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
笑道:“把沿河两岸的地都圈下来了。一个城厢军,吃得下这么大一块地方么?”
“你岳父怎么说?”
“先生说这天下是官家的天下,官家说拆,才搬。”李知远想了一想,道:“咱们跟先生一样?”
“不怕拆,就怕乱。”李大人道:“恰好你才定亲,只说你要备聘礼,速去订只船,咱们到府城去买个小宅,把家当偷偷运过去。你去和你岳父说一声儿,就说我们要送亲戚回府城,问他们可有箱笼悄悄儿送到府城去收藏。”
李知远答应一声,打后门到王家来,因前头张文才一家都在,他便站在梧桐院门口,央个使女进去喊英华出来。
英华不肯出来见他,使了个小丫头把他带到二哥屋里。李知远进来时还有些期待,想看看英华的闺房是什么样子。
打卧房里钻出一个光膀子的大舅哥,李知远吓了一大跳,笑道:“这是二哥的屋子?”
王耀宗方才在外头跑了大半天,才洗了个澡,还不曾换衣裳,看李知远汗透衣裳,不禁笑道:“是我的住处,你要不要在我这里洗个澡?我叫梨蕊去后头要水去。”
“原是有事,一会我回家去洗去。”李知远笑道:“我爹怕会有乱子,打算把箱笼寄存到府城去,叫我来问问你们,有没有箱笼要藏。”
“母亲已是打听消息去了。”王耀宗笑道:“你们打算怎么运走?”
“表妹们过几日要家去,只要晚上上船,捎几十只箱笼不显眼的。”李知远苦笑道:“方才我到前头去,看见张家姑爹在,所以我不敢过去讲。”
张家姑爹太能说了,能说的,不能说的,一车一车倒出来。这些事,原是不能让他晓得的。王耀宗会心一笑,道:“一只船,只怕府上都不大够用罢。我家么,实是没有多少箱笼,过几日我要去北方贩牛,家里就托你多照应了。”
“贩牛?”李知远惊奇的看着大舅哥。
“赚点钱娶老婆啊。”王耀宗捏拳头,道:“花我爹的钱,要娶哪个我都不得做主。这钱哪,还是自己挣的,花的舒心。”
“二哥,小弟略有私蓄,不晓得能不能……”李知远笑道:“赚了的钱,我和二哥五五分帐,如何?”
“这是给我送钱啊。”王耀宗笑道:“有多少银子,都拿来。”停了一会,又道:“你们先搬箱笼罢,过几日我到府城去,再找你,你再与我银子。”
“那好,我去喊船了。”李知远也干脆,说定了事情掉头就走,赶着骑了马去府城买了一个小院,第二日写了两只船回来把表妹们和箱笼都搬了走。陈夫人也只说回娘家居住,连芳歌和小青阳都带走了,只在小院居住。
王家也悄悄把贵重之物并王翰林心爱的书本字画都收拾起,下半夜悄悄儿走水路运到不晓得那里去了。耀宗带着自家的几千两银,大哥东拼西凑的一千两,黄九姑的五百两银,还有李知远的私房三千两,悄悄儿走了。
过不得两日,王翰林要亲自送两个孙女去金陵上学,黄九姑母女一道陪着,耀祖两口子带几个孩子一同到金陵去了。
王李两宅,李家只得李大人父子和沈姐在家,王家只英华母女和赵恒杨小八四个在家。每日早晨李知远都要过来王家瞧瞧,傍晚又要过来瞧一回,夜深睡前,还要带着管家绕着两家的围墙转一圈。
中秋之后,下了几场雨,门上场上的红“拆”字都褪了颜色,圈地的东都之狼却没了动静。沿河两岸的百姓在提心吊胆中脱下单衫换上夹衣,大家每日议论的都是一样的事情:拆不拆?搬不搬?
枫叶村王家到王翰林家来过一回,才晓得王翰林送孙女到金陵读书未回。这一日下午,李知远和杨小八赵恒三个在镇口踢球,突然有一队红衣银甲的骑兵跑来,就在镇口的大树上贴了告示。告示上写着好几条,第一条是核查人口土地,第二条是征发徭役,富春县上户按田出丁钱,中户和下户是三丁抽一,第三条就是沿河两岸三里全部由城厢军接管,田地房家由城厢军出银买下。底下还用小字写明赎买办法。李知远把条条款款俱都看过,叹一口气,和赵恒杨小八回家。
恰好晋王回信,一封与儿子,一封与王翰林。翰林不在家,柳氏拆了信,大概意思就是城厢军要如何,都照做。柳氏看罢了信,也只得叹一口气,把当初买房的契纸翻出来。
果然,第二日,潘将军亲自带人到王家来,丈量之后,给银八百两。
王家这宅子,买来花了一千多两,这大半年还有修葺,到了人家手里,就缩水了一小半。柳氏也不争论,写了合同把银子收下。潘将军限三日搬家,她也应了。柳氏这般,李家也不曾做难,潘将军给李家的银子只有一千两,李知远也没话说,写了合同收银子。带着儿子过来和亲家母商量搬家的事。
柳氏笑道:“还有三日呢,不急,咱们且慢慢收拾东西。”
天高三尺潘青天
梅里镇最富贵的莫过于王李两家,他两个都无二话,眼巴巴望着他们做出头鸟的有心人俱都失望。
柳氏带着女儿在家慢慢收拾东西,箱笼家具都打捆包好,又使了人去县里慢慢找房子。李大人心领神会,就托了亲家母一并找房子,他家也是慢慢收拾。到第三日傍晚,潘将军使人来催,看他两家箱笼满地,一副忙乱要搬的样子,摸摸鼻子没得话讲,怏怏走了。
第二日清早又有人来催,柳氏把人请到厅上一堆箱子里头,拣了个箱子盖与来使坐下,奉上一碗白水,为难道:“三日实是急了些,县里租不到屋住,已是使人去府里问去了。还请宽限几日,只要有三五间房能落脚,咱们就搬的。”
王翰林不在家,只得柳氏一个妇道人家,又是笑逐颜开与他写了合同,口口声声要搬的。难道和她动粗不成?潘将军少年得志,却是不想被言官参一本欺凌妇孺,只得掉头去寻李大人的晦气,然李大人却不在家,说是昨日去府城寻房子还不曾来家。
若是要处置人家,到底做过官儿的人家,要与他存些体面。何况头一个拿他两个开刀,他两个老老实实受了,不过搬的慢些儿。若是揪这个错处,只怕后头的人家都没这么老实。
是以潘将军便把这头搁下,先去核查土地。王翰林家只得一个一顷地都不到的小庄,又有十来顷地在两个儿子名下,没有在官府文书上写明分过家,并不能当成两家人收他的税,抽他的丁。依例王家全免。潘将军使了几个文书在县里翻了几天,也没翻出毛病来,弃了王家再寻李家,更干脆,李大人回乡只买了一宅,却是半亩土地都没得。除去人家寻不到房子还不曾搬家,也挑不出李家的半点毛病。
满县乡绅,也只得他两个挑不出毛病。潘将军去寻别家的麻烦,却是笑歪了嘴。旁人不论,只李大人本家,就是一群大肥羊。李家有“臭虫”的美名,随随便便一寻,就有大把的毛病,什么强买强卖啦,什么田地诡寄客户名下啦,反正土豪劣绅们的那些把戏,没有一件落下的。
潘将军笑眯眯守着愁眉苦脸的知县大人按着葫芦抠子儿,越抠越多。臭虫送礼就收,收了还照旧清算,不过半个月功夫,潘将军和知县俱发了一注不大不小的财,把臭虫们收监了十来个,李家几个有数的大户,家产全部拘籍入官。
拨去了李臭虫这个刺头,富春县里的乡绅们俱都战战兢兢,任由潘将军搓圆捏扁。万年藏下的人口土地都被清查出来,凡是挨着些边的乡绅们,俱都收监,便是有门路又使钱的,也不肯放。王翰林一行从秋光明媚的金陵回来,才回曲池地界,就听得路人尽在吟哦两句打油诗,叫做:“潘将军勇捉臭虫,富春县天高三尺”。
王翰林不过一笑,耀祖两口儿却是慌了,一路提心吊胆到家,看家里到处都是箱笼,黄氏便忙忙的去收拾箱笼,王翰林不过洗把脸的功夫,耀祖已是跑出去寻朋友打听消息去了。
柳氏将出晋王的信把王翰林看过,道:“八百两买了咱们这个宅子,限三日搬。满县的人都盯着咱们两家呢,我们只寻不到合意的宅子。潘家那孩子只拿我们没办法,寻李大人本家的晦气去了。”
王翰林听了只是摇头,道:“还不晓得闹成什么样子呢。咱们家的住处可有着落。”
柳氏笑道:“若是和乡亲们共进退,咱们就只能在县城租个小院儿住,那就没有。若是到府城住,倒有地方,挤一挤,咱们家和李亲家都能住得下。”
王翰林寻思良久,道:“还是在县里住罢。幸亏你的东西还在路上,要不然这一回搬家,累死人呢。”
“我的东西早到府城了。”柳氏嗔道:“只是家里地方窄小,且搁在府城也罢了。我琢磨着,迁都的事只怕成不了,你觉得呢?”
王翰林道:“迁都是一定的。我在金陵遇见一个才外放的朋友,他讲官家头痛久不治,已经两个月不曾朝会。”
“可有立太子的动静儿?”柳氏也皱眉。
王翰林再三叹息,摇头道:“不谈国是,不谈国是。”沐浴更衣毕,吃了一盏茶,到隔壁和李大人说了会闲话,商量定两家同在富春县寻住处,王翰林便写了几封信叫管家分送出去。第二日就有同县一个旧年同窗吴茂才回信,说他家老宅在县城外,百来间屋子俱都空着,只是破漏甚多,就借与他两家居住,权把修葺当租钱罢。。
借一两间屋子容易,借百来间不易,有破漏修修也罢了。王翰林和李知府去看,彼处离着县城三里多路,离着梅里镇倒有五里远,就叫吴家村。吴家老宅建在吴家村对面一里远的高坡上,既离河甚远,又不是什么好风景的所在。这里想来可以久居,王李两位俱都满意,回来就安排搬家。
柳氏有心让女儿在未来公公面前显显身手,就把吴家村那边的事全交给英华,恰好李知府也是一般想法,搬家的事全交给了儿子。是以这杨小八和赵十二两个被王翰林寸步不离守着在书房补课。英华和李知远两个在吴家村和梅里镇之间来回,倒可以时常碰面。
这一日,李知远押送两家的粮食并粗笨家具到吴家村,站在门口看两家的管家指挥人手搬运,恰好英华过来看房屋粉涮的如何,两个在大门口撞见。
南边十月如同小阳春,日头正好,李知远穿着单衣尚热。他的管家寻了一壶茶献来,他倒得一碗还不曾喝,看见英华进来,小脸蛋渗出两片粉红桃花,额上全是细密的汗珠儿,就把那碗茶送了过去。
英华接过茶,吃了两口,笑问:“芳歌几时回来?”
“母亲把青阳送到府里书院念书,总要到正月才能回家罢。”李知远笑道:“你可是闷了?正好下午得闲,我陪你走走何如?”
“只在咱们家周围走走罢。”英华把茶碗搁在大门边的的旧桌上,笑道:“来了好几回,总有事,都不晓得吴家村什么样。”
李知远出来,看见英华和随从俱是骑马来的,便道:“我还想把我家那几匹马都卖了呢。”
英华走到一匹栗色小马身边,拍拍马头,笑问:“为什么要卖马?”
“不如驴子实惠,毛驴还能拉磨呢。”李知远说着就笑起来,“这边地方极大,梅里镇也没有碾房,所以我家打算在那边开个碾房。”他朝半山洼那边一指。那边半山洼确实有好大一片草地,若是略平整平整,便是踢球的好所在。英华踮脚看了又看,笑道:“做碾房可惜了,做球场才好呢。”
“英华妹妹莫笑我。”李知远苦笑道:“如今哪里还有心思踢球。开这个碾房也不是为了赚钱,不过是因为男人大半不在家,让妇孺舂米容易些罢了。”
英华听得李知远说不想赚钱,把李知远从头往脚看了一遍,又从脚往头看。李知远被她看得莫明其妙,不觉心虚的摸腮,道:“我脸上有墨汁?”
“府上虚担着臭虫的芳名。若是明说不赚钱,人敢来否?”英华笑眯眯道。
“臭虫都叫潘青天捏死了。”李知远细想一想,人心确是如此,若是说不赚钱做好事,只怕人真不敢来。他也泄气,道:“那还是修做球场罢,咱们几日能踢一回球,旁的时候与乡亲们晒晒梅干菜也好。”
英华把马鞭丢给李知远,笑道:“咱们两个赛一场?”
李知远虽然老成,却是不舍得扫英华的兴,慷然允了,上马执鞭,指着对面的村庄道:“从村子后头绕过去,就是通县城的官道。咱们到官道就回转,好不好?”
英华打马便跑,笑道:“好。”一个好字说远,已是跑到十丈开外。
李知远并无和英华比赛之心,不过陪着她玩玩罢了,不紧不慢跟在后头,两个人一前一后穿小溪,越田野,过松坡,转竹林,到得官道附近,路人已是多起来,英华便慢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