里的使女们跟在厨子后头学着拌月饼馅子,擀月饼皮。
有一盘月饼是英华手制,烤出来色味俱还过得去,柳氏吃得半块很是喜欢,女儿居然会做月饼了呢,就叫英华亲送几块到前头去给爹爹尝。
英华只得使个大冰盘,捡了几个月饼,又配了几盏好茶,和杏仁两个捧着到前头来。
平常英华无事不来前头,今日居然送吃食来,杨小八头一个欢呼,欢喜道:“中饭不曾吃饱呢,难为表妹想着我。”
英华不理他,把冰盘搁到桌上,笑对王翰林道:“这是女儿跟着厨子做的月饼,娘叫女儿送来给爹爹尝尝。”
王翰林听见是女儿做的,甚是有兴,忙忙的洗了手,拈一块,咬得一口味道确实不坏,连连点头笑道:“不错不错,英华居然会做点心了呀。来来,你们都尝尝 。”
杨小八听说是英华做的,早挪到门边,先生叫尝尝,他只是摇头。
看来英华以前是不会做点心的,李知远看看杨小八如此,再看看王翰林眉开眼笑,伸手取了一块,拿手帕垫着让杨小八:“你不是饿了么,这块与你?”
杨小八笑道:“你先请,你先请。”李知远还要让赵十二,赵十二已是去拾了一块,他便道:“那愚兄不客气了。”送到口边咬了一口,笑道:“英华妹妹手艺甚好。”
英华得李知远夸奖,心里很欢喜,那压下去的活泼性子好似大石底下的见过阳光的嫩芽,蓦地冒了个头出来,微笑着回礼,道:“李世兄过奖了。”
赵十二默默取了一块,一□下去,却是他喜欢的五仁馅的。英华还记得他的口味呢,头一回做点心就做他爱吃的,他眯起眼睛微笑,趁着先生端杯吃茶,就对英华抛了个媚眼。
他又不尊重了。英华恼了,连白眼都不翻给他,只装看不见。赵十二受了冷遇,捧着一碗茶坐到角落里去,慢慢吃饼。
小八看得大家这般,才有胆抓了个饼,咬到口内觉得味道谈不上坏,也没有多好。怎么先生和他两个都吃的这样香甜,他又咬了一口,嚼了半日,捏着那块饼坐到赵十二身边去,和他说傍晚踢球的事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