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






    这几日款待黄家人也没甚错处,又不曾和黄家人打过照面。便是翻脸也是二哥和人家翻的脸,英华自衬自家无甚错处,理理衣裳,把笑脸收起来,走到厅上先对姑太太行礼问好,再喊:“大哥这样捉急,可是有急事?”

    英华这个模样儿,不冷不热平平淡淡,落到王耀祖眼里,格外的讨厌。王耀祖哼了一声,那满腔的酸气不曾压住,说话的声音都尖了:“耀宗出门这样大事为何不与我说,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大哥?”

    就凭大哥平常行事也不和她们娘俩贴心,英华摸摸自家的心口,她还真没把这个大哥放在心上,只怕她娘也没把这个大儿子放在心上。可是这个话不能老实说,英华微微笑道:“大哥言重了。二哥出门实是急的很,所以不曾和大哥说,他走时叮嘱妹子和大哥说一声的。”

    “他走了也有两个时辰,你怎么不和我说?”王耀祖的脸都红了,“你们是有事想瞒着我!”

    二哥送赵恒回京城,又要献“祥瑞”,给个官儿是十拿九稳的,若说此事存着瞒王大少的意思,英华自问没有,想来爹娘也没有瞒他的意思。英华想了一想,郑重对大哥行礼,道:“二哥为何急回京城,妹子不说大哥也猜得到几分。然此事宣扬不得,妹子本想晚上再说的^”

    “我呸!此事不宜和旁人说,我自然晓得。”王耀祖指着妹子怒道:“我是你长兄,你不和我说,巴巴的把你公公和李知远请来说,又忙忙的把李知远送去清凉山,不就是想让李知远赶那个巧宗儿,怕大哥我挡了你们的道嘛!”

77新大腿人人想抱(下)

    怎么王大少就想到了这里……英华又是怒又是恼;她尽力克制自己的脾气;半天都没说话。

    她的沉默落到别人眼里便是默认。王姑太太听了半日;虽然听不大懂;但家中有事不和长兄说知反去和婆家说,实是不大妥当。何况王耀祖拉她来,原就是个要她主持公道的意思;她老人家弱弱开口劝说:“自家兄妹休要置气;英华年纪还小,耀祖休和你妹子一般儿见识。”

    这话听着,倒像是英华的错。英华一忍再忍,实是忍不住了;扬眉道:“姑姑;大哥误会二哥和英华了。原是刘大人听说二哥有几个拳头硬的朋友,所以请二哥陪赵恒他们回京。二哥的那几个朋友在庄上住着,二哥要去庄上喊人,才叫李知远代他送行李去清凉山的。李知远把行李送到了就回来。大哥身体一向不大好,这样来回奔波的苦差事怎么好让大哥去呢?”

    李知远不去京城,只是送行李过几日即回,自然没什么好处与他。王耀祖的怒火熄了大半,然他到底不能相信这个隔了一层的妹子,半信半疑问:“真的?”

    大哥实在是小鸡肚肠的紧,李知远明后日就能回来的,有必要哄他么。英华其实心里已是恼的很了,只和姑太太说:“知远明后日回来,他走时说还有事要寻表兄商量,请嫂子和表兄后日到他家去。”

    姑太太也听出点英华的言外之意,此时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忙笑道:“你嫂子替她姑姑正做着一件背子呢,后日要去看她姑姑,我叫她赶着些儿。”她老人家顺驴下坡的本事倒是练熟了的,借着这个由头跟王耀祖说:“你们兄妹有话慢慢说,姑姑到后头去了。”

    王耀祖还留姑太太,姑太太却是对他兄妹两个笑一笑,忙忙的去了。

    王英华已是想了一篇话在肚子里,姑太太一出门,她就慢慢道:“大哥,我也晓得你方才为何这样恼,不过是怕我们不把你当一家人,有好事把你拉下了。”

    这话不只说中了王耀祖的心事,而且太扎人。王耀祖疼的哼哼两声,不肯接话。

    “二哥送赵恒回京确实是个巧宗儿,得个官是十拿九稳的事。”王英华笑一笑,道:“二哥一向不肯读书,走科举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了。可是大哥的文章是好的,过一二年去考,举人进士轻而易举,便是万一不得中,要走门路咱们也有。这个巧宗儿不给二哥难道给旁人么?”

    科举原是正道,妹子的话说的极有道理。王耀祖也觉得自家是考得取的,这十来年没中不过是运气不好。这个巧宗儿给李知远不给他他是不乐意的,给弟弟他有什么不愿意的?妹子低三下四把原委细细说与他听,已是没有李知远什么事了,又把他捧的甚高,他心里颇得意,方才满腔的怨气被妹子连消带打已是十去七八,脸上也就好看多了。

    英华又笑一笑,道:“赵恒到京,一个王爷是稳稳的。咱们家转眼就要热闹起来,大哥若是和二哥都去了京城,难不成让李知远来家做门神挡客么?”

    “什么话!”王耀祖想到王家风光指日可待,心里得意的紧,“来的都是客,都要以礼相待,谁家也没有让女婿招待客人的礼。”

    大哥这人,还真是不能和他委婉说话呀,英华心里长叹一口气,索性把话说明白:“妹子是觉得呢,我大哥二哥都不曾得官,先与人好处,若是叫人家将来压了咱们家一头,就没什么意思了。便是有好处与人,也只能是大哥挑剩下的,大哥觉得呢?”这是英华指着黄家的事说话。王大少是必不会和黄家翻脸的,英华先替黄家人下些眼药,也省得王大少将来再闹腾,白叫王翰林为难。

    王耀祖虽然仍是不喜欢这个妹子,妹子替他描的升官图却不是虚的,这几句话确实很有道理。耀宗和黄家舅舅翻脸容易,他却是不能和黄家翻脸的,已是答应要替六舅舅说项,打算明后日赵恒回来就和赵恒说。因此听说二弟和李知远去清凉山把他拉下了,他又急又恼又妒,才会和英华发作。

    要拉扯人家一把,原是要自家先站的稳立得牢,若是黄家表弟走了他的关系,将来得的官比他好……王耀祖摇摇头,觉得顺着妹子的思路想事情世侩的很。

    “前些天咱们家门可罗雀,来的那几位可以算得患难见真情,如今来的,就难说了。”英华轻轻说:“妹子晓得大哥心里也有数的,不过白说说。大哥,若是没有别的事,妹子就回去歇息了。”

    王耀祖威严的点点头,不情不愿琢磨妹子的话。

    英华笑一笑,看看外头,说:“将到晚饭时了,妹子去厨房走一走。”转身大迈两步,离开阴沉沉的花厅,又是恼,又是委曲,强忍着到她自己屋里,眼圈已是红了,面对墙壁坐着也不吭声。

    杏仁一边叫人打洗脸水,一边把跟着英华出去的小海棠喊来,问是什么缘故。

    小海棠替小姐生气,恼道:“大少爷说小姐是怕他挡姑爷的道,有大事都不和他说,和咱们小姐过不去也还罢了,还拉上姑太太,姑太太也说咱们小姐不懂事呢。”

    杏仁听了,吩咐小海棠休要把听到的话和别人说,回来劝英华:“大少爷本就是个糊涂人,二小姐何必生他的气。”

    英华含着两泡眼泪,道:“我也不是生大哥的气。他这个人一向别扭。今日确实把他忘了,也不怪他会恼。只是他当着姑姑说的那些话,太让人难为情了。”

    “夫人喊二少爷和姑爷去,不喊大少爷去,不就是因为大少爷这个人是个糊涂的?”杏仁看提着一小桶洗脸水的小丫头已是站在院子里,忙招手叫人进来,一边端脸盆,一边笑道:“背后还不知道怎么说咱们呢,当面说两句也不伤什么。”

    英华自嘲的笑一笑,把簪环都摘下来,洗过脸,想起来一事,又问:“来福回来没有?”

    前几天英华听老田妈说到梨蕊的事,先是伤心,再想一想二哥并无异样——王二少本是极看重梨蕊的,若是梨蕊真有个三长两短,岂会一丝儿伤心模样都无?是以英华怎么都不信梨蕊是真病死了,就使了个得力的管家来福去庄上看新种的果树和茶园,秘密的查一查梨蕊的事。这个事是背着人的,也只杏仁晓得。杏仁忙说:“不曾回,咱们庄上果树茶园有几千亩了吧,都要瞧一瞧,来福哥又是个做事细心的,哪有那么快,怕是下个月才能回来吧。”

    提到梨蕊,英华便觉得难过,叹了一口气,道:“我不过偶尔受大哥一点气,丢开手也罢了,她才是真命苦的人。”

    杏仁也叹气道:“她生的太过好看了。将来二少爷娶亲,必要打发她嫁人,她这样的美貌嫁了人也不得安生……”

    她还不曾说完,英华已是呸呸呸,杏仁便把不曾说完的话放回肚子里,笑道:“一定是二少爷把梨蕊藏起来了。”她虽是这样说,却在心里思量:二少爷现在把梨蕊藏起来,总是为着娶亲不为难。她那样美的女子,又没有娘家可以依靠,又是真心爱二少爷,哪里能有好结果,与其将来落到泥地里,倒不如现在死了干净。

    英华也在心里叹息,二哥要是娘亲生,娘必能想到法子成全他两个,可惜二哥不只是不是母亲亲生的,还有一个天生和母亲过不去的亲哥哥,母族还有一堆不省心的亲戚。二哥的婚事,母亲必是不肯插手的。二哥现在能把梨蕊藏起来,却是不能藏人一辈子,将来怎么办?梨蕊若是生了孩子,孩子怎么办?将来娶了二嫂,二嫂若是晓得了二哥又要怎么办?英华越想越觉得二哥把梨蕊藏起来不是好办法,她只恨自己是养在深闺的女孩儿,一举一动都瞒不了人,却是帮不上梨蕊什么忙,心里千回百转,只能点头说道:“来福若是查不出什么来,就是好消息。”

    为着梨蕊,英华和杏仁都没什么好心情,晚饭都吃的闷闷的,吃过晚饭文才娘子过来打了一个转,看英华笑的都勉强,只当是她被大少爷气着了,略劝了几句辞了去。候她走了玉薇才来,一进门就笑嘻嘻道:“听说大少爷今儿闹了一场,他老人家倒是越来越出息了,从前只和我们太太闹,如今都学会和妹子闹了。”

    大哥再不像话也是大哥,当时忍也忍了,事后也没什么好说的,英华不想再提,摆手道:“莫说他,莫说他,玉薇嫂子,你事忙,必不是来寻我说闲话的,有事直说。”

    玉薇掏手帕擦额上的汗,杏仁忙去倒茶。她趁杏仁走开,凑到英华身边,小声道:“你晓得我有点积蓄,如今建新京城在即,我们几个管事的打算借这个东风盖几间房取利,已是求过五娘子的恩典,五娘子也准了。我晓得小姐手里也有些闲钱,若是小姐想多存几个私房,不妨就交给我取利。”

    英华想一想李知远的私房都被她哄了出来花掉了,她自家还要存私房有点儿不厚道,这个私房不挣也罢。

    倒是玉薇,这些年存得些私房都是辛苦钱,自嫁后接二连三的使钱,只怕也花了有四五百两,剩下能有一千两就不错了。现在玉薇有赚钱的路子还不忘自己,自己又和她要好,手里也是有钱的,很可以帮帮她,因笑道:“我不要存私房,妹子觉得嫂子现在手头倒是有些紧,如今机会难得,妹子借二千两与你,可好?”

    玉薇心里算帐,婆婆就是不领情,也要养她老,大伯是个废物,几个侄男女要吃要穿要读书要嫁娶,脱不了还是耀文和耀廷照管,便是耀文兄弟两个将来能考个功名,运气好也要二三年,运气不好二三十年也说不准。考不中的人,吃穿交际都是要化钱的,她那一千几百两银子,供耀文一个都勉强,还要供耀廷和耀芬的儿子,更是够呛。正好又赶上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赚钱是妥妥的,极少也有两倍利,英华借二千两与她,本钱翻了一倍,她下半辈子就轻松一半了。

    大房如今是精穷,二房虽然不会不管,但做人总是手背朝下也没什么劲儿。这一回问英华借了银子,便是人都知道了,也只能说她两个要好,她借的是柳氏的银子。柳家的银子不花到王家族人身上,王姓族里人也没得话说。更何况耀文是不懂做生意的,将来赚了钱,还英华本钱就是,到底有多少本钱他也不清楚的,她的私房就不必和耀文明说了。

    思来想去,借钱实是大妙,玉薇真心实意的道谢:“若是二小姐手头有用不上的闲钱借我们,实是极好。不过,二小姐现在管家,帐目还要清楚旁人才不闲话。借钱还是从帐上走一走,写个借条更好。”

    玉薇要写借条,实是要耀文兄弟领柳家的情,这个却是英华没有想到的。英华想了想,笑道:“我家帐上没有几两银的。要写借条只能从我娘的帐上走了。我娘出手,少了就不像话了,嫂子写个三千的借条罢。”

    两千还是三千,与柳氏来说,差别也就是九牛一毛,但对玉英来说大不相同,玉薇心中感激,也不矫情,就讨了纸笔,写了个借条交把英华。英华真收下写到帐上,另写支钱的票,用了柳夫人的印和她自己的印交给玉薇,?