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
柳氏思索再三,女孩儿在娘家娇养也罢了,到婆家若还是单纯的似一张白纸,将来也难生活。倒不如狠狠心,现在就让她晓得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都会有些什么勾当。
柳氏便走到后头看英华,问:“是哪里不好?”
英华把小丫头都支使出去,扑到母亲怀里,泣道:“娘,我看到……我看到八郎把大哥的那两个使女装进布袋带走了。”
柳氏把英华搂在怀里,叹息道:“恒儿叫你出来,我就猜到不好。你可是害怕了?”
“怕。八郎,还有赵恒。他们……”英华抹泪,“他们怎么能……”
“今日晕倒的是你大哥,好在也无大碍。”柳氏叹息道:“若是赵恒在咱们家出了什么事,咱们全家老小,还活得成吗?”
柳氏捏住女儿的手,轻声道:“便是你哥哥和知远,在外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些话你爹和你二哥都说要瞒着你,然娘觉得,你还是当知道。”
“二哥和知远?”英华惊问:“他们怎么了?”
“他们贩马赚了不少银子,因春耕还早,又回头去贩牛。路上被人引至黑店,险些被害了性命……”柳氏叹息道:“那些龙涎香,便是黑店里搜出来的贼脏。这个世道,心软的都没有活路。晋王如此,你哥哥和知远如此,恒儿也是如此。这些事,将来娘都不瞒你了,晋王不必提他,恒儿和八郎,还有你二哥,都是你至亲至近之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咱们不受伤害啊。”说罢轻拍英华后背。
英华愣了半日,仰头看向母亲:“是谁想害赵恒?”
“说不准。”柳氏叹道:“或者是他大哥,或者是他二哥,又或者就是官家,说不定还有别人,谁知道呢。就要变天了罢,变了天,立了太子,咱们家就安生了。”柳氏看向外头。
今日日头甚好,天气甚有转暖的势子,几只雀儿在院中跳来跳去。柳氏拉英华起来,指着外头的雀儿,微笑道:“你看,春天就要来了呢。”
英华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探头朝外看,轻声道:“春天快点来吧。”
八郎回来,听说英华病了,就猜英华是看见什么了,想了许久,来问师母讨主意。柳氏叫他直说,他到底不敢,回头又和赵恒商量。
赵恒思量再三,道:“我们一道和她讲罢。”两个走到兰花厅门口,使人进去通报。
英华想了想,道:“和他们说,我出去见他们。”换了件厚衣裳,出来,笑道:“咱们出门走走罢。”
王李两家混居,又有柳家的管事仆役来去,原是人多口杂。外头田野里走一走,隔着老远就能看见人,隔着老远就能被人看见,若是说些机密话儿,最是恰当。
八郎便道:“从后门走,我才从后门进来,后头那一大块地都荒着,二三里地都没有什么人,站在后门口就能看见,咱们到那里走走罢。”
英华这是要避嫌了,赵恒心里酸楚,带头就朝外头走。英华慢吞吞跟在后头,倒是八郎,和她并肩走路,并不怕人猜嫌。
“今日的事,让你受惊了。”赵恒不看英华,轻声道:“你别怕,我们……”
英华脸色苍白,虽然模样镇定,然大家从小到大,又哪里看不出来她其实是在害怕。八郎忙道:“这事若是传出去了,就怕有人又要跳出来做文章,为难我们几家。所以,咱们悄悄把这几个使女送回京里去了。”
“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了。”赵恒的笑容凄苦:“我原是不想争的,可是我不争,他们却怕我争,想方设法要害我们。那我就和他们争一争罢。”
赵恒,他也想做皇帝?英华愣住了。
八郎道:“等二哥回来,我们就回京城去。”
“等咱们好消息。”赵恒捏拳,冷笑道:“不过走之前,我要先把潘菘收拾了。”
、冲喜
傍晚起了北风,天冷得异样,上灯时居然飘起了雪花,到晚饭时雪片如扯絮一般。第二日早上起来,院子里的积雪足有一尺厚,天还阴阴的,像是还要落雪的样子。玉薇清早出门,过了一盏茶时就又回转,原来河面上都结了冰,行不得船。雪一连落了两日,休说行船,连官道的石板上都结了厚厚一层冰,走一步滑三跌。
王李两家富厚,有的是上好的柴炭,积得有米面肉菜,出不得门也罢了。在家烧上两盆炭火,围着火吃茶吃点心看书,甚是清闲。那些搬到县里搭草棚住的百姓就可怜了,真真是饥寒交迫,到第三日头上,冻死的老弱就有三十来个。
王翰林本家大半都挤在富春书院亲香,那山顶上的北风格外要冷些,老山长原是中过风的人,身子原就弱,前几日又生了一场气。落雪那日咳了一夜,第二日痰里就带血,到第三日就咳血。耀芬偏又在落雪之前到县里去了,被大雪阻住不曾回家。
耀文觉得父亲情形不好,和母亲商量,道:“爹爹这般,还是请郎中来呀。娘有铜钱与儿子几十个,儿子去雇个驴……”
大伯娘啐道:“你有银子去说亲,倒没有铜钱与你父亲请郎中?你是靠不住的,且等你大哥来家请郎中罢。”
呛得耀文满面通红退出来,和耀廷说:“爹还能拖?哥还不晓得几时回来呢。”
耀廷也忧心,想了一想,道:“咱们问耀祖哥借银子去?”
王耀祖从前有钱时极大方的,族人借个三五两银子,有钱还他就收,无钱不还他也不问人要的,所以耀廷有事,头一个就想到问他借钱。
耀文摇头道:“两个侄女到金陵念女学,学费都是二叔把的。爹爹这个病,药里怕是要用人参。他借几十两银子容易,咱们几时才还得上?天暖了要春播,耀祖哥也要银子买种子租牛呀。”
除去耀祖手松,有钱的族人都搬到县里去住了,聚在书院里的,俱是手头不宽余的,还能问哪个借?耀文想了半日,还是要和二叔开口,便和兄弟商量,道:“二叔上回把衣裳与我们穿,可见还是待我们有心的。咱们还是去求求二叔罢。”
耀廷摸摸身上的衣裳,默默点头。兄弟两个顶风冒雪走到王翰林家。守门的看见他两个雪人似的,面孔都发青发紫,忙把他两个让进门房,道:“两位少爷都是本家少爷,原是不需禀报的,然天这样冷,先在门房烤一会火罢。小的去里头说一声,讨两身干衣裳来换上,可好?”
耀文和耀廷俱都点头,缩在火盆边打颤。那守门的从柜子里取出一小坛酒顿在火盆里,叫他两个一会吃热酒,撑着伞走到后头柳夫人院外,寻着老田妈说:“大房里耀文少爷兄弟两个来了,想是大房有事。两位少爷衣裳尽湿,还烦田妈妈讨两身衣裳与他们换换。”
老田妈看看外头,依旧大雪纷飞,咳了一声,苦笑道:“这般冷,又中过风,想是扛不住了,你且去伴他两个说话,我去回夫人,就取衣裳送过去。”
英华和玉薇都在柳夫人房里烤火说闲话。听得耀文兄弟来了,玉薇笑道:“这么冷的天,他来做什么?”
老田妈道:“想是大老爷身上不大好。”
柳夫人便叫英华和玉薇把王翰林的衣裳鞋袜捡两身厚的出来。她自和老田妈商量,若是大老爷死了办后事,二房要如何行事。
英华一边看人抬箱子,一边小声问玉薇:“玉薇姐,大房的情形到底怎么样,你可晓得?”
玉薇摇头,道:“不大晓得,不过肯定是不好的。”
英华想了一想,便叫把那几件华丽衣裳放下,叫两个婆子来,抬出一个积了灰的旧木箱,先翻出两个皮袄,笑道:“这箱子衣裳还是那年太后仙去时做的,想来守孝都穿得。”先捡出来两身衣裳,道:“这个与两位堂哥哥罢,再添两件颜色的背子,无事也穿得,有事把背子脱了,最省事不过。玉薇姐你将了去,和堂哥哥说一声儿,想来他也不恼我与他这个。”
玉薇微笑道:“耀文是个明白人,怎么会恼。我便将了去。”真个把这两身衣裳打了两个包袱。英华又与了两件青缎大背子,她挂在胳膊上,亲自送了出去。
英华便把箱子里的衣裳理了理,把父亲和两个哥哥的份儿都理出来,打了三个包袱重又放回去,出来笑道:“娘,我把那年太后仙去时做的衣裳理出来了。大哥穿爹爹的正好,二哥穿只怕小了,咱们晚上改改就使得。”
柳氏皱眉一想,果然还有这么一箱衣裳,讶然笑道:“我都忘了,难为你还记得。我们正说呢,你大伯怕是扛不过去了,咱们这个时候要做孝服,就为难了。你爹的有了,咱们的想来也有,找出来理好,只怕就要的。”
英华想了一想,道:“我们的俱都收在一个半人高的大板箱里。那个箱子是我看着人装的,好像是人字十九号。”
老田妈忙道:“老奴晓得在哪里了,就叫人去抬了来。”忙忙的就去了,过了顿饭时,六个管家抬了一个极大的箱子进来,老田妈亲自把箱盖上的雪水灰尘拭去,开了箱子捡衣裳。
英华的衣裳自然是小了的,使柳氏的改一改也能穿。便是黄氏,改瑶华的旧衣也使得。几个小的,有英华的衣裳改一改,也可凑数。英华便把大哥一家几口的份儿理出来,寻了个小箱子,才放进去,又笑道:“却是忘了,还有姑母一家的。”
柳夫人叹口气,道:“还好你只得一个姑母。速速寻出来罢,候你大伯走了,就送过去。”
英华答应着,把姑母一家的衣裳也理了出来。
王翰林进来,看妻女在理衣裳,点点头,叹息道:“不晓得大哥扛不扛得过去,早些理出来也好。咱们家还有人参养荣丸没有?”
柳夫人笑道:“有是还有,然送去了怕大嫂说我们使了坏心在里头下毒丢出来。还是把些银子,叫侄儿自去县里请郎中罢。”
夫人这般说话,王翰林脸上不大好看。柳氏使眼色叫英华去取银子。英华忙去取了一包五十两的碎银子出来,道:“没得铜钱了,碎银子可使得。”
柳氏道:“称二十两。”
英华便称了二十两,使张纸包好。王翰林看看妻子,没言语,把银子揣在袖子里出去了。
英华凑到母亲身边,小声道:“二十两不够罢?”
柳氏笑道:“把郎中,再吃个把月的药足够了。留点余地给你玉薇姐做人情罢。你猜猜,你玉薇姐要送多少银子与你堂兄?”
英华想一想,道:“咱们送二十两与大伯看病,玉薇姐肯定不能送二十两,不是十两,就是八两。”
“我与了耀文三两银。”玉薇笑着进来,道:“原是想与八两的,我后来想一想,人还没进他家门呢,手头就这样松。日后和他生活,他家要东要西,与少了怕是不依的,倒不如现在小气些。”
玉薇走到柳夫人身边,跪下,笑道:“玉薇方才和耀文商量,若是拖下去,极少还要等三年,倒不如趁现在把婚事办了。太太,可使得?”
柳夫人沉吟半日,道:“叫他和大太太说,冲喜。若是大太太不依,就罢了,老实等三年罢。若是大太太肯,你风光出嫁不好么。”
玉薇低头思量半日,笑道:“还是等三年罢,冲喜若是不好,我们不是成了罪人了?”
英华替玉薇思量,想了一会;道:“不只耀文堂哥,还有文才表兄呢,若是大伯父走了,两个月之后表兄怕也是不能成亲的吧。姑母和我讲过的,今年下半年虽还有几个好日子,偏和姑丈犯冲,所以才挑的上半年的日子。”
柳氏笑道:“你姑母怕也是不肯等明年的。使人请她来说话儿。”
少时王氏过来,听说大哥不好,侄儿来借银子,便发愁道:“这可怎么好,叫文才和他表哥一路去瞧瞧他舅舅呀。”
柳氏道:“路这般难走,天又冷的异样,休叫孩子冻出病来。过一二日雪化了,和他二舅一路套车去瞧也是一样。依着我猜,大哥怕是扛不住这个冷天。文才的婚期是要推后了。”
王姑太太的愁,其实还是愁的儿子的婚事不好办,不过嘴上不好说罢了。二嫂把事提出来,她便叹息道:“两个孩子都不小了,到明年再成亲,只怕亲家等不得。”
柳氏捧着茶碗,不言语。英华便低头看指甲。玉薇情知柳氏是要等姑太太自己提冲喜的事,心里甚是喜欢。若是外甥要提前成亲冲喜,亲生儿子自然也可以冲得喜,只要不是她提出来的,冲了不喜又如何?是以她也不急,抓了一把瓜子慢悠悠嗑。
王姑太太等了半日无人搭腔,只得自己说:“咱们乡下风俗,长辈病重,原是可以冲个喜的,倒也不必挑日子了,二嫂觉得怎么样?”
柳氏笑道:“我们北方也是这样,只是我不晓得富春风俗,所以不和姑太太提。既然富春也是这样,那咱们商量着办起来?”
姑太太忙忙的回去和丈夫说知,柳氏叫人去请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