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
她两个在家就常吵,小时候打架要也常有,大了这还是头一回。也有偏着淑惠的,也有偏着淑贤的,就把她两个拉开。
陈夫人从老爷书房出来,打算再去敲打女儿,经过客院听见里头的说话声音,站在院门外听了一会儿,气的直哆嗦。她走到芳歌院里,寻着还在绣花的沈姐,抱怨道:“这几个侄女儿,怎么就叫他们教成这样,一个比一个不害臊。”
沈姐低头绣花,不敢言语。陈夫人和她相处甚好,有些不方便在丈夫面前抱怨的话,都爱和她说说,见沈姐不答,她又道:“我看淑兰和淑芬倒还好。你觉得呢?”
“都好。太太觉得哪个好,就是哪个呀。”沈姐笑道,一边穿针一边道:“倒是大小姐,今日实不该带表小姐们出门,该打她几下长长记性。”
“你背着人说她几句罢。她如今也大了,我做嫡母的,要替她存体面。”陈夫人原是想数落沈姐的,沈姐这般说,她就换了说法,道:“给儿子娶媳妇,给女儿挑女婿,都要谨慎呢,看得见的好,都不是真好。总要慢慢儿察考。”
“夫人说的是。”沈姐把丝钱打了个结,专心绣花。
陈夫人看看摆在架子上的那些绣件,估计着芳歌的嫁妆也绣的差不多了,又道:“富春尚厚陪嫁,少什么你再与我开单子,打发人去府城买。还有妆奁田,就是贵,也要先替女儿置几顷,你且替我留心,挑几个得力的管家将来与女儿陪嫁。”
沈姐一一答应,陈夫人要走,她就把陈夫人送到前头去,看她房里灯已经亮着了,晓得老爷今晚在她处歇,就径直过去,笑道:“老爷可是看书累了?”
李大人笑道:“大舅寻我说知心话呢,又不好应他的,只有在你这里躲一躲。夫人方才到你那里去了?”
“嗯,说大小姐的嫁妆。”沈姐替李大人宽衣,笑道:“说要替大小姐置嫁奁田。”
“这个么,不急不急。”李大人笑道:“休看现在地价涨快。秋收之后就要跌下来。到时候休说花银子买,人家说不定白送!”
“求老爷明示。”沈姐原是泉州府一个穷秀才的女儿,早年家里过得,也略通文,后来家里穷的过不得了,她又无嫁妆,爹爹重病又无钱买药,所以哥嫂把她典与李知府为妾。因她是典的,又是良家子出身,将来免不得还要再嫁,陈夫人就不曾与她名份。原来只说待两个大的懂事些她就走,谁知又有了小青阳,在李家呆了近二十年,陈夫人因她年纪大了再嫁也寻不到好人家,就把她留下了。李大人和夫人感情甚好,待这个与他生儿育女的妾也好,只是不像对夫人那么尊重,倒是经常和她开开玩笑的,说话也随便的很。爱妾这般问,他就把胡子理一理,道:“且听本官一一道来,左右的,上茶。”
沈姐与他一碗茶,笑道:“老爷快说,不说这茶奴还拿走。”
李知府就道:“新京城又不是自己从地里长出来的。建个三五年都算快的了。咱们惯例是上户按亩出丁,中户和下户是三丁抽二。我们家又是官户又无田,什么都不消咱们出。就冲我家无田,明儿带着田契来投身的不晓得有多少,慢慢挑就是。”
官家优待百官,官户依着做官的品极,便是九品都能有几十顷地只要半税。一但中了举,就是官身,就有人送田送产,自写契纸来投身,图的就是官户的好处。
却说枫叶村王家,自王翰林当了官儿,他兄弟两个没分家,全村都把田产寄在王大伯名下。偏分家的时候王大伯中风说不得话,王翰林又分文不取。这一分了家,大家的田都不是官户的田了。族长自家就是枫叶村里正,看着分给他的税赋数额涨了一倍,愁的要死。
佳节难过
王翰林兄弟分家,族里老人平日里说起来,都说王翰林既然还有银子,又不曾分家,来家就当交与大房,两房一起使用,既然不与,分家不要祖产,也还罢了。
他兄弟两个的祖产交到王大伯手里时,极少也有二三万金,王大伯接管富春书院这么些年,钱财花尽,田园卖了一半,剩下的典与同县一位史财主了。富春的地价打着滚儿往上涨,史财主几次要把典的地买断,王耀芬都不肯,至亲好友都与他出主意,让他把富春书院卖了,将银子把典的地赎回来。
自打王大伯中风,又闹出寡妇外宅的故事来,富春书院连半个月都没撑下去。几个先生另办书院,学生都跑光了。王耀芬又请不到先生,又招不到学生,实是灰了心,老山长卧在床上动弹不得,他失去严父管束,镇日吃酒赌钱,聊以解忧。
三万两实是不少,除去老山长抵死不肯,全家都觉得三万两可以脱手了。谁知王家松口肯卖,买家又把价钱压到两万两,两下里僵住了几十天。
这几日连日有外乡人到枫叶村打听富春书院卖多少钱。大夫人开价三万,那外乡人连声答应,就说回府城取现银来交易。第二日又有人来问,就出三万二千两。候上回那人带着一船金银再来,大夫人又不想卖他。王耀芬晓得,飞跑回家,几个儿子女婿大家凑到一起商量定,和那两个人说:“还不曾写契纸,你们两个谁出的价钱高,就与卖谁。”
那两外乡商人不肯相让,一路儿把富春书院的价钱抬到十万两。十万两哪,枫叶村同族听说,俱都劝耀芬快卖。
出十万两的商人将出金银来,只得三万两,说先将这三万与他们做订金,写了合同就家去搬金银。另一位商人拆台,道:“写了合同书院就是他的,不怕他骗你们么。九万五卖与我罢了,我的银子俱在府城,你们随我到府城去取银,就便写合同,何如?”
一头是只能先拿三万两的十万两,一头是少了五千两的九万五千两,耀芬犹豫。十万两恼了,把银子重又装上船,拂袖而去。王耀芬无法,只得说卖把九万五,九万五冷笑几声,道:“现在九万五我是不买了,六万你们若肯就卖。”
说句把话的功夫,就跌价三万两!王耀芬还没有缓过劲来,缩了水的六万也走了。王夫人恼儿子办事拖泥带水,骂了他一回。耀芬没做过生意,读书人又清高的紧,不忿人家先涨后跌,也不肯去府城寻人家,只说这块地人家说的千好万好,必有慧眼识好地的商人来求,到时卖不到十万,八九万卖总是卖得掉的吧,他如何肯为了区区六万低头去追人家。
书院关门不消再补贴,然一大家子人要吃要喝要过节,王耀芬自家不能总借酒消愁,银子从何而来?耀芬也自为难。
恰好柳夫人打发老田两口子送节礼回来,第一份与族长,才想睡觉就有人来送枕头,族长欢喜收了,一边吩咐堂客备回礼,一边喊了几个村老来商量,怎么重把大家的田地寄到翰林名下。还有几份与同族长辈,大家俱都客气收了。
最后一份送到王大伯家。大夫人看见老田妈衣着光鲜,耳上手上俱是金的,恼了,道:“不晓得我家都揭不开锅了么,假惺惺送这些烂东烂西,当喂狗呢。”叫几个儿子把两个抬盒丢出大门。
老田两口子不做声,默默出来把月饼诸物拾起,看路边有一个狗窝,就把两个盒子里的东西全都堆在狗窝门口。枫叶村有人看在眼里,拦住老田两个,问他们为何这般。
老田妈苦笑道:“来送节礼,大夫人嫌不好,丢到门外叫咱拿去喂狗。阿弥陀佛,真是糟蹋东西呀。”说完提着两个空盒和老田上车,坐着崭新的大马车走了。
老田妈到家一五一十禀与王翰林和柳夫人知道。王翰林气的要死,柳夫人按住他道:“送不送在咱们,收不收在他们。礼节已尽到,也就罢了。”
王翰林咬牙切齿,背着手在院子里转圈圈。英华过来母亲处说事情,看见父亲这样,问得是大伯母把自家送的礼丢出大门,不解道:“面子情上来往都不肯,大伯家有多恨咱们?”
柳夫人无所谓的笑笑,道:“送一回喂狗倒好,不必送二回。不然要挑毛病嫌礼轻了吃出毛病来了,不是更烦?不来往也罢了。传说有人昏了头出十万两要买富春书院,大嫂倒像是防着咱们去分钱似的。”
英华听得十万两,晓得这是手脚做了,心虚的看了一眼母亲,看母亲面无异色,只是随口闲话的样子,才笑道:“女儿把明日团圆饭的菜单子拟好了,娘快瞧瞧可使得。”就把菜单交与柳夫人看。
柳夫人瞄了几眼,准了,英华就在柳夫人处写单子,一边叫人开仓库取食材,一边取银子与买办明日早起去县里照单买菜。
王氏因一家吃用都使的是二哥的银子,过节自然要走走。她自家也做了几斤月饼,装了一盒,叫雇来的小丫头捧着,亲自送到二哥家。
柳夫人听得她来了,亲自接出去,让到正房厅上坐着吃茶,笑道:“使个人送来就是,姑娘怎么自己来了?”
王氏怯生生的笑道:“家里也无事,正想来和嫂嫂说说话儿。”
英华写完一笔帐,过来和姑母见礼,又坐回去看帐。王氏和二嫂说着闲话,眼睛其实一刻都没有离开过在外间管理家务的侄女儿。看她拨算盘又快又稳,字儿也端正漂亮,吩咐管事的有条有理,极是能干,却是越看越喜。
柳夫人看小姑子看女儿的神情又像看儿媳妇,心里很是不悦,就问:“文才的亲事如何?”
王氏被敲了一闷根,打点精神笑道:“倒也打听了几户人家的女孩儿,其实人品相貌都好,不过文才自家不肯,说是怕委屈了人家女孩儿,非要等中举了再谈婚事。”
“文才这孩子倒实在的很。”柳夫人笑道:“不过呢,你们家就文才一个儿子,原当早些开枝散叶。”
柳夫人这话说的王氏心里又活动了。王氏上回求亲被拒之后,早死了给儿子娶英华的心。二嫂这般说话,她便觉得二嫂极是贴心,和柳氏就亲近许多,道:“你妹夫也是这样说,上回有人说了一位汪小姐甚好,汪家要一百二十两聘礼,只肯陪六十两的嫁妆。你妹夫说人家是卖女儿,把媒人骂了一顿。”
“六十两实是少了些。”柳夫人道:“说到嫁妆我也愁的很。不晓得富春这边,像咱们这样人家的女孩儿,嫁妆都是怎么样的。满府都传说我家英华没嫁妆呢。”
“英华许人家了?”王氏很心痛,压低声音问嫂子。
“差不多就是那几家里头挑。”柳氏含糊地说,也压低了声音,道:“姑娘与我们说说,府里和我们家差不多的人家,女孩儿都是怎么备嫁妆的。”
王氏想了想,道:“我出嫁那会儿,妆奁田有几顷,家具尺头什么的,再加上半匣首饰也值六百来两,说起来,在富春也算是不少了。如今比着从前奢侈,前日我们本家张知县的女儿出嫁,妆奁田有十顷,衣饰听讲置了有一千两银子,听讲这个在曲池只算得中等。”
柳氏听完心里有数,便笑道:“京城有一千两就是厚嫁。”说完站起来走出去,吩咐在厅上看帐的英华,小声道:“把你姑母带来的盒子腾出来,你自去捡回礼,再有什么,捡实惠的再配一盒,叫人捧着,一会给你姑母送回去。”
英华连忙答应,把帐本收拾收拾,带着小海棠去了。
柳氏回来叹了一口气,才道:“原来在京城时给瑶华挑女婿,就觉得难挑,又要样样都好,还要老家离咱们富春不能太远的。如今你二哥就急着给耀宗说媳妇儿,打听几个都觉得不合适。”
正说着话,就听见耀宗在外头笑喊:“母亲,你又背地里说儿子什么?”晒的漆黑的耀宗进来,露出一口白牙,含笑对姑母行了礼,又给柳氏行礼。
柳氏问:“见过你父亲了?”
耀宗笑道:“看他给三个学生说文章呢,我在窗外站了一站就过来了。”又问王氏,“姑母,文才表弟在哪个书院念书?”
王氏尴尬的笑道:“你姑丈嫌书院的先生们教的不好,亲自教你表弟的。”
这个姑丈,实是……耀宗机灵,就笑道:“儿子这次来家,就不走了。母亲,我去瞧瞧妹妹去。”
柳氏迟疑了一会,喊住他道:“你九姨来了,在你大哥院里住着。前些日子你大哥填亏空买卖田地,你爹爹怕他赔光你们的钱,把你和瑶华的两份都要出来了,就是你九姨当的中人,你当去谢一谢她。”
耀宗答应一声,仍旧去了英华的院子,把梨蕊拉到屋里,掩上门问清楚,摇头道:“我大哥这人……和张姑丈有的一比啊。”
梨蕊摸他下巴上的骨头,心疼的问:“又瘦了,做什么去了?”
耀宗把她搂到怀里,笑道:“赚银子去了。回头我使银给你弄个亲叔叔来认亲,再给你配上嫁妆,风风光光嫁回来,可使得?”
梨蕊涨红脸,啐道:“又胡说,你还是去见九姨妈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